初中语文作文教案:描写景物抓特征写作训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描写景物作文教案”。
摹形绘象蕴真情 ——描写景物抓特征写作训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景物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2、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在突出景物自然特性的同时,融入主观感受。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景物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写景如何抓住特征。教学难点:理解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做到情景交融。
一、导入新课:
1、感知有特征的景物
造物的神奇在于孕育万物却各不相同:同样是山,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同样是花,牡丹雍容,菊花傲骨,莲花冰清,兰花素雅(投影以上图片,让学生感性认识不同景物具有不同特征)
2、归纳景物特征
特征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区别的地方。那么同学们得出景物的特征:景物的地域、时令特征,加上物种的差别,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景物本身的特征,另外,景物还具有感情特征。这是因为景物因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而异。同样的景物,在不同人眼里,会有不同的反映。即使在同一个人眼里,心情不同,反映也截然不同。
二、写法指导
过渡语:如何才能在写景时抓住景物的上述特征呢?如何才能让
你笔下的景物栩栩如生,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呢?老师将景物描写分为两重境界,现在就让我们我们通过学习,逐步登上这两重境界。
1、第一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解说:这第一重境界就是要将客观景物真实地再现出来。如果做到这一点,景物本身的特征就自然显现。
(1)归纳方法
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境界呢?
出示课件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中所写的景物,作者分别通过何种感官感知?
由此可见,如果能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眼、耳、口、鼻、舌、身去用心观察,然后将观察所得如实地描绘出来,客观景物的特征就能真实再现。这就达到了景物描写的第一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所以,我们可以将景物描写的第一重境界的实施办法归纳为:添加修饰,描摹特征。(2)学生小练
请同学们以“文明湖春色”为题,要求用到刚才总结的“添加修饰,描摹特征”来描绘,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写出
你对文明湖独特风景的介绍。
文明湖春色
穿过一条幽僻的林间小路,我的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一片明净的湖静静地卧在那里。暖暖的太阳映照在湖面上,那闪闪的绿色直逼你的眼。两岸的绿柳和湖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耳畔传来几声鸟啼,啼声清脆婉转,是黄莺儿吗?抬眼望去,只见三两只不知名的小鸟飞快地掠过水面,湮没在湖对岸那一片迷蒙的翠色中了。、第二重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1)明确含义,归纳写法
第二重境界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为:不再满足于对客观景物的真实再现,而致力于对其进行传神地描绘。
出示课件: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市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
气!——老舍《济南的冬天》
引导学生分析
明确:相比前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段较为平实的景物描写而言,老舍先生的描写简直将景物写活了。在先生笔下,树尖上顶着白雪的“矮松”成了“日本看护妇”,山坡上雪色和草色相间的景象被描绘成“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山有肌肤,而落日映照下的“薄雪也会害羞”,这可不是典型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吗”?
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呢?
很显然,先生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了景物的神韵。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朱自清《春》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朱自清先生对“春风图”的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呢?
作者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多种修辞手法,从三个角度描写春风:一凭触角写春风拂面,二从嗅觉写风送清香,三以听觉写风传乐声。大自然的风本是无形、无色、无味的,但作者通过自己的感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把它写得形神兼备,特征鲜明。
所以,我们想要将景物的特点写得形象而生动,就必须“妙用修辞,传神绘形”。
(2)学生小练:请同学们以“文明湖春色”为题,在第一次小练的基础上运用刚才总结的“妙用修辞,传神绘形”方法,写出三到五处景物。
文明湖春色
穿过一条幽僻的林间小路,我的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一片明净的湖静静地卧在那里。仿佛一位性情娴静的少女。暖暖的太阳映照在湖面上,那闪闪的绿色直逼你的眼。湖水平滑似一幅绿绸。湖边的垂柳大约是想抚平这一池春水吧,纷纷抢着将纤细柔软的枝条伸向水中。两岸的绿柳和湖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耳畔传来几声鸟啼,啼声清脆婉转,是黄莺儿吗?抬眼望去,只见三两只不知名的小鸟飞快地掠过水面,湮没在湖对岸那一片迷蒙的翠色中了。
(3)那么,“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第二层含义又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两段写景文字。出示课件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
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朱自清《荷塘月色》
“那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孙犁《白洋淀》
问:两段文字同是写荷塘,却各有不同,文段一中婀娜多姿,文段二中刚强坚挺,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明确:两位作者的心境不同。朱自清写作《荷塘月色》时是在一个月夜来到清华园的荷塘平复颇不宁静心绪的体现;孙犁写文段二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所以,在他的笔下,荷叶荷花也融入了作者保卫国土的情感。
小结: 由此可见,以不同的心情面对自然山水时会有截然不同的反映,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决不能只是单纯地描形摹态,而应该在其中渗透自己的情感。只有注入了“情的活水”,我们笔下的山水才会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归纳方法为“融情入景,提升境界”。
(4)学生小练
请同学们以“文明湖春色”为题,在第二次小练的基础上运用刚才总结的“融情入景,提升境界”方法,描写出轻松快乐的心情,写出三到五处景物。
文明湖春色
穿过一条幽僻的林间小路,我的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一
片明净的湖静静地卧在那里。仿佛一位性情娴静的少女。我轻轻地走近,生怕惊扰了她。暖暖的太阳映照在湖面上,那闪闪的绿色直逼你的眼。湖水平滑似一幅绿绸。湖边的垂柳大约是想抚平这一池春水吧,纷纷抢着将纤细柔软的枝条伸向水中。每一片嫩叶都调皮地向上翘起,又像是一只只飞累了的绿色蜻蜓。一阵清风掠过,这绿绸现出层层褶皱,连映在上面的蓝天白云也随之摇曳起来。两岸的绿柳和湖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耳畔传来几声鸟啼,啼声清脆婉转,是黄莺儿吗?抬眼望去,只见三两只不知名的小鸟飞快地掠过水面,湮没在湖对岸那一片迷蒙的翠色中了。我的心仿佛被带到很远很远,静极了,柔软极了,好像谁用了一双温柔的小手,将我心中的角角落落全都抚得平平整整。
三、写法总结
出示投影:
添加修饰,描摹特征——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妙用修辞,传神绘形
融情入景,提升境界——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景物描写在我们的作文中是不可缺少的,恰当的景物描写往往能为文章增色不少,今天我们从三个方面学习了景物描写技巧,课后,请大家继续以“校园秋色”为题写篇不少于400字的片段,要注意渗透主观感情。
初中语文写作之景物描写教学初探邛崃市平乐中学 诸凤摘要:作文教学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及重点,也是学生望而却步的难题。作为老师自己,在教学中也很难把握此类课程的安排......
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2.经典美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分析相结合,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了解景物描写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观察景物。2、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各种感官,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景物。3、养成细......
景物描写片段训练:一、白描:精练质朴、单纯明快例文1:下面请看鲁迅《故乡》中的第一段文字: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里向外一望,苍......
虚 实 相 生, 情 景 交 融 -----------写作训练中的景物描写一、教学设计构想:在《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作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