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童趣》教案_5童趣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12:53: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第5课 童趣》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5童趣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3、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培养珍惜生命,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2、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3、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教学难点:感悟“物外之趣”。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法学法:导读、品读、探究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板书课题。

1、齐读李白的《长干里》思考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儿童的什么? 资料:长干里李白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猜疑。“竹马”是小孩子跨在竹竿上当马来骑,这种游戏表现了小孩子丰富的想象和天真。

2、作者、作品介绍 课前请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进行展示。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书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游览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娱处和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

3、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4、检查预习: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教师强调朗读要求,然后学生带问题读课文。⑴这是一篇文言文。可能学生会在语言上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诵读,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但要注意读时要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字音准确;所谓“腔圆”,就是上发音饱满。(字音)⑵朗读要注意抑扬顿挫。(停顿)⑶朗读还要读出感情。

2、学生齐读后,完成注音: 童稚(zhì)藐小(miǎo)项为之强(jiāng)怡(yí)鹤唳(lì)怡(yí)然凹凸(āo tū)为壑(hâ)癞虾蟆(lài)(há)(ma)土砾(lì)庞然大物(páng)凹凸(āo tū)壑(hâ)

3、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5)作/青云白鹤/观。(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7)蹲其身,使/与台齐。(8)见/二虫斗草间。

三、合作学习,探究质疑(1)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a、自由朗读课文; b、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c、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d、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2)教师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文言文句子直译六法 a扩:单音词扩成现代汉语双音词。b换:文言词语换成现代汉语。c留:古今通用的专用名词。d删:句首尾的语气词、连词、副词。e调:特殊句式调换顺序。f补:省略内容或关联词补出来。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巡视,参与讨论,加以点拨。

四、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分小组分段落完成译文并完成以下题目。

1、词语积累余(我)张目(睁大眼睛)藐小(细小)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故(所以)时(常常)物外(超出事物本身)私(自己,我)拟(比作)于(在)之(助词)或(有时)昂(抬)首(头)项(脖子、颈项)强(强,通“僵”,僵硬。)素帐(未染色的帐子)徐(慢慢地)以(用)观(景象)果(果真)唳(鸟鸣)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其(自己)以(把)兴(兴趣)盖(原来是)为(被)方(正)鞭(用鞭子抽打)驱(赶、驱逐)之(它,指癞蛤蟆。)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2、文言文虚词积累:“之”的用法:(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指蚊子。)(3)使之冲烟而飞鸣。(之,蚊子。)(4)驱之别院。(之,它。指癞蛤蟆。)自编口诀:之的用法有多种,位置变化意不同。动后代词名前的,名动中间不翻译。

五、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理清文章结构,背诵全文。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文的背诵情况,及时反馈。

二、提问预留的两个问题,明确答案。①围绕“物外之趣” ②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三、合作学习,探究质疑。(1)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a、自主思考,探究结果。b、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c、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2)完成以下问题的探究。①、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②、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 ——观察的收获)③、阅读第2、3、4段,想一想: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④、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⑤、“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癞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是将它处死?(珍惜生命,热爱小动物;处置有度;不忍心。)⑥、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⑦、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四、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

五、总结反思:《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象。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联想、想象甚至幻想中产生的。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多姿多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兴趣,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请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优美的话。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翻译课文

2、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板书设计: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 蚊、土砾 联想和想像 森林、野 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蛤蟆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大快人心(鞭打、驱赶)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

2、学习本文语言的质朴美。学习重点:梳理文章思路,理清全文结构。学习难点: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指导点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居里夫人画像及简介(或播放介绍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录相片)。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平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染污”。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学习居里夫人晚年写的《我的信念》,从中可以体会到她人格的美,了解她取得成功的原因。明确学习目标: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呵责()蹂躏()猝然()眺望()解释下列词语。问心无愧获益匪浅盛名 蹂躏呵责 猝然长逝 迷醉沉醉

2、整体感知: 课文朗读(全班齐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相结合)品味思考:①、默读,搜集、筛选信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讨论归纳:坚韧不拔树立信心执著勤奋集中目标献身科学探讨真理生活俭朴重大发现保持安静不图财富珍惜时间追求自由克制自己热爱生活沉醉科学②、概括纲要,归纳整理: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思想理念(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环境需求(保持安静、追求自由、珍惜时间)工作态度(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韧不拔、执著勤奋)

3、探究研读:1.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①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明确:坚忍不拔,有信心。②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明确: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③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明确:宁静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家庭生活。④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⑤“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明确: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⑤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明确: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

4、拓展延伸:(投影显示资料)在缅怀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伟大一生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晓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意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顽强地坚持走下去。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对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①.学生自由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真诚。②.学生自由谈谈对文章语言的看法。(开放性题目,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点拨:文章语言的质朴、真诚,表现了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能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教师总结: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一样。我们已经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教学反思:

第5课教案

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交往很活跃,范围很大,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较频繁。如:朝鲜半岛诸国与唐朝往来较多;日本多次派遣使节、......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童趣》教案 新人教版

第5课、童 趣沈复知识与能力:1、背诵、翻译全文。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 童趣教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 童趣(沈复)教案 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体会文中的童趣同时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

第5课《翠鸟》教案

第5课 翠 鸟教学目标: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

第5课《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案【教学目的】(一)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二)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三)了解小说精巧的布局,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引导阅读单元......

下载《第5课 童趣》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5课 童趣》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