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教案_中西美术比较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12:45: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第二单元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西美术比较教案”。

第二单元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

第四课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案)

学校:奎文学校

年级:高一 学科:美术 教师:杨亚波

【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中西方描绘景物题材的作品的创作手法和审美理想;掌握运用所学知识鉴赏中 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思考问题----欣赏绘画作品或视频----分析总结知识点----鉴赏绘画作品的学习 过程;用互动、操作、合作、探究的方法完成中西方景物题材的绘画作品比较的学习任务。

3.体验自然山水给人身心的无比愉悦和情感享受;形成积极上进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体会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学习要点

1.中西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的差别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过程和“因心造境”的创作特点 3.西方风景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深度空间的绘画特点

4.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表现了画面空间的远度空间

三、重点难点

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三远”的空间特点和“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2.西方风景画的“三维”的空间特点和“焦点透视”的表现手法

难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富春江风景照片》

我们生活的大自然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南朝诗人吴均这样赞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那么,在画家的笔下,我们又会看到怎样的富春江? □《富春山居图》

作品简介

2010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大台湾记者问“画都如此,人何以堪!” □《双桥照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这就是素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 江南古镇——周庄,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幽静之美赢得了世界最具魅力水乡和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的殊荣,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

我们看到的就是周庄最为著名的三景之一的双桥。而谈到双桥,我们不得不想起一位画家和他的一幅画

□《故乡的回忆》 油画 陈逸飞

周庄成就了陈逸飞,陈逸飞也成就了周庄。它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1984年美国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访华,高价买下《故乡的回忆》赠给邓小平,以双桥预示两国友好的双边关系,被传为佳话。作品也因此被称《双桥》。□《故乡的回忆》和《富春山居图》

■请学生比较两幅作品有何异同?

相同点:景物题材的作品;统一、和平、友好的主题 不同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具象与意向(写实与写意)

同学们能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很好。由于中西方的名族、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西美 术家在表现景物题材的作品时,都有各自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审美追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

□标题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奎文学校 杨亚波 板书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二.自主学习(30)

1.中国山水画家和西方风景画家的观察方法比较(3)

□刘文西写生图片

“你要创作吗?到生活中去;你要激情吗?到人民中去;他们会告诉你该怎么做,路该 如何走下去!”“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中西美术家都会深入生活,深入大自然中去。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

■中西方山水和风景画家写生图片(13张)

■观察比较分析:中西方山水和风景画家在面对大自然写生和创作时,有何不同?

西方风景画家:固定的坐在一个位置,半天或一天完整的创作完成一幅作品 中国山水画家:一个小本一支笔,边走边看边画,一棵树,一块石,位置不固定 是不是如此呢?接下来,我们还要从做品中来验证

正因为中西山水和风景画家们跋山涉水,顶烈日、迎风雪,深入生活的创作激情和对美的执着追求精神,才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许多传世名画。

2.西方风景画(8)

□《乡间村道》(6)

□欣赏作品思考:画面为我们展示的内容真实吗?(1)

学生回答真实:景物形象塑造真实,有体积感,颜色逼真;让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品上出现辅助线(2)

教师说不真实:因为路的宽窄、树的高矮都跟现实生活不一致,有近大远小的感觉。有哪位同学可以反驳老师的观点?

学生:现实中,我们站在路口看到的就是如此(近大远小)

教师:回答的很好,在西方风景画中,画家运用了近大远小,虽然与客观现实不符,但却表现出了我们视觉上的真实性,这就是西方风景画中的焦点透视法。

□焦点透视法的概念:1514年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家和雕塑家勃鲁奈斯契发明,可以使画家在绘画的二维平面中。如真摹仿表现对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也就是三维的空间特点。

■ 互动:哪位同学可以根据作品的辅助线,画出焦点透视的消失线和消失点。(2)

□ 焦点透视的画法(1)

引导学生自己讲出视平线、三视(仰视、俯视、平视)、以及写生位置。可以看出写生 位置是固定的(验证了开始时的分析是对的)。写生位置固定,视平线固定,画家不能左右或上下随意移动,可以说,画家是在有限的视觉范围内,极尽所能的为我们展示如真如幻的画面的三维深度空间,描绘的是客观、真实得大自然的视觉美景。

□《干草车》 请一位同学描述作品内容(2)

教师补充:清流潺潺的河水,翠绿的草地,葱郁的丛林,沾满露珠的树叶,闪烁着白色 的反光。木栅栏围着农舍,亲切朴素。这一切如此自然、真实,诗人和画家布莱克这样描述:这可不是对自然的写生,这是灵感!

大家说这幅作品美吗?(美)

画家康斯太布尔用手中的画笔把这美丽的瞬间,定格为画面的永恒。画家的眼中有美,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画家心中有爱,正如康斯太布尔自己说的:我生来就是为了描绘更幸福的大地——我的古老的英格兰。因此,西方风景画家的审美理想,就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

3.中国山水画(19)□《千里江山图》(3)宋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画家王希孟是画史上有大成就的画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 仅凭一幅作品而名垂画史的人。

□《千里江山图》动画,背景音乐。

教师解说画面

学生思考:在作品中能找到画家的写生位置在什么地方吗? 学生:不能(找不到)。没有还是找不到?

教师:没有还是找不到?不是没有,是无处不在。所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因此,中国山水画家是上下、左右游动的观察,视点从不固定,是多点或散点的观察,使画面咫尺有千里之趣。

■与西方风景画的深度空间相比,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有何特点?用一个字形容。

学生:远

教师:对。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了山水画的三远法,请一位同学试述三远法。□《渔庄秋霁图》(1)□《早春图》

□《溪山行旅图》

■请一位同学分析三幅作品分别属于哪三远?为什么?(1)

教师联系实际补充说明:站的高,视野开阔,看得(平)远;站的低,抬头仰望,看得(高)远;如仰望天空,白云般;左右移动的看,前后位置变幻,看得(深)远。

■请一位同学演示三远的看得动作,可以请其他同学协助(1)□《踏歌图轴》(3)

■西方风景画用焦点透视法表现画面的深度空间,中国山水画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画面三远的空间效果呢?

教师提示:西方风景画面面俱到,中国山水画的画面有何特点?

学生结合作品回答:有些地方画了,有些地方没画,空白的地方给观者心理上一种想象的空间,视觉上一种悠远的空间感,从而达到三远的效果。

教师补充:画面中画处为实,不画处为虚,中国山水画就是通过这种画处与不画处,虚与实的交替变化,表现出比西方风景画更加阔远的空间效果,这种方法就是虚实相生。

■ 学生合作讨论:什么是虚实相生? 教师补充:古典哲学思想;空可纳万境,无可生有,虚可生实,虚实相生,使无画出皆 成妙境。是中国山水画意境创造的重要手法。

■ 结合作品探究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六君子图》(1)

六株树木劲挺列植。湖面宽阔无波,江上岗峦遥接天空。气象萧索清旷。此画以枯而见润的简练笔墨,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两层含义:

一、借用简净而清淡的画面(实

景物),反映了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虚

情思),二、又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情景相生,得言外意)的审美理想。■意境:1.古典美学思想,中国山水画最富名族特色的审美标准

2.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3.情景相生,得言外意。

■与西方风景画追求客观真实的视觉美景不同,中国山水画家的审美理想是什么?(2)教师:结合对意境的探究,中国山水画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也是面对大自然写生,而作品却没有真实的描绘,而是通过作品表现一种对自然山水的主观感受与体验到的一种诗意情怀(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这是画家对大自然的内在生命力的体味与表现(情景相生,得言外意),一句古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山水画创作视频》欣赏。(2)

■ 试述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和特点(4)教师提示:没有直接面对大自然;开始画之前提笔思考的环节。因此,石涛概括中国山 水画创作过程是“搜尽奇峰打草稿”。

□《山水清音》 石涛

石涛,清四僧之一,主张开拓创新精神,摹古派领袖人物王原祁评价石涛:海内丹青家 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

请一位同学讲解“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过程。(2)

清代画家恽寿平描述自己的创作体会——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能言,人能言之。画家的审美心意,是借山川的四季美景而升华为艺术的意境。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特点,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用唐代张躁的话,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特点。(2)三.合作讨论(2)

中国山水画家,用他们手中的画笔,寄情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宋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用山水预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如果用参禅的三重境界,来比喻人们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

教师:选择第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渴求知识,追求真理;树立理想,坚定信念;认准目标,努力拼搏。四.巩固练习

每题请一位同学作答,共四题。(4)五.归纳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本课知识点,完成表格。(3)六.拓展延伸(2)

吴冠中简介:人民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当代中国绘画的 代表画家之一;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 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

作品欣赏(十二幅),背景音乐。最后一幅时,教师朗读吴冠中的一段话。

“我爱我国的传统,但不愿当一味保管传统的孝子,我爱西方现代的审美意识,但也不愿当盲目崇拜的浪子,是浪子回头吧,我永远往返于东西方之间,回到东方是归来,再到西方又是归去”“我追求的是中国的意境同西方的视觉形象这两方面的结合”。七.课外演练(1)

2010年6月25日,我国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在北京逝世。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请以先生“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这句话为题,写一篇评论中国山水画、西方风景画的短文,文体不限。

中西饮食文化比较教案

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商旅教学部 【课题】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 【课时】1课时【设计理念】通过对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使学生对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有所了解,掌握饮食文化差异产生......

中西政治制度比较

浅谈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内涵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

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中西饮食文化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董赟赟21090413 关键词:饮食文化,中西文化,餐饮,比较,中西饮食文化比较,饮食观念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

比较中西饮食文化

比较中西饮食文化摘要: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

中西新闻比较

中西人物报道中写作特色比较【摘要】:在我国,人物报道多以典型报道的方式出现,人物之所以被选择进行报道,是因为他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时代主题,成为众人之中的典型,具有代表性、......

下载第二单元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单元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