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教案》acce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access基础教案”。
《数据库基础》教案
(56学时)
主讲: 专业: 班级:
第1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了解每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划分依据,了解关系运算和关系规范化。
教学重点: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掌握数据模型的组成及组成要素;
掌握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及转化为数据库模式的方法 掌握关系运算的方法,了解各种关系运算的作用; 掌握函数依赖及关系规范化; 教学难点:
数据模型的含义 关系运算的运算规则 E-R图及转化规则
函数依赖及关系规范化 教学建议:
查看一些有关计算机科普方面的书籍或刊物或网站,多了解一些计算机的科普知识。知道一些计算机领域中的科学家的故事,对掌握本节内容有很多好处。本讲内容概述:主要介绍了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并简单介绍了分布数据库、并行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的基本特点。详细介绍了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关系运算,阐述了关系数据库的概念和函数依赖及关系规范化。
涉及章节及安排:
1.1数据库与数据库系统(1学时)1.2数据模型(1学时)
1.3 关系运算及关系完整性(1学时)1.3 函数依赖及关系规范化(1学时)思考与训练:
(1)进行表的关系运算的作用是什么?
(2)如果要显示所有数据库课程的成绩,需要进行什么运算?
(3)如果要显示所有学生的姓名、课程名称和成绩,需要进行什么运算?
课后练习:第1章习题 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6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Acce2003的新特点及开发环境,掌握Acce2003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及步骤,结合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了解数据设计的步骤及安全管理。
教学重点:
Acce的工作环境 Acce的数据库对象 Acce数据库设计步骤
Acce数据库的管理与安全 教学难点:
Acce2003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Acce2003数据库的管理和安全 教学建议:
结合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实例,课下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并实施数据库的管理与安全。
本讲内容概述:主要介绍了数Acce2003的特点及开发环境,阐述了数据设计的步骤及方法,演示并练习数据库的管理与安全。涉及章节及安排:
2.1Acce2003基础(1学时)
2.2 Acce2003开发环境(1学时)2.3 Acce2003数据库设计(2学时)2.3 数据库的管理与安全(2学时)思考与训练:
(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2)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管理与安全练习; 课后练习:第2章习题
第三章 数据库和表(10学时)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数据库的创建方法;掌握打开数据库的常用方法;理解并掌握数据库对象的删除、复制重命名、保存,并会用组来组织数据库对象; 2)学习并掌握使用向导创建表、使用输入数据创建表以及自定义表的方法,要求掌握字段名称定义、设置字段类型以及设置字段大小、格式字段属性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在设计视图中进行小数位数、输入掩码、标题、默认值、有效性规则等字段属性设置的方法,掌握查阅列表和主键的创建方法,学会使用Acce 2002的导入表、链接表和导出表功能。
4)理解主键和外键的概念,了解表的关联类型,掌握定义表之间关联关系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参照完整性的概念和设置方法。
5)熟练掌握直接向表添加记录、用自动窗体录入数据的方法,学会使用查找和替换功能提高数据修改的效率,理解排序和筛选的概念和实现它们的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表的外观 教学重点:
掌握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的方法;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数据库打开方法;
了解数据库对象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复制、删除、重命名、保存等基本操作;
理解数据库对象管理中“组”的含义,掌握用“组”组织数据库对象的方法。
使用向导创建表的方法; 使用输入数据创建表;
使用设计器创建表的方法; 设置字段类型的方法;
设置字段大小、格式的方法。 主键和外键; 表的关联类型; 定义表之间的关系; 参照完整性。 在表中录入数据;
使用自动窗体录入数据; 修改数据; 查找和替换; 排序与筛选; 表的行列操作。教学难点:
数据库对象管理中“组”的感念及使用方法 使用设计器创建表; 设置字段格式。
输入掩码、有效性规则和有效性文本字段属性的设置; 创建查阅列表; 导入表和链接表。 表的关联类型;
定义和修改表间关系;
参照完整性的含义和设置方法。 排序与筛选。本讲内容概述: 1)介绍在Acce 2003中创建数据库的方法、打开数据库的方法及数据库对象的复制、删除、重命名和保存等操作方法 2)在Acce 2003中使用向导创建表、使用输入数据创建表和使用设计器自定义表的方法,要求掌握对表字段大小和字段格式这两种字段属性进行设置和修改的方法以,熟练掌握对表中字段的各种操作。
3)介绍小数位数、输入眼码、标题、默认值、有效性规则、有效文本以及索引等字段属性的设置方法。介绍了查阅列表、主键的创建方法,此外还要了解使用Acce 2003的导入功能利用外部数据创建表的方法和过程,介绍了链接表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并对Acce 2003的导出功能作了介绍。
4)介绍了主键和外键的概念、创建索引的方法和过程,讲解数据表之间关联关系的建立和修改的方法,并讲述了参照完整性的概念。5)介绍在数据表视图下对表中数据进行各种编辑的方法,此外还介绍了查找和替换数据的方法,讲解了排序和筛选的作用和用法,最后介绍了表的外观设置方法。
涉及章节及安排:
3.1创建数据库(2学时)3.2建立表(2学时)3.3维护表(2学时)3.4操作表(2学时)3.5数据表的关联(2学时)思考与训练:
(1)使用向导创建的数据库有什么优、缺点?
(2)使用向导创建表与使用设计器创建表有什么不同?使用设计器创建表有什么优势?
(3)设置字段格式的重要性是什么?(4)先输入数据还是先建立关系?
(5)参照完整性和级联更新的关系是什么?(6)修改表中数据的字体样式有哪些方法?(7)冻结列和隐藏列有什么作用? 课后练习:第3章后习题 第四章 数据查询和第五章SQL语言(10学时)教学目标:
1)理解查询的概念及其意义,了解选择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和操作查询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使用向导和使用设计器创建选择查询的方法。2)理解参数查询的含义,掌握参数查询的操作过程,明确参数查询在查询准则确定方面的不同之处。理解交叉表查询的概念和创建方法,并会使用交叉表查询实现字段数据的汇总。
3)介绍查询表达式中的运算及查询表达式的构建方法,介绍表达式的常见应用;详细介绍计算字段的含义及创建、使用方法。
4)理解并掌握四种操作查询的创建方法,了解使用SQL可以实现所有查询这一事实;理解各种操作查询的使用场合和功能;掌握使用SQL创建联合查询、传递查询、数据定义查询、子查询等特定查询的方法和相应的SQL语句格式。
教学重点:
查询的定义和作用; 查询的种类;
使用向导创建选择查询; 使用设计器创建选择查询。 创建参数查询;
使用向导创建交叉表查询; 使用设计器创建交叉表查询。
表达式中的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连接运算符; 表达式在查询中的应用;
用设计视图在查询中创建计算字段。 创建生成表查询; 创建更新查询; 创建追加查询; 创建删除查询; SQL语句介绍; 创建SQL查询。教学难点:
在设计视图中创建和修改查询的方法; 创建单表和多表查询的方法; 查询准则的确定方法。 创建参数查询;
使用设计器创建交叉表查询。 查询表达式; 计算字段的创建。 SQL语句格式; 创建SQL查询。本讲内容概述:
1)主要介绍查询的定义和作用,介绍常见查询种类。重点讲述选择查询的创建方法,创建方法主要有两种:使用向导创建和使用设计器创建选择查询。2)介绍主要介绍选择查询之参数查询的实现方法,并详细介绍交叉查询的含义和创建方法。
3)介绍查询表达式中的运算及查询表达式的构建方法,介绍表达式的常见应用;详细介绍计算字段的含义及创建、使用方法。
4)介绍生成表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删除查询这四种操作查询的含义和创建方法,并介绍了SQL结构化查询的主要语句,详细说明使用SQL实现联合查询、传递查询等特定查询的方法。涉及章节及安排:
4.1 查询的概念和目的(1学时)4.2 建立查询的方式(1学时)4.3 查询设计器的使用(2 学时)4.4设计各种查询(2学时)4.5 查询的保存与运行(2学时)4.6创建SQL查询(2 学时)4.7创建操作查询(2学时)思考与训练:
1)在查询向导中,明细与汇总的含义和区别是什么? 2)怎样在未建立关系的表间建立临时关系?
3)参数查询在查询准则的确定上有什么特点和好处?
4)交叉表查询中,对于交叉表中主题“值”部分的对应“总计”单元格能否设置为“Group By”?
5)计算字段的本质是什么?
6)操作查询与其它查询有什么不同?起什么作用? 7)使用SQL语句可以实现所有查询吗? 课后练习:第4、5章习题
第六章 窗体(6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窗体的作用和分类,熟悉各种窗体的用途。掌握创建窗体的两种方法:使用向导创建窗体和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
2)了解常用控件的种类和用途,掌握常用控件的使用方法及属性设置方法,学会使用控件实现常见功能。了解窗体上控件布局调整的方法。3)了解子窗体的概念,掌握嵌入式子窗体和弹出式子窗体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掌握使用窗体添加、删除和编辑数据的方法;掌握在窗体中实现对记录的查找、筛选和排序的方法。教学重点:
窗体的定义和作用; 窗体的分类;
使用向导创建窗体; 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 常用控件的种类和用途;
常用控件的功能和属性设置; 窗体控件布局调整方法。
子窗体的种类、用途和创建方法;
使用窗体向数据库中添加、删除和编辑记录; 在窗体中实现查找、筛选和排序。教学难点:
使用向导创建窗体; 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
常用控件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嵌入式子窗体、弹出式子窗体的使用; 在窗体中实现筛选和排序。本讲内容概述:
1)主要介绍了纵栏式窗体、表格式窗体、数据表窗体、子窗体、弹出式窗体、数据透视表窗体、数据透视图窗体七种类型的窗体。并介绍了两种创建窗体的方法:使用向导创建窗体和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
2)主要介绍了常用控件的种类和用途,并详细介绍了常用控件的使用方法,说明了窗体上调整控件布局的方法。
3)介绍了嵌入式子窗体和弹出式子窗体的概念及创建、使用方法,介绍了在窗体中实现对记录数据进行常规操作的方法。涉及章节及安排: 6.1认识窗体(1学时)6.2 创建窗体(1学时)6.3 窗体的设计与技巧(2学时)6.4 创建主子窗体及设计(2学时)思考与训练:
(1)窗体的作用是什么?(2)窗体控件可分为几大类?(3)如何设置控件属性?
第七章 报表(8学时)教学目标:
1)理解报表的定义和作用,熟悉报表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熟练掌握使用向导设计报表和使用设计器设计报表的方法;了解使用报表的用途。2)掌握利用对记录排序和分组来设计报表的方法,理解排序和分组对报表的重要性;理解条件格式、控件和函数对增强报表的作用并掌握其使用方法;了解特殊报表的设计方法。教学重点: 报表的定义;
报表的构成及各部分作用; 使用向导创建报表; 使用设计器创建报表。 对记录排序和分组; 使用条件格式增强报表; 使用空间和函数增强报表; 创建特殊报表。教学难点:
使用向导创建报表; 使用设计器创建报表。 设计排序和分组报表; 创建特殊报表。本讲内容概述:
1)主要介绍了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报表打印功能的主要对象--报表对象,介绍了报表的定义、构成方式及创建报表的方法。2)介绍了通过向报表中添加分组和排序、设置条件格式和使用空间来增强报表的逻辑性、功能和层次感。此外,还介绍了创建和设计特殊报表的方法。涉及章节及安排: 7.1 认识报表(2 学时)7.2 创建报表(2 学时)7.3 编辑报表、报表排序和分组,使用计算控件(2学时)7.4 创建子报表、多列报表(2 学时)思考与训练:
(1)报表与窗体有什么不同?(2)报表的作用是什么?
(3)怎样对分组的数据实现强制分页? 作业:第7章习题
第八章 数据访问页(2学时)教学目标:了解数据访问页的概念和作用,熟悉数据访问页的类型分类,掌握使用向导和设计器创建和设计数据访问页的方法,并了解数据访问页的使用。此外,了解并掌握利用控件设计特殊的数据访问页的方法,学会分组数据访问页的设计方法。教学重点:
数据访问页概述; 数据访问页类型;
使用向导创建数据访问页; 使用设计器创建数据访问页; 数据访问页的编辑; 分组数据访问页的设计。
教学难点:
创建数据访问页; 数据访问页的设计。
本讲内容概述:主要介绍数据访问页的概念和作用,数据访问页的种类;阐明了数据访问页的创建方法和过程;说明了如何在数据访问页中使用控件的方法和作用。涉及章节:
8.1数据访问页概述(1学时)8.2创建数据访问页(1学时)
8.3使用设计视图修改数据访问页(1学时)8.4数据访问页的使用(1学时)思考与训练:
(1)数据访问页的文件格式?(2)数据访问页的作用是什么? 课后习题:第8章习题
第九章 宏(4学时)教学目标:理解宏的本质和定义,了解宏的作用,熟悉宏组和条件宏的基本概念;掌握创建宏、宏组和条件宏的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学会创建和使用AutoExec宏。教学重点:
宏、宏组和条件宏的概念;
创建宏、宏组和条件宏的方法,理解其用法;
理解AutoExec宏与AutoKeys宏的使用方法和创建过程; 能根据需要创建宏。
教学难点: 宏的原理; 宏的创建。
本讲内容概述:主要介绍宏的基本概念以及宏组、条件宏的定义;详细介绍了创建宏的基本方法和使用方法。涉及章节及安排
9.1宏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学时)9.2创建宏(1学时)9.3宏的运行(0.5学时)9.4常用宏操作(0.5学时)
9.5对象事件属性简介及宏的综合应用(1学时)思考与训练:
(1)宏的本质是什么? 课后练习:第9章习题0
第十章 VBA编程(6学时)教学目标:
1)理解模块的本质和定义,了解模块与宏的区别,理解VBA的程序框架,熟悉并掌握VBA的编程环境。了解并掌握VBA中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数组等基本概念,并熟练掌握它们的定义、使用方法。2)理解并掌握VBA程序设计中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语法定义和使用特点,会设计实现基本的算法,能实现二选
一、多选一及迭代等常用程序结构。
3)理解并掌握VBA中Sub过程、自定义函数及事件过程的创建方法,了解创建类模块的过程,掌握类模块的用法,同时掌握标准模块的创建方法;此外,理解并掌握将宏转换为VBA代码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简单登陆界面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教学重点:
模块的概念; 过程与函数;
Visual Basic开发环境;
VBA的数据类型、变量、常量、数组。 顺序结构语句;
条件结构语句与选择结构语句; 循环结构语句。
创建自定义Sub过程; 创建自定义函数; 创建事件过程;
创建于窗体和报表相关的类模块; 创建与窗体和报表无关的类模块; 创建标准模块;
宏转换为VBA代码。教学难点:
过程与函数的定义与使用;
VBA的数据类型、变量和数组。 条件结构语句与选择结构语句; 循环结构语句。 创建过程和函数; 创建类模块。本讲内容概述:
1)主要介绍模块的定义、模块与宏的区别、过程、事件过程等模块的基本概念,讲述了VBA的Visual Basic的开发环境,重点介绍VBA程序设计基础中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数组等概念。2)介绍VBA程序设计中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语句的格式和使用方法,介绍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方法,阐明了程序中基本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方法。1 3)介绍自定义Sub过程、自定义函数和事件过程的创建过程和方法,创建与使用类模块的方法,标准模块的创建方法;此外还介绍了将宏转换为VBA代码的方法。
涉及章节:
10.1 VBA概述(1学时)
10.2 VBA编程语言基础(2学时)10.3 模块的使用(2学时)10.4事件过程及应用举例(2学时)思考与训练:
(1)VBA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有什么关系?(2)窗体和报表的本质是类模块吗? 课后练习:第10 章习题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Acce)》教案第一章 数据库基本原理教学目标:通过对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系统的组成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掌握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的概念和......
Acce数据库教案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一、数据、信息和数据处理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与数据的概念2、了解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技术 [重点、难点]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课时数......
创建数据库计算机组余金光一.教学重点 1.数据库的创建方法 2.退出数据库 二.教学难点打开数据库的方法和退出关闭数据库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四.教学课......
教案 2010~2011学年第1学期院(部)技师学院教研室财会微机课程名称Acce数据库应用技术 授 课 专 业 班 级09计算机主讲教师耿春梅滁州职业技术学院《Acce数据库应用技术》教案......
实验一 ACCESS之表的操作一、实验目的1、熟悉Acce用户操作界面。2、掌握创建表的方法。3、掌握创建主键和索引的方法。4、掌握表结构的编辑和表中数据的操作方法。5、掌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