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时期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典主义教案”。
第五章
朴素中见崇高——古典主义时期
(1750——1820年)
一、教学内容
(一)时间范围界定
(二)社会文化特质
(三)音乐风格特征
(四)器乐的发展
(五)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六)喜歌剧的兴起与发展
二、教学重点
(一)三种主要体裁: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
(二)三个重要乐派: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
三、教学难点
(一)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二)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四、教学过程
(一)时间范围界定
1750-1820年,涵盖18世纪初至19世纪初的欧洲专业音乐创作风格。1早期古典主义时期1720—1760年左右 2晚期古典主义时期1760—18世纪末
(二)社会文化特质
重视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具有深刻思想性,反映了“理性时代”和“启蒙时代”的思想实质,表现为民主精神、进步的伦理观念以及工业革命的发展。
(三)音乐风格特征 1早期古典主义时期:
(1)采用主调和声织体和简化旋律(华丽风格):结构方整性,结构内部对比大,节奏轮廓清晰,和声语汇简化,和声节奏放慢
(2)洛可可风格:节奏复杂化,旋律装饰化
(3)变化:巴洛克时期的曲式结构被新的结构形式取代;主调音乐织体取代对位法;新的器乐媒介取代通奏低音
2晚期古典主义时期
(1)曲式结构:清楚的终止式,清晰明确的乐句划分,乐句长度缩短,一般为4小节一个乐句
(2)音乐织体:主调音乐织体,单旋律线,分解和弦音型的流行(3)旋律风格:旋律简洁,主体材料有雷同,多使用自然音阶
(4)和声运用:较多使用正三和弦,副三和弦,除属七和弦外其余较少适用(5)即兴演奏:即兴演奏逐渐消失,作曲家们更仔细写出音乐记号
(6)器乐体裁:确立古典交响乐形式,奏鸣曲规范化,协奏曲的确立,海顿对弦乐四重奏的贡献
(四)器乐的发展
1奏鸣曲:源于意大利文sonare,为鸣响之意。16世纪前就已存在,16世纪时泛指一切器乐曲,与声乐曲相对。一般有四个乐章。(1)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采用快速度标记Allegro(快板)
(2)第二乐章采用慢速度adagio(柔板),lento(慢板),调性在作品主调的下属或属调上,更强烈的抒情性,曲式结构是三段体(ABA)、回旋二段体(AABA)
(3)第三乐章一般被称为“小步舞曲”,调性与主调性相同,四三拍,速度为中快。(4)第四乐章使用主调调性,速度稍快,曲式结构多为回旋曲式与回旋奏鸣曲式。(5)代表人物:舒伯特,肖邦,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等 2交响曲:源于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序曲,18世纪上半叶作曲家们采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结构写管弦乐作品,并将其称为交响乐。(1)内容具有文学性,标题性
(2)曲式结构更自由,乐章数目不定(有一、二、五、六、七乐章组成的交响曲)(3)乐队编制庞大,音响华丽丰满,民族风格浓郁(4)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3协奏曲:源于巴洛克时期的大协奏曲,乐队协奏曲,独奏协奏曲,尤其受独奏协奏曲影响。(1)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双呈示部,第一呈示部由乐队演奏,第二呈示部由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此外在再现部结束之前,还有独奏乐器演奏技巧的华彩段
(2)第二乐章慢板,趋势比较自由,通常采用三段式,音乐富有歌唱性。
(3)第三乐章急板,常用回旋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富于华丽技巧,又是具有民族风格或舞蹈性的节日的狂欢气氛
(4)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
4室内乐:原指西方贵族宫廷中由少数人演奏,演唱,为少数观众演出的音乐,有别于教堂音乐与戏剧音乐。现指由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曲,主要指重奏曲和小型器乐合奏曲,区别于大型管弦乐
(五)三个重要乐派 1曼海姆乐派:18世纪在德国南部曼海姆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曼海姆乐派在音乐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在结构上,奠定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布局,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快速的第四乐章,形成了快板—行板—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交响乐套曲形式。
(2)在演奏风格上,仔细安排乐队演奏力度上“渐强”、“渐弱”的情感幅度变化,在当时具有前瞻性。
(3)在创作上,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声部加强了管乐器的色彩效果,废除了巴罗克时期乐队通奏低音的写法,开创性地采用总谱形式进行创作。
(4)在乐队编制上,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交响乐队,1756年达到56人,成为当时欧洲最大、最优秀的管弦乐队
2柏林乐派:18世纪下半叶在柏林形成的一个乐派
(1)风格比较保守,音乐多采用对位手法,交响曲多为三个乐章。(2)这个乐派的贡献在于强调交响乐中的情感表达,信奉“情感主义”,比曼海姆乐派的音乐更动情。它把奏鸣曲式中呈示部的两个主题真正分开,扩大了展开部的发展,奠定了近代奏鸣曲的基础。
3维也纳古典乐派: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20年代,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在维也纳形成的乐派
(1)在音乐内容上,音乐作品受到当时启蒙运动思潮的影响,以讴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为主旨。
(2)在音乐织体上,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的主导地位,和声织体清晰,曲式结构分明。(3)在音乐体裁上,奠定了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规范。
(4)承袭了德奥音乐文化传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义音乐达到顶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1格鲁克:德国作曲家,对意大利正歌剧成功改革确立了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代表作:《奥菲欧与尤丽迪茜》、《阿尔切斯特》、《帕里与海伦》,一生创作40余部歌剧。
2格鲁克的改革强调,戏剧内容与音乐表达之间要达到一个更为合理的状态,他的观点适应了18世纪以来的启蒙运动的审美情趣。其主张体现在《奥菲欧与尤丽迪茜》、《伊菲基尼在奥利德》主要反映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服从诗和剧情的需要,戏剧内容的阐述是第一要素(2)放弃返始咏叹调的表达,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花腔段落,并用有伴奏的宣叙调代替“清唱宣叙调”,咏叹调与宣叙调差别不大
(3)歌剧序曲成为歌剧的一部分,参与表达歌剧的内涵
(4)管弦乐在歌剧中根据内容的需要烘托剧情的发展,而不仅仅处于伴奏的地位
(5)减少独唱部分,加强乐队与合唱团的作用,舞蹈中也去掉了与歌剧内容不符的哗众取宠的片段
(七)喜歌剧的兴起与发展 1意大利喜歌剧
初为“幕间剧”,与正歌剧没有关系,创造“终曲合唱”形式,佩尔格莱西的《女仆作夫人》最具代表性,由此引发一场“趣歌剧论战” 2法国喜歌剧
集市剧 口语独白 重视重唱与乐队的作用,强调感情表达与音乐描绘题材与社会问题相关,具音乐性,后有悲剧和浪漫主义文学题材,用对白把独唱和合唱贯穿格,代表作有格鲁克的《不期而遇》、比才《卡门》 3英国民谣歌剧
与法国喜歌剧相似,对白用本国语言,通俗曲调,沉重打击正歌剧,代表作是《乞丐歌剧》 4德国歌唱剧
与意大利歌剧风格相似,题材有关土耳其或有东方色彩,有巫术、魔术表演,舞台机关布景,希勒为德国歌唱剧之父,代表作《问与答》《两个守财奴》,其他作家的代表作有《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
5西班牙喜歌剧形式——萨苏埃拉
15—16世纪最流行,特点是叙事和抒情结合,题材多样,节奏接近舞曲,有多声部作品,后发展成为西班牙民族歌剧,18世纪中叶后被音乐喜剧取代。
五、实际要点
(一)音乐风格特征
(二)器乐的发展
(三)三大重要乐派
(四)格鲁克的格局改革
六、文化连接
(一)1792年
《纳书楹曲谱》成书,辑录昆曲、散曲等
(二)1814年
清代蒙古人荣斋编成《弦索备考》成书,收录了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曲13首,用工尺谱记谱
(三)清代华秋萍的《琵琶谱》正式刊行,对后世琵琶记谱有很大影响
七、参考文献
(一)冯志平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人民音乐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8 P80—113
(二)汪洋
《西方音乐史》
第五编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一)概述
湖州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
(三)西方音乐史讲稿及教案
http://www.daodoc.com/
(四)百度文库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风格特征http://wenku.baidu.com/
八、学术思考题
(一)概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
答:
1、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
2、音乐创作不再以巴罗克时期的复调手法为主,采用的是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建立起“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进行。
3、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旋律不再采用巴罗克时期延绵不断、扩充的音型,而是以短小对称的2、4小节(也有3、5、6小节)为基本单位形成方整型乐句结构。音乐呈现出优美、简单、均衡的特征。
4、主题动机式发展,以主题间的对比取代巴罗克时期单一主题的模进发展。
5、“通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取代,使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明晰。
6、追求客观的美,描绘自然界中的人挣脱对教堂中的神、宫廷中的君主的依恋,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
7、音乐的重心移到新型的器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上。以上这些变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答: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是一次有着划时代意义的音乐变革。从形式上说,他批判性地继续了意大利正歌剧的形式,并将其在自己手中达到完美和终结,可以说他赋予了这种已濒临死亡的艺术形式以新的生命。但就其作品所表现出的启蒙主义的思想内涵和严谨简单的音乐风格来看,他的歌剧是完全属于新时代,属于古典主义时期的杰作。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本学期我选修了西方音乐鉴赏,我选者这门课是因为我非常喜欢欣赏一些动人的音乐,我从老师对西方音乐史的讲解中获得了一些知识和自己搜集的一些资料,对这个......
第五章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复习题主要内容: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主要特点,歌剧、器乐的发展情况及主要音乐家介绍。复习提示:古典主义时期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出现了三个重要的乐派......
第五章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自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格鲁克,《奥菲欧与优丽狄茜》2、《女仆做夫人》 3、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4、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海......
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比较 前言这是我第二次选择“大学音乐鉴赏”作为选修课程,原因很简单,因为喜欢享 受音乐带来的那份愉悦,所以想更深入地了解有关音乐的知识。在......
交响曲在古典主义时期的发展“古典主义”时期(Claicism Ages)是指大约1750年开始至1827年贝多芬逝世为止这一时期的音乐。古典主义的萌芽,发生在巴罗克时代的意大利。后来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