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第十册语文教案第五组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0册语文教案第五组”。
2013年春季小学五年级语文科教案
****小学 ****将相和
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重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手段 小黑板或投影片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揭题质疑,出示课题。
1、理解:“和”,就是和好。“将”和“相”是谁?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3、学习生字新词。
二、初读感知
1、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2、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说段意。
四、深入研读
1、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1)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2013年春季小学五年级语文科教案
****小学 **** 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2)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
(3)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一、语句体会
1、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三、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2013年春季小学五年级语文科教案
****小学 **** 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学生写作,交流。
5、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1、请同学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草船借箭
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生字词。
重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手段 小黑板或投影片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及结果。
3、学习生字词。2013年春季小学五年级语文科教案
****小学 ****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介绍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
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六、总结:
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2013年春季小学五年级语文科教案
****小学 ****
第二课时
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2013年春季小学五年级语文科教案
****小学 ****(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读第二段,从对话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四、总结全文。景阳冈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形象。
重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手段 小黑板或投影片 课型 略读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三、打虎前抓喝酒,写语言见特点
1、画出武松的语言。通过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有什么特点。
2、引导,并板书
3、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1)豪爽 2013年春季小学五年级语文科教案
****小学 **** “这酒真有气力”。(2)倔强
“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3)勇敢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4)酒量惊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风。”(5)胆量过人。
“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4、小结通过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四、景阳冈打虎时,抓动作见特点
1、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是通过他的什么来写的?(动作)
2、引导板书
力量超人 机敏胜人(1)力量超人。
“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 “„„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 “„„揪„„按„„提„„打„„”(2)机敏胜人。
引导从武松三次“闪”突出武松的“机智”或“机敏”。体会“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的好处。
写作方法指导。在写作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刻画,会使你笔下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文章也会更具感染力。
五、打虎后速下冈,抓心理见特点
1、反复读文,理解作者写这段的用意提问: 2013年春季小学五年级语文科教案
****小学 **** 假如武松在下冈途中又碰上老虎,是老虎被武松“制服”,还是武松被老虎“制服”?
2、引导学生读书,寻找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说说理由
六、课外讨论
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有的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了,你同意吗?” 猴王出世
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3、体会名著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重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手段 小黑板或投影片 课型 略读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学习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朗读感悟
1、读课文,画句子,有感情的读出来。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2013年春季小学五年级语文科教案
****小学 ****
重点: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四、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口语交际五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目标
1、通过演绎,将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2、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
一、谈话引入主题
今天的口语交际,我们就来演演课本剧通过我们的表演来再现名著中的人物。
二、角色选择
1、你最喜欢哪部名著?为什么?〈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2、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你最崇拜谁?你想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当一回你喜欢的人物吗?
三、观看录象,引入情境
1、播放录象,思考:
(1)廉颇和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2)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2、比较两者的关系。
四、分角色准备
1、如果让你来演这个故事,你觉得需要哪些准备? 2013年春季小学五年级语文科教案
****小学 ****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 五 班级表演
六、老师总结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感受,去细细品位。
习作五 缩写课文
目标
1、学习课文,明确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初步懂得缩写方法;
2、找出与文章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句子:重点指导段落的写法,学生作片断练习。
第一课时
一、明确缩写目的今次作文,是缩写课文,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
二、明确缩写要求
1、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要达到什么要求?
2、引导板书:
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三、学习习作提示,掌握缩写方法
1、怎样缩写课文呢?
2、同桌互相讨论
3、小结:跟简要复述一样,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某些细节或某些情节删掉。
4、看课文中的习作提示,边读边想边划:
怎样压缩才能使缩写后的文章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用“——”划出句子。
四、尝试取舍
1、快速默读《景阳冈》,划出需要保留的内容。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松打虎时的过程)
哪些内容是在叙述“武松打虎时”的,需要保留?用“[ ]”划出来。哪些情节可以删去?
2、讨论上面思考题。
2013年春季小学五年级语文科教案
****小学 ****(1)指名说说划出的需要保留的内容。
(2)师生小结:应保留的内容有:
武松打虎空拳打死猛虎的过程;武松的有关动作和语言;店家等相关人物的反映。
3、学生对照自己划的内容,作适当增删。
五、集体交流
1、讨论:这一段中,哪些可压缩?
根据学生讨论,板书:
可压缩:具体描写老虎的反映的词、具体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即动作前的修饰)
2、片断练习。
缩写“武松打虎时”的经过。
第二课时
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二、学生修改片断。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三、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拓展延伸,缩写课外故事。
1、学生独立地阅读课外搜集的一个故事,简要复述的主要内容。
2、明确在缩写课文时的共同点: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2013年春季小学五年级语文科教案
****小学 ****
3、尝试缩写课外小故事。
4、课堂交流、评议。
回顾·拓展五
目标
1、交流阅读名著的收获。2、积累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3、了解《西游记》。
一、交流平台
1、交流讨论:
⑴ 在本组学习过程中,你喜欢那一个人物,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⑵ 分小组就共同感兴趣的人物交流分析:这个人物的外貌、性格、语言等等
⑶ 喜欢他是为什么?你在课外阅读时,还有哪些有关于他的描写?
⑷ 全班交流。
⑸ 性格比较:廉颇与蔺相如。
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有什么特点?你在阅读中还发现他们俩有什么特点?
⑹ 作者是怎样围绕这样的性格特点来写的呢?用了哪些事例、人物的语言又是怎样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小结: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人,他的经历不同,对书中任人物的理解也就不一样,关键在于要读出自己的理解。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渎课文歇后语。
2、与同桌互读,争取背诵。
3、谈谈自己对歇后语的理解。
4、情景造句练习。
5、列举自己知道的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三、课外书屋
1、介绍《西游记》。
2、交流自己对《西游记》的认识。
3、教师介绍《西游记》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东亚、东南亚的影响。
4、谈谈自己 在看《西游记》过程中的趣事。
2013年春季小学五年级语文科教案****小学 ****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2、理解课文......
2013年春季小学五年级语文科教案****小学 **** 目标:1、学习生字词。2、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14 再见了,亲人3、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重......
2013年春季小学五年级语文科教案****小学 ****10 杨氏之子目标1、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2、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重难点:理......
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教案16爱如茉莉一、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组课文的探究目标18《将相和》探究目标1、你能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告诉大家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吗?2、请你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3、你最喜欢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