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数学教案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 :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 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 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吗?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 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 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 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 8。板书课题:乘法 并板书29× 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 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 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在生活中
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 行比较就可以了。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 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 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 29×8 ≈ 240(元)30 × 8=240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强调:我们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带的钱数250元进 行比较,因为240元<250元,所以带250元够买门票。
(4)适时引进≈:29× 8大约等于240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弯弯的像波 浪一样。读作“约等于”。
板书≈
5、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 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
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1、情境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个孩子带2 50元钱,够吗? 出示补充例题:每张门票8元,32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尝试估算。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和同桌交流想法,统一意见。
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组1:32×8≈240(元)240元﹤250元 30 × 8=240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师肯定学生的估算方法正确,可是结论合理吗?请仔细思考一下好吗?
组2:32×8≈240(元2× 8=16(元)240+16=256(元)256元﹥250元 30× 8=240 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组3:32×8≈240(元)2× 8=16(元)16元>10元 30× 8=240 答:带
250元不够买门票。
4、辨析: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 什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0× 8=240元,也就 是花240元只买了30个同学的门票,还差2人没买票。(板书:还差2人没买票)经过 比较,知道带250元不够买门票。(写答句)对于这个问题,仅仅估算出一个大约数是不 够的,要考虑剩余的人数。你们现在清楚了吗?没关系,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能搞清楚就不简单,能说清楚就更不简单!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这个组的同学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引发了大家更 深刻的思考,谢谢你们!
5、比较分析,感悟估算。观察以上两组算式: 29× 8,把29看作30,30× 8=240,够买门票。32× 8,把32也看作30,30× 8=240,不够买门票。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 元钱够买门票,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生可能说出:一个是估大了,一个是估小了,要考虑剩余人数)
师总结:对,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 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外出购物时,通常 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
四、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小明在动物园参观。
(1)出示: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 大约有多重?(仔细读题,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解答。)
(2)和例题29× 8比较: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例题在估算后进行比较,而这道题在估算出 一个大约数就结束了?它不需要比较吗? 师强调:不是所有的估算题目都需要比较,我们要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道题求的是这头 野牛大约有多重?我们已经求出大约数,当然不需要比较了。
2、继续游览,精彩的海豚表演就要开始了。
(1)出示: 二年级有200位小朋友观看海豚表演,看台上有5排,每排43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轻声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思考以后在练习本解答。
(2)和例题32× 8比较:同样是估小了,为什么创编例题在估算后进行补充,要考虑剩下 的人数,而这道题在比较后就结束了?它不需要考虑剩余的座位吗? 师强调: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经够坐了,当然不用考虑多余的座位。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让我们用心体会。
四、全课总结: 小明的北京之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乘法估算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轻声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思考以后在练习本解答。(2)和例题32× 8比较:同样是估小了,为什么创编例题在估算后进行补充,要考虑剩下 的人数,而这道题在比较后就结束了?它不需要考虑剩余的座位吗? 师强调: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经够坐了,当然不用考虑多余的座位。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让我们用心体会。
四、全课总结: 小明的北京之行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乘法估算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 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 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 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大纲要求: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 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 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 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大纲要求: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一要符合实际,二要方便 计算。课上出现了4种方案:104*49第一种:把104看成10
0,把49看成50 第二种: 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种: 104不动,把49看成50第四种: 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 见。在讨论慢慢发现了第四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 的捷便。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 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 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一、目标制定口算是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口算为个性化、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口算不是作为笔算的台阶,而是一种不同的训练,它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月满西楼”为你整理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小学数学教案 推荐度:......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