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音乐教案鄂教版”。
鄂 教 版 五 年 级 上 册
音
乐
教
案
第一单元 阳光中国
教学内容:
1、演唱《阳光中国》
2、听《我们走在大路上》、《翻身的日子》
3、活动:祖国祖国我爱你
教学目标:
1、熟练演唱《阳光中国》
2、欣赏理解其曲目
3、通过活动提升孩子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1=F
do =F 的调性认识
2、后半拍弱起及换气符号“V”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视听
2、探究式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讨论,你对祖国了解多少?
2、通过视频,对中国进行一定的描述,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现状。
3、利用多媒体对歌曲进行学习,跟唱,对学生演唱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直到熟练演唱歌曲。
4、学习“F”调,通过讲解,学生对键盘进行摸索,发现调的规律,从而理解何为调,“F”调是什么意思。
5、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1、讨论,你听过哪些老歌?并举例说明。
2、介绍这两首歌曲的背景、特点。
3、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孩子聆听音乐,听后说出自己所听得感受,再次聆听,然后老师讲解关于这两个曲目的故事。
4、学习倚音,演唱演奏时将小音符很轻快地带过去。
5、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1、简单学唱《祖国,祖国,我爱你》
2、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中国,和值得让我们骄傲的人和事。
3、老师在学生交流之后,通过互联网,寻找一些孩子不为所知的中国人和事。
4、让学生通过这次的交流,说一说自己想为祖国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和更加强大。
第二单元难忘的岁月 第一课时
唱一唱《红星歌》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星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歌曲中进行取得雄壮的风格。
2、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3、练习二声部合唱
一、组织教学:
二、新歌学唱:
1、分别出示王二小、刘胡兰、海娃、潘冬子人物图片,你们认识他们吗?谁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2.教师:简介人物及历史背景。潘冬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的一首插曲也被人们广为传唱。(放录音《红星歌》)
战争岁月里,涌现出无数优秀的少年儿童,他们不仅机智勇敢,而且从小就立志干大事,电影《闪闪的红星》里塑造的少年潘冬子更是坚定地跟着党走的典范。
3、放录音,说说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4、再次听录音,请同学们划着拍来听;
5、教师范唱。
6、教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
7、学生跟着录音唱。
8、歌曲的处理分析:
1)听一遍录音,让学生谈谈歌曲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你了解《红星歌》的真正含义吗? 2)“〉”重音记号(简单说明),当看到有重音记号的地方我们就握拳来重打拍,大家来试一试;大家齐唱。9)分成二组尝试二声部合唱。
三、创作活动:
学生边走步边演唱歌曲。(让学生充分体会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现在有好吃的有好穿的,还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多么幸福呀!大家不要忘了你们现在拥有的一切,有一部分是我们这些小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吧!
第二课时
欣赏《游击队歌》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内涵,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2、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设想: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用不同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游击队歌》。
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多媒体、部分打击乐器、纸、彩笔、教具(大刀、步枪、红缨枪)。
2、预习贺绿汀的生平及主要作品的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1、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平原游击队〉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2、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资源,肆意蹂躏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但是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反映这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新课教学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2、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版本的《游击队歌》(合唱)(整体感受)。要求: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思考歌曲描述了怎样的一个音乐场景。学生可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
3、聆听男声四重唱版本的《游击队歌》。要求: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4、学唱歌曲。
(1)视唱曲谱。
教师完整视唱全曲。(轻声、慢速、划拍视唱)
学生随教师模唱。(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唱出来。)跟不上的同学可以用啦啦啦来唱(2)填唱歌词。
学生随歌曲录音,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3)随琴完整演出全曲
(4)歌曲处理。
我们用怎样的演唱力度和速度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
学生(讨论)。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齐唱。
5、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他的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创作、表现歌曲?大家分组讨论,要注意与音乐的有机结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物品(纸、彩笔、部分打击乐器如小鼓和双响筒、红缨枪及步枪的模型等),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1)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作。
(2)学生分组展示表演。
表演组:两个同学分别拿大刀、红缨枪等模型走在青纱帐里(要按照音乐的节奏走),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打击乐器组:四名同学分别用打击乐器如小鼓、大鼓、沙锤、双响筒为歌曲伴奏(可参照书本P11实践与创造一的节奏型,并打击出力度层次的变化),其他同学演唱。
图画组:投影仪出示画面,一位同学上前讲解图画。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
2、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我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最后让我们再听一首反映同一时代同样内容的抗日歌曲《飞夺泸定桥》,大家回去之后再去查找资料有关的内容,下节课再一起交流,好吗?
3、欣赏合唱《飞夺泸定桥》,并穿录象片段,让学生从中感受这首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让同学们对查找资料感兴趣。
4、在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第三课时
《救国军歌》
教学目标 聆听《救国军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救国军歌》 1.初听《救国军歌》 设问:为什么提出“枪口对外”?
师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理解歌词“枪口对外”的含义。
2.再听歌曲《救国军歌》。
设问:这首歌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在音调、节奏上、风格上……去讨论。
3.教师归纳学生的讨论,音调高昂激越,节奏铿锵有力,风格是进行曲队列歌曲。
4.在歌曲《救国军歌》音乐声中,做队列方整队伍行进步伐操练,在歌词第二段时,可变化队列方向或变化队列。教师要指导学生,步伐要体现音乐的特征——威武、雄壮,展示抗日队伍勇敢前进的形象。
三、小结: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以表达我们中华儿女对我们伟大祖国最真挚的感情,最崇高的祝福。
第三单元太阳出来喜洋洋
第一课时
唱一唱《美丽的朝霞》
教学内容:歌曲《美丽的朝霞》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朝霞》,学生能用简单的律动感受3/8拍的拍律并感悟音乐中的情绪与情感。
2、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朝霞》让学生体会“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深刻意义。教学重点:学生能用优美的声音表达出朝霞的美丽。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师生问好!
二、节奏练习:
1、节奏填词游戏:教师— 你(强)好(弱)吗(弱)? 请学生用同样的节奏填词回答— 我(强)很(弱)好(弱)!教师— 你(强)们(弱)好(弱)!学生— 老(强)师(弱)好(弱)!(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语言中的强弱规律。)
2、学生说出问好中的强弱规律:强 弱 弱,并请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示出强和弱。
三、听音乐,读歌词。
1、听《美丽的朝霞》音乐伴奏,律动。将刚刚的动作加入律动中。
2、(播放《美丽的朝霞》范唱音乐)让学生说说音乐中唱出了那些景色:朝霞、太阳、山(教师板书)
3、朗读歌词。(过渡语:那是谁赶走了山头上的黑暗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4页,我们来读读歌词就知道了。)
a:轻声跟着音乐朗读歌词。b:跟教师带节奏的朗读歌词。
四、听音乐,赏朝霞。
1、提问:什么是朝霞?
2、欣赏视频《美丽的朝霞》
五、教唱歌曲。(同学们能不能把我们美丽的朝霞唱出来呢?)解决难点:1︱2 2 ︱3 3︱4 5 6 ︱5 0︱ 赶 走 了 山 头 上 的 黑 暗。a:先由教师范唱,请个别学生模仿。
b、通过手势画出歌曲旋律线,使学生掌握旋律走向。
3、巩固歌曲:师生接龙、分组接龙。
六、歌词创编与拓展。
1、学生分组讨论(我们的早晨不仅有美丽的朝霞、太阳,还有那些美丽的景色啊?)花朵、树木、小溪、小朋友、蝴蝶、蜜蜂
2、请学生将自己想好的美丽景色创编到歌曲中去:
“美丽的花朵,花朵,给我们带来蓬勃朝气。美丽的花朵,花朵,美丽的花朵
3、既然我们早晨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那我们要不要好好珍惜呢?我们要怎么珍惜呢?(早晨起来要做运动、锻炼身体、读书。)
七、完整的演唱歌曲结束本节课。
第二课时
唱一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目标:
1、能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2、体验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演奏、演唱形式,并体验不同形式带来的不同风格。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知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并喜爱民歌。教学过程 :
(一)、初步感知四川民歌特点、四川风土人情
1、师:四川是个美丽的地方,有谁知道四川有什么好吃的? 生:四川有火锅 四川有九寨沟┄┄
师:听了大家的话,我真想马上坐飞机去四川品尝美味。我还听说四川话特有意思,谁能学说一两句?
师:四川的方言真有意思。下面我们就学着用四川方言来唱一句话 5 06 22 65 6 02 6 0 哐
扯 郎郎 一哐 扯
哐 扯(1)师范唱
师:“扯”字在四川方言里唱“che”,我们来学唱一下,好吗?(2)生学唱
(3)师:这句旋律让你想到了四川人们在干什么?大家的歌声让我想到了四川的樵夫挑着担子在山上行走的情景,我们一边唱,一边来模仿他们挑担的动作。(4)、生边唱边做挑担行走的动作
(二)、感知、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1、听范唱
师:大家表演得不错,四川是一个多山的地方,农民们经常在山里劳动,大家刚才唱的这一段就像他们劳动时喊的号子。(师重复唱一次)另外休息的时候,他们还喜欢放开嗓子高唱一曲山歌,既消除疲劳、由愉悦了身心,老师这儿有一段四川农民清唱的民歌,大家想不想听? 生听原汁原味的《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好不好听?音乐家们也觉得好听,所以他们把农民唱的民歌进行了整理与改进,就变得更好听了,大家一起来听听。生听童声齐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这一次大家的感受还和刚才一样吗? 生说自己的感受 2、学唱歌词
(1)读除衬词以外的歌词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15页,我们一起把歌词读一下,括号里的衬词先不读。(2)师范读衬词
师:下面大家读第一段歌词,老师把衬词加进去。(3)生学读衬词
(4)生连起来读第一段的词。3、学唱歌曲
(1)轻唱第一段
(2)纠正切分节奏、上波音的演唱
(3)轻唱全曲 4、处理歌曲
(1)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各段
师:刚才大家唱的时候,五段的歌词都用一种速度来唱,是不是有些单调?谁能动脑筋把哪里变化一下?
(2)欣赏男声合唱团演唱的《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这样唱的感觉好多了,但大家唱的都是同一种声音,如果改成合唱就更丰富了。我们一起来听听。5、课堂小结
师:大家的模仿能力、演唱水平都很高,老师很佩服。同一件音乐作品,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刚才,我们就听到了农民、合唱团的不同处理,人们还尝试用民族乐器来表现它。就让我们在中国民乐“唢呐”演奏的音乐声中来结束这一节课吧。(在民乐《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宣布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小小牵牛花》。
2、体验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演奏、演唱形式,并体验不同形式带来的不同风格。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知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并喜爱民歌。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播放牵牛花图片
(二)、感知、学唱歌曲 1、听范唱 2、学唱歌词
(1)按节奏读歌词
(2)师范读词
(3)生学读词注意3/4拍子的特点。(4)生连起来读第一段的词。3、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段
(2)纠正附点音符的演唱(3)跟琴唱全曲 4、处理歌曲
(1)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各段 5、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欣赏《七色光之歌》《我和太阳在唱歌》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演唱波音与滑音。
2、通过欣赏歌曲《七色光之歌》,让学生从那活泼欢快的旋律中去创造多姿多彩的生活。
3、通过给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教学过程:
1、音乐知识
1)采用先感受后认识的方法认识波音与滑音。并从中找出规律即波音是把本 音一分为二,在其间加入上方或下方辅助音而成,进而介绍上下波音。2)介绍滑音。参照波音的介绍方法。另外,在“唱一唱”的练习中,注意 滑音要顺着它的音势向下滑行到另一音。听这首二声部歌曲
提问:找一找切分节奏出现了几次?
2、歌曲的特点。1)速度:稍快。
2)力度:变化应较大一些可以形成对比。
二、听音乐,读歌词。
1、听《七色光》音乐伴奏,律动。
2、让学生说说音乐中唱出了那些景色
3、朗读歌词。(a:轻声跟着音乐朗读歌词。b:跟教师带节奏的朗读歌词。
4、再次听歌曲从活泼欢快的旋律中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
三、玩一玩
1、聆听《我和太阳在唱歌》
提问:听到这首歌让你想到什么?
2、再次听这首歌,随着音乐律动。
3、挑选合适的打击乐器,从教材21页中选出一个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将三种节奏型组合起来敲一敲,听一听效果又是怎样的。
四、课堂小结
第四单元蓝天白云
第一课时 唱一唱《我的蓝天》
教学内容:歌曲《我的蓝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我的蓝天》,学生能用简单的律动感受4/4拍的拍律并感悟音乐中的情绪与情感。
2、通过学唱歌曲《我的蓝天》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教学重点:学生能用优美的声音表现这首歌曲。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4、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2、提问“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3、歌曲的演唱速度怎样
4、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5、出示4/4拍节奏图
学生按节奏打节拍。
6、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
小组比赛(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歌曲的情绪。”
(二)视唱曲谱
1、出示旋律。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节奏,体会乐曲情绪。
6、演唱歌曲
(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三、扩展:
1、试着在旋律下面加上伴唱。
2、分小组练习。
3、表演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欣赏《行云曲》《奇妙的彩云》
教学目标:
1、认识延长记号,并知道它的唱(奏)法。
2、通过欣赏独弦琴曲《行云曲》,让学生认识小数民族乐器独弦琴,感受乐曲的流畅细腻。
3、通过《奇妙的彩云》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表现力。
教学过程:
1、音乐知识
1)采用先感受后认识的方法认识延长记号。
A、找现曲中出现延长记号的乐段听听有什么不同。B、认识延长记号的唱(奏)法。
2、曲的特点。1)速度:缓慢。音乐流畅
二、听音乐,1、听《行云曲》律动。
2、让学生说说听了乐曲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3、比一比两个乐段有什么有同。
4、在音乐中简述歌曲:
《行云曲》分为两段,后段音乐清新流畅,抒情细腻,宛如空中朵朵白云随风飘荡。
4、再次聆听,把想像到的画面用图画表现出来。
三、玩一玩
1、聆听《奇妙的彩云》
提问:听到这首歌让你想到什么?
2、再次听这首歌,随着音乐律动。
3、跟着音乐唱一唱这首歌。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彩云。
4、给旋律选合适的结束音。do re sol 分别尝试 视唱旋律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欣赏《山乡的彩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山乡的彩云》让感受乐曲的欢。
3、通过为《山乡的彩云》伴奏、伴舞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乐曲
1、听《山乡的彩云》律动。
2、说说这首曲子的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2、让学生说说听了乐曲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3、再次听乐曲在歌曲间奏处用拍手为歌曲伴奏
4、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5、表演歌曲
二、玩一玩
1、再次听这首歌,随着音乐律动。
2、跟着音乐唱一唱这首歌。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彩云。
3、学一学,第27页的动作小组合作将动作重新创编起来
4、合着音乐练习动作
三、表演《山乡的彩云》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2、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
第五单元草原放牧
第一课时 唱一唱《牧羊人之歌》
教学内容:歌曲《牧羊人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2、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歌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3、学生回答
这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4、出示课题
二、新歌教学
1、学简谱:①初学时老师范唱,学生跟唱,每小节反复2遍; ②再学时,老师范唱,学生跟唱一整句1遍; ③学生跟音乐轻轻连唱;
④注意节奏变化的时候,唱的节奏。进行强化; ⑤学生整体连唱
2、学歌词:
①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注意节奏的把握); ②分句教唱二遍; ③生随琴填唱歌词。
3、分声部练习:
轮唱部分:学生跟音乐练唱,试着合唱。注意节奏。合唱部分:分声部练习。合唱练习。
四、练习巩固
分别练唱主旋律与二声部合唱部分。巩固和声。
五、总结尾声
再次体会歌曲,在《牧羊人之歌》的歌声中,欢快的结束这堂课。
第二课时
听一听 《牧歌》
教学内容:听一听《牧歌》 教材分析:
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 播放歌曲《天堂》
(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3、说说自己的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二、欣赏乐曲《牧歌》。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1、蒙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2、简介歌曲的物点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3、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用M唱)
4、念念歌词。
5、听一听
1)
请你闭上眼睛听,(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
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2)再次听你听到了几个声部呢?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 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 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
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三、对比
对比欣赏沙汉昆作曲的小提琴独奏《牧歌》说说两种音乐形式在表现同一主题上有什么特点?
四、舞蹈片段欣赏《牧歌》,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请大家欣赏《牧歌》的舞蹈。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五、小创作: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1、编一段歌词或编一段舞蹈侓动
2、写几句赞美的语言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情
3、画一幅美图
六、评展: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玩一玩《小牧笛》《牧童》
教学目标:
1、跟随音乐唱一唱《小牧笛》,《牧童》感受不同的民歌风格。
2、抒发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巩固前倚音、下滑音、重音、波音记号,了解变拍子和附点音符的用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 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一片大草原,和放牧的孩子们一起来唱一首歌《小牧笛》。
2、播放录音,生聆听。
3、歌曲中有几个小朋友啊?他们分别是谁?还有哪些小动物?
二、唱一唱歌曲学习变拍子与下滑音的唱法。
1、出示《小牧笛》的曲谱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2、认识变拍子
3、认识下滑音的唱法。
4、唱一唱旋律
1)学生跟音乐轻轻连唱;
2)注意节奏变化的时候,唱的节奏。进行强化
三、巩固练习
出示前倚音、下滑音、重音、波音记号,说说这些符号在哪些首曲子出现过。唱一唱《山乡彩云》中的前倚音
唱一唱《七色光之歌中》中的重音与切分音。唱一唱《小牧笛》中的下滑音。
四、欣赏牧童 歌曲简介:《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首都:布拉迪斯发。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2、风景欣赏:
3、出示《牧童》的曲谱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哪一种节奏型出现的次数比较多。
4、、x x
节奏可以写成附点节奏。x.练习附点音符的唱(奏)法
5、唱一唱旋律
1)学生跟音乐轻轻连唱;
2)注意节强弱变化的时候,唱的力度。进行强化
6、在F调上用竖笛演奏《牧童》 1)独自练习 2)全体合奏
五、总结尾声
再次体会民歌的纯朴真挚的感情,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玩一玩《小绵羊》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用轻快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小绵羊》,感受音乐所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形象
二、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突出本课主题“可爱的动物”,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通过编创动作、歌词,模仿动物的叫声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导入:“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你能把他们的叫声学出来吗? ”“我也行,我还能用他们的声音唱歌呢,听—”(放《我的小绵羊》伴奏,教师哼唱“咩”)
2、用学生喜欢的动物声音跟伴奏哼唱歌曲。
3、“可是,我的小绵羊不见了,它跑去了哪儿呢?(听歌曲录音)
4、“能帮我找回小绵羊吗?”
5、用听唱法唱会歌曲。
三、综合活动
1、唱着《我的小绵羊》到树丛中去寻找。
2、唱《我的小绵羊》继续寻找(加动物叫声伴奏)
4、编创活动:找到小绵羊,听《我的小绵羊》音乐传羊,音乐停了由该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编唱新歌词
5、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在这座美丽的大森林中,小动物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它们多开心哪!可是有些人却为了自己的利益,大肆宰杀野生动物,使很多动物都濒临灭绝的危险,同学们,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做保护动物的绿色使者,为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平衡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七单元
教学内容:《春晓》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哪位同学能够用你的歌声来表现春天呢?
——让学生自由演唱。
3、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美春天的古诗呢?
三、古诗文化
1、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
——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提问: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想听听吗?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老师逐句教唱。
3、轻声演唱歌词。
4、女生领唱,男声伴唱。
5、男生领唱,女生伴唱。
6、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五、歌曲处理
1、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2、排练合唱《春晓》,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
六、小结
第二课时
欣赏《平沙落雁》、按节奏读古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平沙落雁》,让学生感受琵琶的演奏特点。
2、通过为《平沙落雁》伴奏、伴舞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表现力。
3、通过吟诵古诗感受古诗古韵。教学过程:
一、认识民族乐器琵琶
1、出示乐器琵琶,视频播放琵琶演奏片断,感受音色特点。
2、简介琵琶独奏《平沙落雁》
二、听音乐,感受乐曲。
1、初次聆听想想像画面。
2、让学生说说听了乐曲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3、再次听乐曲在歌曲间奏处用拍手为歌曲伴奏
4、仔细听音乐根据自己的理解创编动作。
5、进行表演
三、玩一玩
1、按节奏吟诵《枫桥夜泊》,再自编节奏吟诵。
2、按《枫桥夜泊》的节奏吟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3、自选一段音乐为《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吟诵配乐。
四、课堂小结
第八单元春节闹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一唱看花灯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唱歌,并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容。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
2、学习下滑音唱法,表现歌曲欢快的特点。
3、尝试以多种的形式演唱歌曲,体验合作歌唱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灯会图片,组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观灯的情景。
提问:在灯会上都看到些什么灯?观灯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
二、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三、学唱新歌
1、引导学唱歌曲。
(1)引导模仿灯会上敲锣打鼓的声音,将难点前置,唱“隆咚一咚锵”和“咚隆咚一咚锵”。
(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学唱歌曲(3)教师示范唱,(4)教师学生共同分析下滑音部分的唱法,引导尝试下滑音的唱法,表现出歌曲的幽默、风趣的感觉。
(5)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体验合作唱歌的乐趣。
2、引导表演唱歌曲
《看花灯》有对唱、齐唱和一领众和等演唱形式,请同学们分小组自制花灯,再唱一唱。
3、提供相应的道具,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表演。
4、游戏:自由结伴,分组进行游戏,大家一起闹花灯,看谁的表演更精彩,边唱歌曲边表演。感受合作的愉快之情。
四、小结
回家把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并教爸爸、妈妈学唱歌曲。
第二课时
《春节序曲》 教学内容:
欣赏我国著名音乐家李焕之所作的乐曲《春节序曲》。教学目标:
1、了解作曲家李焕之
2、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
3、在听赏《春节序曲》后,学生能哼唱出音乐主题,感受音乐的欢乐情绪,并通过扭秧歌、敲锣打鼓等多种形式参与音乐表现活动。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教学难点:
创编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互致问候
二、新课导入
1、初听全曲感受乐曲情绪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佳节。春节一到就意谓着冬爷爷渐渐走远,春姑娘悄悄来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们都欢歌笑语、敲锣打鼓地迎接春姑娘,听„„【MTV课件】
这曲子你们曾经听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名曲《春节序曲》 我们听了作品,它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绪?
2、了解曲作者:李焕之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祖籍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池店村,1919年1月生于香港。李焕之的少年时代是在厦门度过的。16岁时,就创作了曲谱《牧羊哀曲》,这是他的第一部音乐作品。1938年8月到延安,这首曲子创作于1955到1956年间,是他在延安工作生活时的体验和感受产物,作品中运用了一些陕北民歌音乐元素。
3、作品中运用了一些陕北民歌音乐元素,想象一下陕北人过年是一幅怎样热闹、喜庆的场景
三、分段赏析
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赏析第一段
1、李焕之创作的《春节序曲》走出国门,98年到维也纳音乐之都演出。用我国古老乐器编钟、云锣、唢呐等,以它们苍劲的声音讲述着中国民乐悠远深长的历史,铺垫出这一台“虎年春节中华民族音乐会”厚实的文化背景。提问听第一段你们的心情怎样?哪一句你映象最深?
2、【放音乐】曲子开头用了热烈的快板,描写大场的歌舞场面。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现在老师把最有特点的一句出示在课件上。请看:【课件】
3、打着拍子自由视唱一下旋律。
4、我们知道陕西人在热闹的春节是用载歌载舞、敲锣打鼓的形式表现的。今天我们来做回陕西人,5、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形式表现第一段,那我们先把我们会唱的这句进行编创音乐活动,你们利用各自的优势表现这段。小组讨论。
a、生练习师指导 b、分组表演 c、全班表演 赏析第二段
1、听第二段:与第一段相比有什么变化?你对哪一句映象比较深?
2、【放音乐】这段乐曲是抒情的中板,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了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
这段音乐情绪这么优美,你们想到了用什么形式表现? 以小组为单位编创活动。a:生练习师指导 b:小组表演 c:全班表演 赏析第三段
1:听第三段:我看大家听的时候,情绪都很激动,嘴里还哼出了旋律,谁来哼唱部分旋律?
这段与第一段一样吗?
2:【放音乐】小号在变奏上面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这一部分。在这里,引子和呈示部的主题音调部分地重复和变化重复着,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大场群舞又开始了,将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听一遍注意听,你对哪一句映象最深?
以小组为单位编创活动。
a:生练习师指导
b:小组表演
c:全班表演
五、复听全曲
创编活动
把整首曲子串起来表演,试一试。【课件】
生表演
六、拓展练习
七、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做花灯 活动目标:
1.了解民问花灯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3.在参与装饰花灯的过程中,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
活动准备:
1.请民间艺人来园现场表演制作花灯。
2.半成品花灯骨架、各色纸。
活动过程:
1.介绍做花灯的艺人,激发参与活动的愿望。
2.观察已经制作好的花灯,讨论制作需要的材料。
3.看艺人现场表演扎兔子灯,了解做兔子灯的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
(1)猜测兔子灯的制作方法。
(2)观看扎制兔子灯,大胆提出疑惑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3)讨论、归纳兔子灯的制作方法。(用竹篾扎成兔子的骨架——裱糊白纸——用彩色纸进行美化装饰——装上可以滚动的轮子并安上蜡烛。)
4.分组合作,对半成品花灯骨架进行美化、装饰。
(1)观察半成品花灯骨架,商量装饰的办法。
(2)分组合作,美化装饰花灯。
延伸活动:
在区域中提供可拼插成花灯的吹塑纸、毛线、剪刀、笔等制作材料,尝试用对插连接的方法自制花灯并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装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中华民族弹拨乐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了解民族弹拨乐器,熟悉它们的音色和演奏姿势;
2、通过欣赏《快乐的罗嗦》进一步感受我国民族弹拨乐器合奏的丰富音色和表现力;
3、调动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并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让他们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4、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中华民族乐器中常见的几种弹拨乐器(古琴、古筝、扬琴、琵琶等),了解它们的演奏特点和音色特点。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平台、扬琴、古筝、古琴、琵琶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8月8日的奥运会开幕式大家都看了吗?能告诉老师你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吗?
生:二十九个脚板印、击鼓倒计时„„(指名学生回答)
师:老师也有一个最难忘的片断,大家想知道吗?(播放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古琴演奏视频)
师:这就是在开幕式文艺汇演中老师最难忘的片断,刚刚同学们在视频上看到的乐器叫——古琴,我们经常说的“琴棋书画”中的琴就是指古琴,有谁知道古琴是属于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哪一类乐器组?
生:弹拨类。
师:同学们真聪明,古琴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中的一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出示课题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最佳时机,以问题交流的方式导入,教师主动亲近学生,在创设平等教学氛围的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乐器介绍讲解
师:那究竟什么是弹拨乐器呢?(出示课件)
师边向学生展示指甲、拨片和琴扦边介绍:用手指或拨子拨弦,以及用琴扦击弦而发音的乐器,统称为弹拨乐器。(板书)
师:到底哪些乐器用指甲,哪些乐器用拨片和琴扦演奏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A、古琴
(出示课件)这就是我们刚看过的古琴,它有几根琴弦呢?让我们一起来数数。
生:七根。
师:所以古琴也叫七弦琴,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那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回答老师一个问题:
故事中的伯牙为钟子期演奏的乐曲分别是什么?(播放动画视频《知音的故事》)生:《高山》和《流水》
(出示课件)下面老师就为同学们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富有吟唱韵味的曲子,看你们能不能像钟子期一样成为伯牙的知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直观和感官上认识弹古琴,感受古琴的音色特点。
B、介绍古筝:
师:那同学们知道在弹拨乐器里面哪一种乐器跟古琴长得最像吗?
生:古筝(出示课件)
师:虽然长得很像,但还是有区别,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琴弦。
师:那古筝有多少根琴弦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数一数。
生:21根。
师:古筝也是用指甲演奏的弹拨乐器(介绍演奏姿势,然后指名学生上台感受)
师:筝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它的音色高洁、华丽、典雅、表现力丰富,既善于演奏优美抒情的旋律,又能表现气势磅礴的乐章。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教学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辨别能力和鉴赏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古筝曲有一首非常出名的独奏曲,它以歌唱性的旋律描绘了夕阳西下,渔人载歌而归的诗情画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独奏曲,体会古筝宁静致远的神韵。听完之后,回答老师一个问题:这首古筝独奏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悠扬如歌„„
C、介绍琵琶
师:“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些弹拨乐器中,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弹拨乐器,它就是琵琶。
师:琵琶呈半梨型,四弦,它也是用手指拨弦的弹拨乐器。(师简介演奏姿势)
师:可是老师也不会弹哦,谁来帮帮老师,使它发出声音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一首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在聆听的过程中,请你们用动作模仿琵琶的演奏姿势。(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欣赏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使同学们了解琵琶音色的特点,用动作表现音乐。
D、介绍扬琴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教室里面还有一种体积大,琴弦很多的乐器?
生:扬琴!
那同学们想不想老师现场为大家演奏扬琴的独奏曲呢。老师可以为同学们演奏,但有一个要求,请你们边听边思考,扬琴的形状和演奏方法和我们刚才介绍的乐器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边听边模仿老师演奏的动作,等老师演奏完了,你们再告诉我答案,行不行?
生:行!
师为学生进行扬琴演奏《欢乐的新疆》。
生:用琴扦演奏、形状是梯形、琴弦特别多„„
师:在弹拨乐器乐器中,除了我们刚刚讲到的古琴、古筝、琵琶和扬琴之外,还有几种乐器是我们比较少见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有月琴、柳琴、三弦、阮„„(师出示教学课件,简单介绍月琴、柳琴、三弦、阮)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拓展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了那么多弹拨乐器,你们有没有把记住它们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下,都有哪些乐器?(师生总结)
a、听辨游戏
师: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三段音乐,你们听听都是哪些弹拨乐器演奏的?然后用动作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来告诉老师答案。我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演奏姿势最正确。(师依次播放古筝独奏曲《出水莲》、扬琴独奏曲《将军令》、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的片断)
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成果,保持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启发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音乐,体会乐曲的情绪。
b、欣赏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
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不仅能独奏、齐奏,还能合奏出美妙动听的曲子,现在请同学们起立,我们一起跟着欢快的旋律动起来吧!播放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快乐的诺嗦》进一步感受弹拨乐器合奏丰富的表现力。
4、师生总结
期末检测:音乐万花筒
1、这学期你会唱了哪些歌曲在班上唱一唱你最拿手的歌。
2、歌曲有各种演唱形式你知道哪些?举例说一说
3、这学期学了哪些装饰音?你会唱吗?
4、跳一段民间的花灯舞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我们的身体教学目标1、知道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不同的人生长情况有差异。2、知道男、女生的生长情况有差异,女生从10岁开始,男生......
鄂教版小学五年科学上册教案1我们的身体第一单元 走进树林 1林中的树 2树木中的纹路 3蘑菇 4林中的鸟 5谁吃谁 6茅草与锯子自由研究第二单元 池塘群落 8 鱼 9 蛙 1......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祝你快乐 教学目标: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的感悟中,通过听、唱、编词、奏、舞来表现乐曲,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歌》师:“快乐的音......
鄂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读书郎教学时间 四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一唱 读书郎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富有童趣地,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读书郎》,表现读书郎活......
五上音乐教案第一课《朝夕》第一课时:歌曲《清晨》聆听:《晨景》 ——执教人: 教学目标:1、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清晨》2、能够区别重唱和合唱这两种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