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热往哪里传》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粤教版科学教案”。
第三课 热往哪里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2,通过讨论和收集资料,知道热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的应用.3,了解生活中对太阳能的利用.能力目标: 学会简单的科技制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曲线图,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通过经历猜想——实验探究——结果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知欲.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学会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热传导的规律,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难点: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教学准备: 各种保温材料的幻灯片,相关表格.幻灯机.给热水加热的实验装置.秒表,酒精灯,凡士林,各种金属材料,烧杯,温度计,纸板,棉布,毛巾,纸,塑料,棉花和泡沫,废旧盒子,易拉罐,剪刀,卡纸,铝箔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动画:小明的爸爸刚从外面干完农活回来,满头大汗.小明想倒一杯水给爸爸喝,可是水很烫.提问:谁能帮帮小明,怎么做才可以让他爸爸尽快喝到水 提示:想办法将热水的温度降低.同学们想的办法很好,可是你们知不知道,热水的温度为什么会降低呢 其中的热量跑到哪里去了呢(揭示课题)有谁知道关于热传递的一些知识呢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学生对动画中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并想出了很多的方法,而且方法都很科学实用.学生的回答主要是如何将热水变成冷水的问题上,如何引导到热的传递上来,还需要老师的提示和补充.学生能根据前面的动画内容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冷和热的现象,关于热传递的方式还没有掌握.本活动按照“猜想——验证——分析——结论”的流程进行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猜想部分承接上面学生的发言提出.在这个环节处理上的猜想结果不重要,关键是让学生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而已.有了猜想以后,必须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证明.而自己设计实验也是本学期学生刚接触到的内容,因此教师必须给出设计实验的提纲和相关的实验报告单.实验设计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分工等方面来进行引导.实验的合作分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需要,同时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定性(量)实验在这里不需要向学生提出来,教师只是做几个条件的限制就可以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专门学习到定性(量)实验和对比实验等相关知识,本节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实验数据的收集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讲解,观察的基本要求.绘制曲线图是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可以直观的看到烧杯里的热水和水槽里的冷水温度变化的全过程,学生也容易得出结论.在学生绘制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进行指导.该环节是对上面实验结果的巩固和应用,学生在懂得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以后,这个问题也不是很难回答的了.该环节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根据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推理了解热传递的方式.运用推理也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些现象进行的推导,得出合理的科学解释.该教学环节实验的设计全部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自己预设实验结果,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分析实验数据,从而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环节让学生先通过视频资料了解保温材料的一些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动手设计制作保温瓶,体现以学生为在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的“放”也要适量的控制,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精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知识运用到日程生活中去.室外探究部分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通过出示动画中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并在前二课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研究课题.现在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广,课外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热传递的简单浅显的知识,这里的环节设计主要是目的有二点:1,掌握学生关于热传递的简单知识拥有情况;2,给学生展示课外知识的机会.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水温的变化 猜想: 提出问题:刚才有的同学说将热水放在冷水里,并适当搅拌就可以让热水的温度降下来,说的很好.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当将装水的杯子放进装有冷水的水槽以后,他们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热水会变冷,冷水会变热 实验设计: 提出问题:刚才只是大家的猜想,如何用具体数据来科学地证明呢
(实验)实验设计:(学生讨论)1,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你打算如何操作这个实验 3,如何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4,你们小组实验过程中如何分工合作完成刚才大家说的都很好,可是为了使实验更加科学和规范,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大家都使用500毫升的冷水和150毫升的热水做实验,并且每隔3分钟记录一次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醒测量液体温度应该注意的事项.数据收集: 实验完毕,请大家整理好实验物品.整理好自己的实验数据,并绘制曲线图.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呢
板书: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大家真了不起,其实科学家也是和大家一样做实验的,从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结论.我们以后遇到一些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的时候都可以这样去操作,从实验中求得真理!讨论: 出示一个给水加热的实验装置.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酒精灯的火焰会使周围的哪些物体变热
酒精灯的火焰上的热是如何传递给烧杯里的水的呢 活动二:那颗豆子先掉下来 创设问题情景
播放动画:天气转冷了,妈妈准备了火锅.小明一回到家就要去吃,妈妈给他出了一道题目: 家里的碗柜里有三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筷子:竹筷子,铝筷子和不锈钢筷子.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制成的筷子呢 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说明各自的理由.实验设计: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按照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要求讨论具体的实验方案.(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等具体内容)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小组间互评,评选最佳实验方案.老师对实验方案进行点评.实验操作: 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把豆子用凡士林分别粘在三个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勺子上面,并把它们放在装有热水的杯中,看哪颗豆子先掉下来.)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讨论交流: 这几种勺子的传热快慢一样吗
你还有什么办法检验这些勺子的导热性能吗
哪些材料的导热性能好 活动三:保温与材料
提问问题:在这个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看谁找到保温瓶保温的秘密最多.讨论分析:如果我们要自己动手制作保温瓶吗,你打算怎么做 你打算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制作
学生讨论制作保温瓶的方法和步骤.学生根据自选的材料制作保温盒.实验检验:将盛着热水的烧杯放到保温盒中,看谁制作的保温瓶的水温下降的最慢,保温的效果最好
讨论交流:哪种材料制成的保温盒保温效果最好
家庭作业:观察家庭中的各种用品,看看哪些使用了保温材料 拓展活动: 出示太阳能小帽,太阳能汽车,太阳能计算器的图片.(指示太阳能板)这些黑黑的物体是什么东西吗 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学生可以根据已经收集到的材料发言.出示太阳能热水器或太阳能灶的图片.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太阳能炉.室外探究:把制成的太阳能炉拿到室外进行实验,用易拉罐盛水放在太阳能炉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水温.学生交流制作经验
猜想部分进行的很顺利,学生普遍都能正确猜想.其中有少数学生提出“是热水降温快,还是冷水升温快”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争论.该问题可以作为本课程的拓展部分教学内容.在操作实验的步骤上,学生说的都不够完善,有的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还靠教师用幻灯片向学生提示出来.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水的容量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定量控制.每隔三分钟记录一次需要教师的集体提醒.学生在读取数据的时候还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关于温度计的读法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绘制曲线图的时候,部分学生不规范,教师讲解了基本方法,并做了示范.看来科学实验的一些基本功训练还需要加强.学生都能围绕热从高温到低温的传递来回答和讨论.教学效果基本达到!
学生对动画比较感兴趣.当问题出来以后,学生举手也非常积极.大部分学生都是根据日常的经验选择了不锈钢筷子,理由是卫生.当老师提示从热传递的角度来考虑的时候,也只有部分学生认为是竹筷子,并产生了简单的争论.这个是好事,科学就需要这样的争论.放开手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设计制作保温瓶,并通过实验检验制作的效果,也正是科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拓展环节是对本课所学习知识的总结,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主要任务也是动手操作.教学后记: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热往哪里传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热往哪里传教材简单介绍:《热往哪里传》是四年级《科学》教材《热》单元的第三课,由水温的变化、......
第四课 热胀冷缩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2,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3,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第二课温度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通过学习,认识温度计结构,从而掌握如何读作和写作,这是正常使用温度计的基础知识.(2)过各种实践活动,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温度计......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光源,通过实验了解光在自然界中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光可以透过透明物体,了解光的反射......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本班学生整体学习不太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