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具体方案。教案的编写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是一些教学设计的案例展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篇一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旁记补充。
一、复习检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画法。
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
(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
(2)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
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
2、做一做(p42、2)。
分别画出7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
第二课时、巩固练习。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165°的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p44、7。
学生画指定度数的角,同桌用量角器帮助检查度数是否准确。
画完后,说说画角的步骤。
学生画角并判断是什么角。
全班订正。
学生画出指定的角,并互相检查复习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篇二
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课件
二次备课
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
(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小明 3本 27元
小军 5本 ?元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27÷3=9(元)
5本故事书:9x5=45(元)
2.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2.交流解题策略。
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分析,能找到解题思路吗?
学生交流得出:由于两人的邮票数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引导: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分析这道题。
3.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1)提问: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小宁:
多( )枚 ( )枚
小春:
(2)追问: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
让学生在教材的线段图上填一填,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
小宁:
多(12)枚 (72)枚
小春:
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观察线段图,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一: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
解题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
5.学生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6.组织检验。
(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
(2)追问:检验要分几步进行?
(3)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并写出答案。
7.回顾反思。
引导: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再组织全班交流。
8.交流讨论。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
这道题和例题1相似,只不过要让学生自己从线段图中获取已知条件,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1题。
这道题也和例题1相似,但题目要求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组织练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线段图的画法上。
3.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3题。
这道题练习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下层图书的2倍就是60x2=120(本)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篇三
锐角 钝角
请用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并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分别说一说它们是什么角。
135° 75° 120° 180°
出示以上各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1.出示教科书第72页第13题。
教师:请同学们先在数学书上量出下面各图中每个角的度数,并填在表中。
学生自主动手测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汇报。
教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
教师: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继续探索这个问题。
2.出示教科书第72页第14题。
3.出示第72页第15题。
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两条边张得越开角越大,两条边合得越拢角越小。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篇四
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篇五
1、能初步理解乘法结合律。
2、初步感知应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乘法结合律的探究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能理解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能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图片
ppt
自主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迅速口算下面的算式。
23×3= 70×5= 13×100= 25×4= 125×8=
师:有谁愿意试一试,直接告诉我答案
生1:69;350;1300;100;1000。
师:好!请坐,太棒了!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可能说:含有相同的乘数,积相等;都用乘法计算,但运算顺序不同。
师:任意三个数连乘,改变运算顺序,积都不会变吗我们来找出三个数,算算看。
先独立举例子,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想法。为了节省时间,遇到较大的数可以借用计算器。
生汇报列举的等式。先展示,再板书。
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的算式,三个数相乘,虽然运算顺序变了,但结果怎样(不变)
学生尝试回答。
师:其实把大家刚才说的共同点总结起来,就是数学中的乘法结合律。
师:如果用a、b、c三个字母分别表示这三个数,你能写出乘法结合律吗
学生口头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结合律。
(a×b)×c=a×(b×c)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把我们刚才发现的过程用语言表示出来,就是“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概括规律”。以后,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发现更多的规律。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吧。
根据老师讲课适当板书
完成本节课题。第四单元运算律
课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p21:例4“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疑。
1、竞赛。
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幻灯)。
第一组第二组。
72-6-472-(6+4)。
85-8-285-(8+2)。
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
6、举例验证。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篇七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 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开的大小,*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篇八
读了《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了,我的心一直平静不下来,很激动,一种,特别感觉。
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小夜莺。他是多么的机智啊,他是多么的勇敢,多么的坚强啊!他是战争中的孩子,战争让他不得不被变得比别人更加刚强。在苏联的战争时期。一天,德国兵进了一个小村庄。小夜莺,用歌声诱敌上钩,传递情报给游击队,又协助成功地歼灭敌人,最后又继续战斗。我实在佩服,佩服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不怕困难和敌人的品质。我们真的应该,向小夜莺学习这些好品质。
大后,可以有一样拿手的才能。但是爸爸想告诉你的是,我们不可以遇到困难就轻易退缩,这样,是做不好任何事的。我们只是希望你好!”听了爸爸的话,我沉思了很久,我做错了吗?似乎不是这样的。我有认真地想了想,我这样做的一点也不好。我知道了,不能去害怕困难,我们要勇敢的去克服他们。读了《夜莺的歌声》,我受益匪浅。可是,我不想再去那个黑白键战场了,难道,我还在怕什么?我又好几遍的看了夜莺的歌声,再去看看主人公小夜莺的故事。我一点儿也不想他,我是个害怕困难的小孩,我是个不坚强的孩子。我不得不崇拜小夜莺,不得不崇拜它的那些优点,我被他征服了。
这篇课文很难忘,我非常喜欢。小夜莺,我已经完完全全地被你折服了。你让我懂得了太多太多,我知道我必须要改掉那些不好的地方,我必须需要向你——小夜莺学习。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篇九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美术的节奏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2、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美术的节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美术的节奏。
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展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
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看见什么物体重叠排列,具有什么美感?
3、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4、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5、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
七、板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美术的节奏。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篇十
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
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尽量减少面积的面——最节约。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包装的学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
二、实践活动。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4)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总结交流。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学生班数自己的计算情况)。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篇十一
例2教学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其呈现方式与例1相同,继续利用矩形模型引出除法算式,只是将乘法算式去掉了,让学生继续利用迁移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形成“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个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篇十二
先估一估,再笔算下列各题。
238+91=659+306=。
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我们学习了不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接着完成有关湿地生物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请看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3)。
我知道了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呢?自己尝试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求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就是把野生植物的种类数与野生动物的种类数相加,算式是445+298。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结果是:
我们可以用口算,把298看作300,这样445+300=745;刚才多加了2,所以再减2,745—2=743。
算得对不对呢?你会验算吗?
可以交换445和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好,同学们自己试一试,算一算298+445的结果与刚才的结果一样吗?
三、知识运用。
1、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找朋友:把和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277+769423+576766+657。
521+902125+874358+688。
可以根据和的个位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3、用竖式计算。
69+93=167+78=449+374=。
四、总结。
今后我们在做练习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呦!
五、作业。
1、用竖式计算。
749+284=479+546=857+396=。
627+385=954+288=。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篇十三
1、本节课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教学中采用谈话、指导相结合的数学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归纳出求商的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更进一步地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并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2、本课时在学生掌握了用2~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研讨法,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用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承前启后链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篇十四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数形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习乘法和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大量运算中的一类特殊的积和运算进行概括,使学生的计算在积累一定经验之后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在小学阶段渗透恒等变换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发展数与代数的运算能力。
在初步学习了三个运算定律后,当学生碰到“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此类题时,错误就更多了。究其原因,因为这类题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要想顺利完成这种题,学生必须要透彻理解简算的原理,完全把握简算的本质,既不能把可以简算的题轻易忽略了简算,也不能把无法简算的题错误地进行简算。经过整理归类,我发现学生简便运算主要是对运算定律混淆不清。
如:18×101=18×100×1=1800。
125×48=125×(40+8)=125×40+8=5008。
125×48=125×(40+8)=125×40×125×8=5000000。
101×52=(100+1)×(50+2)=100×50+1×2=5002。
25×64×125=25×(60+4)×125=25×60+4×125=2000。
这些错误的发生,说明了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这两条运算定律产生了混淆。这是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学生造成知觉上的错误。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数形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很多老师都是从“数”的角度来帮孩子加强理解,这对于孩子是有用处的。也有很多老师提出要加强练习,这样的做法也是有用处的。“练习不等同于重复”,练习不等于简单机械的重复操练,而是要敏锐发现学生学习的节点,分析成因,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设计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在乘法运算定律中的教学,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孩子们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使他们由最初的迷茫发展至现在的茅塞顿开,达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篇十五
1、让学生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教案篇十六
1.采用的教法是直观演示法、情景体验法和点拨法。从表象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设计层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具体的学法是合作讨论法、尝试与体验法、练习法,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本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zuowen/7685033.html】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教案单元测试1.填空.(每空1分,共14分)(1)一个小数是由3个一,7个百分之一,8个万分之一组成的,这个小数是( ).(2)5.75这个数中的7在( )位上,计数单位是( ). (3)3.05中含有(......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年级班别:四(2)班任教人:谭宜成上课时间:第七周教学内容: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3......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一、口算。(10分)2.51×10=2.63×10=0.645×1000=0.03×100=4.03÷10=7÷100=63.5÷1000=5.63×10÷100=0.1÷100=1.02×10=2.1÷1000=0.56÷1......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