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8、7加几(教材第90~91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8、7加几的算理。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8、7加几的加法。
教学具准备
学生:学具小棒20根
教学环节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
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
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
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四、全课小结
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第十二单元:加法4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教案的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及时检查和修正教案,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编写教案之前,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
教案是教学准备的重要环节,能够让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充分思考。教案编写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案范文的收集和整理应当及时更新,以适应不断变......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并提供解决方案。教案的编写需要适应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确保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看这些教案范文,相信可以给你带来一......
良好的教案设计应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和经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学习和探究。教案范例中的教学资源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