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公输
《墨子》
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了解墨家的主要思想。
2.体会墨子高超的论辩技巧。
3.理解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二)能力培养
通过体会墨子劝说楚王攻宋的言辞,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了解墨子通过阻止楚国攻打宋国来实现他的政治主张的思想,启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坚持实践,勤学苦练。
二、教学设想
重点
体会墨子高超的论辩技巧。
难点
1. 本课语言相对难懂,读懂文意是本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2. 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疑点
辨析墨子在跟公输盘和楚王的说理斗争中所用的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本课语言相对较难懂,可让学生加强预习,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大致疏通文章。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难懂的字词和特殊句式。然后引导学生细细体味墨子劝说楚王攻宋的言辞,以对类比推理有初步了解。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 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总是痛苦的灾难。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痛苦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自古至今,一些有识之士,都在为制止战争、倡导和平而努力。今天我们来学习《公输》,文中的墨子就是主张“非攻”的,并用巧妙的办法,制止了一场不义战争的。
3. 课前热身
(1)检查预习,读准课文中生字。
(2)请同学介绍墨子与公输盘。
4. 合作探究
(1)听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联系课文注释读懂文意,并把难以理解的词句标上记号。
(3)想想墨子是怎样成功地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
5. 四边互动
互动一、
就课文中自己不懂的词句相互提问解答。
明确:
1. 吾义固不杀人。中“义”本是名词,道义。在这句中是“计道义”的意思,作动词用。
2.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中“于鲁”是“起”的后置状语,翻译时应按“子墨子闻之,于鲁起。”的结构译。
3.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中“为”表判断。
4. 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这就好像锦绣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
互动二、
课文第一段中一个“闻”字和“行十日十夜”说明了什么?
明确:表现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精神。
互动三、
墨子战胜公因公输的策略是什么?
明确:
1. 用假设法请求他帮助自己杀人,从反面刺激他“不悦”。
2. 用“献十金”诱惑,使他进入自己的圈套,逼他说出“义不杀人”。
3. 先赞许和敬佩他“义不杀人”然后突然一转,义正辞严地指出公输盘造云梯助楚国攻打宋国的“为智、不仁、不争、不强、不知类”。
4. 当机立断,抓住公输盘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迫使他带墨子见楚王。
互动四、
墨子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劝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的打算的?
明确:墨子劝说楚王,采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先是设喻而问,诱导楚王沿着他思路去思考问题,得出“必为有窃疾矣”的结论。继而以楚国相类比,得出“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的结论,环环相扣,循循善诱,致使楚王不得不称“善”。
互动五、
模拟攻守,墨子的胜利已经成定局,这里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公输盘在折服的情况下,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准备杀害墨子。
互动六、
墨子针对公输盘要杀掉自己的意图,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
明确:墨子临危不惧亮出制胜绝招,,最终成功地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互动七、
墨子从鲁国到楚国后经过三个回合的斗争,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打算,依据三个回合的斗争,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5. 达标反馈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 宋何罪之有?
2. 胡不见我于王?
3. 必为有窃疾矣。
4.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二、 学习小结:
本文记述了墨子说服公输盘和楚王并成功地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事情,表现出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和高超的论辩技巧。
三、 延伸拓展
家庭中,往往有各样的矛盾发生在父母之间,婆媳之间,祖孙之间------在你的家庭发生了矛盾后你机智地解决过矛盾吗?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公输》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公输 教案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教学建议一、主旨概述课文记述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准备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消息后连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最终阻止......
《公输》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
《公输》教学设计三维目 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其“非攻”主张。能力目标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