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模板 时间:2022-10-02 11:44: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一、字词部分

(一)字词读音

攒cuán拗ǎo确凿záo轻捷jié蟋蟀shuài臃肿yōngzhǒng脑髓suǐ

相宜yí书塾shūshú蝉蜕chántuì人迹罕至hǎn人声鼎沸dǐngfèi

衣襟jīn肿胀zhǒngzhàng花圃pǔ骊歌lí叮嘱dīngzhǔ讪笑shàn嫉妒jídù伫立zhùlì荒草萋萋huāngcǎoqīqī幽寂yōujì

(二)解释词语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确凿:确实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沸,水开。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骇人听闻:让人听了就吃惊害怕。嫉妒: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萋萋:形容草长的茂盛的样子。

(三)、词汇积累(要求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掌握)

攒拗哽惮踱撇蘸拽泅瞅雏抽确凿菜畦桑葚臃肿脑髓蝉蜕骊歌花圃丑陋讪笑幽寂

二、课文理解(将重点地方画上横线,便于巩固)

1、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的描写和感受,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含蓄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①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明确: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②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明确:莱畦,石井栏。

③提问: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

明确: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④找出文中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这些词语的作用?

(如“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的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⑤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鲁迅先生在“恭敬”的同时,也给予了恰如其分的批判与否定,以此来否定三味书屋的生活,否定旧教育的制度,寓意是十分深刻的。

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本文有两条线索贯穿全文,一是关于爸爸爱花、对花儿的描写贯穿始末,另一条线索就是毕业典礼,围绕毕业典礼这一中心事件,作者采用插叙手法,表现爸爸对女儿的关怀。这两条线索,前者是主线,后者是副线,后者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丑小鸭》,童话,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作家,世界著名童话大师。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从中可以看出,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文章以丑小鸭的遭遇和奋争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劝说的口吻直抒胸臆,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关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5、《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文章以“伤”为题眼,意在表明对方仲永的“哀伤、叹惜”之情。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他的才能每况愈下,告诉人们: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学习是天才成长的关键因素。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古诗文复习:

1字音:环谒[ye]泯[min]然称[chen]夫[fu]

2实词理解

未尝异焉自是立就稍稍

宾客其父乞之日扳隶耕环谒

自为其名彼其奇之

3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尝”同“曾”,曾经。 

4古今异义: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为判断词。

②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为或许。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5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并自为其名;b、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余闻之也久;b、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卒之为众人。

⑾夫:a、指示代词,那些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夫起大呼。

6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以……为有利可图,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7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8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

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译: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译:(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译:(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译: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古文练习

1、作者,字,号,世称,(朝代)家,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写得很好,名句有:

2、对黑体字理解: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注音)()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指:),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注音)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注音)( )仲永环谒()(注音)()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 )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注音)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 )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什么?

还有其他原因吗? 

5、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

说明了什么道理? 

6、“世隶耕”说明了什么问题?

7、高尔基和爱迪生各有一句关于天才的名言,分别是:、

 ,仲永的

天赋非常出色,但与这两位名人的区别是:

8、“伤”字的含义是什么? 

它有哪几层意思? 

答案:

1、 王安石介甫半山临川先生宋政治文学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临川先生文集》

2、 见书本注释

3、 四五岁,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能指物作诗立就

十二三,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泯然众人

4、受于人者不至也父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议论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6、仲永家既非书香门第,也非官宦世家,不可能受到诗礼熏陶,突出了仲永的天赋

7、天才出于勤奋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后天没有接受教育;自己不够勤奋

8、哀伤、叹息叹息仲永的不自觉努力;叹息仲永父亲的利益熏心;叹息一个人才的流失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一、词汇积累(要求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掌握)拽泅瞅雏铰抽觑鬣确凿菜畦桑葚臃肿脑髓蝉蜕骊歌花圃丑陋讪笑幽寂延绵狂澜屏障哺育懊悔祈祷逼狭阴抑炽痛嗥......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精选7篇)由网友“怪兽公主噢”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欢迎阅读!篇1: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1一、重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第1课时: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第1课时: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