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2-09-30 22:33:1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积累词汇。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练习朗读和默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设计

1、激情导入

爱让世界充满温暖,爱如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因为有了爱,才使贫穷的人对生活充满向往,使犯错误的人有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使那些残疾人心里充满阳光,爱在生活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作家金波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童话般的爱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去感受爱的神奇力量吧!

2、整体感知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如放声朗读、默读等)通读课文,读完后说说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对于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词典,也可以求助同学,还可以求助老师。)

⑵快速跳读课文,找出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关键语句,并说说是什么使盲孩子的心情发生了变化。

3、主题探究

关于课文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下面两种说法,你能同意吗?你还有别的看法吗?简要说说理由。

①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②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采取小组讨论式。教师先进行方法指导: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适时启发。最后师生共同整理讨论的结果。)

4、拓展延伸

⑴生活中,爱无处不在。你在生活中接受过别人的真诚帮助吗?在生活中你有过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经历吗?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经历。

⑵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也许对爱有了新的认识。请你把对爱的感悟写下来,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学生写完后在班上交流。)

5、朗读训练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除了以情感人外,还具有美的意境和美的'语言。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去感受文章那美的意境和美的语言。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要读出语气、节奏、情感。

(先各自练读,再分好角色朗读: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萤火虫”的话。同时播放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最后,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

6、小结

这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更重要的是,这篇美丽的童话让我们体会到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纯真的爱。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结束新课。)

7、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的叠词,可带着句子抄写,然后反复诵读,作为语言材料的积累。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词汇。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学习主动关心别人,营造温馨、友善的人际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爱的......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课型:讲读课 时间:2015年1月12日学习目标:① 掌握生字词,摘抄优美词句。 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欣赏文章美。③ 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热爱生......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概括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爱”的主题。2.品读童话,感受课文纯真、友好的情感氛围,体会诗情画意。 3.呼唤人间真情,深入理解爱的含......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学习叠词运用,细腻逼真的情态描写,积累优美语句, 2.能力:培养朗读能力,要读出语气,节奏,情感;学习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3.情感:通过对本文美的语......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习目标:感受童话中浓浓的“爱”,并能谈谈自己对爱的理解。 学习过程:1、假如有一天,我们失明了„„请闭上眼睛尽力的想象失明之后的情景„„2、同学们,盲孩子......

下载《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