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教案_兵车行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10:42:3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兵车行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兵车行教案教学设计”。

《兵车行》 教案

教学目标:体会诗歌情感,感受诗人情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当我们徐徐翻开灿烂的中国诗歌史的书页,没有人能忽略盛唐的那个伟大的身影:他自己被尊为诗圣,作品被称为诗史。他就是杜甫。诗史,就是用诗歌记录历史。你看他的这首《兵车行》,记录的就是天宝年间唐玄宗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频繁用兵、大规模战争连年不断导致了不断征兵这一历史片断。而为什么人们要将这个用诗歌记录历史的人尊为诗圣呢?今天,无论你读过这首诗与否,我们将一起去展开这首《兵车行》里的画面,去读历史背后包孕着的情感,去读字句背后那个不沉默的灵魂!

二.一读诗歌——读全篇,感受整体情韵

1.说明要求:感受节奏韵律,体会整体情感.首先老师来朗读一遍,同学们可以在心中跟读,感受韵律节奏,体会情感。然后我们再一起细读细品!2.教师配乐诵读

三.二读诗歌——读首尾,体会深深伤痛

1.指明诵读内容,学生自荐,两名学生分别朗读两部分:这首诗歌的基本结构是以送别出征战士图为开头,以行人对道旁过者的回答为主体,在行人回答的最后又描绘了一幅青海战场白骨遍野鬼哭啾啾的画面。我们先来试试朗诵这两部分内容。

(学生读,评价)

2.好。-----语速语调

重音

两幅画面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幅?

不好。----诵读指导:朗读首先要确定采用怎样的语速语气-----慢一点,较沉重较悲伤

其次要注意重音-----每一句诗都会有一些字词特别具有表现力,着重处理他们,会使情感更加丰满可感。(具体讨论重音:两幅画面里分别有哪些地方可以着重处理?)

(讨论中集体练习诵读)

学生发言示例:①辚辚

萧萧-------描绘行人出征的场面,连用两个叠音词,让人如临其境,单调,轰鸣,嘈杂的巨大声响,一开篇就烘托出出征的苦痛和分离的悲伤。

②走

不见---------走,跑来相送,点出出征之急和送行之突然。不见,夸张手法,送别人多,可见会有多少人家庭离散!事情突然,打击沉重。(可想象征兵时爷娘妻子的情形)

③牵衣顿足拦道哭

干----------牵衣顿足拦道哭,四个动词连用,点出了亲人的痛苦和无奈痛不欲生。哭声直上干云霄,夸张手法,直上,这些送别亲人的哭声可谓“撕心裂肺”啊。哭是一个中心意象,作者写到牵衣哭,再是顿足哭,然后是拦道哭, 情感内涵一层深过一层。作者写出了眷恋、无助、绝望、愤恨、悲怆的送别者的情态。

--------悲痛 ④古来

无人收

烦冤

声啾啾---------描绘了触目惊心的画面:白骨遍野,鬼哭凄厉。古来

无人

说明时间之长寂寞之深,阴沉原野鬼哭凄切。加上天阴雨湿,气氛更是悲凉至极。

(可联系”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改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悲凄 4.两位同学再次朗诵两部分,小结: 开头人哭揪心,结尾鬼哭凄厉,首尾呼应,更将悲痛之情推进一层,悲凄之情缭绕不尽。这正表现出杜甫诗歌章法绵密的特点。

四.三读诗歌----读主体,品味层层悲愤

1.学生展示诵读并发言:哭声笼罩全诗,他们为什么而哭呢?让我们到行人所诉的主体部分来寻求答案!请你任意选择自己想读的句子,并谈谈它最有表现力的地方。学生发言示例:①点行频-----简洁的三个字,点出了出征的原由与行人的无奈痛苦

②十五 四十------数字对比,可见一生青春都献给了战争

③去时 归来 与裹头 还戍边------对比,入伍年龄之小,入伍时间之长,笔墨俭省,却写了长长几十年的生活。(可联系)

④成海水

--------死亡人数之多,夸张手法,触目惊心。

意未已-----与‘成海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边庭都血流成河了,统治者仍奢欲未已,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怒的情感。|也和全文所有的悲惨的图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联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⑤二百州

千村万落

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农村一片荒凉。(可联系相关内容)

⑥犬与鸡----------自述人不为人的生活,透出征人的无奈和满腔的哀怨。⑦敢申恨?----心中满腔怨愤,想要诉说,受官府的压迫又不敢诉说,但心中怨愤太重,又忍不住一吐为快。一个字将这种矛盾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⑧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战争让老百姓观念转换,他们只是为了过不失去亲人的太平日子。但他们能盼到吗?这是多么卑微的祈求啊!(东汉末年陈琳的”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2.思考主旨:这一部分里,我们读出了更深的悲痛,还有抑制不住的愤怒。种种种种,交融笔端,汇聚成了汹涌的情感。这条悲愤的河流汹涌而来。你看戍边时间之长是士兵个人一生遭遇的悲苦,牺牲人数之多直指最高统治者是愤怒控诉的喷发----一句“君不闻”家乡经济凋敝父老生活无依是进一步的控诉,家乡亲人的生活与远征生活同样艰难,怎不让人悲愤无言?役夫敢申恨啊,官府催逼急迫怎能压抑得住?而重男心态的改变,更告诉我们战争为人们带来的灾难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伤害!层层悲愤,一波一波,冲击着千百年来读者的心!请一位同学完整地读一遍这一部分!(配乐)

五.四读诗歌——读诗人,触摸圣哲灵魂

1.请学生谈:读完全诗,你感受到怎样的一个诗人? 2.师生共同勾画诗人情怀

要点:杜甫把愤怒的笔指向的就是“开边意未已”的最高统治者,勇气无畏。

他的心灵永远和人民的苦难连接在一起。忧愤深广。

在里他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胸怀广阔 3.小结:

让我们来看杜甫草堂的一副联,这是他一生最好的注解::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让我们再朗诵一遍《兵车行》!(齐读)你们读出了真情和感动。愿每位同学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更丰富的内涵!下课!

《兵车行》教案

兵车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疏通字音,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进而背诵诗歌。 (2)体会和掌握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诵读法、点拨法等方式......

兵车行教案

《兵车行》教学设计一、课程分析《兵车行》是河大版八年级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安排的课文有的歌颂战争中人间正气,有的反映战争的创伤,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在反复吟诵......

兵车行教案

兵车行教案教学设想:《唐诗宋词选读》分为12个专题。在第二专题“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后,专设了第四专题“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该专题有4首诗,2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

兵车行教案

【教学目的】《兵车行》教案1.认识诗中反映的唐朝统治者连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学习寓情于事的叙事方法。3.体会战争对人民造成的苦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兵车行》教案

《兵车行》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2、理解诗人在诗中控诉战争的情感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真正理解战争与和平。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诵读法、讨论......

下载兵车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兵车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