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_二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09:52:5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二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在伟人的故事中成长”为主题组织材料,包括三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口语交际。三篇课文都是从“为民服务,与民交友”这个角度来写三位领袖人物的。民间传说故事《大禹治水》讲述了一段大禹为治好洪水造福人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让学生感受到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朱德的扁担》一文中围绕旧扁担的“失踪”,新扁担的出现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革命领袖朱德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难忘的泼水节》让人难忘的不仅是撒满凤凰花瓣的道路,驶过江面的龙船,升上天空的花炮;更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的情景。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领袖人物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体会到他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尽心尽力的为人民做小事做实事。用自已的一言一行为人民造福,与人民肝胆相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47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能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段的品读探究,感悟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人物品质,激发学生对伟人的敬佩之情。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单元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落品读,从事实中体会人物品质。还可以补充有关的学习资源,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索伟人的精神世界。学习三篇课文时可以结合收集到的这些伟人其他的故事来进行拓展训练以表达对伟人的敬佩之情。大禹治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无家可归时,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学情分析:

大禹治水的故事距离学生很是遥远,我们的孩子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区,对于洪水没有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年纪尚幼,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这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操熏陶的良机;同时也可以此为启发,引导学生继续搜集其他部落首领的故事,激发阅读民间传说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边读边想的方法,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在文字中理解、感悟主人公形象。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卡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大禹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大禹,揭示课题。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伟大英雄叫大禹,同学们在课前都查找了他的有关资料,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大禹呢?(生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水》。板书课题:15大禹治水(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识字读文。1.出示自学目标:

(1)借助拼音学习本课生字,读准音,圈出不懂的词语,多读几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生字所在的句子。(3)小组讨论: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借助提示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读熟课文。3.小组内展开讨论,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文中15个生字,指生读,他生正音。开火车读、齐读。2.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词语,生用喜欢的形式认读。

3.课件出示文中生字所在的句子,指生读,他生评议。自由读、同桌赛读,引导巩固生字。

4.指生分段读课文,看看谁读得最正确、流利? 5.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6.小结: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无家可归时,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治水的过程中,他经历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用顽强的毅力和心中有他人的无私精神,治理好洪水,是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

四、巩固自学成果。

1.填空并朗读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话。2.拓展:大禹还为天下百姓做过什么事? 《大禹锁蛟》《化熊治水》《巡游四方》并请人撰写《山海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课件出示课后要写的生字,生读准音。

2.生观察字形结构,找出难写的字,师范写指导。3.生练习书写,师巡视。4.展示学生书写,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认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找朋友。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欣赏大禹治水的动画片。

二、品读课文加深感悟。(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二自然段。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 2.读后交流:

(1)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2)洪水很厉害。(3)人们生活很痛苦。(4)鲧没治好水。3.朗读指导:

(1)这个传说离我们已经有四千多年了,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示出它的时间长吗?

(2)(播放有关洪水的课件)看到这滔滔的洪水,我们能读出洪水的厉害吗?指生读,读后评价。

(3)洪水如此厉害,让当时的人们生活多么痛苦呀!齐读第一自然段。

(4)鲧的精神可嘉,只是治水方法不对,因此九年也没有治好水,真可惜!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大禹接过父亲没有完成的任务继续治水,课文中是怎样写他治水的呢? 2.生自由读文,画出大禹治水的有关句子再读一读。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去十三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吸取教训 疏导治水 4.小组讨论:在大禹治水的事情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 5.集体交流。预设:一去十三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1)师:十三年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大禹在干什么?(治水)(2)他三次路过家门,说明不止一次有机会回家。“看一看”花的时间长吗?他想的到底是什么?(帮人们治好水,让人们不再痛苦地生活)(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坚持不懈 一心为人民 无私奉献)适时板书。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去展现大禹的坚持不懈、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呢?指生读,评价——女生读——同桌赛读——齐读。

7.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呢?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8.重点交流:“安居乐业”(课件播放人们安宁生活,愉快劳动的场面)引导生理解。9.老百姓这安居乐业的生活是谁带来的?他们会对大禹说些什么?你又会对大禹说什么呢?(老百姓:感激;我们:敬佩)10.指导朗读,对大禹的敬佩之情。自由读——指生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当小小配音员,给动画片配音。(课件出示动画场景,生看画面适时读文)2.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指生根据提示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师生评价。

3.总结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知道大禹为了治水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宁的日子。他真不愧是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课后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大禹治水

一去十三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吸取教训 疏导治水

坚持不懈

一心为人

无私奉献朱德的扁担

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担》是一则关于朱德同志的小故事,讲述了他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情,他以身作则的高尚品质令人感动和敬佩。

学情分析: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离现在有些久远,而且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学生只有在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为了避免课上出现孩子们对常识、对历史的认知问题而产生纠结,课前老师应向孩子们介绍一下当时的状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战士们先为什么藏扁担后来又为什么不藏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课件出示: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相机板书:扁担。引导学习生字“扁、担”,提示“担”在这个词中读轻音。

2.说起扁担,老师就不由地想起一位伟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朱德)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课文背景。引导学习生字“朱、德”。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去学习——《朱德的扁担》这个动人的故事。相机板书课题:16 朱德的扁担(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课件出示课文朗读,生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正确。3.和同桌一起合作识记生字、读熟课文。

三、检查识字读文情况。

1.出示剩下的11个生字卡片,指生认读,师生共同正音。2.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自由读——比赛读——开火车读。3.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4.交流记字方法,小组内开展记字比赛。5.指生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6.同桌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7.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8个生字,生读准字音。2.观察字形,师范写,生临写。

3.重点指导“扁、战”的写法,引导区分“士、土”二字的“横”。4.展示学生书写,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2.齐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教学第一、二自然段。

1.生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讲了什么?

2.课件出示填空: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3.指导朗读:山下是敌人,山路又难走,环境多么恶劣呀!但战士们都争着要挑粮。这真是一群不怕牺牲、肯吃苦的好战士呀!让我们带着敬佩的语气读读这两段话吧!

生自由读——指生读——齐读。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1.课件出示朱德和红军挑粮场面,生观看,说说走在最前面的是谁?他是怎样的穿着?又是怎样做的?

2.生答,课件适时出示句子(第三自然段的1、2、3句)体会朱德爷爷的优秀品质。(1)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2)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3)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4)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4.现在你知道战士们为什么要藏他的扁担吗?(心疼他)从中可以看出战士们对朱德怀有什么样的情感?(尊敬热爱)相机板书:战士 藏扁担 心疼朱德——尊敬热爱

5.师: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可是朱德爷爷怎么做的呢?

6.生答,(又找扁担写上字)课件适时出示这一自然段地最后一句。

7.生读,讨论: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呢? 交流: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这五个字。8.从中你看出朱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板书:朱德 找扁担 和战士一起挑粮——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9.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2.生自由读,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1)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2)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3)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4)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朗读全文,总结课文。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我们()。

板书设计:朱德的扁担

战士 藏扁担 心疼朱德——尊敬、热爱

朱德 找扁担 和战士一起挑粮——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学情分析:

“泼水节“一个很有特点,非常快乐的节日,但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它又是很陌生,从未经历过的一个节日,一定会充满好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961年,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板书:难忘的泼水节)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场面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文中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小组合作练读生字,正音纠错。3.用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4.同桌合作读文正音。(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方式,如轮读,齐读等)

三、精读课文,感悟情谊。

1.自读自悟,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生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2)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弄清泼水节的时间以及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3)指导读好人们高兴的心情。2.导读第三自然段:

(1)指生读,思考:人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2)从这些欢迎的场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赶来”“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等词句,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欢迎及热爱)(3)指导朗读:要把傣族人民的欢迎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3.导读第四、五自然段:

(1)设疑:周总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段:画出有关句子,相互读一读,说一说。

(3)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相机理解“祝福”一词。

(4)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让生进入情境感受泼水节的盛况。(5)指导朗读:让我们把人们的欢乐心情给读出来吧!

(6)自由练读第四、五自然段,再选择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们听听。4.导读第六、七、八自然段:

(1)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2)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1.讨论:题目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不说是“幸福的”泼水节?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课后查资料,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小组内交流。4.收集周总理的故事,读一读。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忘、泼、度、龙、炮、穿、向、令”,生观察字形结构。2.师范写,生临写。

3.展示学生书写,师生共同评议。板书设计: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傣族人民

祝福

幸福

令人难忘

口语交际 看图讲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连环画的方法,能理解图意,并能创造性地讲述故事。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正确评价的能力,使学生与人交流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教学重点:

看懂漫画,了解漫画的内容。教学难点: 能发挥想像创造性的讲述故事。教学准备:

根据教材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话题。1.同学们一定喜欢看漫画吧?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出自德国著名的漫画家埃·奥·卜劳恩之手的故事,看谁看懂了漫画的内容并能讲出故事的内容。

2.板书课题。

二、看图练说,教给方法。

1.引导学生逐一看图,弄懂前五幅图的内容。(提醒学生看图的时候注意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等)2.启发学生想象第六幅图的内容。(提示学生学会联系前五幅图的内容展开想象)3.师小结看连环画的方法。

强调看图要仔细,先一幅一幅地观察,根据图意展开想像,了解每幅图的内容,再把一幅一幅的图意按顺序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多维互动,梯度训练。

1.学生自主练说——同桌互说互评——小组内展开练说。

在小组内交流时,看看谁说得流畅、完整、准确,并整理出自己组最满意的故事。2.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讲故事,其余小组听后进行评价。(教师提出要求:讲的同学要举止大方,按顺序讲清楚图意;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知道讲得是哪幅图的内容)3.评选出班上讲得最好的“故事大王”来。

4.出示课件,观看动画表演,请生配出声音来。

四、总结延伸。

说一说,你喜欢这个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语文园地六

教材分析:

“识字加油站”通过认识两组交通工具类词语,学会9个生字。“字词句运用”学习十组词语,从中认识十个多音字;学会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特点。“日积月累”通过学习三个格言警句,受到传统文化的情感熏陶。“我爱阅读”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鲁班造锯》这篇短文,感受到鲁班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8个交通工具类词语,掌握十个多音字,能正确组词。能结合具体的语句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2.能掌握形声字的特点。积累背诵关于人要有志向的格言警句。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学重点:

识字学词、掌握多音字、学会使用标点、积累格言警句。教学难点:

掌握形声字的特点,培养阅读兴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看拼音,认读两组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2.说说每组词语都是哪一类的?(船、车)这些词语统称什么?(交通工具)3.生自主识字,同桌合作正音。4.开展多种形式读字词,巩固生字。

二、字词句运用。(一)认识多音字。

1.生正确认读十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2.引导生逐一说出加点字的读音,师板书并向学生讲解多音字。3.生和同桌开展比赛读读记记,看谁把多音字掌握得又快又好。4.课件出示含有多音字的句子,指生正确选择,师生评议。(二)给句子加标点。

1.师引导学生回忆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2.学生读句子,试填标点符号。

3.全班交流:生说,师生评议——生自由读句子,体会标点的用法。

4.课件出示其他句子,生试给句子填标点符号,再把句子读给同学听,他生评议。

三、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五组生字,生自由认读。

2.生观察每组字的字形和读音,说说发现了什么。(每一组后面带有偏旁的字的读音与前面的字音相近)3.集体交流后,师引导学生认识形声字的特点。

(形声字的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例:“把”右边的“巴”是它的声旁,代表它的读音,左边的提手旁是形旁,代表它的意思——“把”是用手来掌握。

4.生试着找一找形声字,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生借助拼音把句子读正确。2.指生朗读,师生评议。

3.师引导学生弄清这些句子的意思,了解格言警句。4.生自由朗读,读熟句子并背诵。

二、我爱阅读。

1.生借助拼音读熟短文。2.小组内互相正音并交流故事内容。3.指生朗读并介绍故事内容,师生评价。4.讨论:说说你从鲁班身上学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6.师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遇事多动脑思考并勇于探究,我们也会成为小小发明家的!

教学反思:

人教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第八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有生动形象的科学童话,有深入浅出的科学说明文,有图文并茂的科学连环画,介绍了气象、航天、动......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5、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难”。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22.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学习目标1.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会写“分、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3.通过自读,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

二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识字 6 教学目标:1.学会 8个生字和 10个生词。会认9个生字。 2.学会8组反义词。3.让学生在反义词的训练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掌握。 2.反义词的训练。 课时安排:两课......

二年级语文上册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二年级语文上册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