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教案绪论_中科大力学教案绪论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08:58: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材料力学教案绪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科大力学教案绪论”。

西京学院机电工程系

第 1 次课学时

授课日期: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王晋鹏批准人: 章节名称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

1.2 变性固体的基本假设

1.3 外力及其分类

1.4 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

1.5 变形与应变

1.6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授课形式

理论课□√案例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1.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和基本假设; 2.了解外力的分类;

3.掌握内力的概念及用截面法进行内力的计算; 4.熟悉应力、应变的概念 5.熟悉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本次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截面法进行内力的计算

难点:材料力学的任务和基本假设及应力、应变的概念

教学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1.材料力学的任务 2.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3.外力的分类

4.内力、应力的概念以及用截面法进行内力的计算 5.变形与形变的概念 6.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7.小结 8.布置作业

10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5分钟 5分钟

启发式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互动性

课堂导入提问、预习要求及作业布置 1.什么是力?都可以怎么分类?

2.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的研究内容有什么不同? 预习内容:2.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和实例 2.2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2.3 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课后作业:

课后小结

1.材料力学的任务:在保证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安全、实用)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代价,为构件选择适宜的材料,确定合理的形状和尺寸,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2.变形固体静力学的基本假设:连续、均匀假设和各项同性假设。3.应力、应变的概念及关系。

4.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

教学内容

课堂组织

第一章绪论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之间的一种机械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效果有:

一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外效应)。二是使物体产生变形(内效应)。

2、力的分类:

按外力的作用方式可分为表面力和体积力。表面力是作用于构件表面的力,又可分为分布力和集中力。分布力是连续作用于构件表面的力,如作用于船体上的水压力。有些分布力是沿杆件的轴线作用的,如楼板对屋梁的作用力。如果分布力的作用面积远小于构件的表面面积,或沿杆件轴线的分布范围远小于杆件长度,则可将分布力简化为作用于一点的力,称为集中力,如列车车轮对钢轨的压力。体积力是连续分布于构件内部各质点上的力,如重力和惯性力等。

按载荷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可分为静载荷与动载荷。随时间变化极缓慢或不变化的载荷,称为静载荷。其特征是在加载过程中,构件不产生加速度或产生的加速度极小,可以忽略不计。随时间显著变化或使构件各质点产生明显加速度的载荷,称为动载荷。

布力是沿杆件的轴线作用的,如楼板对屋梁的作用力。如果分布力的作用面积远小于构件

3、材料力学的任务:

机械与工程结构通常是由若干个零部件构成的,我们把构成它们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统称为构件。如机械的轴,房屋的梁、柱子等。在机械或工程结构工作时,有关构件将受到力的作用,因而会产生几何形状和尺寸的改变,称为变形。若这种变形在外力撤除后能完全消除,则称之为弹性变形;若这种变形在外力撤除后不能消除,则称之为塑性变形(或永久变形)。为了保证机械或工程结构能正常工作,则要求每一个构件都具有足够的承受载荷的能力,简称承载能力。构件的承载能力通常由以下3个方面来衡量:

(1)强度:构件抵抗破坏(断裂或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强度。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是保证其正常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例如,构件工作时发生意外断裂或产生显著塑性变形是不容许的。

(2)刚度:构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为了保证构件在载荷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不超过许可的限度,必须要求构件具有足够的刚度。例如,如果机床主轴或床身的变形过大,将影响加工精度;齿轮轴的变形过大,将影响齿与齿间的正常啮合等。

(3)稳定性:构件保持原有平衡形式的能力称为稳定性。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构件突然发生不能保持其原有平衡形式的现象,称为失稳。构件工作时产生失稳一般也是不容许的。例如,桥梁结构的受压杆件失稳将可能导致桥梁结构的整体或局部塌毁。因此,构件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构件的设计,必须符合安全、实用和经济的原则。材料力学的任务是:在保证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安全、实用)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代价,为构件选择适宜的材料,确定合理的形状和尺寸,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1.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为了简化性质复杂的变形固体,通常作出如下基本假设:

(1)续性假设:即认为材料无间隙地分布于物体所占的整个空间中。根据这一假设,物体内因受力和变形而产生的内力和位移都将是连续的,因而可以表示为各点坐标的连续函数,从而有利于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2)均匀性假设:即认为物体内各点处的力学性能都是一样的,不随点的位置而变化。按此假设,从构件内部任何部位所切取的微元体,都具有与构件完全相同的力学性能。同样,通过试样所测得的材料性能,也可用于构件内的任何部位。应该指出,对于实际材料,其基本组成部分的力学性能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由于构件的尺寸远大于其基本组成部分的尺寸,按照统计学观点,仍可将材料看成是均匀的。

(3)各向同性假设:即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上的力学性能都是相同的。我们把具有这种属性的材料称为各向同性材料,如低碳钢、铸铁等。在各个方向上具有不同力学性能的材料则称为各向异性材料,如由增强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等)与基体材料(环氧树脂、陶瓷等)制成的复合材料。本书仅研究各向同性材料的构件。按此假设,我们在计算中就不用考虑材料力学性能的方向性,而可沿任意方位从构件中截取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1.4 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

构件在未受外力作用时,其内部各质点之间即存在着相互的力作用,正是由于这种“固有的内力”作用,才能使构件保持一定的形状。当构件受到外力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各质点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同时内力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引起内部质点产生相对位移的内力,即由于外力作用使构件产生变形时所引起的“附加内力”,就是材料力学所研究的内力。当外力增加,使内力超过某一限度时,构件就会破坏,因而内力是研究构件强度问题的基础。为了显示和确定构件的内力,可假象地用一平面将构件截分为A、B 两部分(下图),任取其中一部分为研究对象(例如A 部分),并将另一部分(例如B部分)对该部分的作用以截开面上的内力代替。由于整个构件处于平衡状态,其任一部分也必然处于平衡状态,故只需考虑A 部分的平衡,根据理论力学的静力平衡条件,即可由已知的外力求得截面上各个内力分量的大小和方向。同样,也可取B 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并求得其内力分量。显然,B 部分在截开面上的内力与A部分在截开面上的内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是等值反向的。

上述这种假想地用一平面将构件截分为两部分,任取其中一部分为研究对象,根据静力平衡条件求得截面上内力的方法,称为截面法。其全部过程可以归纳为如下3 个步骤:

(1)在需求内力的截面处,假想地用一平面将构件截分为两部分,任取其中一部分为研究对象。

(2)在选取的研究对象上,除保留作用于该部分上的外力外,还要加上弃去部分对该部分的作用力,即截开面上的内力。

(3)由理论力学的静力平衡条件,求出该截面上的内力。

必须指出,在计算构件内力时,用假想的平面把构件截开之前,不能随意应用力或力偶的可移性原理,也不能随意应用静力等效原理.这是由于外力移动之后,内力及变形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内力在截面上并不是均匀分布的。为了描述内力系在截面上各点处分布的强弱程度,我们需引入内力集度(分布内力集中的程度)即应力的概念。

如下图所示,在受力构件截面上任一点K 的周围取一微小面积Δ A,并设作用于该面积上的内力为Δ F,则Δ A上分布内力的平均集度为:

Pm称为Δ A上的平均应力。由于截面上的内力一般并非均匀分布,因而平均应力pm 之值及其方向将随所取Δ A的大小而异。为了更准确地描述点K的内力分布情况,应使Δ A趋 于零,由此所得平均应力m p 的极限值,称为点K处的总应力(或称全应力),并用p 表示,即

1.5 变形与应变

在外力作用下,构件内各点的应力一般是不同的,同样,构件内各点的变形程度也不相同。为了研究构件的变形,可设想将构件分割成许多微小的正六面体(当六面体的边长趋于无限小时称为单元体),构件的变形可以看作是这些单元体变形累积的结果。而单元体的变形只表现为边长的改变与直角的改变两种。为了度量单元体的变形程度,人们定义了线应变与切应变两个物理量。

线应变是指单元体棱边长度的相对变化量,通常用ε表示。切应变是指单元体两条互相垂直的棱边所夹直角的改变量,也称为剪应变或角应变,用γ表示。1.6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工程实际中的构件是各种各样的,但按其几何特征大致可以简化为杆、板、壳和块体等。本书所研究的只是其中的杆件。所谓杆件是指其长度远大于其横向尺寸的构件。杆件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其产生的变形形式各不相同,但通常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基本变形形式以及它们的组合变形形式。1.轴向拉伸或压缩

杆件受到与杆轴线重合的外力作用时,杆件的长度发生伸长或缩短,这种变形形式称为轴向拉伸或压缩。2.剪切

在垂直于杆件轴线方向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距很近的力作用时,杆件横截面将沿外力作用方向发生错动(或错动趋势),这种变形形式称为剪切。机械中常用的连接件,如键、销钉、螺栓等都产生剪切变形。3.扭转

在一对大小相等、转向相反、作用面垂直于直杆轴线的外力偶作用下,直杆的任意两个横截面将发生绕杆件轴线的相对转动,这种变形形式称为扭转。工程中常将发生扭转变形的杆件称为轴。如汽车的传动轴、电动机的主轴等的主要变形,都包含扭转变形在内。4.弯曲

在垂直于杆件轴线的横向力,或在作用于包含杆轴的纵向平面内的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偶作用下,直杆的相邻横截面将绕垂直于杆轴线的轴发生相对转动,杆件轴线由直线变为曲线,这种变形形式称为弯曲(图5.6(e))。如桥式起重机大梁、列车轮轴、车刀等的变形,都属于弯曲变形。凡是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杆件,称为梁。

《绪论》教案

第一章 《绪论》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掌握心理现象都有哪些3.掌握遗传与生理发展是怎样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 4.了解环境和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的影......

绪论教案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目的要求:通过绪论的教学,使学生从对大学的认识和感受出发,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认识到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

建筑材料绪论教案

远古时期:“穴居巢处”石器、铁器时代:凿石成洞,筏木为棚,此外泥土也用来建筑房屋。“秦砖汉瓦时代”:人类学会了用泥土烧制砖、瓦,用岩石烧制石灰、石膏。建筑材料进入了初期生产......

有机化学 绪论 教案

第一课教案课题绪论(一)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二) 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三)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四)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教学目的(一)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二) 了解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

绪论高中生物教案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与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及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生物科学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能力目标......

下载材料力学教案绪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材料力学教案绪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