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比和比例的教案”。
比和比例教案
威宁县秀水乡第一小学 马宁军
教学目标 :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1)3:5 18:30(2)0.4:0.2 1.8:0.9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比值相等)
2、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3、比例的意义,归纳总结得出:两个比 比值相等。再次归纳得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学生读一读)
(二)练习
1、出示例1 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1.2 2 买的本数 3 5(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1)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2)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3 : 5 = 18 : 30 内 项
外 项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3/5=18/305、小结: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3=10:53、引导发现规律: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教师带领学生探索得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2、3、4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比和比例》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认识形成整体的感知,又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当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同学们讲了很多,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些知识点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我决定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去完成,复习课我该给学生些什么?难道仅仅就是一些题海战术吗?我想应该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因此我觉得这“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终生受益。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课堂练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措施,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逐步渗透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思想,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2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比和比例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比和比例教案数学教案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比和比例教案,希望你会喜欢!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学法引导:引导学......
《比和比例》教案......
比和比例教学目标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2.熟练的求比值和化简比 教学重点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 教学步骤一、基本训练. 43-275.65+0.54.8÷0.41.25÷ 100×1%0.25×402-0.01......
《比和比例》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