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产品可靠性设计》教案_机械可靠性设计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08:16:5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机电产品可靠性设计》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机械可靠性设计教案”。

教师教案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机电产品可靠性设计 授课学时:32 授课班级:2010级 任课教师:朱顺鹏 教师职称:讲师

教师所在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课程名称

机电产品可靠性设计

授课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2010

课程编号

08084025

修课人数

164

课程类型

必修

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

专业选修(√);任选课();公选课();

理论课(√);实践课()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实验为主(); 自学为主();专题讨论为主(); 其他:

是否采用 多媒体授课

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考试(√)考查()成绩构成及比例:考试80%+平时成绩20%

是否采用 双语教学

学时分配

讲授32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习题学时;课程设计学时

教材

名称

作者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机电产品可靠性设计

凌丹

自编讲义,2012

参考书目

1.机械可靠性设计 2.机械可靠性设计

3.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 4.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5.Reliability in Automotiv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6.电子元器件可靠性工程

孟宪铎 刘惟信 卢玉明 宋保维 Bertsche B.孙青, 庄奕琪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8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 Springer, 2008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授课时间

第 1 周——第 16 周第一章可靠性设计概论 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共4学时

可靠性基本概念 2学时 可靠性的内涵

可靠性工程发展现状 可靠性特征量

可靠性数学基础 2学时 数理统计基本概念 可靠性常用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均值与方差的近似计算 教学要求

了解可靠性学科发展历程 掌握可靠性学科研究的内容 了解我国可靠性研究的发展现状

了解可靠性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掌握可靠性的定义

掌握可靠度、不可靠度、失效率的定义

掌握常用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威布尔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在可靠性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掌握随机变量均值与方差的近似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可靠性的定义

可靠性特征量定义及相互关系 常用概率分布的统计特征量 教学难点 失效率的定义

威布尔分布的相关概念及应用

三、教学设计

列举航空航天产品(如卫星天线、卫星指向机构、太阳翼展开机构)、民用产品(如汽车)、制造装备(如数控机床)的实例,突出开展可靠性工作的重要意义。随机变量及数理统计的知识系学生在先修课程中所学内容的复习,可以简要介绍,并要求学生查阅以前的书籍。

正态分布是学生熟知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讲解其实际应用;指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威布尔分布是学生先修课程中没有学习过的,应详细讲解。威布尔分布是难点内容,应重点介绍其发展历史,统计特征,以及威布尔分布在机械可靠性中的特殊作用,列举工程实例。随机变量函数的均值与方差计算是后续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需要用到的基本方法,讲解三种常用的方法原理即可,公式可以查表。

四、作业

通过课程网站发布。

五、参考资料

1.盛骤, 谢式千, 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刘惟信.机械可靠性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六、教学后记

第二章系统可靠性设计 8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共8学时 系统可靠性框图 2学时

串联系统;并联系统;混联系统;表决系统;旁联系统 可靠性分配 2学时

可靠性分配的目的和原则

可靠性分配方法(等分配法、再分配法、比例分配法、AGREE法)可靠性预计 1学时 可靠性预计的目的可靠性预计的方法(应力分析法、元器件计数法、相似产品法、上下限法)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 1学时 FMECA的定义及分类 FMECA的一般过程

风险优先数和危害性矩阵 故障树分析FTA 2学时 故障树的各种符号 故障树建树步骤

常用故障树分析方法介绍 教学要求

了解系统可靠性设计的任务; 掌握系统可靠性建模方法; 了解可靠性分配与预计的目的; 掌握可靠性分配与预计的常用方法。了解FMECA的步骤;

掌握故障影响严酷度、发生度、探测度的基本概念; 掌握风险优先数和危害性矩阵图的计算。掌握故障树分析常用的术语与逻辑门; 掌握故障树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常用可靠性框图及其可靠性指标计算方法 FMECA分析的过程

FMECA中风险优先数计算及危害度矩阵图的绘制 FTA的常用事件符号和逻辑门符号 割集与最小割集的概念及确定方法 路集与最小路集的概念及确定方法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教学难点

表决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旁联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利用最小割集进行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底事件重要度的计算

三、教学设计

系统的可靠性不仅取决于其组成单元的可靠性,而且与各单元的连接方式有关。系统可靠性框图不同于系统的功能框图,针对不同失效模式可以绘制不同的可靠性框图,以滤油器为例讲解。讲解各种典型可靠性框图(串联、并联、混联、表决、旁联)的可靠度计算方法时,要给出工程实例。以美国“挑战者”号(1986)、“哥伦比亚”号(2003)航天飞机坠毁事故、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事故、美国F22隐形战机坠毁事故引出FMECA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某型军用飞机升降舵系统FMECA为例介绍分析过程。

介绍故障树的发展历史,以泰坦尼克沉船为顶事件,介绍故障树的常用符号和建树过程,并给出一些故障树分析实例,如剪草机发动机不启动、柴油发动机燃油泄漏为顶事件的故障树。故障树定性分析,割集与最小割集的上行法与下行法,课堂练习。故障树定性分析,路集与最小路集的成功树法,课堂练习。故障树定量分析是本章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数据积累的重要性,可靠性数学如何应用于故障树分析;强调底事件重要度对于改进设计和设备维修的重要意义。

四、作业

通过课程网站发布。

五、参考资料

(挪)劳沙德著.郭强, 王秋芳, 刘树林译.系统可靠性理论:模型、统计方法及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0 梅启智, 廖炯生, 孙志中.系统可靠性工程基础.科学出版社, 1992 周海京, 遇今.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与故障树分析.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3

六、教学后记

第三章机械可靠性设计原理 6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共6学时 概述 1学时

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的任务

传统机械设计与可靠性设计的区别 机械可靠性设计的步骤

应力强度干涉模型及可靠度计算 4学时 应力-强度模型的基本思想

用应力-强度干涉模型求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几种常用分布的可靠度计算 应力分布类型及其参数的确定 强度分布类型及参数的确定 机构运动可靠性概述 1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 了解机械可靠性设计的过程;

掌握应力强度干涉模型的基本理论及可靠度计算方法; 掌握应力、强度分布的确定方法; 了解机构运动可靠性基本概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传统机械设计与可靠性设计的区别 应力-强度模型的基本思想

用应力-强度干涉模型求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几种常用分布的可靠度计算 教学难点

应力分布类型及其参数的确定 强度分布类型及参数的确定 机构运动可靠性分析方法

三、教学设计

机械可靠性设计中,概率设计是一种主要的方法,以传统的机械可靠性设计方法为基础,将设计变量视为随机变量,运动概率运算方法,计算零件的可靠度或在给定可靠度时进行零件主要尺寸的设计。讲解传统设计与可靠性设计的区别与联系。以简单拉杆设计为例,分析设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安全系数法的优缺点。

应力-强度干涉理论是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理论。通过狭义应力与强度的概念引出广义应力与强度的概念。利用第一章中的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曲线,绘制应力-强度干涉曲线。详细讲解利用干涉计算可靠度的方法,重点讲解应力和强度均服从正态分布时可靠度的计算,并列举例题。

应力和强度分布参数的确定是应用应力-强度干涉理论的前提,要求学生了解各种设计手册的使用方法,理解工程中一些实用计算方法。

以飞机起落架为例介绍研究机构运动可靠性分析的意义,列举机构可靠性常用的分析方法,介绍机构可靠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四、作业

通过课程网站发布。

五、参考资料

卢玉明, 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徐灏.机械强度的可靠性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4 孟宪铎, 机械可靠性设计.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8 王超, 王金.机械可靠性工程.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2

六、教学后记

第四章疲劳可靠性设计 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共4学时

疲劳失效及材料的疲劳曲线1学时 材料的疲劳曲线 全概率P-S-N曲线

呈分布状态的疲劳极限应力图 零件疲劳极限的分布1学时 疲劳可靠度计算 2学时

稳定变应力下疲劳强度的可靠度计算 不稳定变应力下的疲劳强度的可靠度计算 教学要求

掌握呈分布状态的S-N曲线和疲劳极限应力图; 掌握稳定变应力下的疲劳可靠度计算; 了解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了解非稳定变应力下的疲劳可靠度计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全概率P-S-N曲线 呈分布状态的疲劳极限应力图

稳定变应力下疲劳强度的可靠度计算 教学难点

零件疲劳极限分布的确定

不稳定变应力下的疲劳强度的可靠度计算

三、教学设计

疲劳是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列举实例说明疲劳失效的危害。疲劳寿命曲线和疲劳极限曲线是机械设计课程中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学中应强调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全概率P-S-N曲线的重要意义,简单介绍全概率P-S-N曲线的获得方法。在多个不同应力循环特性的全概率P-S-N曲线的基础上,能够获得呈分布状态的疲劳极限应力图。

建议学生查阅资料,自学疲劳应力载荷谱的处理方法; 结合机械设计手册讲解零件疲劳极限分布参数的确定方法,注意强调零件疲劳极限与材料疲劳极限的区别。

稳定循环变应力下进行疲劳可靠性设计的主要是根据全概率P-S-N曲线或呈分布状态的疲劳极限应力图。讲解基本方法,并列举例题。

简要介绍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及不稳定变应力下进行疲劳可靠性设计的方法。

四、作业

通过课程网站发布。

五、参考资料

卢玉明, 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徐灏.机械强度的可靠性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4 孟宪铎, 机械可靠性设计.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8 王超, 王金.机械可靠性工程.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2

六、教学后记

第五章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 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共4学时

轴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1学时 传动轴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转轴的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圆柱齿轮轮齿强度的可靠性设计 1学时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 滚动轴承的可靠性设计 1学时 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滚动轴承的可靠性模型

机械零件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1学时 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意义

以可靠度最大为目标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以可靠度为约束条件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教学要求

掌握轴的可靠性设计方法; 掌握齿轮的可靠性设计方法; 掌握滚动轴承的可靠性设计方法; 了解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圆柱齿轮轮齿强度的可靠性设计 教学难点 无

三、教学设计

本章介绍几种常用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对于轴仅讲解其静强度可靠性设计方法,轴的疲劳可靠性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齿轮则介绍其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可靠度计算和零件设计。对于滚动轴承,主要讲解疲劳寿命可靠性建模及计算方法,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服从威布尔分布。

紧密结合第三章的应力强度干涉模型,按照可靠性设计流程,针对不同零件,依次讲解确定应力分布类型和参数的方法及确定强度分布类型和参数,建立连接方程求解可靠度或进行给定可靠度下的零件几何尺寸计算。列举例题。

四、作业

通过课程网站发布。

五、参考资料

卢玉明, 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徐灏.机械强度的可靠性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4 孟宪铎, 机械可靠性设计.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8 王超, 王金.机械可靠性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2

六、教学后记

第六章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 4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要求共4学时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与控制 1学时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 电子元器件的控制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管理

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分析 1学时 电子元器件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方法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方法 2学时 元器件的降额设计 冗余设计 热设计

电磁兼容设计

容差和参数漂移设计 教学要求

了解电子产品可靠性的特点; 了解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的一般程序;了解电子元器件选用与控制原则; 了解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方法;

掌握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的常用方法(降额设计、冗余设计、热设计、电磁兼容设计、容差设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划分

电子元器件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的定义 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无

三、教学设计(如何讲授本章内容,尤其是重点、难点内容的设计、构思)

电子元器件是元件和器件的总称。电子元器件是电子、电气系统的基础产品,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而不能再分割的电路基本单元,其可靠性影响整机的可靠性水平。航天工业电子元器件可靠性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列举因为电子元器件失效造成的事故,如欧洲航空局的Ariane火箭、1998年8月至1999年5月美国火箭发射的6次失利;高可靠性非常成功的例子-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试验方法较为成熟,已有很多适用于电子产品可靠性的标准。介绍国标及国军标中的各项标准及其应用。列举统计数据,说明近一半的元器件失效并非由于元器件本身的固有可靠性不高,而是由于使用者对元器件选择不当或使用有误。引入电子元器件选用规则和依据。概要介绍元器件常用可靠性设计方法。

四、作业

通过课程网站发布。

五、参考资料

曹白杨.电子产品设计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王蕴辉, 于宗光.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科学出版社, 2007 卢昆祥.电子设备系统可靠性设计与试验技术指南.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1

六、教学后记

第七章可靠性试验 2学时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共2学时

可靠性试验的目的和分类 环境应力筛选 可靠性增长试验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可靠性寿命试验 教学要求

了解可靠性试验的目的和分类;

掌握环境应力筛选试验的目的和种类;

了解可靠性增长过程及常用的可靠性增长数学模型; 了解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的目的; 了解寿命试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环境应力筛选试验的目的和种类 教学难点

可靠性增长试验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三、教学设计

可靠性试验是可靠性工程的重要环节。首先介绍可靠性试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可以将可靠性试验分成不同的种类,介绍每一种试验的目的和应用范围。可靠性增长试验的数学模型是本章的难点,在教学中应讲清楚使用数学模型的意义,分析常用的两种数学模型的不同用途。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统称为可靠性统计试验,两种试验的目的不同。以汽车产品、航天电子产品、滚动轴承为例,介绍各种试验的应用。

四、作业

通过课程网站发布。

五、参考资料

梅文华.可靠性增长试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何国瑞, 陈浩华.可靠性试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3

六、教学后记

可靠性设计感想

可靠性设计课程学习感想可靠性学科的出现已经有近80年的历史,但是真正得到广泛应用则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了。可靠性学科的最大功绩是将以往人们对产品的可靠性由模糊的定......

可靠性设计心得

可靠性设计学习心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具有好的性能,更要具有高的可靠性水平。采用可靠性设计弥补了常规设计的不足,使得设计方案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可靠性

车门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技术研究1.0 可靠性研究的背景我国的轨道交通车辆以及铁路机车车辆的维修制度——依据运行里程和运行时间进行相关的检修。而这个检修计划主要是依据现......

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总结

2010年机电产品设计大赛总结2010年机电产品设计大赛于2010年8月19日至21日在淄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共有近60所高校参赛,参赛作品420件,其中工业设计组共有32件。参赛的院校涉及......

机电产品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论文分数:机电产品的市场营销系别:机电工程系班级:11级机电1班学籍号:11402姓名:李;;机电产品营销一、机电产品的兴起从美国到欧洲,从前苏联......

下载《机电产品可靠性设计》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电产品可靠性设计》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