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复习教案_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复习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05:38:4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复习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复习”。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1)当①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②卖方市场。(2)当③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④买方市场。◆ 温馨提示

“供”与“求”两个方面均影响价格。商品的需求量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这称为需求定理;商品的供给量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这称为供给定理。2.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⑤基础,价格是价值的⑥货币表现。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⑦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⑧越低。◆ 温馨提示

要区分“供求影响价格”和“价值决定价格”两种不同的说法。供求和价值都对价格产生影响,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对价格只是影响作用。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⑩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3)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可见,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互为替代品。

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互补商品。

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温馨提示

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是同方向的,即商品的价格上升,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也会上升。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是反向的,即商品的价格上升,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会下降。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2)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中,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1.综合分析:引起价格变化的多种因素

人们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常把物价上涨或下降的原因归结为供求关系的变化,这很不全面。应该多角度理解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

(1)商品价格涨跌的根本原因是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商品的价格一般来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2)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主要是由商品供求关系引起的,这里是“主要”,而不是“完全”。

(3)货币本身的价值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一般地说,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商品价格成反比。(4)纸币发行量也会影响商品价格。当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时,会引起物价上涨,诱发通货膨胀。

(5)引起价格涨跌的原因还有其他因素。如:地区差异、反季节差价、市场垄断、国家宏观调控、消费者的购买力、商品的新鲜程度、哄抬物价等也会引起价格涨跌。

总的来说,价格的变动,价值是主要的决定力量,供求关系和其他因素是次要的影响力量。【例1】 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影响农民对家电的市场需求量。下列曲线图(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补贴前市场需求曲线,d2为补贴后市场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 规律总结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成反比,该题正是运用这一原理分析价格补贴对需求的促进作用。在该题中,农民享受补贴,实际上相当于降低了购买价格。2.难点突破: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的关系(1)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2)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即使用价值量越高。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关系。(3)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意味着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在价值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会减少。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关系。(4)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这意味着这个商品生产者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增加。所以说,一个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他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关系。

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例2】 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9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10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0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5小时

b.7小时

解析:由于两企业的产量相当,且只有这两家企业,所以,商品的价值就是生产单位商品平均的劳动时间。由题意知,2009年两企业的总劳动量为10×6+8×10=140(万小时)。又据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推出2010年两企业投入的劳动总量仍是140万小时。

2010年甲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意味着其产量为10+10×20%=12(万件)。乙企业没有发生变化,产量仍是8万件。

于是:2010年生产每件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为140÷20=7(小时)。◆ 触类旁通

此题考查商品价值量的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计算题是考查商品价值量这一知识点的常见题型。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区分开三对概念: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

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3.误区警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与等价交换原则是否矛盾

(1)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所谓等价,就是要求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在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要求商品的价格应当与其价值相符合。(2)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唯一可行的表现形式。这种波动并不违背等价交换原则。

(3)在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主要是由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引起的。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买者与买者的相互竞争,使价格高于价值;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卖者与卖者的激烈竞争,使价格低于价值。反过来,价格的高低变化又影响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与供求之间的这种双向制约,使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供求与价格的互相制约,使得价格的上下波动总是围绕商品价值这个中心,而不会偏离太远;从单个的商品交换过程看,虽然价格时涨时落,但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和价值是相符合的。即等价交换是对商品交换整体的、本质的概括,而并非每一次交换都必须使价格与价值绝对相等。【例3】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史记·货殖列传》)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a.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计划机制作用的结果 答案:a 4.正确理解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相关商品主要包括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用表格的形式直观的表达出来就是:

【例4】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某国中西部出现了罕见的灾害天气,导致该地区玉米产量比预计下降了53%,造成玉米价格大幅度上升。玉米价格的上升,不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还造成小麦需求上升。这说明()a.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b.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d.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解析:玉米是生活必需品,故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玉米价格的上升造成小麦的需求量上升,这是因为二者互为替代商品,故选a项。答案:a

1.(2009安徽高考,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答案:b 解析:某商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要发生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设为x,则1× 260=(1+30%)x,得x=200元。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那么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为2×200=400元。

2.(2009江苏高考,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__________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由原先的1台变为2台;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手机的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2台电脑=8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3.(2009广东高考,9)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却卖得很不错。这表明此时()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 b.处于卖方市场 答案:b 解析:天降大雨,雨伞的需求量上升,商品供不应求,经营者觉得有利可图,于是趁机提价。在这一过程中,卖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故此时处于卖方市场。

4.(2009福建高考,27)周末,小陈同学陪妈妈逛商场,看到下图的情景,向妈妈解释了产生这一情景的下列几种原因,其中合理的是()

a.不正当竞争引起洗衣机市场的混乱 d.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了洗衣机价格 答案:b

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稳物价 惠民生 背景材料

材料一:国家统计局2010年1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35 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比增长8.7%,2009年初制定的“保八”目标最终圆满实现。2009年,中国经济已经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季度gdp是一个标准的v型走势图。2009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10.7%,增速为最近8个季度以来新高。

材料二:2009年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 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城市下降0.9%,农村下降0.3%。居民消费价格11月份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6%,12月份上涨1.9%。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4%,12月份由负转正,当月上涨1.7%。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9%;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2%。考虑到基期因素影响,2010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仍然较快,应警惕物价回升较快、产能过剩以及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等方面的风险。

材料三:2010年初期,北方地区蔬菜价格以涨为主。受大雾、大风降温天气影响,蔬菜价格出现整体上涨,其中大白菜、西红柿、豆角和青椒价格单日涨幅均超过10%。广东、广西、湖南、安徽等南方省区由于气温回升,菜价稳中微降。理论分析

2.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提高居民收入奠定了基础。物价影响着人们的消费,物价的上升,会导致人们的购买力下降,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需要加强宏观调控,防范通胀,稳定物价,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由于气候的影响,蔬菜生产成本加大,供应量减少,使蔬菜价格上涨。

4.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扩大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使“保八”目标圆满实现。5.财政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作用,2009年政府投资持续增长,更多的关注民生,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热点预测

根据下图显示,据此完成1题。

①我国经济有了回升向好势头 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消除 ③出现了通货膨胀 ④需要注意防范通货膨胀 答案:b 2.据河南省商务厅监测,2010年1月下旬河南省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粮食、肉蛋和蔬菜成上涨主力。猪肉价格上涨明显,每公斤五花肉价格下旬较中旬上涨2.3%,受冰雪天气影响,农产品价格涨得最多的莫过于蔬菜了。其中,大白菜涨价3.2%,芹菜涨价4.2%,黄瓜涨价6%,西红柿涨价2.9%,豆角涨价5%。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使人们特别是贫困家庭感受到了压力。

请结合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本次主要农产品价格水平走高给人们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1)以猪肉、蔬菜为主的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其价格上涨,会导致居民食品支出比重增大,加重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的负担。

(2)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也会导致其他商品价格的连锁反应,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经营。猪肉、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调动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解析:本题以本轮物价上涨为素材,考查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水平、经济运行、生产的影响。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注意到主要农产品价格水平的走高,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农民收入。

一、单项选择题

1.据调查,在春节前夕,超市中许多商品的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这说明()a.供给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b.价格的上涨具有随意性

d.需求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答案:d 2.北京市下调公交车车票价格,乘坐公交车的人次增加,能够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

答案:a 解析:根据价格与需求成反向变动这一经济原理,结合图示,可看出随着车票价格的下降,乘车的人次增加,二者是反比例关系,四个图形中只有a项恰当地表达了二者的关系。3.2009年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农业生产形势,研究部署做好秋冬种工作。会议决定,2010年小麦各品种最低收购价每市斤均提高3分钱,其中,白小麦每市斤提高到0.9元,红麦和混合麦每市斤提高到0.86元。同时适当提高稻谷特别是优质稻最低收购价格。上述做法()答案:d 解析:国家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目的在于稳定小麦市场的价格,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这一做法可以调节生产规模,体现了利用价格调节供求关系的道理,故应选①③。②与事实不符。④观点错误,商品价格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

城市

人均工资(元/月)860 000 300

130

160

a.乙>丙>甲 b.乙>甲>丙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价对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三地实际工资水平用人均工资除以物价指数,则甲乙丙三城市的结果分别为:22、25、30,所以实际工资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丙、乙、甲。5.下图描述的是2009年1~6月某奶制品的市场价格走势,下列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某商品价格走势

①该商品很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②生产者可能会缩小该商品生产规模 ③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④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答案:d 解析:一般说来,价格变动与商品需求量反向变化。图中商品价格走势下降,商品生产者获利减少,会缩小该商品生产规模,故选②。价格下降,其需求量要增加,互补品的需求量也会增加,故选③。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减少,排除④。该商品价格下降可能由供过于求导致,故选①。

6.下图中,当某商品的价格停留在a点或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点出现通货膨胀,在b点出现通货紧缩 b.在a点出现通货紧缩,在b点出现通货膨胀 d.在a点形成卖方市场,在b点形成买方市场 答案:d 解析:a点说明价格高于价值,可能该商品供不应求,此时处于卖方市场。b点说明价格低于价值,可能该商品供过于求,处于买方市场。a、b两项与图无关。

7.2010年2月份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3%。其中,肉食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5.3%(猪肉价格上涨63.4%),鲜菜价格上涨46.0%,油脂价格上涨41.0%。这些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上升,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就必须()a.等待降价的时候再购买 b.大幅度减少相应的消费费用 答案:d 相关商品(主要指互补商品和替代品)价格的变动影响人们的生活消费。据此完成8~9题。8.甲经营水果,乙为甲做果箱。甲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使得水果生意红火,同时也带动了乙的果箱供不应求。这说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引起()a.其互补品价格的变化 b.其替代品价格的变化

9.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

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答案:b 解析: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减少50单位。

二、非选择题

10.(2010北京东城期末)表中材料反映了2009年大蒜价格变动的多方面经济关系,概括材料中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材料

经济学道理

示例:2008年大蒜种植面积下降,直接导致了今年的大蒜产量急剧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蒜的价格

供给影响价格

材料一:民众普遍认为大蒜能够杀菌、提高身体免疫力,甚至能够避免感染甲流,这对大蒜价格的上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请勿在此答题)

材料二:大蒜价格上涨,经销商们获得暴利,不少外行人也眼热起来,纷纷加入大蒜交易的行列

(请勿在此答题)

材料三:看到今年大蒜价格喜人,很多蒜农已经在扩大大蒜的种植面积,仅金乡一个县的种植面积就将扩大10%

(请勿在此答题)答案:①消费心理影响需求,需求影响价格。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③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

解析:细读三则材料,提取“普遍认为,暴利与加入行列,种植面积扩大”关键信息,调动经济生活知识归纳出理论依据。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复习学案

2012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之 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定位本课复习要紧紧围绕一个规律:价值规律,一个区别:替代品与互补品。二个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复习学案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命制人:袁广凌 使用时间:2010.9.3 【课前预习案】一、高考考点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教案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教案基础知识结构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一)供求影响价格、间接影响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等许多因素会影响价格。2、直接影响因素——供求。间接因素......

经济生活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教案

课题:《经济生活》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安然 一. 教材分析《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人教版新课程《经济生活》(必修1)教材的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第二课《......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教学目标】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

下载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复习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复习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