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全文)_部编版第16课三国鼎立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04:34:2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全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部编版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了解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教学重难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如何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开篇语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的史实是否验证了这一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有那么多的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激战?

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立的?开国君主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新授 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汉政权名存实亡、为了地盘、人口等军阀进行混战。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屯田”。曹操和袁绍是地盘最大的两个军阀。

曹操势力的逐渐强大的原因和举措,这也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屯田”)。

2、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出示《官渡之战形势图》

200年,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决战,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出示《三顾茅庐》图,让学生讲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然后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在图示的帮助下,讲解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208年,曹操率20多万人马南下。刘备兵力只有1万多人无力抵抗,形势十分紧急。在此情况下,他派诸葛亮东下面见孙权,提议联和抗曹。孙权决定抵抗,派周瑜为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率军3万联合刘备抗曹。联军不到5万人,双方在赤壁、乌林一带隔江对峙。

2、赤壁之战

指导学生利用对“赤壁之战”的了解和课文中的内容,展开“军事家评论赤壁之战”的活动,让学生以军事家评论的方式学习战争的过程、结果并探讨曹操失败的原因。问题思考(p.82)

你如何看待这种(p.82)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三国演义》是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其中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适当地进行文学创作,这些内容当然不会见于史书记载。但是,这些内容在另方面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助F我们理解某此史实。我们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了解真实的历史。例如对曹操的评价,历史上的曹操统军30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书法、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但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却被描写成为反面人物的代表。

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及课件图片了解,重点强调的是曹魏的建立者是曹丕而不是曹操。

2、三国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① 曹魏重视农耕

结合曹操的举措,指出曹魏建立后继续采取重视大兴屯田。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现象。

② 诸葛亮治蜀

总结诸葛亮治蜀的几个方面,着重指出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丝织业发达。③ 吴国开发江南

讲述吴国发展经济的情况,教师强调230年吴国的卫温曾到过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小结提升:

1、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2、东汉名士评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你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物? 知识拓展:诸葛亮(p.84)作业:课后活动(p.84)

1、结合《蒿里行》一诗,思考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结合《步出夏门行》一诗,分析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作者)实现了吗?原因是什么? 《蒿里行》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原因在于东汉末年州牧郡守拥兵割据、战乱不断。

《步出夏门行》诗中“壮心”指的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最终曹操并没有实现这一愿望。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最终形成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这两个战役的胜败,主要原因在于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心态等方面。

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国鼎立》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国鼎立》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国鼎立》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国鼎立》教案《三国鼎立》重点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国鼎立》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历史《三国鼎立》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历史《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综合试卷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综合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十六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

下载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全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全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