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水龙吟实用教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分钟)
(一)导语设计
有这样一位词人,他完美地将文韬与武略集于一身,令后世无数文人将士仰望。他是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是慷慨悲壮的一代词宗!这个人就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辛弃疾,欣赏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来感受他文武双全的人格魅力。
(二)目标导航 1.品鉴意象,赏析手法 2.知人论世,体悟情感 二.初读(5分钟)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1.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内解决字音、停顿等 2指名朗读,指正 3.学生齐读 三.再读(4分钟)
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结合文本和注释,理解词意,初步把握作者情感 师引导:题目是《登建康赏心亭》,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登高望远,目力所及之处,自然会引发登高者的悠悠情思,词人在登上赏心亭后,思绪或者情感是怎样的,你能从词中找出字或词来说一下吗? 生:愁、恨、忧愁 四.品读(16分钟)
词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提示:可以从手法进行分析
明确:上片通过描写“楚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等景物,营造了一种宏大、壮阔而又苍凉的氛围(同样也是豪放派词的一个特点)表达了忧愁和飘零江南的孤寂之情。
追问:词人在看到壮阔而又苍凉的景物后,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绪?(看、拍)(师:让学生想象模仿此动作,体会悲愤的情感。词人为何会有如此悲愤?介绍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面对这大好江山,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抒情词。)“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把它“看了”,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这种苦闷是说不出来的,只能再把“栏杆拍遍”,借拍打栏杆来发泄,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可是这种悲愤和雄心壮志是没有人理解的,所以作者接着说“无人会、登临意”。
下片用典: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1)用“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师:对张翰持有什么态度?生:反对。师:从哪个词看出?生:休说)(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师:许汜、刘备更赞同谁?生:刘备。师:赞同刘备实质也是对他的仰慕,仰慕刘备也是想表达自己的雄才大略,建功立业的抱负)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解释“犹”,尚且,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小结:上片借景抒情,下片用典抒怀(板书:借景抒情,用典抒怀)五.美读(8分钟)
过渡语:出色的朗读是建立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的,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悟,有感情朗读全词,并试着背诵
1.师范读 2.男女生分别齐读 3.试着背诵
小结:辛弃疾的抱负得不到实现,“无人会,登临意”和“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两句把词人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倾听完了他的心声,我们来完成一项训练 六.拓展提高(6分)
“报国欲死无战场,阑干拍遍悲断肠”,同学们,面对这样的辛弃疾,你不想对他说一点什么吗? 以“辛弃疾,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60字左右的文字。
七.板书设计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借景抒情
用典抒怀
教后记
教材分析:《水龙吟 等建康赏心亭》是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专题中的作品,该词气势雄浑,一气呵成,充分显示了辛弃疾词雄浑豪壮的风格。全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用典抒怀。
学情分析:学生对辛弃疾的词风以及个人生平有所了解,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生活阅历较少,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习目标:根据三维目标,具体如下:阅读诗词,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词句内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通过反复诵读,注重合作学习,养成和他人交流的阅读习惯;赏析手法,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基于这些,我设计了两大目标:1.品鉴意象,赏析手法
2.知人论世,体悟情感
设计理念:帮助学生在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发展。具体如下:本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其风格是豪放的,由于学生对辛弃疾已经了解,因此在导入环节简单概括评价一下,直接进入教学。通过学生的合作和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理解这首词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写作手法来理解词人所要表达的感情,这个环节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适时点拨,并结合写作背景来进行感悟。这首词较长,学生必须充分朗读,深入理解才能达到背诵效果。拓展提高环节,让学生动笔写出自己对词人想说的话,从而更进一步体悟情感。整节课围绕着初读-再读-品读-美读进行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预期效果。
设计亮点:通过多种读的方式,进行诵读指导,有感情传达作者情感,达到当堂背诵效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入: “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幅对联写的是谁?——辛弃疾一、作者简介,知人论世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领略词人的豪放风格。2、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2.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3.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教学设计语文组 孙阳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背景,了解词中典故。 2 熟读并背诵课文,学习从情景交融与运用典故言志两方面来鉴赏登高词。3 深入体味作者心......
徒弟教师汇报课教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一、【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2、领略辛弃疾的豪放风格,感受他深沉悲愤的爱国之情。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