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用气发声与训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播音主持练气发声”。
用气发声与训练
一、理论概述
主持人主要是用声音来进行工作的。一方面,有声语言是对节目主持人创造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求主持人有一副好嗓子,声音应讲究艺术性,讲究美感。另一方面,节目主持人职业同教师一样都有长期、长时间用声的职业特点,因此,懂得科学合理地用声是非常必要的。
1、自然流畅,响度适中
主持人用声应该朴实、自然。在生活中,说起话来装腔作势、拿腔拿调或嗲声嗲气都是令人讨厌的,主持人决不能用这种声音。
由于发声条件不同,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我们只能在自己发声条件的基础上发挥所长,避免追求某种自以为美的声音,尤其不要刻意模仿广播、电视中某个自己崇拜的播音员、主持人或演员的声音。
节目主持人用声响度应适中。声音太高,内在的感情负载就减少,给听者想象的空间就变少,显得单薄,情味不浓。声音太低,不但会造成字音清晰度不够,听不清在说什么,甚至给人用声不自信。特别是有意地虚化、弱化,使人觉得用声不自然,做作。
2、色调丰富,运用自如 这是对主持人声音弹性和表现力的要求。声音色彩是节目主持人随着节目内容的发展而运动变化着的感情的外衣。人的感情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声音色彩也是在对比变化中体现出来的。
对节目主持人的声音要求——刚柔并济,虚实结合。发音吐字要有韧性、有弹性、能刚能柔,有虚有实。一般说,男声偏刚健,女生偏柔美。如果颠倒了,就使人感到不舒服,这是男女声比较而言。但是,无论男声或女声,都不能一味地刚或一味地柔,都要求在本身基础上的能刚能柔,刚柔并济。声音还要虚实结合,有人追求声音“亮”,过多地用实声,听起来“假”用声要求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刚柔结合,虚实结合;随着 意与情的要求灵活运用。
二、用气技巧材料训练
每个朗诵者和播音员由于体质和掌握运用气息的熟练程度不同,一口气吸入和呼出的时间有长有短,但即便是较长的,在播音中间也不能蓄气、换气。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掌握运气的方法,下面介绍十二种用气技巧。
1、换气:要以出带进,一般在分号、冒号或句号间,将余下的微量气息轻轻吐出,随着带进较多的气息,将气息吸足。它多用于以平稳地情绪表达较长的句子。
如: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八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3年3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1993年3月29日于北京。
在上面这个公告中的逗号或句号间需换气,才能讲将一句话通过顺、流畅的播出来。
2、取气:要把握住时机,一般是在逗号间迅速地、不动声色地把气吸入。这虽然是在短暂的一瞬间,但已将气取入。
如:科技消息报道——
“中国医学科技肿瘤研究所的一次研究表明,微量元素钼对食管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豆类植物钼含量丰富,多吃豆类食品将有助于预防食管癌。”
在这条消息里的每一个逗号间,都可以迅速的取气,让人们在不自不觉中已将气取入,于表达时不失全篇的完整性。
3、偷气:要让人们在毫无感觉之中已将气偷偷吸入。这一般是在逗号或上个字的字尾、下个字的字头之间,轻轻地偷偷地带入一点气息。但这只能浅吸不能深吸。
如:数数——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
在每个“个”字的字尾和数次前面,都可以偷气。这样机从一开始,连着数到百位,也不会显得气不够用。这种方式适合于播送几十个、几百个人的人名。
4、歇气:播音时要调节、运用好气息,有些词句不需要大量的气息,有些长句又必须有足够的气息。怎样调节呢?在有的词句之间可稍歇一下,把积蓄的气息运用于适用之处。
如:科技小品《心理控制论》片段——
魏王得意洋洋地说:“那好,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孙膑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没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可是,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走下来了。这时魏王才知道自己上了当。”
这些对话,在一个或两个字的后面(那好、说、可是、这时),都可以歇气,然后把气息继续用于较多、较长的字句上,并用气息来加大银色的变化,以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
5、就气用气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特别是体制弱的、气息短的,不要强其所难,要就合着点用气,以免出现少气无力或声嘶力竭的现象。
如:散文诗《海燕》片段——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之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写吧!”
这首诗的结尾,是在呼唤革命的暴风雨,是在激励着人们投入震撼使世界的革命风暴,气死磅礴,一泻千里。在朗诵时,一定根据自己的身体和声音条件,就和着点用气。否则,气不够用,还不仅不能把磅礴的气势表达出来,而且会出现嘶哑的声音,让人们难以接受。
6、揉气:多用于表达优美、抒情的内容以及含蓄、思念、舒缓的情绪。
如:诗歌《我四年北京》片段—— “我是如此殷切的思念北京,象白云眷念山岫,清泉向往海洋,游子梦中依偎在慈母的膝下…….我日日夜夜思念着北京啊!”
在朗诵上面的诗句时,要靠小腹(丹田)处的力度,以紧缩下垂的拉力,来控制好气息,然后有韧性的慢慢向外“揉”(送)出,此时腰腹部的力度,有如用手揉面团似的感觉。
7、沉气:多用于庄重、内在、低沉的情绪表达,特别是在情绪由高入低时,更为适用。
如:诗歌《一月的哀思——先给敬爱的周总理》片段—— “我只相信,即使把他交给火,也不会垂下辛勤的双臂。“但,千山默哀,万水波思,微茫里,却传来,无尽的哀乐,哽咽的汽笛。” 上面的两段诗,前一段是情绪较为高亢,后一段情绪较为低沉的。当情绪又高到低时,气息也要逐渐地下沉下来,此时腹肌稍微放松,呼气(发声)的支点下移,用以表达低沉的情绪。
8、顿气:多用于词语的朗诵之间,将字用气息顿开,强化语势和加大力度,可以起到凝聚情感的作用。
如:诗歌《一月的哀思——先给敬爱的周总理》片段—— “声音,这样悲切,却这样有力,——似飓风掠过大海,——似冷雨抽打大地。”
在朗诵道最后两句时,随着情感的起伏,将“掠过大海”和“抽打大地”的每一个字之间,用气息顿开,则可更加强哀伤、悲壮的气氛。此时,气息在胸腔的行走过程是:呼气(发声)的支点,是逐渐地由下而上移动。
9、弹气:多用于激昂、跳跃的情绪表达。如:诗歌《雷锋之歌》片段—— “请看!
在我们的红旗下—— 又是谁? 站起来 大声发言: ——忘记过去吗? 不能!不能!不能!
因为我是 永远不会忘本的“饥寒交迫的奴隶”—— 中国的 革命的 士兵!叫我们 那样活着吗? ——不行!不行!不行!
朗诵到“不能!不能!不能!”和“不行!不行!不行!”时,把两个字连紧,用力弹出。此时,在呼气(发声)时,气虽用得少,但有弹性,同时与口腔的咬字器官紧密配合,同步行动。呼气的支点也是由下而上的移动,小腹在“!”号后面有阵阵紧缩的感觉。
10、提气:多用于高亢、奔放情绪的表达。如: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片段——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朗诵到周总理时,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注意掌握适度的音量呼喊。提气时的感觉,是用“丹田”向上顶气。在提气时不能耸肩、挺胸,仍是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快速的将气息顶在胸腔上部。这样,有利用真声或假声来呼喊,使声音伴着情绪奔流而出。
11、收气:多用于表达逐渐远离的情景在和连绵不断的思绪,给人们以余音回荡的感觉。
如:诗歌《习性列车的窗口》片段—— “西行列车这几个不能成眠的夜晚呵,我已经听了很久,看了很久,想了很久…..”
在朗诵到第二句时,气息可以逐渐减弱,气息的呼出量由多渐少,声音也随之由大而小,然而情绪仍然连绵不断的,使人们听后,语意深邃,余味无穷。
12、叹气:多用于对伤感、烦闷、痛苦或感慨等情感的表达。如:“唉!他死了!”
“唉!没法子,不吃橡子面,吃什么呀!”
它要求说“唉”字之前先深吸一口气,而后把气息长长地有节奏地呼出来,整个呼吸过程要求全身松弛不要紧张和急促。
播音主持练气发声 声音的弹性如何训练单一声音要素对比型是以一种声音要素变化为主。所谓单一声音要素对比并不否认其他声音变化也混杂其中,只不过其他声音变化不那么明显。......
播音与主持专业发声:60分钟晨练方案及贯口练习(1)气泡音:闭口和张口共30秒。(2)轻度哼鸣:20秒。((3)膈肌训练(狗喘气):闭口1分钟,改良的“嘿”、“哈”共30秒。(4)慢吸快呼:2次,20秒。(5)慢吸慢......
播音发声基础训练 第一部分 发声系统训练 朗读的时候,声音到底该如何?这个是没有定论的。但是,如果一个好的朗读者,发音不够清晰、准确,语音语调不很恰当,甚至带有地方口音,朗读的......
播音发声的呼吸方式:有控制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调动了所有呼吸肌肉一起运动,不仅扩大了胸腔容量而且便于控制,吸气量大,建立在胸腔腹腔隔膜基础上,易产生坚实响亮的声音,是多种音......
播音是通过传输设备利用电波进行传递的,所以要求播音发声,声音集中、均匀、对比适度,纯净度要求很高。音高音强的变化,这个幅度不要过大,但是在其它声音背景当中应该具有比较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