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辅导:普通话语音知识与播音发声_播音发声与普通话语音

主持词 时间:2020-02-29 01:08: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主持词】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辅导:普通话语音知识与播音发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播音发声与普通话语音”。

轻声

另、普通话每个音节都有自己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念成一种较轻较短的调子叫轻声。

轻声的作用:普通话中的轻声有区别词性和词义,以及使语流顺畅的作用。’

轻声出现的规律:除区别词性词义作用的轻声外,语气词、助词、名词的后缀“子、儿、头”等、重叠名词、动词的后一个音节、表示趋向的动词、方位词或词素一般读做轻声。

儿化

儿化又称儿化韵,是普通话和某些汉语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不自成音节而同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

儿化的作用:儿化在普通话中起着修辞和语法功能的作用,区分词性、词义,表示少、小的意思,表示喜爱、亲切或蔑视、憎恶等感情色彩。

变调

音节在连读时在词或词组中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普通话中的变调主要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上声变调规律:上声音节在非上声音节前即在阴平、阳平、去声和轻声音节前时调值由214变为21即所谓半上。上声音节在上声音节前时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即所谓阳上。

去声变调规律:去声音节和去声音节相连时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51变为53。

“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一”的变调规律:非去声音节前变去声;去声音节前面变阳平;夹在重叠词中间读轻声;单念或在序数词中仍读本调阴平。

“不”的变调规律:去声音节前面变阳平;夹在词语中间念轻声;在非去声音节前面或单念时、在词句末尾时仍读原调去声。

语气词“啊”的变读

语气词“啊”用在句子前面是仍发a,但用在词尾、句尾时则要受到前面音节收尾音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变读。总的说来是保持语流顺畅,顺势而发。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a、o(ao、iao除外)、e、龟、i、n时“啊”读作ya。

(2)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u时(包括ao、iao),“啊”读作wao。

(3)前一音节首尾音素是n时,“啊”读作na。

(4)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ng时,“啊”读作ngao

(5)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一i(后)时,“啊”读作ra。

(6)前一音节收尾音素是一i(前)时,“啊”读作za。

词的轻重格式

在普通话和汉语各方言中由于词义或情感表达的需要,一个词中的各个音节有着约定俗成轻重强弱的差别,称为词的轻重格式。我们将短而弱的音节称为轻,长而强的音节称为重,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为中。词的轻重格式只是一种约定俗成,它不是绝对的、不变的。在语流中,词的轻重格式会受到语句目的的制约而发生改变。

双音节词的轻重格式:普通话中,双音节词轻重格式常见的有中重、重中两种,其中以中重格式最多。

三音节词的轻重格式:普通话三音节词的轻重格式常见的有中中重、中重轻、中轻重三种,其中以中中重格式最多。

四音节词的轻重格式:一四音节词的轻重格式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其结构关系有关。普通话中常见的有中轻中重、中重中重两种,其中以中轻中重为多。

二、播音发声

播音发声的基本要求

准确规范,富于变化

播音主持是新闻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播音员主持人用声一般应该在自然音域内中声区偏低的部分运用较多;音色要大方、明朗、干净,艺术夸张、装饰较少,很少使用假声。而在文娱、游戏等节目中则要求声音能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能烘托、表现现场气氛,声音变化的对比度大,夸张、装饰成分较多使用。播音主持

是通过电声设备进行信息传递的,要求发声相对集中,对比适度,声音变化不宜太大,但要求有层次,有穿透力。播音语言所负载信息密度大,所以要求吐字清晰、流畅。时,由于播音员主持人的特殊身份,受众与社会对他们的发声还有较高的要求:亲切、自如、优美、感染力强并具有较鲜明的特色。播音发声基于生活中口语发声,最接近生活中口语发声,但绝不等同于生活中口语发声,而是生活中口语发声的规范、提炼和升华。对播音发声的要求可以归纳为:

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变化自如。

呼吸控制和气息运用

呼吸器官和呼吸原理

(1)呼吸器官:我们可以把呼吸通道和控制呼吸通道的各生理器官:口腔、鼻腔、咽腔、喉腔、气管、肺、胸腔、膈

肌、腹腔等看作呼吸器官。

(2)呼吸原理:播音发声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呼出的气流是发声的动力。肺虽然是重要的呼吸器官,但它不会主动进行呼吸,是被动器官。肺吸入或呼出空气要靠胸腔的扩大或缩小使肺产生负压或压力而实现。在呼吸运动中膈肌起着重要的作用。膈肌的运动决定大约75%的吸入或呼出气流量。但膈肌是不随意肌,我们对膈肌的控制只能间接地通过对腹肌的控制改变腹腔压力来实现,而两肋的打开不但扩大了胸腔的容积而且使膈肌加强了张力,对膈肌的控制能力更敏锐,更鲜明,使控制更容易实现。这就是播音发声中呼吸控制的原理。

呼吸控制的要领

播音发声呼吸控制的要领可以分为吸气、呼气发声和换气三种状态。

(1)吸气的要领:吸气要深,两肋打开,腹壁“站定”。

(2)呼气发声的要领:稳劲,持久,变化。

(3)换气的要领:两句话之间,可以从容换气。句首换气,吸气无声,换了就用,留有余地,句尾余气托送。而在句子中间可以进行少量补充(偷气)。

气息运用的方法

在播音发声中,气息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气息的激发因素——思想感情的运动。气生于情而融于声,气随情动,声随情走。

(2)注意开源节流——吸和呼是一对矛盾,但呼气是牙盾的主要方面。因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是在呼气过程中完成的。加强呼气发声时的控制能力更重要。

(3)要注意播音发声中呼吸控制只是综合状态的一个方面,需要加强和其他方面(如: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共鸣控制等)的配合。

(4)注意练习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口腔控制和吐字归音

咬字器官和构字原理

咬字器官:喉部发出的喉原音和呼出气流在口腔受到各种节制而形成字音。参与节制的各器官就是咬字器官。包括:双唇、上下齿、齿龈、舌、硬腭和软腭等。

构字原理:语音形成的过程是口腔诸咬字器官的动作对喉部发出的声束和肺呼出的气流节制加工的过程。不同的节制加工方式形成不同的元音、辅音组合成音节。

口腔控制的要领

口腔控制的要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唇舌灵活、力量集中。唇舌灵活是语音流畅的前提。在这方面达不到一定标准,就会出现吃字、滚宇、走音现象和语音的僵滞。声音要集中,咬字器官的力量就要集中,它主要应表现在唇和舌上。

(2)打开口腔。打开口腔就是讲求口腔开度,主要是打开后声腔。是通过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的配合来实现的。

(3)明确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着力位置。把声音沿软腭、硬腭的中纵线推到硬腭前部,可以明显改善音色,提高声吐字归音的方法

吐字归音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提及咬字方法时所用的一个术语,它的具体内容既包括发音的基本要领,也包括发音的审美要求。吐字归音从汉语语音的特点出发,把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为出字、立字、归音三个阶段,通过对每个发音阶段不同的控制,使吐字达到清晰、饱满、弹发有力。吐字归音对出字、立字、归音的具体要求是:

字头出字——叼住弹出;

字腹立字——拉开立起;

字尾归音——弱收到位,趋势鲜明。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

2010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第一章 综合知识 第四条 综合知识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第五条 综合知识考试时间......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

《2010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做好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试题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广播中,音响包括(D)。A.节目音乐B.实况音乐C.实况语言D.实况音响2、在信息传达上具有......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

2011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第一章 综合知识第五条 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综合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一)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考......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06-11-20 19:44 发表于:《角落》 分类:未分类考试科目:(一)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科目 1、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2、专业科目:(1)新......

下载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辅导:普通话语音知识与播音发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辅导:普通话语音知识与播音发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