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课改演讲稿(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于新教师的演讲稿”。
播撒阳光,收获希望
有人说:选择了教师这个岗位,就等于选择了平凡。是的,在这个商品经济的时代,教师是清贫的,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教师的社会的地位也很低。我们虽然早起晚归却不如某些养尊处优的政府高官企业富商生活的滋润;我们虽然在社会中努力周旋,却经常在生活中四处碰壁,伤痕累累。面对这一切,我们当然有理由为社会的不公正愤愤不平,我们也有理由为世风日下而感到扼腕叹息。可是,作为一个小人物,我们除了抱怨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从前,我觉得对现实无能为力,因为在应试教育中,我们注定改变不了什么,也很难实现一个教师真正的价值。但当我处在课改的大潮中时,在生态大课堂中,我们终于有了一展拳脚的机会,我们不在以培养考试机器为第一目标,我们培养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人。现在,面对不公,我们不再只有抱怨的份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开始有机会,有能力去为改变社会的面貌去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学生去改变社会。因为,学生是明天的主人,我们把光明传给学生,就等于将光明洒向了明天,就等于铸就了祖国光明的未来!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课改的大潮中教师获得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我校构建生态大课堂的改革,为孩子们放飞梦想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为孩子们放飞梦想,打开了一扇天窗。在这里老师不在是威严的管理者,也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导师,在这
里老师是和蔼可亲的长者,知心的朋友,在这里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个体,在这里老师与学生都在快乐的生活,健康的成长。
说实话,最初,我对生态大课堂理解并不深刻,我心里也曾充满疑惑,在这种由学生展示的课堂上,纵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可他们掌握的知识扎实吗?成绩会不会滑坡呢?然而,这个疑虑,随着一次次考试的检验,逐渐消除了,看着自己所教的班级在第一次月考中由普班中的第二十名到期中考试中的第七名,再到第二次月考中的第二名。我相信了,即使没有老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仍然可以把许多知识学好。在生态课堂里,能力是可以与成绩共同提升的,快乐也是可以与知识相伴增长的。也许这就是生态大课堂真正的魅力所在!
在生态大课堂的每一天里,我同许多老师一样,一直都被浓浓的幸福感包围着。
当学生在课堂上露出欢乐的笑容时,当学生表达他们对语文课的喜爱时,当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无拘无束的表现时,这时我是幸福的,因为我在学生眼里不再是不苟言笑的权威,而是彼此平等的师生。
当上完第三个晚自习时,一身疲倦,学生们对我说:“老师,今天晚四我们班主任不来,晚四你来给我们辅导吧。这时我是幸福的,我为学生们求知的热情所感动,我深知这是学生对我的认可。
当在课间遇见学生,他们开心的跟我打招呼时,当走在路上,学生拍打我的肩膀跟我开玩笑时,我是幸福的。因为,我觉得学生已经把我当成了他们的兄长。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看到学生这点点滴滴的改变,都会有一种发自肺腑的幸福感涌上心头。我们也应该感到幸福,因为我们在生态大课堂中让孩子们找到了生命的真我,孩子独立的见解得到了尊重,他们展示自我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们的青春活力得到了解放!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又为学生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学会了关爱,在自主管理中学会了遵守规则。在激烈的辩论对抗中学会了相互尊重,在小组的比拼中学会了捍卫荣誉……
正是老师的无私关怀成就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是明天的主人,我们向学生传递了希望,必将在明天收获希望!我们向学生播撒阳光,必定会在明天收获阳光!我们通过成就学生来成就自己!
各位老师们,你可曾抱怨过社会的不公?你是否曾为在生活中步履维艰而叹息?你可曾期盼着世界的公平与正义?如果你曾有过这些想法,那么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为了我们不在抱怨社会的的不公,更为了祖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请你不要犹豫,请付出你的爱,付出你的热情,投入到当前的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来吧!因为你向学生播撒一缕爱的阳光,将会收获无边的希望!
在课改的阳光下,我与学生共成长我是一个伴着课改成长的年轻教师。虽然我和孩子们与课改同行的日子并不长,但我们正沐浴着课改带给我们的春风,感受着课改带给我们的激情,领略着课......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课改演讲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通过下午四个多小时的观摩学习,高效示范课堂让老师们大开眼界,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课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组际交流、班级探究、自我展示的魅力,也懂得了怎么让学生“会......
坚持课改,完善课堂还没有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就听说学校课堂模式打破传统,尝试课改。那时候,对于课改这个名词是陌生的。直到踏入新博之后,让我切实体会了解到什么是以课改为主的课......
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起来“课堂是什么地方”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亦或是“师生成长的地方”。显然这些还不足已满足《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