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中学演讲稿0713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学校园文明演讲稿”。
余姚市实验高中新建工程项目
一、总体概况:
工程地点位于余姚市经济开发区城东新区,北环东路北侧,学前路东侧。学校占地面积约170亩。拟建项目为一所规模为60个班级,在校学生3000名左右的全寄宿制普通高中。该地块三面环山,有一条自然河流通过地块西南角,依山傍水,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二、定位分析
项目地处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余姚市,当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享有“姚江人物甲天下”、“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的美誉。地块北侧山体与陈山一脉相承,山顶有余姚名士严子陵先生墓,地块文化底蕴十分浓厚。本项目以科学规划校园功能布局,切实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为出发点,结合当地历史人文特色,在设计中体现出新校区建设的三大特色:人文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
1、人文校园:设计以人为本,重点考虑对学生与教师的人性化关怀,设置风雨走廊、交流空间与趣味空间等。设计着重展现余姚文化特色,在新校区建设中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的内涵,以原高风阁与高节书院为切入点,通过对书院文化的挖掘,将其融入在建筑院落之中,并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2、生态校园:主要体现出校园建筑的风格特色,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校园内外有山有水有院落,山趣水趣园趣相结合,设计顺应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节约能源,合理利用周边地势与自然水系资源,尽最大可能保留新校区的原生态环境。
3、数字校园:主要体现现代教育的需求,通过各功能区域相对整合和综合的规划布局手段,使校园内管理和教育、教学方式高度现代化、数字化及智能化。
三、设计理念
校园设计遵循人性化、功能优先、地方性以及经济性的原则。引入高风阁及高节书院的典故,结合余姚本土文化底蕴,提出“书院文化”的设计理念。传统院落式的布局与现代教学模式相辅相成,连廊的衔接不仅契合了院落文化,更是一种人性化教学理念的体现。功能廊及联系廊,串联了整个校区,大幅增强了组团之间的交流与共享。日常教学和生活在恶
劣天气下都能畅通无阻。
四、规划设计
1.场地分析
工程地点位于余姚市城东新区,周边三面环山,环境相对幽静,地理环境优越。地块东北两侧为规划城市道路环山东路与环山北路,沿路一侧均以山体绿化为主,环境清幽。基地西北侧为现状村落,西南侧临近规划中的学前路,规划中的校园主入口即设置于此,自然水系流经道路与基地之间。基地南侧为城市主干道北环东路延伸段,相对日均车流量较大,并且距南边界约200米处有一条铁路,按照《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规定,学校主要教学用房设置窗户的外墙与铁路路轨的距离不应小于300米。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南侧建筑的功能格局。综上所述,基地整体形成南动北静的动静格局。
2.空间结构与功能分析
校园规划以满足教学、管理的功能要求为首要出发点,结合周边山体、水系及道路的整体空间格局,最终提出“三轴、双核、三区、多院落”的空间结构。
建筑朝向:切实从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谐融入周边大环境、适应校园功能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城市空间界面将校区主要建筑平行城市主干道北环东路来布置,最终形成南偏东的区域肌理构成形态,这是使用功能与环境因素的一种完美契合。
三轴:轴线一由大门、入口广场、中心庭院、体艺馆构成,其间运用中式钢构大门、照壁、连廊以及中庭绿化等中式元素构成,空间简洁明了,别具一格,蕴涵学苑孺雅之风。结合入口建筑造型,整体风格富中式典雅气韵,但又不乏现代气息。轴线二纵跨整个校区,由雕塑、绿化广场、中心水系以及次入口构成,是整个校区的核心景观部分,南北贯通的景观通廊划分了教学区、运动区及生活区,景观上共享性极强,有效的串联了所有组团空间。轴线三为交通辅轴,连接东侧次入口与中心景观轴。
双核:核心一为入口中心广场,它是整个校区尤为重要的空间节点。通过一个蕴含书院气息的钢构门廊,映入眼帘的是一种具有环抱感的空间感受。连廊的设计,在视觉上为西侧校园界面提供了缓冲空间,使得主入口形成连续的建筑界面,再加上实验楼与报告厅体块的处理,建筑在体型上高低错落有致,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核心二为中心水系景观,建筑、水体和景观小品等元素整合设计,优美的建筑、丰富的空间层次和亲水的环境小品,使校区的环境充满“山水交融”的园林意味。各建筑单体与环境互相交融,使建筑掩映于山水林木之间。
三区:校园主要划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及生活区三个功能区块,动静分区明确,呈“品”字型结构关系,形成相互联系渗透的三角形线型联系,是理想的校园规划结构。各个区域建筑采用组团式布置,通过连廊相互连通,形成院落空间,增强了使用的便捷性。
教学区布置于校区西侧,远离城市道路,由教学楼、实验楼、行政综合楼组成,通过三层连廊相互联系,形成功能明确,教学管理便捷的综合体。并且主要教学楼离开铁路300米控制线,是基地内部相对安静的区域。其主要包含60间普通教室、各类实验室、专用教室、合班教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展厅以及行政办公用房等。
运动区布置于校区东侧,临近环山东路与北环东路。由400米标准运动场、7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一个网球场、一个室外游泳池以及体艺馆组成。其中体艺馆结合司令台布置于临近教学区一侧,通过风雨廊相连接,方便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正常使用。
生活区布置于校区北侧,依山傍水环境优雅,建筑组团以院落式布局,结合园林式的景观体系,大大提升了学生课余的生活品质。其主要由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以及两个食堂组成。食堂一位于教学区与生活区交界处,方便教学区师生就餐。食堂二布置于校区西北角生活区中,均合理解决了食堂货物的运送及校园污物的运出。锅炉房、天然气房位置独立且较为隐蔽安全,不与其它流线相互干扰。
3.景观设计
景观布置根据校园空间的特质以及不同区域的使用功能进行区别设计,在基地周边沿城市道路设置绿化带,布置乔木树阵,既能够为校园内部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又能够起到净化空气、防尘降噪的作用,有利于营造绿色健康的校园环境。大面积的主入口绿化广场,与硬地相结合,形成宜人的广场空间,利于人流集散。在基地内部设计独特的景观空间,中心水系富有灵动穿越整个校区,结合园林式的绿化景观布局,使校区的环境充满“山水交融”的园林意味。“高风阁”的植入尽显校园书院文化,更是对余姚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4.交通设计及停车策略
校园主入口设置在学前路一侧,入口通道按人车分流设置,中间人行,两侧车行。沿学前路,校园主入口远离道路交叉口并让开道路喇叭口设置,校门外设置绿茵式非机动车停车场和3000平方米机动车停车场,结合停车场一侧设置地下车库入口。校门内部以人行景观铺
装为主,环校区外围设置机动车道路兼消防环路,实现人车分流。
校园两个次入口分别设在环山北路和环山东路上,结合入口设置部分停车位,方便寄宿学生接送,并作后勤用出入口。学生食堂设置半地下室停放非机动车。
五、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建设绿色校园的设计理念贯穿设计始终,引领教育示范作用:
1、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水系、湿地公园的设计,用于绿化灌溉、洗车、消防用水等。
2、广场铺装采用透水砖。
3、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
4、屋顶绿化。
六、造型及建筑风貌设计
建筑造型使用现代设计手法,融入中式元素体现了地方特色校园的文化特质,以白灰色墙面为主,配以灰墙、窗棂、木构。设计手法简洁明快,现代本土建筑风格与园林式校园相互统一,打造独特的余姚书院风格建筑风貌。
1.建筑中的山水,山水中的建筑
“山色四时碧,溪声七里清”,文人墨客自古钟爱山水,这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篇章。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建筑与山体、水韵景观的结合体。在建筑本身完美的同时,充分考虑建筑与山形、水系的有机关系,赋予建筑本身充分的表现空间。
2.合乎人性的建筑尺度
对于一个好的建筑来说,他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舒适的生活,更多的是对生活态度的改变。在灵性空间组合中,建筑以人体工效学原理为设计基础,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设置一系列灵动的交流及休闲空间。
3.独具魅力的建筑色彩
校园的建筑色彩尊重地方文化背景,运用全新的设计手法。在淡雅的统一色调下,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趣味性,强调建筑色彩的细部差异,满足人们对个性化生活的追求,整体色彩明快,给人以清新而不失稳重的感觉,增强建筑归属感与生活气息。
2009-2010学年度余姚中学高三政治(文)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鉴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国家发改委......
演 讲 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初二八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余姚,加油!》余姚,这座位于浙江东部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受23号台风“菲特”重创,宁波余姚市为......
余姚导游词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宁波市境西北部。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市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
我的家乡在余姚。近几年,家乡的经济走上了高速公路,家乡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几年修建的公园广场,更是风景优美,使人留恋忘返。我最喜欢的,就是美丽的市府广场了。市府广......
浙江余姚否认抗灾迟钝:68个西湖倒下非人力能敌浙江在线余姚10月11日讯(记者 唐明 余家锋 胡京彪 王旭艳 曹婷婷汪洋 杨朝波)余姚的灾情牵动了全国网友的心。昨晚22:50分,刚刚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