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演讲稿_甲午中日战争演讲稿

演讲稿 时间:2020-02-28 07:56: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演讲稿】

甲午演讲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甲午中日战争演讲稿”。

篇一:关于中日甲午战争演讲稿第二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代表我们小组上来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浅析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以中日甲午战争为例。

昔日的辉煌随历史而去,万邦来朝的记忆依稀还留在心中,甲午,一场中国命运的决战,带给我们无尽的伤痛。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这场失败的战争而今看去仍是满眼伤痛。然而,习惯了线性思维历史教育的国人真的了解这场战争吗?在伤痛之余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泱泱中华为何会身罹奇祸?道德的谴责,真的能够概括这场战争的胜负缘由吗?历史不允许假设,但却不能妨碍我们对中国的百年屈辱史进行理性的反思。首先,为何会爆发这场战争,又为什么是中国承受这样的灾难?

日本统治阶级一向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并把中国和朝鲜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的激化,日本政府迫切需要发动对外战争,以确保国外原料产地和市场,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同时转移国内的视线。而欧美列强从自身利益出发,助纣为虐,为日本军国主义进攻朝鲜和中国提供了后援.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这对日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真可谓“欲渡河而船来”,于是故意揪住不放,趁机出兵朝鲜,不久,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

第二阶段,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第三阶段,威海卫之战

这么多次战争,清军却节节败退,没防住敌军的入侵不说,有很多清军将领竟置诸军于不顾,弃城而逃,不战而败.这多么可耻啊,竟然临阵逃脱,连面对敌人的勇气都没有,何以守护国家呢?也难怪泱泱大国竟落得到任人宰割的地步.就拿金旅之战来说,日本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十二天了,清军竟然毫无反应。当日军进攻大连湾,发现清军早已溃散,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又开始向旅顺进逼。统领纷纷潜逃,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旅顺口,并且制造了旅顺惨案。

清朝官员竟然如此,可见清政府何其腐败啊!的确, 当年慈禧太后盼望从速结束战争,就是怕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并且从海军经费中抽钱建她的颐和园。黄海海战战败后,清廷内部主和声音越来越响.最后下令避战保船,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陆路诸军兵败如山倒,成片国图沦丧,海路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至此已经不再具备任何继续作战的实力和信心,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中国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这无异于承认日本控制朝鲜,同时又便于日本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侵略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这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巨额赔款,清政府大借外债,使得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同时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增开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它同时又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大获其利,这极大地刺激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纷纷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长城以北属俄,长江流域十省属英,山东属德,云南、两广属法,福建属日。好端端的一个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得支离破碎,面对这样的情形当时的诗人黄遵宪写道: 寸寸河山寸寸金,瓜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甲午战争战败,使洋务运动彻底破产。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然而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甲午战争也引起了远东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甲午战前,远东三国中国、日本、朝鲜都是半殖民地。甲午战后,日本国势直线上升,中国、朝鲜急剧下降。俄、德、美、英等国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中国近百上前的历史悲剧,虽已成为过去,但是我们有必要认清此次战争,知道中国败在哪。那么,中国败在哪呢?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五、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政治原因。

六、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七、封建政权买办化导致妥协投降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沧海横流,惊涛拍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战争虽然过去了;但,中国曾经的历史耻辱我们决不能忘记。“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在座的各位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每一位国人都必须将之铭记、反省、深思,然后付诸行动。

铭记,是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血的历史教训和真理。反省,是反省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以及存在的矛盾。深思,是深思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行动,是用行动切实解决问题,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篇二: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代表我们小组上来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浅析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以中日甲午战争为例。

昔日的辉煌随历史而去,万邦来朝的记忆依稀还留在心中,甲午,一场中国命运的决战,带给我们无尽的伤痛。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这场失败的战争而今看去仍是满眼伤痛。然而,习惯了线性思维历史教育的国人真的了解这场战争吗?在伤痛之余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泱泱中华为何会身罹奇祸?道德的谴责,真的能够概括这场战争的胜负缘由吗?历史不允许假设,但却不能妨碍我们对中国的百年屈辱史进行理性的反思。首先,为何会爆发这场战争,又为什么是中国承受这样的灾难?

日本统治阶级一向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并把中国和朝鲜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的激化,日本政府迫切需要发动对外战争,以确保国外原料产地和市场,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同时转移国内的视线。而欧美列强从自身利益出发,助纣为虐,为日本军国主义进攻朝鲜和中国提供了后援.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这对日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真可谓“欲渡河而船来”,于是故意揪住不放,趁机出兵朝鲜,不久,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在黄海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的中国军队发动了进攻,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由此开始。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主要是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

1894年8月,援朝清军抵达平壤。9月初,日军分四路向平壤推进,对平壤清军取包围之势。9月15日,日军分三路总攻平壤,战斗至为激烈。午后,玄武门失守。入夜后,清军弃城而逃,至26日全部退至鸭绿江以北中国境内。同一时期,日本海军联合舰队闯到威海卫和旅顺军港挑战,企图寻机与北洋舰队进行主力决战。北洋舰队却拘于威海、旅顺之间,将黄海制海权让给日本海军。之后北洋舰队奉命运兵赴援平壤,在完成护航任务后正准备返航,突然与日联合舰队遭遇,随即爆发了著名的黄海海战。战斗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沉毁5舰,伤4舰,日本联合舰队伤5舰。在第二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是清军面对日军攻击的首次保卫战。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与日军进攻部队,双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当时清军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25日,日军向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在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军登陆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发现清军早已溃散,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又开始向旅顺进逼。清军统领竟置诸军于不顾,先后潜逃。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22日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第三阶段,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1895年1月20日,日军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11日,丁汝昌拒降自杀。14日,签订《威海降约》。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陆路诸军兵败如山倒,成片国图沦丧,海路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至此已经不再具备任何继续作战的实力和信心,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中国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这无异于承认日本控制朝鲜,同时又便于日本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侵略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这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又加强了日本侵华的力量,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增开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便于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阻碍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灾难。《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大获其利,这极大地刺激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纷纷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从此走向更深重的灾难。战后的几年里,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长城以北属俄,长江流域十省属英,山东属德,云南、两广属法,福建属日。而美国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则打着“利益均沾”的旗号,以支持日本为主要手段,谋求在中国的更大权益。战后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跳板,中国东北部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台湾被日本割占,使数百万同胞离开祖国的怀抱,饱受欺凌50多年。好端端的一个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得支离破碎,面对这样的情形当时的诗人黄遵宪写道:

寸寸河山寸寸金,瓜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甲午战争,使洋务运动三十余年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然而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恶有恶报,甲午战争也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最后崩溃埋下了恶果。

甲午战争也引起了远东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甲午战前,远东三国中国、日本、朝鲜都是半殖民地。甲午战后,日本国势直线上升,中国、朝鲜急剧下降。俄、德、美、英等国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近百上前的历史悲剧,虽已成为过去,但是我们有必要认清此次战争,知道中国败在哪。那么,中国败在哪呢?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种不清醒的状态下,迎来了一场命运攸关的战争。

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从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清政府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日本加紧进攻以求速战速胜,而中国则在一次又一次的调停中丧失时间和机会,完全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李鸿章把武器作用极端化、绝对化,忽视了军队的指挥、管理、训练、精神状态,战略和战术等。

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朝鲜开战后,日本海军集中主力寻找中国舰队决战,而中国海军却尽量避免与敌军在海上相遇。一方主动,一方被动;一方伺机决战,一方消极避战。在“避战保船”的政策下,北洋舰队最终全军覆没。

五、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政治原因。清朝末年,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明争暗斗不停。中央政府控制力减弱,地方和军队便自成体系,各行其是。慈禧太后穷奢极欲地挥霍,大办寿宴,而国防经费却极端拮据。

六、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甲午战争中海陆几十次战役,中国军队屡战屡败,溃不成军,没有打过一个胜仗,没有击沉过一艘敌舰,这与当时的军队严重存在着军纪涣散、操练废弛、贪污腐化、精神萎糜等问题有关。

七、封建政权买办化导致妥协投降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当时中国的封建政权和统治集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买办化了。封建性加买办化决定了对待资本主义侵略的妥协性。而妥协就已经决定中国败了。

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因为对于它们来说,一个政治上经济上不独立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半殖民地的中国,乃是一个极其广大的倾销。商品的市场,一个理想的资本输出的对象和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如果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当然还会同它们打交道并发生经济文化往来,但那时的中国将作为主权国家同它们在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如同半殖民地时期那样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关系,这是它们所不能容忍的。帝国主义列强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它们的一个强有力的竟争对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

沧海横流,惊涛拍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战争虽然过去了;但,中国曾经的历史耻辱我们决不能忘记。“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在座的各位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每一位国人都必须将之铭记、反省、深思,然后付诸行动。

铭记,是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血的历史教训和真理。反省,是反省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以及存在的矛盾。深思,是深思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行动,是用行动切实解决问题,不再让历史悲剧重演。篇三:甲午战争·演讲稿·征文·汇总

甲午战争·演讲稿·征文·汇总

1895年2月10日凌晨,黄海海面波涛汹涌,白浪滔天,深处威海保卫战中的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号,遭日本海军鱼雷艇袭击、围攻,为避免军舰落入敌手,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命令用水雷将搁浅的定远炸毁。当晚,遵循自己生前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刘步蟾自杀身亡,不久,中国战败,丁汝昌以身殉国。一时间,名将凋零、龙旗飘落,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遭受到又一次历史的重创„„

历史的车轮向前转动120圈,当我置身定远舰景区——这个按照定远舰等比例复制的钢铁围城之中,内心的思绪依然如120年之前的黄海一样,久久无法平息。

随着解说员逐处逐字的介绍,目光穿梭在一层又一层展厅、文物、图片、文字之间,愈前行愈发现军舰内光线的昏暗与空气中难以抑制的压抑气氛。威海,这个联合国评定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恰如奥斯维辛,因与众不同的历史印记,而注定以另一种方式被铭记。驱车来到威海港公园,远远的白鸥翔集的天幕下,是鸣笛的客轮与苍渺的大海,视线向近处收回,一座白色的纪念碑魏然耸立,不高,但却处处透露出肃穆的神气,这是收回英租威海卫纪念碑。一场大战,一块石碑,构成了威海历史最深刻的记忆。

思绪回到定远舰,随着人流来到忠烈祠,千古流芳的匾额之下,赫然镌刻着英雄邓世昌那最后的旌表——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耳边,小贩不停地劝说着我该买一个模型纪念品,然而回荡的却是苟丧舰,必自裁悲壮誓言。是的,有公足壮海军威,诸公为国为民,已然洒血海疆,诸公捐躯国难,故有今日盛世欢歌。然而,在定远舰,在遥遥相望的刘公岛,在碧海蓝天——这片曾沃满先烈血泪的土地上,有公真的足壮海军威吗?

我不敢断言,我只知道,甲午年那场海战,大清败得一塌糊涂。

大清的完败,不是败在一人一舰的存亡,不是败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也不是败在一个条约、一个李鸿章、一个西太后;大清的完败,败在天朝上国的大梦,败在奇技淫巧的不屑,败在四万万人无能为力!

很多史家,喜欢比较中日甲午战争的前后变化,因为这场战争,中国败于日本,败于列强,而日本胜了大清,得了列强的美名。中国之败,原因太多,研究者也太多了。史家们已将这失败的各种原因总结到了很好、很高妙的境地。诸如,武备弛怠、经费短缺、制度落后、人事不当、战略失误等等等等。然而,研究者们,研究的目的究竟何在呢?

与定远舰遥遥相对的,是刘公岛,这个令北洋海军神殇之地。刘公岛一战,甲午一役,中国一败,除了为历史研究者与爱好者提供素材、为愤青者流提供谈资之外,究竟给我们、或者说我们自己找到了,多少遗产呢?

去年十月,我曾踏上刘公岛,参观甲午战争纪念馆。当时,写过一篇名为《盛世哀歌》的文章,其时很多同学问我,题目是否有误,言盛世是欢歌,如何会是哀歌。我想,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盛世之前,若为盛世,则不能称之盛世,必是乱世,由乱而治,才有盛世可言;盛世之后,未必盛世,居安不思危,盛世之后仍是乱世,盛世欢歌,瞬间就成了挽歌。由刘公岛而至定远舰,大清而至今日,道理何尝不是如此呢?

五千年的大国思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大国遗产,期间虽也有外人争过家产,起过萧蔷,然而终究是家大业大的。只是,这遗产,是否真的被我们好好继承了呢?中国,如果仅仅以一个历史悠久或经济发展的大国出现,那么虽期望于被人所尊重,然而最终被尊重的也不过是祖先或者金钱,或者说是富二代或者暴发户,到底难以有真正的好朋友。

中国,有了经济的一定发展,有了国力的一些恢复,我们真的就是盛世中国了吗?真的可以放声高歌了吗?真的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吗?不,绝不是这样的!

当我们打开世界地图,沿韩国、日本、台湾、菲律宾直到印度洋画一条线,你就会发现,防卫着美国的所谓太平洋岛弧链究竟防着谁;当大使馆无端被炸、飞机在自己的领空被攻击、渔政船在中国的领海被撞击,你会明白,所谓的大国尊严究竟有多少;当我们一面过着情人节、愚人节一面对韩国的端午祭嗤之以鼻时,我想不到,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到底在哪里;当所谓的国产大片们重复着复仇+爱情+神幻的恶俗模式而日剧、韩剧、美剧却真正把持着时尚潮流方向时,我们的民族精神,你在哪里?当中国遭受着雪灾、地震的巨大创痛举办奥运会时,宵小们却自导自演着台独、藏独、疆独的闹剧时,我们的中国,真的是河清海晏天下太平吗?

不是的,中国不太平;而且也有许多人、许多势力不希望中国太平,太平的中国,对他们没有多少好处。有人说中国的80后、90后是垮掉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可是作为社会新兴力量的80后、作为当代校园主体的90后,传承五四精神的当代青年,能对盛世光华下的危难中国漠不关心吗?先贤们告诫了我们太多太多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听到这些话语,我们还能无动于衷,高唱盛世欢歌吗? 1895年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结束,历时9个月。1894年7月25日,日军以偷袭大清帝国运兵舰队为发端,不宣而战,挑起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大规模侵华战争。从丰岛海战到鸭绿江溃败,从大连陷落到旅顺屠城,从大东沟决战到威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再到《马关条约》的签订,最后以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赔偿2.3亿两白银

甲午中日战争演讲稿

物理学院 祁培文 学号:20*** 纪念甲午海战120周年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同学们,还记得120年前吗?那一年我们虽然不在这个世界里,但是那一年在我的......

甲午海战演讲稿

中日甲午海战演讲稿1895年2月10日凌晨,黄海海面波涛汹涌,白浪滔天,深处威海保卫战中的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号,遭日本海军鱼雷艇袭击、围攻,为避免军舰落入敌手,海军提督丁汝昌、......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演讲稿

2017年关于甲午中日战争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代表我们小组上来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浅析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以中日甲午战争为例。昔日的辉煌随历史......

甲午风云

>观后感这是一部真实的历史影片,它一部爱国史,也是一部中国的屈辱史。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

甲午反思

今年又是甲午之年,120年前,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船不可谓不坚,炮不可谓不利,却在海战中全军覆没,从此开启了中国近代的苦难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前,......

下载甲午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甲午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