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随堂测试_11秋天的雨随堂测试

发言稿 时间:2020-02-29 08:42: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发言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随堂测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1秋天的雨随堂测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随堂测试

1.下列词语字形、注音、释义均正确的一项是

()A.繁芜(wú)丛杂:形容草木茂盛,多而杂。肤(fū)浅:形容理解不深。B.豁(huō)然开朗:形容开阔或通达。诽谤(bàng):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C.卓(zuó)有成效:效果很好。污蔑(miè):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D.永垂不朽(xiú):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不可估量(liàng):无法估计。

2.“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A.反复

夸张

B.比喻

反复 C.反复

比拟

D.反复

讳饰

3.“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选出对“形成的空白”的正确理解

()A.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对他的逝世,人们心理上一时很难接受。B.马克思的影响是极大的,人们不久就会发现世界上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C.马克思主义正日臻完善,由于马克思逝世,将使革命理论的研究出现一段空白。D.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极大,他逝世的损失无法弥补,他的位置无人可以替代。4.全文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中心论点是

()

A.马克思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B.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C.马克思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伟大的革命家。

D.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影响。E.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5.下列加粗的成语没用比喻意义的一项是

()

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B.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C.他的气度,他的精神力量,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仿佛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D.对社会观察的深刻,往往使他的批判独抒新见,入木三分。6.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A.课文标题是一个偏正结构。B.对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及其评价,课文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方法来写。C.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发现剩余价值,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D.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是全文论述的中心。

7.填入下列空缺处的关联词最正确的一项是()

__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_____已经是幸福的了。_____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_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_______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________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A.即使 也 可是 甚至 无论 都 B.即使 也 可是 乃至 而且 也 C.即使 也 但是 甚至 而且 都 D.如果 就 但是 甚至 而且

8.恩格斯说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但又强调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其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A.因为没有革命实践,就没有科学,马克思的科学理论,是来自革命实践的。B.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比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大。

C.马克思是一个科学家,但主要还是一个革命家。D.马克思先成为革命家,然后才成为科学家。9.对下面几句话采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2)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

(3)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本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本身解放的条件。(4)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A.(1)叙述(2)议论(3)议论(4)议论 B.(1)议论(2)叙述(3)议论(4)抒情C.(1)叙述(2)议论(3)议论(4)抒情 D.(1)议论(2)叙述(3)叙述(4)议论

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 地睡着了。

10.指出这段话的修辞手法,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句中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背离事实的一项是()

A、破折号起停顿作用,表示恩格斯不想说出马克思逝世的消息但又不得不说的矛盾。

B、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睡着了”的意思是“永远地睡着了”——死亡。

C、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强烈的转折,表达恩格斯由于没有料到马克思的逝世这样突然,而在思想感情上发生剧变,产生的了极大的悲痛。

D、破折号在这里既有解释的作用,也表示语气上的短暂停顿。正是这一停顿,突出了 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表达。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12.文中“这样”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的原因()

A.马克思作为革命家,进行革命斗争的热情,顽强并卓有成效,给敌人以沉重打击。B.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给了敌人沉重打击,敲响了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阶级 的丧钟。

C.马克思在科学理论上的伟大发现,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而无情的揭露。

D.马克思作为全部革命实践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领导了各国工人进行 经济和政治斗争,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14.“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句话表明马克思________________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15.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意在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字内)16.第一段主要阐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字内)

17.第二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意在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字内)18.第三段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三段文字,从理论研究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热情赞扬了马克思的辉煌成就。20.概括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以上三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A(B项中“huō ”应为“huò ”,C项中“zuó”应为“zhuó”,D项中“xiú”应为“xiǔ”)2.D 3.D 4.C 5.B 6. B(还有议论)7.C 8.C 9.B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目的1、了解演讲词的一般写作特征。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贡献,学习马克思精神,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设计(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学生姓名:学号:课前批改:课后批改:一导学目标1、结合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历史贡献,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把......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篇首寄语: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大道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解释词义芜杂()即使()既然()诅咒() 估量()光辉的顶点!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

下载《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随堂测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随堂测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