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新同志在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全省水利工作会议提纲”。
金建新同志在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2011.4.20
一、“十一五”时期水利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对水利工作来说,是资金投入最多、发展速度最快、人民群众获益最多的五年,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迅速发展的五年,也是成效显著的五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立足防大汛抗大灾,防汛减灾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连续遭受了2006年、2007年、2009年“桑美”、“罗莎”、“莫拉克”等多次强台风,2010年春夏季强降雨等自然灾害。面对自然灾害,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防汛防台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不死人少伤人为原则,认真落实“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和“有力、有序、有效”的防汛工作机制。突出抓好了水库安全度汛和防御山洪地质灾害工作。突出抓好了防洪工程建设,大批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斗争中经受了考验,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突出抓好了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汛组织体系,并发挥了很大的成效,得到了省委书记赵洪祝书记的充分肯定。突出抓好了防汛抗旱防御体系建设,建立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工作责任制、防汛抢险队伍和防汛预案体系,有效地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
第二,坚持民生优先,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了水利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四大千百工程”和“强塘工程”建设取得实效。“十一五”期间,“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解决和改善了161万农民饮水问题,基本完成农村饮水解困任务;“千库保安工程”完成94座水库、346座山塘除险加固,水库安全管理网络基本形成;完成瓯江干堤加固和中小流域重要堤防加固130公里;“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完成河道整治1445公里;开展了以“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4万亩。今年,缙云、庆元县列入了全国农田水利重点县。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5个县被列入全国农田水利重点县,占全省六分之一,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市本级重点工程建设硕果累累,开潭水库如期蓄水,玉溪引水工程实现供水目标,滨江景观带基本建成向市民开放,内河改造一期大洋河段整治工程完成主体工程、二期工程稳步推进,防山洪东、西排工程顺利建成。丽水市城市防洪工程、滨江景观带工程、玉溪引水工程、应星楼工程、生态景观区老年活动中心工程被评为丽水撤地设市十周年“30个精品”工程之一,城市防洪工程位居榜首。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不断完善。五年来,相继完成了丽水市水利“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送审稿、丽水城市防洪规划(修编)、瓯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等水利规划的编制。完成了《瓯江流域水利建设与发展研究》九大课题研究,开展了《瓯江干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内河改造二期工程、青田水利枢纽、好溪水利枢纽及瓯江小溪干流(大均以上)水电梯级开发方案等一批项目前期都进展顺利。第三,突出试点带动,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6年,瓯江干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被水利部列入试点项目后,全市上下联动、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效初显。先后出台了《丽水市南明湖景区管理暂行办法》、《丽水市瓯江干流莲都段生态河道管理办法》、《丽水市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和《丽水市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等规定,切实规范管理;完成了大港头、水阁、南山生态堤防建设;市、区两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开展了瓯江沿线村庄环境大整治,累计清理垃圾9600多吨,建设67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开展了紧水滩库区养殖网箱整治工作,龙泉市、云和县全部清理投饲网箱,有效改善紧水滩库区水环境;推进生态水利景观建设,古堰画乡景区和南明湖景区已初具规模,2009年,南明湖景区被水利部列入国家水利风景区,九龙湿地已被国家林业部列入国家湿地公园。同时,以试点带动,做好水土保护工作,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等,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五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第四,加大优势产业培育,水电和水产产业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了水电投资54亿元,新增装机113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246万千瓦,比“十五”期末增长85%。已建在建水电装机占全市水电可开发总量的80%以上,水电已经成为丽水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我市小水电开发在技术、经济、管理、开发率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均走在全国的前列。2009年,我市被评为全国农村水电先进集体。与此同时,水产产业稳步发展。“十一五”期末,全市渔业总产量达1.97万吨以上,比2005年增长17%,实现渔业总产值2.83亿元,比2005年增长43%。第五,强化建管并重,水利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不断加大了水行政执法力度,维护水事秩序。建立健全了市、县两级执法网络,围绕水利管理的薄弱环节,开展了瓯江干流河道采砂专项整治。20家合同到期的砂场全部禁采上岸、完成平复工作,共平整河道面积250万平方米,平复弃碴方量500万立方米,从根本上遏制了偷挖盗采、超范围超期限开采以及乱堆弃碴等行为。进一步强化了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率先在全省完成全市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工作。加强了城市、重要集镇和农村水源地保护,全面开展了农村水源地日常监测,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及时向社会发布水资源公报。加强农民饮用水建后管理和河道管理,全市5个县(市、区)饮用水建后管理工作在全省率先达标,遂昌县“四位一体”河道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启动了建设市场不良行为公示制度,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管理。坚持不懈抓安全生产,开展了水工隧洞施工专项整治和农村水电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等,全市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水利安全生产事故连续五年“零增长”,水利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2005年发生13起死亡15人到2009、2010年连续两年发生1起死亡1人。可以说,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全市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完善,水利基础不断夯实,群众受益程度明显提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明显不够,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江河防御能力依然不高,山塘水库数量大、病险率高,山洪地质灾害威胁大,防汛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农田水利特别是灌区末级渠系和田间配套薄弱;三是水生态环境仍然是生态系统的薄弱环节,侵占河道水域、水质污染、人与水争地等现象比较突出;四是水利工程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够,水利管理、水资源管理、水利行政执法方面还存在不足等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增强加快推进的信心,更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努力推进水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新的突破、新的成效。
二、以中央加大水利投入为契机,认真谋划 “十二五”水利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丽水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学跨越的攻坚期。对水利来说,是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首先,中央把水利工作提高到新的高度,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第一次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央1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新政策、新举措,包含财政、投资、金融、税收、土地、价格、政绩考核等各个领域,为水利事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其次,从丽水市情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将由4000美元向8000美元过渡,是经济黄金发展期,我市又作为长三角和海西两区域经济板块的重要节点,中央和省里对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更大,扶持方式和举措更完善,有利于我们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根据丽水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今后五年我市水利发展指导思想是: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把水利作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把深化水利体制改革作为生态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把水生态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加快建设综合水网,促进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丽水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主要目标是:
——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加快瓯江干流防洪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中小河流和小流域治理,基本完成瓯江干流重要河段、重点中小河流的治理,提高重要河段和重点区域的防洪抗旱能力。健全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各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和80%以上中心村基本达到防洪标准,主要平原和低洼易涝地区排涝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以上。基本完成现有病险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切实加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综合治理,建立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全市主要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以上,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市行政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城乡供水保证率提高到90%以上。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控制在100立方米以内。稳妥有序发展绿色水电产业,全市可开发水能资源开发率达到85%。
——水生态保护走在前列。瓯江干流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建立健全瓯江防洪防枯调度制度,全市主要江河基本断面实现水质监测全覆盖。基本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0平方公里。饮用水源地保护取得实效。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明显改善。
——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稳定增长的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基层水管体系不断健全,水利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构建起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水利事业发展体制。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构建强农惠农工程体系,优先建设民生水网。
一是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业“两区”水利设施建设,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确保现代农业园区防洪排涝灌溉标准达到相应农业生产要求。继续实施“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加快推进中小型灌区配套改造建设,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加快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因地制宜兴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新建和改造一批小山塘、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切实提高农田防汛抗旱排涝标准。“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完成5万亩喷微灌工程建设,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
二是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三沿整治”活动,继续开展“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大力实施“清水绕村”工程,全市计划完成1500公里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广“四位一体”河道管理经验,全面开展城乡河道保洁,健全长效机制。
三是抓好水产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水面,大力发展以放养滤食性鱼类为主的保水洁水渔业,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加快发展稻田养鱼、溪鱼等特色产业,促进传统稻田养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30万亩水域洁水渔业工程基地,建设高标准水利配套养鱼稻田40万亩。
第二,构建防洪排涝减灾体系,稳步建设平安水网。
一是加强瓯江流域综合治理。基本完成瓯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沿岸重要城镇和大片农田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组织实施“独流入海”瓯江治理项目,全面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积极开展以堤防加固为重点的山洪易发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基本解决重点小流域山洪灾害。“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重点河段治理310公里,新建和加固堤防360公里。强化城镇和平原大片农田的防洪排涝骨干工程建设,完成丽水盆地易涝区防洪排涝好溪堰水系整治、富岭片区防洪排涝河道整治,基本建成松古、碧湖、壶镇三大平原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
二是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全面清查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编制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图。实施山洪灾害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快防灾避灾场所建设,加大重点防治区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力度,完成对危害大、难以实施搬迁避让的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和应急排险工程,落实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和群测群防责任。三是推进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十二五”时期计划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6座,完成安全隐患严重的危险山塘除险加固627座。
四是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建立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健全瓯江干流洪水调度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瓯江干流洪水调度方案,建设瓯江干流洪水调度预报系统。加强雨情汛情旱情预警预报能力建设,水雨情遥测站密度从每50平方公里1个提高到每30平方公里1个。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制定水量应急调度预案。
第三,构建高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持续优化资源水网。
一是全力推进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抓好好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黄南水库、清水源水库等,做好松古平原水资源配置工程(南水北调)等项目前期工作。建设一批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水源工程等工程,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
二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成果,加快农村供水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区域化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十二五”期间要改善40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明确行政主管部门,落实管护主体,设立专项管理资金,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建立水质监测制度,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保障,对建设、运行给予税收优惠,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排灌用电价格。
三是促进水电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以建设华东绿色能源基地为目标,积极推进水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老电站技术改造。强化农村水电的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水电的规范管理,确保安全和社会稳定。开工建设景宁大均梯级电站、实施青田三溪口电站等项目。
第四,构建完善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同步打造生态水网。一是抓好瓯江干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继续开展瓯江生态河道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堤防建设生态化,基本完成瓯江干流生态防洪堤建设。适时调整瓯江干流上游水利枢纽工程的功能,开展莲都段生态防洪防枯调度的相关工作。积极开展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创建工作,加强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管理。规范河道采砂管理。二是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源地保护。以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实施易灾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使供水水库水源地得到较好的保护,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加强水土保持法制体系和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强化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使工程建设及其它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的水源涵养和保护,加快重要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重点实施玉溪等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
三是加强水文基础建设。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优化网站布局,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镇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实现水文资料共享,全面提高水文服务水平。
三、扎实做好2011年工作,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贯彻落实中央、省里的决策部署,做好2011年水利工作,对促进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要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
第一、全力做好2011年防汛防台工作。要进一步完善防汛防台抗旱责任制,建立健全小
(二)型以上水库安全领导监管责任制,切实加强对重要山塘责任人和巡查人的日常管理,把责任制贯穿到整个防汛防台抗旱工作中。要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前一阶段,市防指组织了防汛大检查,发现了一些薄弱环节,务必及时整改。特别是有安全隐患的水库、山塘、堤岸等水利设施,要加强巡查,采取修复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要强化防汛基础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与管理,重点要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毁工程修复,加强流域性大洪水和小流域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确保各类工程安全度汛。另一方面要加强“软件”建设,深化细化各类预案,完善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加强抢险救援机制建设,形成一个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防灾救灾组织指挥体系。
第二,不断推进水利防灾工程。加快“强塘”工程建设,计划新开工水库除险加固8座,完成7座,完成堤防加固35公里,完成山塘除险加固60座。积极推进水利部试点200—3000平方公里中小流域治理工程,完成堤防加固10公里。开展水库安全鉴定工作,对7座水库进行大坝安全鉴定或认定,规范水库安全运行。
第三,扎实推进水利民生工程。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和改善1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河道整治180公里。强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实施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开工建设好溪水利枢纽工程。
第四,重点发展水利富民工程。实施农村水电站更新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三溪口电站等16万千瓦装机水电在建项目工程建设,全年投产水电装机2万千瓦。扩大稻田养鱼、水库有机鱼产业、山区特色渔业和生态休闲渔业产业规模,重点发展13.04万亩有机鱼生产基地,建设青田仁庄镇、小舟山、龙泉、庆元岭头等4个稻田养鱼主导产业示范园和青田方山、景宁澄照、龙泉尖峰等10个稻田养鱼特色精品园区。
第五,积极发展城市水利工程。进一步提升水利设施理念,增强水利工程景观美化和生态效益。续建丽水瓯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示范段、丽水市太平港河道治理一期工程两大项目。新建内河改造二期整治工程第一阶段(好溪堰入口至寿尔福路)、大洋路涵洞改造工程两大工程,完成内河改造二期第二阶段、丽水市滨江景观带工程(青少年儿童活动区)两项前期任务。完成玉溪引用水源地杭丽热电项目配套水源工程建设以及一级保护区围网隔离工程,做好水源安全保障工程的项目前期工作。
第六,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水功能区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市取水许可工作;继续完善全市67个水功能区监测站点,逐步实现定期水质监测和定期编制水资源质量通报;争取丽水水资源监测分中心实现试运行,初步具备水质检测能力。积极推进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整治。突出水质安全和供水安全两个“重心”,继续构建县(区)、镇(乡)、村三级联动配合的水源保护网络体系,加强湖泊、水库特别是饮用水源的水质监测,健全水污染事件等的应对应急预案,提高预防和处置环保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继续实施水库洁水保水渔业提升工程,推广科学的网箱养殖模式。继续深化水土保持监督能力建设,完善水土保持配套制度,提高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和验收率。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过程管理,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使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率有较大提高。
第七,继续深化水利专项规划。继续深化重大项目规划,科学合理安排重大项目,以规划为龙头带出项目,以项目来研究筹资运行机制。同步做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丽水市生态产业集聚区水利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加强规划管理,做到与相关规划的协调、配套,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和严肃性。第八,切实规范水利建设管理。严格水利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重点做好水电项目的验收工作和审批程序的规范工作,抓紧做好已建电站、堤防工程、千库保安项目和饮用水项目的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加强市场监管,整顿规范市场行为,继续推行水利建设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完善从业人员质量安全不良记录体系。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围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以在建工程和病险水库、山塘为重点,开展汛中安全、国庆、春节等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大检查,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第九,不断加大水利执法力度。加强涉河涉堤项目管理,完善河道堤防和水闸管理机制。出台《丽水市涉河涉堤(占用水域)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巡查管理,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水事违法行为。重点开展玉溪饮用水源地、河道非法采砂、春季禁渔活动及南明湖风景区违法捕捞专项执法。加强水利渔业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普法水平。第十,认真抓好水利普查工作。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全面落实普查队伍、实施方案、工作经费,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准确把握普查主要内容,严格执行普查进度安排,加强普查质量控制,做到依法依规、科学规范、真实准确。
肖建春同志在市政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1月27日 (根据录音整理)同志们:市委二届三次全会、市人代会、政协会刚刚结束,市政府就召开这次工作会议,主要目的就是深入贯彻市委全......
****同志在全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镇人民政府 2011年3月各位领导,同志们:这次会议,是春节过后我镇召开的第一个大型会议,也是在全镇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
咬定目标真抓苦干确保全年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同志在县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8月2日)同志们:这次县委工作会议,是在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西部强省”、“实施陕......
焦伟侠同志在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布时间:2011-03-18发布人:市政府信息公开办(2011年3月11日)在国家大兴水利、水利改革发展迎来重大战略机遇的背景下,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
朱毅民同志在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日期:2006年1月16日已经有71位读者读过此文同志们:这次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和市四次党代会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