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家长会发言稿_高三级家长会发言稿

发言稿 时间:2020-02-27 05:20: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发言稿】

三年级家长会发言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三级家长会发言稿”。

养成良好的习惯

尊敬的家长:你们好!今天我们家长会的内容,主要是说说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正所谓观念变,行动就变;行动变,习惯就变;习惯变,性格就变;性格变,命运就变;命运变,人的一生就改变。

法国作家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追求好的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习惯犹如一把雕刻刀,人的许多品性都是它的作品。

习惯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几天几月的短期行为,它一旦形成就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常常会与人相随一生。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虽然与智力因素有关,但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过:“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上的机器那样有规律,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某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律”,就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连智力超群的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们,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也都强调自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成功人生的根本,更是成功的捷径。许许多多的事例表明:不同的习惯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要素,而坏习惯则会导向失败的歧途。

那么孩子的习惯是怎么样养成的呢?除了学校的教育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社会的多种信息渠道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深,广泛的社会联系使得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每天都在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因此,教育已经超出了学校教育范围,孩子的成长受着多重教育主体的参与,促进或者制约着孩子个体的发展。

这其中家庭是最早的,最亲近的,也是最经常的教育主体,它既有言传身教又有环境濡染,既体现对孩子的关爱又体现家长自身的价值取向,是一种浸透亲情,持续不断的教育。在许多孩子成长的历程中,家长的影响有时甚至会超过教师。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必须要家校配合,家长和老师合作,步调一致,才能有所效果。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我们要培养孩子的那些良好习惯呢?今天我就几个方面展开来说说,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不当之处还请家长们指正。

一、学习习惯

1、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孩子来学校学习,那就是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如果上课都不能认真听讲,那怎么能学到 知识呢?所以,我们如果希望孩子取得好成绩,那就要培养孩子认真听课,不听课,无法知道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点,也就不会举手回答问题,因为不听课是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内容,也就不会思考问题,不动脑筋的孩子,怎么开发智力,思维能力也就无法提高,这样的孩子,能学到知识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不能。孩子只有认真听讲,思考问题,才有可能回答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思考中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知识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这是来学校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习惯不好,我们就不用提孩子的学习成绩了。不管孩子参加校外的什么辅导班,学的知识都不可能有学校课堂学的那么有系统性。课外辅导班只能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学习,不可能有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么多。所以,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2、培养孩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作业是对孩子是否认真听课,是否理解所学知识的最好的检测,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 一个复习巩固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孩子认真完成作业,而且是按时自己独立完成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一,独立完成,只有独立完成,才能让家长和老师了解到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知识点是掌握了还是没掌握,从作业中能看出一些问题,所以只有让孩子独立完成的作业,才有这功能,如果写作业时告诉孩子答案,或者然给孩子抄答案,还有的家教老师给答案,那孩子会养成不动脑筋,依赖别人的习惯,这样我们看到的只是虚假的表面,有的孩子作业做的很好,可是考试时一塌糊涂。所以,孩子的作业一定是他自己完成,然后让孩子自己检查,检查完之后,我们再帮他看看,提醒他有错改错。

第二,按时完成,按时完成作业能让孩子跟着大家的步伐往前走,如果养成不按时的习惯,会拖累自己的。孩子的学习节奏就会打乱。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不管什么情况,尽力完成,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动作慢就让他不完成作业,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怎么提高速度。我相信我们的家长不会在单位说,领导分配工作时,说自己慢,少做一点,我相信不会这样的,即使动作慢也得完成自己的工作量。那么我们的孩子也一样,别人能完成的作业,你也得完成,不是说动作慢就可以不完成,如果我们开了这样的头,那孩子以后会怎样做,我们可想而知,是不是可以继续这么 慢,可以少做一点,写作业的时间可以慢慢做,时间太晚了就不用做了,久而久之,我们孩子的能力不但没有提高,而且还养成了拖拉的习惯,这肯定不是我们家长所期待的。所以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如何提高速度,按时完成作业。

要培养孩子的这个习惯,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孩子,写作业慢的原因是什么,我想不外乎这两个原因:一是写字慢,二是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是写字慢我们可以提醒孩子写快一点,我上课也在要求写字慢的孩子们要加快速度。因为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而慢的话,我们就需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个毛病,让他写作业就集中精力写作业,写完以后再玩。我看孩子基本都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这几天做课堂笔记我就注意了这个问题,一开始我就说看水又快又好,学生在做笔记的时候我就巡视了一下,发现平时我认为动作慢的孩子,这几天做笔记快了,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想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注意力集中了,速度就快了。所以,我们的孩子需要鼓励,需要关注,需要培养,他们都能做好的。如果我们不关注他们,让他自由大战,是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的,因为我们越往上走,写作业的字数会越多,如果太慢,写作业花太多时间,就没有时间看课外书和进行一些课外学习了。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养成“当日事当日毕”的好习惯。

3、培养孩子完成作业时反复读题,作业后及时改错的好习惯。

这个问题看起来跟上一个问题有一点重复了,还是讲作业,我之所以再另外拿出来讲,是因为我觉得上一个问题主要是要孩子抓紧时间,独立完成作业。这是要求孩子在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如何提高作业质量,让做作业达到一定的效果。

第一,认真完成,反复读题。只有认真完成,才能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如果是随便做做,错误百出,不但没有效果,浪费了时间,还有可能养成一个做事不认真的习惯。为什么要提高读题这个问题呢?是因为我在这几个星期改作业中发现有的孩子是没看懂题目的要求就把作业胡乱完成了,比如:《黄冈》第5页的3、4题。(另外打出ppt)第3题是填空题,第4题是选择题,有9个孩子选择了第4题的序号答案填在第3题,我在改作业的时候真实有点哭笑不得。还比如:12页的第六大题的第二小题。题目的要求是:用“因为„„所以„„”将上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学生根本就没认真读题,只看见这个关联词,就自己用这个关联词造了一个句子。还有类似的问题,我就不多举例了,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孩子在写作业时,是不认真读题的,如果认真读题,不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从这也可以看出,写作业是需要我们孩子认真读题,认真读题确实很重要。在读懂题目要求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完成作业,如果连题目要求都没看明白,就不要提正确率了。那么考试就不用讲了,作业还可以改错,考试错了就是错了,如果连认真读题的习惯都没有,成绩自然不会很好了。

第二,及时改错。作业是检测孩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如果错了,没有掌握好,我们可以补救,那就是改错。改错是学习中一道很重要的环节,如果作业不改错,等于白做了,因为对的,不做也知道了,不改错的话,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这作业就没有达到效果了。只有通过改错,我们才能把没有掌握的知识掌握。比如:现在的孩子是这样的,我检查的就改错,不检查的基本不改。我不可能每次作业都留下孩子们来改错,那样会耽误很多时间的。现在就是我们应该家校合作,互相分担一些,比如听写和黄冈作业,我是会检查的,还有其它的作业,我们家长是不是也提醒一下孩子在写作业前改改错,特别是作业登记本,在签名的时候也可以看看孩子是不是有抄错字,因为这个本子我基本是看孩子有没有抄齐作业,有时候错别字没太注意到。

另外没及时改错有时会影响孩子写作业的时间,有的孩子养成了好习惯,每天作业本发下去后,及时改错,主动找老师检查改错情况。有的孩子不留下来就不改错,结果有时下午老师要教研或者开会就没有时间留下来集体检查,那么有的孩子就不改错,当我某天留下来改错时,有的孩子就有几页作业没改,累积的错误越多孩子就越不想改,还以欧就是花的时间就越多,如果几科作业都错的多,那么就要留下很长时间改错了,这样就会影响回家的时间。几张都希望孩子能按时回家,这个我能理解,但是老师不留下他来他又不改错,这就是一个矛盾的地方。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培养孩子及时改错的习惯。

4、培养孩子爱看课外书的好习惯。

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然而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文课本的容量毕竟也太小。古人学诗提倡“功夫在诗外”,这一法宝便是“课外阅读”。正确地引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定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品德,全方位提高其文化素养。这是我们从大的方面来看阅读课外书的好处。

那么从小的方面,阅读的好处在哪呢?我想用一位2013年北京语文状元的亲身体会来回答这个问题,她在讲到阅读的好处时是这样说的:“阅读实在是一个太有益的习惯,即使是抱着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潜下心去读书,也是大大的好事情。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语感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你叫一个有语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许并不能清楚地告诉你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与写法,也没法给你讲出来阅读题的答案为什么该是这个,因为他做题目凭借的不是系统的训练与大量题目的积累,他没有那种足以归纳成经验的东西。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语感。

为什么说读书能够培养语感呢?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一本经典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精华,它之中的字词语句都是最为准确、最为质量上乘的。当一个人见多了经典、熟悉了经典中语言的运用方式,他再回过头去做题时,很容易便可在密密麻麻的试卷上找到正确的东西,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在阅读着那种语言的“正确”。

她的这段话就是告诉人们,语文成绩,不是靠多做练习题来得到好成绩的,是通过好的阅读习惯来培养语感,当一个人的语感好,那些练习题和考试题就自然而然的会做了。当然,这里要强调的是要看经典名著,而不是看一些无益的书,也不是囫囵吞枣地看。一本好的书至少要看二三遍,只有反复看,才能领会书中的意思,才能体会作者的巧妙运笔。所以我们要孩子读书,一是要学会方法,看书学会做笔记,低年级可以抄好词好句,可说跟父母讲讲故事情节,说说自己看后的想法;二是要持之以恒,每天看,每天抽一定的时间看,养成习惯,也就能从中受益。

第二,说说阅读对作文的好处:我还是引用这位大学生的体会来讲讲:“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来看,读书多的人绝大部分是会写作的人,而一个能写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爱读书。这只因在看了足够数量的文化精品后,哪怕只是东家模仿一点、西家拼凑一点、再加上一点点自己的领悟与润色,最后拿出来的成品,也足以令许多人拍案叫好。“

阅读对于写作而言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提供模仿的条件。

我最早开始写东西,正是始于阅读中的模仿,不管是何种作家,只要我觉得好,我就会按他的风格仿写。小学时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在我的作文中学习一些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奖者的风格,……

在模仿这些的个性鲜明的作家的过程中,我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我是怎么发现这一点的呢?这得归功于我的癖好,那就是写了点什么就想给人看。以前看过我写的东西,大家看完后会说“这次是模仿XX的吧”,后来,他们的评价逐渐转向了文字本身,直到某天我惊觉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对我说过我是在模仿某某作家。最后,一本文集里如果有我的作品,大家会说“一看就是孙婧妍写的”;我的作文混在一堆作文中装订起来,老师会知道那是我(这个也有可能是字太乱才认出来的);我在网上发些文章,评论里会有很多说我写的东西有风格。

到这时我就知道,这是我写作的第二个阶段了,我在从模仿走向创作。“

以前经常有家长问我,包括这个学期班上也有家长问我,怎样辅导孩子写作文?那么刚刚这位大学生的亲身体会告诉我们,写作是可以从模仿开始的,我们做很多的事情也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到了一定程度,掌握了最基本的方法了,才有可能自由发挥,自我创新。

既然阅读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多看有益的课外书,致以什么时候看,这么看,除了学校老师的要求外(学校每周有一节课读课外书),家长也要多帮助孩子。这位大学生的一段话,可以给我们提示:

“我的父母,他们是最早让我明白中文的内核是什么的人。我的父母通过一个个童话、一篇篇传奇、一段段故事,通过他们戏剧性的朗读声和投入的富有张力的表情告诉我,在那些冷漠的方块字背后,在那些繁复的语法规则背后,在那些千变万化的读音背后,那些文字传达出的精神,那些讲述的声音蕴含的感情,才是中文真正的所在。“

二、性格品德

1、培养孩子勤劳的品德。

我们培养孩子爱劳动,不仅仅会为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更要的是,在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达到开发孩子智力的作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手脑并用”的理论,强调了手指的运动,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但是,有的家长片面地把教育单一的看成智力开发、技能的学习,在早期教育上这是违背儿童的心理特点,强制性的智力开发,只要求进行知识灌输,而不看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生活则事无巨细,娇生惯养,溺爱放纵,有求必应,唯恐孩子“受屈”。有些父母为显示对儿女关怀“无微不至”,就连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扣纽扣等统统代劳,认为孩子太小,等长大了再学也来得及。

其实不然,生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是养成良好习惯和培养生活能力的最佳时机。可我们有的孩子已经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机,我们应该及早补救,写作补救还来得及。如果我们过度的保护,使不少孩子穿衣冷不得暖不得,饮食粗不得精不得,对他讲话轻不得重不得,孩子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总这样下去,不是疼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事事不让孩子动手,等于阻断了孩子探索、尝试的途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失去对新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他的许多功能就会退化,甚至连思维也会变得迟钝起来,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动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手--眼--脑协调的过程,为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就要先发展他的动手操作能力。

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勤劳的习惯,在家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如果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做事动作就快,写作业就不会动作很慢了,也就不会影响他看课外书的时间。如果动作慢的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就会拉长,就可能没有多于的时间供自己支配,不但没有时间看课外书,也没有时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还可能影响睡眠时间。这是动手能力差对孩子的影响。这样,在相同的时间段里,动作慢的孩子就会比动作快的孩子少学很多东西,少做一些事情。这不就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吗?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我们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应该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开始。一个没有独立性的人是不会有良好的责任感的。作为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他想做的事。平时,可以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红领巾、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适当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这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他在家庭中的身份,使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意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会逐渐增强,对独立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他的责任意识也会随着独立性的增强而增强。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要注意做到:一要同培养孩子做事的兴趣结合起来;二要与孩子的能力发展统一起来;三要信任孩子、指导孩子、帮助孩子(不是代替),让孩子在生活中感觉到自己是独立的,是自主的。自主首先是承担责任,随着孩子自主性的增强,其责任感也会越来越强。

孩子有了责任心,他知道那些事情改自己去做,自己没做好的事情应该自己承担责任,而不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比如:我们现在孩子忘记带东西回校,往往不会觉得是自己没有做好,而是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什么“妈妈没给我。”“爸爸忘记了。”等等的说辞经常听到,因为我们父母包办代替做的太多,孩子们不会想到收拾书包,带齐学习用品这是自己的事情,往往会认为父母帮自己做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孩子不但动手能力差,也就没有责任心。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孩子没有责任感,他对自己的学习无所谓,对生活无所谓,对一切无所谓,„„这许多的无所谓后面随之而来的就是没有上进心,没有上进心的孩子会努力学习吗?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吗?肯定不会的,那是多么可怕呀。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有了责任感,他才会知道什么事情该要自己去做好,才会自己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才会带齐学习用品,才会自觉去完成作业,完成家长和老师交给的任务。

刚说到了,培养责任心还需要从独立性开始,那么我们现在最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是作业,每天的作业需要孩子自己单独去完成,完成后我们家长可以帮助检查,提醒有错,自己找出错误,自己改错。千万不能让孩子形成一个依赖的习惯,写完作业一扔,没事了,家长去看,我们一定要孩子自己先检查,然后家长可以帮忙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教育孩子,那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以后要注意。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

3、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对于每一个要克服的障碍,都离不开意志力;面对着所执行的每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所依靠的是内心的力量。事实上,意志力并非是生来就有或者不可能改变的特性,它是一种能够培养和发展的技能。普罗斯教授曾经研究过一组打算改变自己行为的实验对象,结果发现最成功的是那些目标最具体、明确的人。那就是说,我们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最急迫的改变的一个习惯是什么,不如是动作太慢还是太粗心,我们就这一件事让孩子下定决心去改变,这需要我们的帮助,制定改变的方法也好,随时提醒也好,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但是我们要的结果是一样,就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用意志力改变自己,改掉坏习惯。

4、培养孩子有爱心、学会感恩等。

爱心这个词不仅让人联想到许多善行,而且它还能帮助人们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爱心使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一个孤立的人是难以达到目标的,正是爱心把人与人联系起来,才有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孩子的童心是很柔软的,稍不注意就会被岁月磨得粗糙而坚硬,父母要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小事上不失时机地培养和保护孩子善良的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只有当孩子不是从理智上,而是从内心里体会到别人的痛苦时,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说我们在他们身上培养出了最重要的品质,那就是人们的爱。”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激发儿童产生积极的心理,使他们从小就能对符合社会道德的助人帮困行为产生愉快自豪并向往的情绪体验。有爱心的孩子才会知道要感恩,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感恩一切。感恩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不懂得感恩的人,长大以后不懂得关心、体谅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能与人交往,更谈不上爱同学,爱学校。同时感恩也是一种美德的开始,心存感恩,才能乐学;心存感恩,才能尊长。我们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心存感恩的人,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成为我们期待的人。

2014年9月28日星期日

三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大家好!欢迎各位家长朋友的到来!首先感谢你们对学校工作和老师工作的大力支持,说实在的,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把孩子培养成才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共同的......

三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三年级家长会发言稿各位尊敬的家长们:首先请允许我诚恳地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对我校工作的支持,也感谢你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你们都是了不起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为了孩子,你们辛......

三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家长会发言稿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你们好。首先感谢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这次的交流。 非常高兴能和大家有此次交流的机会。希望在这次探讨中我们能进一步达成共识,共同......

三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家长会发言稿各位家长: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老师向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我们班级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天,借着家长会这个机会,我想我们......

三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三年级家长会发言稿各位家长朋友:你们好!在座的部分家长已经认识我了,我教你们的孩子已经是第三年了,我们也多次打过交道,真诚地交流过。但大多数家长还不熟悉我,首先自我介绍一下......

下载三年级家长会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家长会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