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试题总结_个人总结常考试题

其他工作总结 时间:2020-02-27 02:16: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工作总结】

一带一路试题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个人总结常考试题”。

政治一带一路资料

试题1:2015盐城市高三一模政治卷

试题2:惠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政治 37.(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西部9个省区市和东部5个省。为了实施这一构想,国家将加大对上述区域内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城乡均衡发展,推动区域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材料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一带一路”提出的经济背景。(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阐释建设“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10分)

(3)根据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相关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10分)

试题3 2015届广东广州市高三1月高考模考政治

37.(24分)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战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驼铃声声、舟楫相望。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广东省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中心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一方面有着无限机遇,比如与东盟人文相通,合作前景广阔,与沿线省份也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等。但另一方面,也面临复杂的竞争:一是相关各国对沿线各国的争夺将日益激烈,比如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韩争相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欧美国家与印度经济关系不断深化。二是沿线兄弟省份定位的趋同可能导致新的竞争。因此,如何从内外竞争中突围是广东成为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排头兵的关键。

(1)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当代文化交流的意义。(10分)

(2)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广东在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中“如何从内外竞争中突围”。(14分)

试题4.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政治试题

27“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简称为“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将自身发展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紊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如夸,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不仅可以输出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 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垒球主要外汇储备圆,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能够 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同时,“一带一 路”在提升我国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 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 缘迈向前沿。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 施、贸易与投资、能源领域的合作,必将迎皋一个共创共事的新时代,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 的有机结合。

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意义。(8分)

试题5 15届江阴、无锡、常州、镇江四个地区五校联合调研政治试卷 35 “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 :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 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在至今一年多的时间内多 外交会晤和对外活动中反复宣讲和共谋部署。

材料一: “一带一路”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 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 合作潜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 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材料二:去年 9 月 7 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 加 建设 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如 何契合我国外交策略的?

(2)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 试题6:2015连云港四市高三一模

试题7:山东省实验中学2015届第四次诊断性考试第42题:

(14分)“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发展具 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材料一 【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201 3年以来,习主席和李总理密集出访十余个周边国家,邻国领导人也频频应邀到访,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周边外交工作的高度重视。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到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秉承了这样的理念:与周边国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中国与东盟就推 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展开磋商,中国与越南决定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中国与印度签署边防合作协议。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国家利益”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的科学性。(共6分)材料二 【“一带一路”文化先行】

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我们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要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努力实现沿线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 家,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 绸之路让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 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的作用及其文化传播与继承角度,阐释建设“一带一路”为什么坚持文化先行?(8分)试题8: 材料1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中阿人民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发展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相互帮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

“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选择。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倡导对话和平。

摘自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

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14年6月5日)

材料2

“一带一路”是和平的播种机。丝路所通,商贾所至,物货流通,文化融合。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新理念,必将有利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释疑增信。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辙印,“一带一路”定能为人类和平进步开拓新境界。

“一带一路”是发展的助推器。作为多国间更深层次的连通,“一带一路”对于推动沿途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化时代,筑建“一带一路”就是铺设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的必由之路。

“一带一路”是文化的融合剂。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渠道,也是世界文明日益多元、相互包容的时代标签。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作用,就能把地区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摘自《新华网》2014年9月4日

材料3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摘自《新华网》2014年10月11日

请回答:

(1)中国提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有何意义?

(2)如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

试题9

2015届合肥市高三政治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3.(28分)中到领导人摊出共建“摊捌之路经济带”嗣』“'2 I卅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人倡议,被合称为“带路”。闻凄材料,叫答问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地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舍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届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它不仅是沿线各固互通有无的“商贾之路”.也是各国叉明的“文化交流之路”,”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开放、交流、包吝、合作、共赢的精神:

(1)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经济意义。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中华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积极影响。(16分)

试题10 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台称为“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反响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 ①构建区域经济优势,实现主导世界市场的目的 ②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③平衡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④拓宽经济发展空间,完善我国开放型经挤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试题11 34.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9日举行,此次会议重要议题或将包括国企改革和“一带一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将对国企改革进行讨论,并对国企改革的方向性问题给出意见。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1)结合材料,说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意义。(6分)

(2)有人认为“一带一路体现人类实践的特点,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请结合所哲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6分)试题12

一、【背景材料】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他表示,2 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曾经为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习近平盛赞中哈传统友好,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了实现这一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习近平提出,加强政策沟通,加强道路联通,加强贸易畅通,加强货币流通,加强民心相通。这个战略构想,表达的是中国与欧亚各国全面开展互利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

习近平强调,我们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我们主张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要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大力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要以更宽的胸襟、更广的视野拓展区域合作,共创新的辉煌。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

1、文化生活

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古丝绸之路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宝贵启示?

2、经济生活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政治生活

运用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政治学依据。试题13 1.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这说明: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D.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2.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紧密、合作更深入、发展空间更广阔,中国倡导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的提出将使曾经繁荣几个世纪的丝绸之路迎来新的生机,对世界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①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②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基点 ③将为沿途各国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④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中国主张,中国与中亚各国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要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大力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这一主张: ①符合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 ②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反映了中国对中亚地区事务的主导权 ④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反响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 ①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完善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③构建区域经济优势,实现主导世界市场的目的 ④平衡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2013年以来,我国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在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从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到携手东盟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再到推动连接东亚与南亚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一个活力四射的经济圈正在形成。这表明: ①我国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导者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我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④我国与周边国家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试题14 古代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接在一起,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四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将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1)联系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西亚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8分)(2)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6分)试题15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材料三 2013年,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传工作正式启动,力争在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8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14分)(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试题16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政洲和非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扰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2013年5月14日,由文化部、外交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的2013年“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该活动是针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大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打造对阿文化交流新品牌,塑造中国文化崭新的整体形象,向阿拉伯民众呈现一个涵盖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中国梦”。近年来,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整体进展顺利,双方积极派团参加在对方国举办的国际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既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为中国人民了解阿拉伯文化起到了媒介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开展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举措的依据。(14分)试题17(24分)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如今,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重新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访问中亚四国时,首次正式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提出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这表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已由学术.局部和部门层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外交战略的高度,体现了中共18大后中国外交的创新,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正确性。(12分)

材料二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对中国来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需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因此,这种双方合作的互补优势和利益的高度契合,使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2)依据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12分)试题18

地理 试题1 材料一:伊犁河谷的农四师农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薰衣草之乡”。全球仅伊犁河谷的薰衣草花开两季,伊犁薰衣草第一季在5月底至6月中旬;第二季在7月底至8月,被人们称为夏花和秋花。

材料二:新疆能源优势明显:其中煤炭资A储量全国第一,石油储量居全国第二.天然气储量居全国首位。

材料三:公元2100年前张岑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新丝路正在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而新成立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则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加速器。高铁正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快速通道。

(1)分析说明伊犁河谷薰衣草基地的区位优势及其能“花开两季”的原因。(6分)(2)简析天然气的能源优点及新疆地区天然气开发的限制因素有哪些?(9分)(3)从自然和人文地理角度,对新疆在“一带一路”经济带中的地理优势进行分析。(8分)试题2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8分)材料一:正在修建的“中吉乌”铁路(如图所示)东起我国新疆喀什,是现代“丝绸之路”的一段,新疆喀什实施的“东联西进”战略,是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 阿姆河和锡尔河是注入咸海的两大内流河,两条河流下游平原地带是该地区重要棉花产区。

(1)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4分)(2)新建中吉乌铁路成为我国南疆与 地区的重要通道,铁路经过地区居民多信奉(宗教)。(4分)

(3)结合材料,喀什人“东联”是指利用我国东部地区的 优势,“西进”是要利用西部国家的 优势。(4分)

(4)分析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发展棉花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8分)(5)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我国与中亚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对于我国有哪些积极的意义?(8分)试题3 近年,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44.海上丝绸之路是海上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该战略吸引了多国多地区的参与。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分析该国所属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文化圈,并列举该文化圈的主要文化特点。(3分)

45.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理环境特征差异明显,图2中甲乙两区域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两个区域,阐述两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乙区域这些特征对农业、人口、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16分)

试题4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

(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4)分析 N 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历史

试题一2015届高三历史创新与热点试题猜想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成为当下中国的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第一猜想:

第二猜想

试题2 40.(25分)“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沿线各国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自西汉张骞通西域以来,陆上丝绸之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崛起,经常破坏丝绸之路的畅通,使陆上丝绸之路为之阻隔。中国外销商品如丝绸、瓷器、茶等大都生产于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有众多优良的港口,从海路运输不仅交通方便,而且运输量大。通过海路还可以把商品输送到陆路不易到达的地区和港口,如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到了宋代,随着航海术以及造船业的不断发展,海上运输的安全性及运载量都有更大的提高,海上运输通道逐渐取代陆上运输通道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孙继亮《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明代银本位制度确立关系初探》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四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5分)

试题3 8.2007年7月31日,“丝绸之路”途经国家就“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达成共识,希望这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贸易往来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而被永世铭记、永远呵护。下列能作为我国申报丝绸之路条件的是 ①开封古城

②古长安城

③大同云冈石窟

④敦煌莫高窟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411、关于丝绸之路的开通,正确的说法是: A、与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无关系 B、张骞通西域直接导致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C、中国商人长途跋涉将丝绸等商品运销欧洲 D、丝绸之路也可通往古印度 试题5 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以后又分置北庭都护府,统辖西域各地,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袄教、摩尼教以及中亚音乐舞蹈与历史传入中原,中原丝绸、造纸术也传入西方。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西班牙与中国的贸易以菲律宾为中转而进行。万历四年(1576年),西班牙完全控制菲律宾,中菲间的贸易迅速升温。福建、广东海商“将中土丝、绵、缎布、磁、铁贵货到彼番国,不卖货物,止卖金银”。面对汹涌而来的中国商品,西班牙人只能从殖民地墨西哥调运白银来交换,然后西班牙将中国商品运往南美。为维持这样一种中国货物-墨西哥白银-菲律宾的物流关系,他们不得不加快墨西哥白银的开采与多条菲律宾海上航道的开辟。其中最重要的是墨西哥西海岸Acapulco港,横越太平洋至菲律宾的航线。

——摘编自杨天明《明末清初外国银元内流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陆上丝绸之路进入全盛时期的有利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货物-墨西哥白银-菲律宾的物流关系”形成的历史背景。(8分)

热点试题(一带一路)解读

一、2015年上海市静安区高考地理一模试题习近平主席在最近APIC的讲话中指出,“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之于现今发展“一带一路”(One Belt One Road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于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基本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英语译名:The Belt and Road;简称 B&R),全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连接亚太地区与欧洲,中间经过的中亚地区,像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中国......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 民族地区转型升级发展的几点思考摘 要:一带一路”建设,为落后贫穷的边远民族地区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西部民族地区将立足资源禀赋,借势借机借力而发,积......

一带一路

一:“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海陆状况:“一带一路”是指“陆上丝绸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称。(1)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经过亚欧两大洲路线为:中国→中亚→西亚→土......

下载一带一路试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带一路试题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