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慈非遗传承工作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非遗文化传承工作总结”。
金慈实验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校”创建工作总结
民族民间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础。把民族民间文化引进校园,不仅是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推进,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只有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实现文化传承,养成实现文化传承的意识和能力,使学校的教育更好地体现出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特色。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促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金慈实验小学自2013年开始就全面开展了 “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的创建的活动,现将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成立组织机构
为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特成立了“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行政为组员,具体负责相关活动的开展。
二、工作内容
1、围绕土家族的历史文化,人情风俗,文化活动内容及开展的形式等方面内容,重点搜集了散落在慈利县境内的民族体育、民间歌谣、民间戏曲、民间风俗、民族饮食、以及民间工艺制作等原始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使其内容更科学、更丰富,适合学生传承特点,符合民族特色。
2、开设民族特色课,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工作。
3、发挥土家摆手舞的辐射优势,带动并加强我县精神文明建设。
三、取得的成绩:
1、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材料,也是创建特色学校,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我们紧紧围绕土家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去传承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通过努力,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特色教育的重要部分。
2、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随着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凡是参与此项活动的老师,各级领导以及民间艺人都深刻认识到,很多民族民间文化精髓随着岁月流逝,渐渐被人们淡化或遗忘,学校必须要紧紧抓住机会,通过各种途径去挖掘整理,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唤起全民意识,为此,在这1年多的工作中,我校根据实际,结合上级部门的安排,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多次组队走村入寨,进行宣传发动工作。就如何挖掘、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友好交谈。为深入开展此项工作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挖掘,传承保护优秀民族文化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3、增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间的友谊,为学校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在开展此项活动中,我们紧紧抓住教育质量这一中心,把学校工作与传承优秀文化相结合,与老百姓最关心的子女教育相结合,在访查,深挖的同时,不忘本职工作,把深挖资源与家访结合起来,收集老百姓对学校工作的各项意见和建议,同时对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子女,贫困户进行对口
帮扶。这一做法,既收集到了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又帮助了贫困学生,更难得的是得到了社会的赞誉和认可,无形之中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名誉,为更好地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创造了条件,大大地调动了全社会挖掘,传承保护优秀民族文化的积极性,许多民间艺人积极主动献计献策。为我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既节省了时间,又拓宽了空间。
4、拓宽了视野,调动了学生,改善了条件
在开展此项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慈利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资金投入,弥补了开展此项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资助下,我们建立了金慈少年宫,每个学期,根据活动需要,我们都会通过精心预算,购置了活动所需的一系列乐器、服装。这项投入,吸引了一大批学生投入到此项活动中,为开展此项活动保障了物质基础,同时,在活动中,我们根据工作需要,我们适时调整工作计划,成立了资料收集整理组,校本教材开发组,这两个小组的建立,为了解,研究我县民族文化特色提供了大量的原始依据,为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了捷径,通过广大教师的收集,整理与编排,提高了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能力,为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创造了条件。
5、上级领导大力支持,1年多来,慈利县文化局,慈利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妇联、团县委等部门领导多次到我校调研,观看才艺汇演,充分肯定了我校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取得的成绩。为我校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特色创建营造了浓郁的社会气氛和社会环境。
6、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的各项活动,1年多来,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1)、开展了“张家界民间文艺进校园”活动,聘请了慈利县民间艺人卓名建、郭辉、李长生等数几位艺术家担任校外辅导员,分门别类指导了 “溇
澧欢歌”、“打硪”、“土家摆手舞”“渔鼓”等活动。
活动期间,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先后多次来校,深入班级学生中间,手把手地教学,学生在与艺术家零距离的接触中,尽情吸取非遗文化的精髓,学校还在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开辟了一档用慈利方言播报的“慈利大探秘”栏目,并在校园里设立了一个“非遗小学堂”的宣传栏,金慈学子在一系列参观、访问、考察、调研等实践活动中,了解了慈利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悟慈利人民的勤劳勇敢、敢为人先、包容大度的精神,激发了爱乡爱国情感。
学生的生活除了学习之外,作为中国人,传承承载着人类的文明,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凝聚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国家所独有的象征。此次活动中的每一个内容都充分体现了金慈实小在艺术教育的道路上所追求的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了解“板板龙灯”是龙潭河镇申报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是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奇葩,已被列入湖南民族民间艺术重点保护,从前在春节期间举行隆重的板板龙灯盛会是龙潭河一带数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民间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一辈传承者相继去世,能系统地表演板板龙灯的艺人为数不多,板板龙灯文化面临着传承危机。为了保护和传承马灯文化,金慈实小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了解非遗知识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民间文化,热爱民间文化,参与保护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热情,丰富素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促进全面发展。
学校还准备将 “板板龙灯、打硪、土家摆手舞”编入校本教材,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金慈教育沃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今年我校还举办了“共赏非遗艺术,品鉴民族美食”为主题的“非遗进校
园”活动,活动期间将举办“非遗”课程讲座、“非遗”小吃品鉴、“非遗”文化互动体验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感和认同感,从而能够自觉主动地“保护非遗、传承非遗”,人人争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接人。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多彩童年”,享受“幸福人生”
我校负责人表示,学校两年来重点打造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已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项目,深受学生们的广泛欢迎。在学校制定的“课外活动计划”大课表中,“非遗”课程以其较为成熟的活动课程模式,有效带动了其他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的发展。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课外活动计划”的普及性、公益性、创新性等原则,挖掘社区、博物馆等周边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去年12月份,我校特邀慈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渔鼓”、“打硪” “麦秸工艺”传承人卓名建、李长生、刘海初三位艺人走进校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活动。
在活动现场,几位老人的精彩的表演引得了学生们的阵阵喝彩;棕编工艺又称编货、棕编工艺,采用优质棕,经过十几道工序经心编制而成,保留了棕的自然光泽,一件件古色古香、惟妙惟肖,立体感强、散发出自然光泽,环保、典雅的赏心悦目的作品让学生赞叹不已;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是剪纸老人董春姑的工具,几剪刀下去,一只蝴蝶就翩翩飞来;糍粑展示区被学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只见李大国师傅用打好的糍粑团,便开始在白色大理石板上左右飞动,快慢高低构成不同的形状,顷刻间一个个形状各异、香气扑鼻的糍粑便跃然石板上,同学们争相索要。
本次活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学生们不仅看到了“货真价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与“非遗”项目亲密接触,与“非遗”名家面对面交流,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了解“非遗”文化。(2)、寻找慈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
(3)、“庆六一”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汇演。(4)、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歌咏比赛。(5)、学校正在推广土家摆手舞。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师时间紧,阶段性任务强
开展此项工作,绝大多数时间教师是利用课外时间,教师都是兼职的,教学任务紧,没有多少业余时间投入到深层的收集,整理与节目编排中,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投入到此项活动之中。不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2、老百姓时间紧、能够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都是年纪较大的老人,作为老百姓与教师,作息时间是不尽相同的,他们没有多少时间来配合学校开展此项工作。多数老人行动不方便,很多民间文化内容掌握在脑海当中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完全收集到手。
总之,在开展此项工作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深感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但要真正做好此项工作,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与重视,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和民间艺人的工作积极性,全策全力,进言献策,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一定会在我校蓬勃发展。
二、传承工作取得的效果
1、通过芦笙舞、铜鼓舞的培训,能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形体习惯;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了学生的舞蹈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苗绣的培训,使学生懂得苗绣文化艺术,掌握苗绣制作设计技能,会鉴赏苗绣作品,养成心灵手巧的好习惯。
3、通过苗歌的培训,使学生了解苗歌与歌曲的内在联系,知道苗歌的种类以及调子的韵律,会感受苗歌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苗族的欲望。
4、通过芦笙舞、铜鼓舞、苗歌、苗绣的培训,不仅让学生继承了苗族传统文化的技艺,更主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感,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通过培训,芦笙队、铜鼓队、苗绣队、苗歌队在2012年中国雷山苗年节巡展和2013年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国际挑战赛雷山段拉拉队中成为二小代表队的一大亮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展现了二小的独特风彩。
三、传承展演活动富有实效
经过传承活动领导小组的精心组织筹备,于2013年12月25日下午顺利地举行此次民族文化传承展演活动,学员们婀娜多姿,豪情奔放的芦笙舞、铜鼓舞表演,高亢、悠扬的苗歌演唱和巧夺天工的刺绣展示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好评。我们感到,展演活动是成功的,而传承活动工作则更富有实效。
计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领域。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刺绣......
传承非遗 成就梦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下午好!前段时间,我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看到过这么两则消息。2005年7月,一件“鬼谷下山”的元青花罐拍出了2.3亿元的天价;2010......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延续香火——以古都西安为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总体情况 古都西安除了闻名遐迩的自然景观之外,其人文底蕴也相当深厚,即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亮五猖庙会,追寻家乡之根——东关小学五猖会非遗传承基地验收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们学校作为区第八批非遗传承基地,内容是东关五猖庙会,五猖庙会是古镇东关最......
丹江二小201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 承 活 动 工 作 总 结 丹江二小非遗传承基地负责人:淳海军 在县文广局领导的关心与重视,以及学校领导的支持和传承人、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