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小结(市级)_第一阶段小结

其他工作总结 时间:2020-02-29 03:24: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工作总结】

第一阶段小结(市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一阶段小结”。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民间剪纸游戏

第一阶段研究小结

鲍集中心幼儿园课题组(2010年2月)

一、课题背景与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背景

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二十一世纪,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人才是我们教育努力的方向。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人的创新精神、创造性人格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儿童喜欢画画、手工,就如同喜欢游戏一般,儿童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创造想象之大胆是成人所不及的。给儿童一个相对自由的时间,创设一种能激起创作欲望的艺术空间,让儿童能用自己喜欢的美术方式表达情绪和认识……,儿童的创造潜能、审美表现愿望和能力、创造型人格是可以在美术教育中得以充分挖掘、激发和培养。新《纲要》更强调儿童主动的发展,关注儿童终身受益的品质的培养。要落实《纲要》精神和“创造”的教育宗旨,需要对幼儿园现行的美术教育进行改革,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的独特优势,探索能使儿童的创造力自然流露的方法和途径。

(二)解决的问题

更好地发挥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在价值,使美术教育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造力思维的摇篮;成为懂得欣赏、自信的小“艺术家”。

1.创建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儿童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

2.创设美术教学活动的艺术环境营造、美术材料提供、作品表现内容、个性表现方式、多元组织形式、有效指导方式和作品展览赏析等。

3.探索不同类型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学习方法、表现手段的有效指导策略。

4.探讨儿童美术活动“档案式”发展评价策略,探究美术教育活动与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关系。

二、课题研究现状与趋势 1.现状解读

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给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大,注重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重视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强调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突出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让艺术和生活紧密联系。从儿童作品可以看出儿童用他们的表达水平、表达方式,表达对真实生活的理解和自我情绪的再现。他们更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能力。这一点正是我们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在发展儿童审美创造力的探索过程中所要借鉴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越来越重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强调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性发展的独特作用,许多儿童美术教育者和幼儿教师都在发掘儿童创造潜能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促进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儿童开始敢想了,敢画了,开始从作品中看到儿童自己了,但是教师的影响在儿童作品中的显现也是明显的,仍然没有走出模式化倾向。随着国外先进的美术教育思想的引入和儿童心理学、创造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国内新的教育理念的确立,必将给儿童美术教育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新的《纲要》也明确提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这一切都说明未来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在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前提下,以儿童审美创造力发展为核心的。

2.趋势分析

本课题旨在促进儿童审美创造力的发展方面,和国内外美术教育者有着同样的追求。我们将围绕儿童审美创造力发展为核心的美术教育目标,在创造学和儿童心理学理论的支撑下,在实践层面上探索方法,打破美术教育的模式化倾向,借鉴和引入先进教育方法,希望在促进儿童审美创造力发展的前提下,保持中国美术传统优势,探索儿童美术多元评价的方法,建立一种新型的美术教育优化机制,充分发挥美术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

三、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课题的核心理论为创造性教学、儿童心理学以及皮亚杰的建构论。艺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用自己的生命心态的独特体验以及创造性的表达能力表明他对宇宙万物的感受。艺术学习要顺应自然,顺应人的发展规律,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儿童的知识体系是在自己的探索操作中自我建构的。

《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表现能力的培养研究》是将创造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方法和美术创造的规律、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于儿童美术教育实践。解决当前美术教育的核心问题即如何促进儿童审美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型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儿童运用美术手段创造性地通过感受,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的美为目标的,是重在发展儿童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其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儿童主体发展的发展性教学。

四、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一)理论假设

美术教育活动中创造表现能力的培养能给儿童愉快的情绪体验,让儿童感受和体验“创造安全感”和“创造成就感”;重视儿童这一学习主体的自我成长,关注儿童的学习策略和操作态度,强调在实践操作中建构美术技能,强调运用启发式教学,在开放而丰富的环境条件下,在师生双方积极探究、积极实践、积极思考和大胆表现中,实现师生双方“自我价值”,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充分相信儿童,为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耳朵、嘴巴、手脚,调动各种资源优势,提供和创造条件,帮助儿童实现想法,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认知于情意能力的儿童,如:自信心、合作、创造性思维等,奠定未来做人、求知的基础。让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造力思维的摇篮,成为懂得欣赏、自信的小“艺术家”。

(二)研究目标

1.鼓励幼儿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

2.培养幼儿良好的创造人格:快乐、自信、合作、创新。

3.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体包括:动手实践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表现能力。4.编写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

5.探索相应的活动课程实施方法、评价方法等。6.通过研究《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表现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课题,促使全园教师在实践中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三)研究内容

1.制定创造型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儿童不同层次发展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

2.探讨创造型美术教学活动的艺术环境营造、美术材料提供、作品表现内容、个性表现方式、多元组织形式、有效指导方式和作品展览赏析等。

3.探讨形式多样的美术工作室或美术活动区的建立,为儿童个性化的自主艺术创造提供空间和条件。

4.研究不同类型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学习策略、表现策略,探索有效指导策略。

5.创造型美术活动与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关系。

(四)子课题

《创造型儿童绘画活动的实践研究》、《幼儿园实验绘画对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创造型儿童手工活动的实践研究》、《儿童美术“档案式”发展评价》、《美工活动室的创建和开展》等。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研究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将分三年三个阶段完成,分为培训试点、探索实践和总结发展三个阶段。

2008年6月——2009年1月 课题研究宣传发动期、调查园内美术教育现状,进行儿童创造性心理学和创造性美术教育的理论学习、在手工、绘画方面确定两个班级进行创造性美术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尝试性研究。出有关前期调查报告、经验论文以及教学案例

2009年2月——2010年 1月

拟定创造性美术教育下的各年龄段儿童发展目标及儿童作品评价量表;对小、中、大班在手工、绘画方面进行创造性美术教育的探索性研究及成果验证性研究。出论文、召开中期成果交流汇报会、案例及儿童作品集。2010年2月——2011年10月

继续验证性研究,整理各类研究资料、结题工作、出有关教育论文及总结、出活动设计专辑及儿童作品集等。

2.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观察、调查和作品分析的方法,了解研究现状,了解个体儿童学习策略和创作表现心理,不断调整研究方向,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通过研究前后儿童表现和作品的测量比较,验证研究结果.

本课题由我校全体幼儿教师共同合作进行的,大、中、小班在研究前期从美术教育的一个方面入手,如:绘画、纸工、泥塑等中任选一个方面进行创造性美术教育的探索性研究。全体成员围绕共同的指导思想,自定研究方案进行相关研究,课题组定期共同学习、研讨和观摩的方法,保证研究方向的一致、研究成果的共享及各成员自主创造力的发挥。

六、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论文:每位研究成员每学年要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

2.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表现能力活动实录文集:将效果显著的活动设计、实况评析、活动反思、个案记录、儿童作品及评价整理成文集。

3.儿童创造作品集:收集儿童作品拍成影像,完整记录作品名称,作者姓名、性别、儿童对作品的表达以及教师的评价,出画册。

4.教学活动展示和经验交流:阶段性地进行教学活动观摩,汇报阶段性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在创造心理学理论和儿童美术创造规律的基础上,认真领会《纲要》精神,进行具体的教育实践探索,在教育行为中调整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新观念指导下,重新认识在美术活动中的儿童,达到既开发儿童美术创造力,又提高儿童审美表现力,同时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形成的目的,建构一种方便可行的、新型的儿童美术教育优化机制,即创造型美术教育。

2.研究过程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促进儿童审美创造力的发展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儿童则在一次次的自我创造中,实现想法,张扬个性,发展技能,体会成功,促进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3.将创造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美术创造的规律、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于儿童美术教育实践,使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造力思维的摇篮,成为懂得欣赏、自信的小“艺术家”,更好地发挥美术活动独特的内在价值。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与保障措施

(一)研究能力

1.鲍集中心幼儿园是淮安市优质园,幼儿兴趣广泛,基础比较扎实,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孩子,提高了幼儿能力,在各类比赛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研究人员是我园最优秀的年轻的教师,教学教育业务扎实,肯吃苦,有闯劲。不少教师是县内小有名气的骨干教师,经常有论文在市级以上的刊物发表或者交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观摩更是他们每个人的特长。特别是课题负责人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教学业务娴熟,摸索出众多有效教学策略,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研究经验。文字功底、研究能力毋庸置疑。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协调合作能力。

(二)保障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林昌海校长对每一项实验研究都十分重视,有充足的研究经费保证。

2.组织管理规范。

课题研究确立主持人宏观决策,各成员实际操作,设立专家课题指导,课题实验等组织机构,建立学习研究制度,定期检查制度为课题研究活动的顺利进展提供组织保证。

3.硬件设施齐备。许多软、硬件逐步添置到位。教室都配备了计算机、视频展示台和大屏幕背投彩电,促使实验教师不断学习、实践,在硬件设施上支持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三)人员分工

主持人:钱俊荣

成员:

张敬

陈冬美

许云翠

王瑾秀

第一阶段小结

平庄国家粮食储备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小结 元宝山区粮食局党总支: 按照第二批党的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教育情况进行“回头看”的要求我库对第一阶段活......

第一阶段小结

马家沟村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第 一 阶 段 小 结根据中央、省、市、镇党委要求和安排,在全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3月14日我村党支部积极......

第一阶段小结

《通用技术学科与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有效整合应用的研究》第一阶段小结报告(2011年3月——2011年10月)——通用技术学科与多媒体网络有效整合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第一阶段小结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第一阶段小结皇冠小学:周义勤我校课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研究》申报并经县局领导评审委员会审定批准立项后,我们立即成立了课题研究小......

第一阶段小结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 动员部署阶段小结根据局委会会议下达的《水利局关于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我公司在2月28日召开2012年关于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办法会议,会......

下载第一阶段小结(市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阶段小结(市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