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小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效课堂工作小结”。
课题:让课堂小结不流于形式
——小结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当精心设计。我们在备课时,往往将绝大多数的时间用来设计课的引入,注重新课讲授的过程和方法,问题的设置等环节,而到了课的结尾,却往往准备得不充分,或因为时间紧张,草草结束。很多老师习惯在课的最后问上一句“今天你在这节课里学到了什么?”然后学生站起来把板书读了一遍。这种形式上的课堂小结,无法提高课堂效率,更是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小结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概括、理顺重点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还可以承上启下,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课堂小结的一点认识。
一、看看你的课堂小结是否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针对性。课堂小结,必须要围绕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同时必须针对学生具体的学习特点,做到因人而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注意潜心钻研教材教法,有的放矢。
第二,引导性。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引导作用,导“思”、导“言”、导“法”、导“情”。绝不可一句“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就开始等待下课铃声。
第三,概括性。在短短45分钟里,我们有时进行了几项科学探究,组织了几次小组活动,展示了好多实验现象,强调了一些探究方法。此时在课的最后,一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课堂小结,利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加强记忆,巩固知识。
第四,趣味性。有趣的小结,既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放松,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长久的学习动机,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小结的方案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一个深刻、完整的印象,在最后十分钟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全面准确,简明扼要的语言或图表的方法,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起到巩固强化知识或画龙点睛的作用。避免一味对前面教学内容的机械再现,简单重复。主要由教师负责引导,学生是完成小结的主体,必要时再由教师补充、完善。这种法一般用于新知识密度大的课型或某一单元教学的最后一次新授课。比如用口诀进行小结:《天平的使用》的课堂小结中,总结为“一看”、“二放”、“三调平”、“四称量”、“五读数”、“六整理”;《光的反射》的课题小结用到“两线分居,两角相等,三线共面”。
许多科学概念、现象和原理既相关又相异,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对比比较,寻找内在联系与不同,可以加深理解,了解本质。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表达形式非常相近、知识结构十分相似或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的内容。如《电能的获得和转化》一课小结时对电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比较。同样,我们可以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对比光的传播的特点;在学习习近平衡力的时候,对比相互作用力;在学习内能的时候,对比机械能的异同等等。
一般适用于由于学生容易对某些概念、规律发生误解的情况。比如在学习《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通过两个实验设计和实践,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出欧姆定律,并推导出两个变形公式后,课堂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假如教师在此时仍然采用归纳式小结“什么和什么成正比、什么和什么成反比”,学生疲惫不堪,不易接受。这时用带有具体数字、具体情节的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小试身手,教学效果将完全不同。如,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为4V,通过它的电流为0.5A,该导体的电阻为多少;当该导体两端电压减为2V时,该导体的电阻为多少,通过它的电流为多少。在完成练习后,再由教师指出导体的电阻大小是由导体自身决定的,强调欧姆定律探究的是电流的大小变化规律,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教师在课堂引入时,就用奇妙的实验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那么在课堂小结时,就不要忘记引导学生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上课时所提出的问题,消除疑惑,使得整节课首位呼应,完美收尾。如“浮力”一课不妨这样引入和小结。教师提问:你能让乒乓球在水下不浮起来吗?如图演示实验。(将废弃的饮料瓶对半剪开,取上面部分,注意实验时要打开瓶盖,让水流下来,乒乓球就浮不起来了)学生们一定觉得很新奇,但又难以说出缘由,学习一下来了兴趣。等慢慢学习了浮体、浮力以及浮力成因后,在课堂小结时再试试让学生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
科学课程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很多章节之间联系密切,此时就可以用到承前启后法,激发学生进一步提出新的探究课题,为后面的课程埋好伏笔。比如,在学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一课后,进一步提出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制造和分解、利用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在学了《火山与地震》后,我们知道了这是地形的剧烈变化,那么自然界中地形是否还不时处于缓慢变化中呢?地形缓慢变化的力量又是来自哪里呢?
在课的最后,教师还可以适当提供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扩大知识面,通过发散的想象和夸大的设疑,与实际产生强烈的反差,加深对科学现象与本质的理解,增加科学探究兴趣,授人以渔。如《物质由微粒构成》中,小结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更小的微粒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构成,那么夸克是否由什么样的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呢?如学习了重力、摩擦力之后,大胆畅想假如我们的身边没有了重力或摩擦力,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便,和哪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总之,课堂小结既要给一堂课的教学划上圆满的“句号”,同时更应添上探究的“问号”。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灵活设计课堂小结。让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兴趣,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小结从小便迷武侠小说,每当学习疲乏之时,只要一翻开那微微泛黄的纸页,就觉得神清气爽,精神头儿刹那间就重新充盈我的全身。于是,在中学时期,就几乎把《射雕英雄传》、《天龙八......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在教学过程将要结束时,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或者是课堂活动进行归纳总结的一个环节,它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
历史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大致要经历导入、授课、结课三个环节,三者缺一不可。精彩的导入就如桥梁,引导学生走入未知的殿堂;激情的授课就如磁石,牢牢地吸引学生;而完美的结课就如发......
一、课堂小结是填空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深入细致的剖析给学生,那么就要在小结里面艺术的提醒学生,并交给他们课后去涉猎有关的知识,自主的去完成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