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常考知识点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生活常考知识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我国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2、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有制度、物质、法律保障;也表现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民主选举
1、选举方式:从选民角度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候选人角度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2、我国的选举制度实行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二)民主决策民主决策的方式(直接参与)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④公民还可以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
(公民间接决策:⑤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三)民主管理
1、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
2、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意义:①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服务与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②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③在民主实践中有利于逐步增强和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四)民主监督 1 民主监督的方式
①信访举报制度。(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这是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这是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
③舆论监督制度。(可以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这是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民主监督的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如何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①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一、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体现在: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4(1)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2)依法行政的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5 政府接受监督:
(1)必要性:①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②权力是把“双刃剑”,防止权力滥用。
(2)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①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②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③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3)关键: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内部监督:上级政府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法制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
(4)实施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的意义:①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②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享有的权利有: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的权力,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人大代表的义务:①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③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4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表现在三对关系:①人大与人民;②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③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3)优越性: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2 执政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科学执政,就是遵循(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执政理念: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政党制度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 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内容:(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6)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越性:①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③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1)民族平等(2)民族团结(3)各民族共同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②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③核心内容: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和其他自治权。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5、我国的宗教政策;(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综合探究: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一、走进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地位、基本要素和基本权利与义务
(1)地位:是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2)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对于基本权利的掌握需要理解,能够举例识别)(4)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2.联合国的性质、宗旨、原则和作用:
(1)性质: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遵循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4)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3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7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政治常考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总结【中考乐冲刺“做的更少考得更好”】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
1.传统的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能¡发行的银行3.汇率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衍生性金融工具是指有基础性工具派生而来,其金融市场的主体——交易者。金融市场的客......
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2.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1.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是凯洛夫的《教育学》,而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红楼梦》常考知识点总结,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