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考点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记叙文知考点汇总”。
记叙文考点一:概括文章的内容
题型: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共写哪几件事,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文章部分情节。答题方法:
方法一:自问自答法
什么人?
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
答题格式:人+事+结果
(次要问题: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起因是什么?
次要问题如果有特定意义,也要概括进去)方法二:分段概括法
第1步
根据所给提示分段
第2步
概括段意(可用自问自答答法)
记叙文考点二:语言赏析
(一)赏析角度:
1、修辞的角度: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比等。
2、描写的角度: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
景物描写(渲染+烘托+铺垫)
3、词语的角度:动词、形容词、副词
4、句式的角度:反问句、设问句、排比句、对偶句
(二)解题方法
1、首先确定赏析角度。
2、然后结合语境谈内容的表达效果。
3、最后指出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角度+表达效果+内容+情感
基本模式: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感情。
(三)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
排比:句式整齐,富有气势,强烈地表达了„ 对偶:句式整齐,对仗工整,节奏感强。设问:引起注意,启发读者的思考。反问:加强语气,表意坚定,发人深思。
记叙文考点三:标题的作用(妙处)、标题的含义(理解)题型一:标题的作用或妙处
(一)主要作用:
1、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即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即
3、暗示文章的主旨,即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5、充当线索,贯穿全文
6、题目新颖(使用修辞等),吸引读者兴趣
(二)题目本身特点
如: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义丰、质朴简练、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典雅传神„„
(三)答题思路:
主要作用+具体内容+题目本身特点 题型二:标题的含义(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
(一)思考角度
1、要注意修辞(象征、双关、比喻等)
2、要结合文章主旨来分析
3、挖掘表层、深层含义。
(二)答题模式:
浅层含义+深层含义
记叙文考点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主要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或事情发生的)背景或时令等;
2、渲染了„„的气氛;
3、烘托某人„„的心情(性格、品质、精神);
4、推动情节发展,为„„做铺垫;
5、突出人物精神或品质;
6、深化文章主题。
7、象征或暗示。。。
记叙文考点五:分析人物形象
题型一:直接分析人物形象
题型二: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含义:品质、性格、精神 答题方法:
1、注意作品中对人物评价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2、结合人物所做的具体事
3、结合对人物的描写判断
记叙文考点六:分析词语、句子的含义 题型一:分析词语的含义 答题思路:词语的本义+语境意义
语境意义:侧重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感情等,多于文章主旨相关。
题型二:分析句子的含义
答题思路:揭示关键词语的含义,代入语境整理成一段话。
注意:侧重揭示词语的比喻义、象征义、言外之意,联系文章主旨回答。
记叙文考点七:线索
线索的类型:
(1)以人物为线索(《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2)以事物为线索(《背影》)(3)以作者思想感情为线索
(《阿长与山海经》“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4)以人物关系为线索
(《藤野先生》以“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5)以时间为线索
(6)以地点为线索
(7)以事件为线索(《秋天的怀念》以“看花”为线索)
记叙文考点八:分析句子的作用
一、答题思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二、在开头的作用:
内容上:(1)概括段落内容;(2)开篇点题;
(3)交代背景;(4)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结构上:(1)设置悬念,引人入胜;(2)为„做铺垫;
(3)总领全文;(4)引出下文。
三、在中间的作用
内容上:表现„„的内容(思想感情或人物形象)。结构上:
1、做铺垫;
2、照应开头(结尾),;
4、承上启下(或总结上文或引出下文);
5、与„„进行对比等。
四、在结尾的作用:
内容上:
(1)表现了„„内容,抒发了„„感情等;
(2)点明文章主旨或深化主题。
(3)意蕴悠长;留下想象空间;发人深思;
结构上:(1)呼应开头(前文);照应题目;
(2)总结全文。
记叙文考点九:领会文章主旨
题型一:概括主旨或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题型二: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答题方法:
1、分析标题
2、精读首尾,体味主旨
3、分析议论、抒情句
4、分析文章背景
5、找关键词句、中心句
6、梳理人、事,体会作者情感倾向 答题举例:如
1、《真正的英雄》,标题揭示主旨
2、《阿长与山海经》结尾句:仁厚黑暗的地目呵,愿在你 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3、《藤野先生》,议论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记叙文考点十:写作手法:
题型:文章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写作手法(常考的):
1、象征:如《海燕》
作用: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和„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
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表现了„,使文章意蕴含蓄。
2、欲扬先抑:如《阿长与》
作用:本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本意是„
而先写„,突出强调了人物(事物)„的特
征,使行文有波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对比:如《故乡》
作用:本文把„和„进行对比,鲜明地突
出了„。
4、衬托:如《爱莲说》
作用: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A的„
衬托B的„,鲜明地突出了B的„。
5、借景抒情:
作用:使抒发的„之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此外,写作手法还有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插叙、侧面烘托、卒章显志、前后照应等。
考点十一: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按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叙 述,是最基本的叙述顺序)作用:条理清晰地表现了„„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
中断叙事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
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常见方式有三种:
(1)联想式(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联想引出插叙。)(2)转述式(借助作品中人物的叙说进行插叙。)(3)直述式(不借助文中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直接在文中插入事件的方式。)作用:1)交代了……,使文章情节更完整,更曲折;
2)表现了……,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3)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即……。
4)为……做铺垫
5)推动情节的发展
补叙:对全文情节进行必要的补充。
考点十二:记叙的顺序
1、第一人称--“我”“我们” 便于直抒胸臆,真实可信。
2、第二人称--“你”“你们”
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他”“他们”等
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客观理性。
考点十三:谈感悟、启示题
主要是围绕中心,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和启示。解题思路:
(1)先用一句话概括个人感受。(2)再用两三句话展开谈感受。
(3)看题目是否还有其他要求。比如是结合文章内容,还是结合个人经历;
字数、格式的要求。)解题注意: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如用“给我的启示是„„ ”或“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要逆主旨而行。(3)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记叙文考点(推荐15篇)由网友“芝士火锅”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记叙文考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篇1:记叙文考点分析 记叙文考点分析考点一:概括内容情节1、 直接概括:主要......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精细分析一、了解记叙文的分类1、写人的记叙文。 2、记事的记叙文。 3、状物的记叙文。 4、写景的记叙文。 5、夹叙夹议的记叙文。 二、掌握记叙文的六要......
记叙文考点分析......
记叙文考点分析考点一:概括内容情节1、 直接概括: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起因、经过)+事件结果答案示例:我游敦煌回来,和母亲交谈,意外得知母亲曾抱着我走过安西的往事。《回家去问妈妈......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考点归纳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4、结合语境理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