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小结要点_测量学第二章小结

其他工作总结 时间:2020-02-28 07:30: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工作总结】

测量学小结要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测量学第二章小结”。

测量学小结要点

第二章 1、水准面,水准面的特性。2、大地水准面,及其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3、测量外业依据的基准线和基准面。4、地球参考椭球,总地球椭球。5、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及其定义。6、测量工作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异同,绘图说明。7、7、1949年以后,我国采用的三种大地坐标系。8、高斯投影,为何要分带,如何分带。9、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何建立。10、距离改化,方向改化。

11、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东经112°21′,求该点所在高斯投影6°带和3°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12、地面点P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x=3102467.28m,y=20792538.69m。问:

(1)该坐标值是按几度带投影计算求得?

(2)P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P点在该带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

(3)在高斯投影平面上P点距离中央子午线和赤道各为多少米。13、绝对高程、相对高程。

14、水准面曲率对水平距离、水平角及高差的影响。15、子午线收敛角,磁偏角。16、方位角,坐标方位角。

习题:

1、根据“1956年黄海高程系”算得地面上A点高程63.464米,B点高程44.529米。若改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A、B点高程分别为多少?

2、已知A点的磁偏角为-1°35′,子午线收敛角为-7°25′,A点至B点的坐标方位角为269°00′,求A点至B点的磁方位角。

第三章

1.误差产生的原因。

2.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3.偶然误差的特性。

4.证明一,证明二,证明三(白塞尔公式)。

5.标准差,中误差,极限误差,相对误差,各适用于何场合。

习题:1、相对误差与绝对误差有何区别?什么情况下用相对误差?什么情况下用绝对误差?

2、相同观测条件下,对同一个量进行了若干次观测,问:这些观测值的精度是否相同?

3、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同一个量进行了若干次观测,问:能否认为误差绝对值小的观测值的精度,较误差绝对值大的观测值的精度要高? 4、某三角网共有30个三角形,测算得各角度闭合差:+0.5;-0.6;-0.8;-1.0;+1.4;+l.7;-1.8;+2.1;+2.5;-2.7;-2.8;+3.2;+3.6;-4.0;-4.2;-4.8;+5.3;+5.9;+6.1 ;+6.8;+7.5;-7.9;+8.5;-9.1;-9.8;+11.3;+12.9;-15.6;+18.8;-21.0,计算每个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5、用检定过的钢尺多次丈量长度为29.9940m的标淮距离(此值可作为真值),得结果为:29.990,29.995,29.991,29.998,29.996,29.994,29.993,29.995,29.999,29.991,(单位:m)试求一次丈量的中误差。

6、已知X=L1+L2,Y=(L1+L2)/2,Z=X²Y。L1、L2中误差为m,求X、Y、Z的中误差。

7、圆半径R=50.03m,中误差mR=±2.7mm。求圆周长的中误差。

8、观测某三角形α、β两个内角,测角中误差均为±20″,计算第三个内角γ的中误差。

9、量得某矩形建筑场地,长度a=80.240m±0.008m,宽度b=40.080m±0.004m,求面积及其中误差。

10、用钢尺丈量两段距离,Sl=120.63m±0.061m,S2=114.49m±0.073m,求S3=Sl+S2,S4=Sl-S2的中误差和相对中误差。

11、用直尺在1∶500比例尺地形图上量取A、B两点间长度6次:57.8mm、57.4mm、57.6mm、57.5mm、57.4mm、57.7mm。求:(1)AB长度的算术平均值。(2)一次量取值的中误差。

(3)AB长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4)相应于AB线段的地面长及其中误差。

12、今欲量测一线段AB的长,要求量测9次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m9≤±0.1mm。问一次量测的中误差m应小于多少毫米?

13、对某段距离进行了六次同精度丈量,其结果为:133.643m、133.640m、133.648m、133.652m、133.644m、133.655m,试求:(1)该段距离的最或然值。(2)观测值的中误差。

(3)该距离最或然值的中误差

第四章

1.水准测量原理 2.视准轴 3.水准管轴 4.视距丝 5.视差

6.水准仪的使用

习题:

1、试绘图说明水准测量的原理。

2、将水准仪置于D、N两点之间,在D点尺上的读数d=1585mm,在N点尺上的读数n=0465mm,试求高差hDN,并说明d、n两值哪一个为后视读数。

3、有AB两点,当高差hAB为负时,A、B两点哪点高?高差hAB为正时是哪点高?

4、水准测量时,转点的作用是什么?尺垫有何作用?在哪些点上需要放置尺垫?哪些点上不能放置尺垫?为什么?

5、水准仪是如何获得水平视线的?水准仪上圆水准器和水准管有何作用?其水准轴各在什么位置?

7、何谓水准器的分划值?水准器分划值与水准器灵敏度有何关系?

8、8试述三、四等水准测量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程序。有哪些限差规定? 9、9水准仪有哪几条主要轴线?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10、何谓水准仪的i角?用公式并绘图说明i角对读数和高差的影响。11、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后视与前视距离大致相等?

12、交叉误差对高差的影响可否用前后视距离相等的方法消除,为什么?水准测量作业时,若仪器旋转轴能严格竖直,观测高差中是否存在交叉误差的影响,为什么? 13、三、四等水准测量中,为何要规定用“后、前、前、后”操作次序? 14、施测一条水准测量路线时,为何要规定用偶数个测站? 15、水准路线往返观测有何好处?能消除或减弱何误差影响? 计算题:

 已知水准仪i角值-6″,当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视准轴是向上还是向下倾斜?

 已知某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其i角值为+40″。将仪器置于A点测定m、n两点间的高差,A点至两点的距离分别为SmA=100m,SAn=80m。问:i角对高差hmn的影响为多少毫米?(算至0.1mm) B两点相距80m,水准仪置于AB之中点,得A点尺上读数a=1.246m,B点尺上读数b=0.782m;将仪器移至AB延长线上的C点,BC长为10m,得A点尺上读数a'=2.654m,B点尺上读数b'=2.278m。试求:(1)该水准仪的i角值。(算至0.1″)(2)水准仪在C点时,A点尺上的正确读数。(算至毫米)

 某水准仪符合水准器水准管分划值为40″。若气泡影象不符合的差距为0.6mm,问:这将对相距100m水准尺上的读数带来多大的影响?(算至0.1mm)

 经检定,某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在水平面上投影的交角为10°,圆水准器分划值为8′。测量相距120m的AB两点间的高差,若安置仪器时,气泡偏离中心1mm,问:由于交叉误差的影响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是多少

 水准尺倾斜对水准尺读数有何影响?设水准尺竖立不直而对读数产生的影响不得超过0.5mm,问读数为lm,2m,3m时,水准尺倾斜的最大角度各为多少?(算至1.0′) 设一测站前、后视水准尺均未竖直,倾斜角均为3°。已知前视读数为1174mm,后视读数为2364mm,问因水准尺未竖直而对所测高差有多大影响?(算至0.1mm) 设施测一条水准路线时水准尺未能竖直,其倾斜角的平均值为2°。已知测得该水准路线的高差为14m,试求在该高差中因水淮尺未竖直所产生的影响。(算至0.1mm) 若规定水准仪的i角应校正至20″以下,问:这对前、后视距差为20m的一个测站,在所测得的高差中有多大的影响?

 今用水准仪对相距75m的A、B两点,用两次仪器高的方法测得两次高差,即h1AB=a1-b1,h2AB=a2-b2。若欲使此两个高差之差不得超过±3.0mm,试求每个高差的中误差和各次读数(即a1、b1、a2、b2的值)的中误差。第五章

1、水平角,绘图说明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的原理。

2、竖直角,为什么测竖直角时可只瞄准一个目标?

3、经纬仪测角时,若照准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两目标点,其水平度盘读数是否相同?若经纬仪架设高度不同,照准同一目标点,则该点的竖直角是否相同?

4、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观测时如何消除视差?

5、安置经纬仪时,对中和整平的目的是什么?若用光学对中器应如何进行?

6、角度测量为何要正、倒镜观测?

7、简述测回法的观测步骤,及其各项限差要求。

8、何谓竖盘指标差?如何计算和检验竖盘指标差?

9、会计算表5-2,表5-5。

10、水平角观测的误差有哪些?

11、试述钢尺尺长方程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12、绘图说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何谓直觇?何谓反觇?

13、普通视距测量计算公式中两个cosα的作用。

14、今用同一钢尺丈量两段距离。一段距离的往测值为126.78m,返测值为126.68m。另一段距离的往测值为357.23m,返测值为357.38m。试问这两段距离的测量精度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哪段距离的精度高? 第七章

1.控制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2.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3.何谓控制点、控制网、控制测量? 4.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哪些? 5.控制测量的一般作业步骤。6.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7.何谓坐标正、反算?试写出计算公式。导线布设形式有哪几种?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8.何谓三联脚架法?它有何优点?其外业工作应如何进行?

9.经纬仪闭合导线近似平差过程,并指出附合导线近似平差过程的不同之处。10.何谓交会定点?

11.常用的交会定点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情况?(前方交会、后方交会、侧方交会、测边交会)12.余切公式推导过程。13.危险圆。

测量学小结

测量学实习小结为期三天的测量学实习结束了,我们所有人黑了一圈,也瘦了一圈。这次实习,是我们第一次独立完成的测量任务。没有老师指导了,也没有上下课的限制了,仅仅把仪器交给我......

测量学考试要点

名词解释1.测绘: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测绘学是测量学与制图学的统称2.测......

土木测量学实习小结

实习小结班级:10级土木1班 姓名:姚俊波 学号:1016100104 回顾这俩周的测量实习,真的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不仅时间紧,工作量也大。尤其是搬全站仪时,一台十几斤仪器要从宿舍搬到工......

测量学实习小结1

测量学实习报告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我们交通工程专业学习了测量学课程,并于2010年8月30日开始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测量学实习。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测量学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

测量学

《测量学》读书笔记学院: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班级:安全工程101班学号:20104670144姓名:许松林前言:《测量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空间位置的一门......

下载测量学小结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测量学小结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