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总结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语文知识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现代汉语的形成;现代汉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它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是汉语的现代形式。
2.,现代汉语的特点(三大点九小点)
语音方面1声韵配合规律性强2元音占优势3有声调变化词汇方面1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 2构词法灵活多样3词的来源途径广泛 语法方面1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2以语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3有丰富的量词系统 2.《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前1100)至春秋中叶(约前600)近600年的诗歌305首。由于这些诗在当时都是乐歌,所以根据当时音乐的分类标准,>又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民间歌谣,是《诗经》中的主体和精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诗。雅,是周王朝直辖区域的音乐,犹如今天的京腔京韵,分大雅和小雅,105篇诗,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这些诗是当时上层贵族在宴会或典礼时配乐演唱的歌辞。颂,是统治阶级祭祖祭天地时的舞曲歌辞,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分别有诗31篇、5篇、4篇,计40篇。
3.汉乐府:“乐府”是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乐,是音乐,府,是官署,是官设的音乐机构,后来就把由这一音乐机构所搜集,编制的“歌诗”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辞”也简称“乐府”同事吧七种来自明见的作品,称”乐府民歌’.这样“乐府’又成为文学史上一种诗体的名称。4.建安风骨:“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的年号。这个时期的文学叫建安文学,主要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和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王易,刘桢)。他们发扬了汉乐府诗的现实主义传统,真实反映了广阔而动荡的汉末社会的现实,诗中还表现出诗人高亢积极的进取精神,情辞慷慨,清新刚健。世称“建安风骨”。
5.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书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
6.边塞诗派:高适,岑参,边塞诗作者结合壮丽,辽阔的边境景象,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抒发慷概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反映征夫思妇的幽怨及边境的荒凉艰苦生活,作品气势豪放,慷慨激昂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感。
7.婉约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委婉,曲尽情态。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8.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田地里解脱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9.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大都用技术历史的笔法来写一些奇闻异事。
10宋元话本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苏轼词体革新1.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 离别 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2.笔力和体制上有所创变3.具有鲜明的理想色彩 在语言和音律上,也体现了苏轼的创新精神。
二、填空
1.方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是共同语的分支。民族共同语是一种方言为基础逐渐形成的,那种座位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方言非为以下七种1.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2汉字的六个特点:{构字法,构词}1象形2指示3会意4,形声,{用字法}5转注6假借。
3.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汉字构造方法: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用字方法:转注 假借
4.借代的表达效果;运用借代可以显示事物的特征,突出对事物的深刻印象。借代还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强语言的艺术表现力,还可以表达说、写者的爱憎情感或幽默趣味。
5.对偶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类。6.词大致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词(91字以上,最长达240字)7.1917年,《新青年》四卷一号发表第一批新诗,包括胡适的《鸽子》,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沈尹默的《月夜》等。1920年,胡适的《尝试集》出版。
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和“志人”小说。志怪代表作为干宝的《搜神记》,志人的代表作为南朝宋临川王刘庆义所撰的《世说新语》。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是神话 9.宋元话本是小说的最高成就,是以爱情和公案类。10.明朝出现了长篇章回小说,四大奇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历史演义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英雄传奇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神魔小说。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世情小说。
11.短篇小说:三言(冯梦龙)1.《醒世恒言》2《警世通言》3《喻世明言》,二拍(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2.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妖狐怪小说;吴敬梓《儒林外史》,长篇讽刺小说;曹雪芹《红楼梦》,清代小说最高成就。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高明《琵琶记》,汤显祖《牡丹亭》,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13鲁迅在新文学初期的小说创作中,鲁迅是一枝独秀,不仅最早显示出新闻学的“实绩”,而且在文体上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就的实验,成为了各种现代小说文体的先驱和榜样,鲁迅创作出版的小说集有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13、李清照,别是一家;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
三、背默
1.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2.《终南别页》: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3.《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4.《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5.《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6.《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8.《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四、翻译 1.《大学》大学之道.....则近道矣。译:大学做学问的目的是发扬先天固有的德行,革除旧的思想和习气,以求达到最完美的境界是至善。知道所应达到的理想境界是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而后才能内心宁静,内心宁静之后才能泰然安稳,泰然安稳后才能达到行事思虑周到。行事思虑周详而后才能达到最好的理想境界。世上万物都有根祗和末梢,天下万物都有结局和发端。能够明白他们的先后次序,那么,就能够接近大道了。2.《齐家治国》所谓治国,.....而后嫁者也。译:所谓治国必先整治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家族不能教育好,而能教育好别人,那是没有的事,所以君子不出家族也能教育好自己的邦国。家族中讲求的孝道可以用来侍奉国君,悌道可以用来侍奉长辈。《康浩》说:“爱护民众就像母亲爱护初生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追求爱护民众,虽然不能完全符合,但也不会相差很远,生活中没有见过先学抚养孩子然后才出嫁的女子。3.
;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4.P258《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是以弗去”,译: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5.《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为而不争。”译:真话不好听,好听的不是真话,好人不巧辩,巧辩的不是好人,明智的人不去广求知识,广求知识的人不明智。圣人毫无保留,尽全力帮助人,他自己反而富有,把一切给与人,他自己反而充实。天的运行规律是利于万物而从不损害他们,圣人的处事原则是帮助别人而不予争夺。五.苏轼的词现存340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他将北宋诗*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对词体的革新是多方面的:首先,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其次,苏词在笔力和体制上有所创变。最后,苏词具有鲜明的理想色彩。
六、王维的诗歌是怎样表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的?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五,赏析
《渭川田家》赏析 描写田家闲逸的诗。诗人面对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恬然自得的田家晚归景致,顿生羡慕之情。开头四句描写田家日暮时一种闲逸景象。
五、六两句写农事。
七、八句写农夫闲暇。最后两句写因闲逸而生羡情。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渭河流域初夏乡村的黄昏景色,清新自然,诗意盎然。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这首诗先写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全诗感情色彩浓烈,情绪如狂涛漫卷,笔势如天马行空。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处世的情绪。
《咏怀古迹五首》大历元年,杜甫流落夔州,写下《咏怀古迹五首》。这一首是咏昭君的。“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起句突兀奇绝,不同凡响:三峡之水从千山万壑间流过,山势峥嵘起伏,有如万马奔腾,直赴荆门。“尚有村”传达了一种“斯人已去”的寂寞感;自然界无穷的生命力,更加重了“物在人亡”的惆怅情绪,巧妙地为全诗确定了悲壮的基调。陡起直转,必然过渡到下面对昭君命运的咏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颔联概括了昭君一生的悲剧。:“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这两句以极简的文字,写出了无穷的感慨,写出了昭君生前死后的哀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此联写得真切率直,说的是千载之下,人们分明能从昭君演奏的琵琶曲中,听到她那无穷的怨恨。诗人借古抒怀的动机很明显,五首诗的联系也很密切。他在政治上的挫折,使他深感君臣际会之难;漂泊西南、依人为生的岁月使他痛苦不堪。而中原扰乱他又欲归不得。所以他咏庾信,寄托自己的乡关之思
《蝶恋花》柳永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上片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态,笔意婉约。下片抒情,直抒胸臆,写词人情深志坚。“拟把”、“强乐”三句辞意顿折,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谋求醉而忘忧,歌而暂欢,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却落得个“还无味”的无聊和空虚,可见其春愁之浓深、刻骨,竟无法排遣。最后揭明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终不悔”。“为伊”,方始画龙点晴地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全词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描写心理充分细腻,尤其是词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画龙点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水龙吟》辛弃疾开头两句,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下面就自然地收束,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晨兴》宗白华从深层次来着,太阳与月亮、早晨与昨夜、灵魂与残梦构成了整首诗歌的两极结构框架。这首诗就形成了一种内在情感的比对。诗歌的上下节又构成了两种美学气质的并立。前者是现实的,因而刚健清新;后者是虚幻的,因而飘忽悠远。前者代表了光明、正义、正义与强力,具有浓重的酒神气质。后者是一种超现实的梦幻,可视为日神精神的象征。因此,整首诗又是酒神与日神两种美学气质的对照和统一。表达那个时代的中国少年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和追求光明的求索精神。
《回答》北岛 本诗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首先来自深刻的理性思辨。愤怒的呐喊,如冬日惊雷响彻天宇,如空间足音经久不息。四个“我不相信”组成的排句,语意坚定,大气磅礴,显示了叛逆者毫不妥协的意志。这种怀疑,不是虚无主义,这种否定也非“否定一切”,而是建立在对自己完全相信的基础上,对荒谬客体的彻底否定,是在对病态的社会现实完全绝望后,对生活的重新选择。诗以警句开篇,如异峰突起,为全诗定下了悲愤的基调:“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有力讽刺
了那个道德观念扭曲、价值观念颠倒的荒唐现实。诗人如同屹立在天地间的神奇的“超人”,能看到“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还能看到茫茫大地上“到处都是冰凌”,“死海里千帆相竞”。这既是冷酷的现实,也是诗人所作的深刻的历史反思。这些用直觉思维产生的富有暗示性的比喻,比直白的实写更有概括力。末尾两行,把“闪闪的星斗”想象成“五千年的象形文字”和“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不仅比喻贴切新鲜,而且给诗带来一种历史感和开拓美好未来的使命感。
《一剪梅》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词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丹寨县雅灰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科目:语文 班级:四(3)班 任课教师:徐祥顺 暑假即将来临,期末考试已完成,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将画上句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水平的高素质的现代人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经过一个学期的艰苦努力,圆满......
2011-2012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二班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
二 ○一一平湖市粮食企业改革工作总结 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粮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截止九月底全市粮食企业改革全面结束。全市粮食系统 12 个县区、10 个市直粮食企业......
岑巩第二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三(6)班语文教学及渗透法治教育和德育工作总结真是光阴似箭,一学期很快又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感到很辛苦,同时也感到很欣慰。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