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登革热总结_登革热防控工作总结

其他工作总结 时间:2020-02-28 05:04: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工作总结】

10登革热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登革热防控工作总结”。

2010年勐海县登革热监测工作总结

登革热是由1-4型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为保证我县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进一步掌握勐海县登革热媒介情况,我中心根据相关项目要求和监测方案,于6至10月对我县打洛镇曼掌村、布朗山乡曼外村开展了登革热媒介的监测,监测情况如下:

一、勐海县基本情况:

勐海县位于云南西南部,西双版纳西部,(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之间,东接景洪市,东北接茅洱市,西北与澜沧毗邻,西和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46.556公里。距省城昆明786公里,距州府景洪46公里。勐海县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山坝交错,复杂的地理特征和高温气候的亚热带气候条件形成了以热带雨林为主得茂密的森林植被。全年太阳投射角变化小,夏秋受来自孟加拉湾和北部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多阴雨天气,气温不高,天气晴朗,空气干燥,气候温和,形成了年无四季之分、干温季分明的季风气侯。

二、监测方法/ 71、成蚊密度调查

每月对上述2个监测点采用定时、定点、定人的方法按东、南、西、北、中5个捕蚊点,每点12分钟开展伊蚊人工诱捕,统计其人工小时捕获的伊蚊成蚊雌蚊只数。

2、伊蚊幼虫密度监测

每月中甸对每个监测点随机抽样50户居民。开展永久性水容器和暂时性水容器捞幼调查,统计指标为布雷图指数:(BI)、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千人指数。

3、输入病例及疫情处理

2010年7月23日西双版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反馈: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现收治1例登革热病例(张明芝,女,63岁,昭通市巧家县人)。患者于2010年6月(具体日期不详)从昆明到我县勐啊镇纳京村委会纳京九组女儿家居住(其女儿为数年前到我县包租纳京九组土地种植业户),于7月14日又到勐腊县勐满其儿子处居住感不适后到村医处就诊,病情未见好转又先后转勐满镇卫生院和勐腊县人民医院救治,16日晚转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登革热。

该事件受到省、州、县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患者潜伏期内在我县纳京九组居住,为明确是否在我县感染,7月24日由省寄防所、州寄控中心、县疾控中心领导和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对纳京九组开展了现场调查及处置工作。/ 7

调查组为了解当地是否存在传播媒介及当地居民感染情况,对患者家周边竹林开展了人工诱蚊及幼虫调查工作:共捕获白蚊伊蚊8只,血清学调查:采集健康人群52人及发热病人5人共114份血清(每人采集血清2份),送省寄生虫病防治所进行实验室检测,28日反馈血清学检验结果(朱发慧、女、47岁lgM(+)、lgG(+),外地种植户;娜体、女、32岁lgM(+)),当地村民),从该结果分析考虑当地存在登革热的传播媒介及该地区人群受过登革热病毒感染。同时为进一步了解我县疫情情况,对打洛卫生院、勐啊卫生院开展了发热病人监测工作,目前共采集血清21人份(勐啊卫生院16人份、打洛卫生院5人份)送上一级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在调查过程中为提高广大村民对登革热的认识,调查组就地开展了宣传工作,向群众宣传关于登革热的发生、传播、早期症状、危害、防治及防蚊、灭蚊知识,并在村长及村医的组织协调下由县疾控中心现场指导及时组织村民开展卫生大扫除及灭蚊喷洒工作。共免费发放消杀药品大功达(高效氯氰菊酯8%杀虫可湿性粉剂100g/包)7.4公斤(配制浓度0.8g/L),喷洒面积约3700平方米,有效杀灭传播媒介,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7

三、监测结果及分析

2010年勐海县人工诱蚊统计

月份 布朗山 打洛62 11527 6723 4818 313 7 / 7

结果分析:从上表可看出

1、我县成蚊密度以6-10月成下降趋势,2、我县伊蚊传染媒介主要有白蚊伊蚊和圆斑伊蚊但以白蚊伊蚊为主,2010年勐海县登革热监测点情况 打洛

月份7 8 9 10

房屋

布雷特

指数 指数2 0

0 0

布朗山 容器指数

3.57 3.33 0.00 0.00 0.00 布雷特指数

32 12 6 4

容器指数

房屋指数

2.00 2.00 0.00 0.00 0.00

26.84 58.00 11.59 20.00 3.19 10.00 2.80 1.50

6.00

4.00 / 7

结果分析:由于我县居民居住条件改善、今年6月后干汗少雨加之我县工作人员在入户调查时对村民宣传及对积水容器积水进行倾倒或沙土填充,居民户中滋生场所减少,6至10月各项指标均为下降走势。

健康人群血清学抗体水平监测:

我中心依照国家及省级登革热监测项目方案在流行季节的前、后(5、11月)随机抽取正常人群血清各100份,已送省寄防所检测。

四、存在问题及建义

1、我县为少数民族县,各民族均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及文字,因而对于交流及登革热的宣传教育带来不便。

2、随着我县打洛海关开关,境外登革热流行区病例或者感染者及国内登革热流行区病例和感染者的输入,加之登革热的快速检测试剂和检测设备严重缺乏,容易造成登革热病人的漏诊,很可能引起登革热疫情的蔓延或扩散。

3、登革热疫情处置的专项经费缺乏。

4、我县均为人工诱蚊,对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存在着巨大危险因素和不可预测性。

登革热监测工作在我县已顺利开展5年,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虽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上级部门多组织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业务指导、宣传材料/ 7

开发、资金设备投入及输入登革热病例的管理与监测工作,同时希望省级能组织各监测点开展工作经验交流,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做好群防群控使我县的登革热监测工作能更好的开展。

2010 7 / 7

勐海县疾控中心 年12月1日

登革热资料

什么叫登革热登革热是由蚊子叮咬人传播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临床上可分为四个血清型,各个型都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登革热如何传播登革热......

登革热调查报告

篇一:登革热个案调查表 附表1 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个案调查表 县(市)名称: 国标码:□□□□□□病例编号:□□□□□一、基本情况1.患者姓名:_________ (如患者年龄4.民族:1汉族,2壮族,3......

登革热试题答案

2018年登革热防控知识试题姓名: 科室: 分数:一、选择题1、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 C )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A、老鼠 B、蟑螂 C、白蚊伊蚊(花斑蚊) D、苍蝇2、登革热的传播......

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花斑蚊”叮咬后,一般经过5-8天出现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周身骨痛)等症状和脸面潮红、结膜充血......

登革热教案

《预防登革热》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知道蚊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2、引导幼儿要讲卫生,爱清洁。 活动准备:图片:小明生病了、挂图《蚊子叮人的过程》、活动过程:一、出示图......

下载10登革热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登革热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