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总结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政策引路科技显威
大旱之年xx县粮食生产再夺大丰收
2013年xx县在粮食生产工作中,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组织领导和行政推动,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快粮食高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克服了50年不遇的大旱,推动了粮食生产的稳健发展,在粮食生产连续6年增长之后,再获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42万吨,比去年128万吨增14万吨,增长10.9%。
一、全面落实强农政策,依靠政策铺路强劲激励粮食生产。借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的机遇,我们坚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放松、不走样、不折扣,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我们克服各种困难,确保各项强农固本建设项目顺利开展,最大限度的激励全县上下共同发展粮食生产。2013年我们全面落实国家惠农补贴资金1.7亿多元,其中种粮直补和综合补贴
1.3亿多元,良种补贴3200多万元,惠及全县30万农户;落实农机购置补贴1300多万元,带动农民投资2666万元,全县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2%;落实农民培训等补贴资金近千万元;严格落实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使全县农民直接增收5000多万元。2013年全县顺利实施强农建设项目十多项,总投资超过1.9
亿元,其中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投资达到5300多万元,使全县30多条渠道顺利通上了黄河水,扩大灌溉面积38.33万亩,强化防洪除涝面积56.1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面积5.7万多亩,投资2700多万元,;扶贫开发项目投资4800多万元,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等其他项目投资6200多万元,全面夯实了我县粮食生产从农田水利到技术开发等硬件基础,铺就了我县粮食生产从丰收到丰收的持续增产之路。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依靠行政力量强力推动生产发展。农业是典型的弱质产业,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行政推动,就不能真正调动全县广大干群共同推动粮食生产发展积极性。出于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强烈责任感和推动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坚决信心,县委、县政府始终都把粮食生产作为核心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推动了粮食生产的新发展。一是成立强力推进组织。先后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粮食增产行动指挥部,以县长为首长的防讯抗旱指挥部、良种推广补贴工作领导小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领导小组,以主抓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为全县粮食生产保驾护航。二是全力营造重视粮食生产的浓厚氛围。县委书记多次在全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如果哪个乡镇不重视粮食生产,那么这个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头脑清醒、政治成熟的书记和乡镇长。县长董良鸿也多次强调说,我知道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繁杂,但作为乡镇领导,如果对本乡镇粮食生产的情
况不熟悉,就是不重视,不负责任,不合格,各乡镇一定要有足够人力,安排出时间,全力搞好粮食生产工作。同时,通过宣传部门的大力宣传,在全县营造了重农抓粮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了乡镇领导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和领导力度。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调动各级各部门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建立目标责任制,把粮食生产纳入乡镇千分考核和创业竞赛活动,与各乡镇政府签定粮食生产目标责任状,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进行分解。建立层层承包责任制,县领导包乡镇,乡干部包村,技术人员包指导,推广规模生产、科学种粮。建立领导示范制,各乡镇党、政一把手按照目标要求,分别建立了5000亩小麦、玉米高产示范方,为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标准化生产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强化县、乡各级各部门领导的责任,依靠行政力量强有力地推动了粮食生产发展。
三、深入开展高产创建,依靠高产示范全面提升整体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我县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开展高产创建作为粮食增产的切入点来抓,加强高产技术的推广深度和广度。县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深入开展高产创建工作。高产创建万亩区明确由县委书记、县长等主要领导直接负责、督导,充分调动广大干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高产示范区重点推行“一集成六统一”模式,技术服务做到“一集成”,生产过程做到“六统一”。“一集成”即将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玉米“一增四改”、适期晚收等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六统一”,即统一供应主导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对农户统一培训指导、统一机耕机播、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订单生产。夏粮生产上设置的3个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10个千亩示范方、17个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25公斤、658.7公斤、711公斤。秋粮生产上设置的2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5个千亩示范方、6个百亩攻关田、8个超高产十亩攻关田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60.9公斤、741.9公斤、867.7公斤、927.9公斤,高产创建示范区主推技术入户率达100%,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优质专用率达到了100%,高产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带动全县粮食生产整体上水平。
四、创新完善推广体系,依靠体系创新加快高产技术推广。为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我们不断创新、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新体系,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创新植保服务体系。通过成立并扶持壮大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完善植保服务体系。2013年2月,成立了xx县禾丰植保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下设6个村级机械化防治专业队,配备了180台套车载喷雾器及其配套设备,现有社员360人,建起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农民专业病虫害防治队伍,日服务面积可达1.5万亩次,实现了病虫害防治的机械化和精准化,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做到了安全、科学、合理用药,在大幅度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时,有力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创新完善“11331”良种推广体系。依托xx丰种业龙头带动,不断加大科研育种和新品种引进
投入力度,开展县、乡、村三级示范,为农民搭建认识、选择品种的平台,构筑县、乡、村三层经营网络,将良种送到田间地头。在xx县种子协会的基础上吸纳资金1000万元组建了xx县xx裕良种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社员统一供应农资、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统一分配,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繁种质量,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全县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三是不断完善“5320”农技推广体系。加强乡镇农业科技服务站和村级农业科技文化大院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县农业科技推广协会、县专家组、乡镇技术指导组、村科技行动小组、村辐射带动小组五级组织联动,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乡科技服务站、村科技文化大院三级阵地互动,行政性农技推广网络和新型农技推广网络双层网络齐动,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户、科学技术与生产、放心农资与农田的“零”距离对接,有效解决了推广机制不活和先进技术推广不畅的问题。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主推高产技术入户率超过90%,应用率达到85%,粮食生产科技贡献率超过51%。四是不断完善“53121”测土配方施肥体系。强化农技推广部门与定点配方肥生产企业的结合,提高企业参与度,实现配方肥推广市场化运作,增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活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即通过建立高素质的科技服务队伍、完善土壤肥力监测体系、完整的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县级配方肥配送中心等五个支撑,完善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乡农业科技服务站、村科技文化大院三
级阵地,创建一个直供配方肥的服务网络,强化技术推广部门与配方肥生产企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农业生产两个结合,实现一个节本增效的目标。今年全县小麦已全部实现配方施肥,配方肥施用面积达到30万亩。五是深入开展 “百人包千村”活动。从麦播开始,我们每个乡镇安排2名技术人员包乡负责技术指导,春节过后结合抗旱浇麦,每个乡镇分配3名技术人员,进一步加强了技术指导力量,随后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行动计划”的号召,深入开展了“百人包千村”活动,组织全县农业系统210名专业技术人员分包全县1020个行政村,平均每5个村1名技术人员,每逢农田管理关键时期,分头行动,全面出击,确保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今年以来我们制作电视技术专题片10期,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60场次以上,农业技术人员累计下乡指导6500余人次,受训农民30万余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80万份。
五、全力推进产业发展,依靠龙头带动加快提升产业化水平。多年来,xx县的粮食生产一直保持河南省第一的位次,但是在产业化方面相对滞后,今年县委、县政府着力创新思想观念,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创新发展环境,对产业化发展动真格,出狠招,下猛药,对内扶强,对外招商,产业化发展取得阶段性突破。一是对内扶强龙头。拿出150万元扶持神华面业进行年产15万吨小麦专用粉加工技术改造,技改完成后,企业每年可加工转化小麦15万吨,年产各种专用面粉6.6万吨、普通粉4.4万吨、麸皮
次粉4万吨。通过协调贷款、项目倾斜、资金奖励等方式扶持xx丰种业建设了投资1000多万元的种子加工仓储中心,启用了国内最先进的10吨种子加工生产流水线,开工建设了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1万多平方米、存储量达到20万吨的农资物流仓储中心,扩建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培育并通过审定xx玉
11、xx玉
12、xx丰8号、xx玉15等优良高产新品种,进一步壮大了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增强了带动能力,全县以xx丰种业、神华面业等为龙头的粮食产业链产值超过10亿元,带动基地59万亩,带动农户14万户。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带动。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创新招商方式,进一步明确招商思路,集中优势资源,找准目标,积极主动地开展粮食招商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总投资1.2亿元的辛安面业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年转化优质小麦40万吨,占全县小麦总产量的1/2左右,届时全县小麦加工转化率将近80%,带动24万农户100万亩小麦生产基地,实现农民年增收1.1亿元。三是抓好生产基地建设,着力生产与龙头企业的对接。我们重点抓好了50万亩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13万亩的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和10万亩的绿色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同时,组织xx丰种业与13万亩种子繁育田对接、神华面业与10万亩绿色小麦对接,实现订单生产,优质优价,促进生产增效,农民增收。
道县2014年粮食生产情况汇报道县人民政府 2014年3月12日道县被评为2013年度“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今年县委、县政府发展粮食生产思路更清,措施更硬,投入更大,并出台《道县2014......
2005年xx市粮食生产总结xx市农业委员会(2005年12月5日)一、全年粮食生产形势今年全市粮食面积927.1万亩,总产达68.5亿斤,超计划目标5.5亿斤,增长8.7。其中夏粮18.3亿斤,创历史新......
抓好粮食生产始终做到“手中有粮”当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世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今年夏粮又获丰收,粮食市场供......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粮食生产自评总结,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粮食生产自评总结范文粮食生产自评总结范文2013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积极发展粮食生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耕地抛荒治理工作上下了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