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生态学作业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山东大学生态学期末”。
群落生态学
一、群落的组成1.翻译并解释
⑴.Community 生物群落:指一定时间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⑵.Vegetation 植被:一个地区所有植物群落的总和。
⑶.dominant species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⑷.abundance 多度:样方中某种植物个体的多少程度的一种估测指标。
⑸.dominance 优势度: 通常是种的盖度,多度,频度,高度等特征的综合,表示种在群落内的地位与作用。
⑹.important value 重要值:IV = 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⑺.bio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指生物中的多样化(variety)和变异性(variability)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⑻.species richne 种的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
⑼.species evenne 种的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2.填空
⑴.群落的三要素是(外貌、种类组成、群落结构)
⑵.生物多样性一般分三个水平,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⑶.物种多样性具两种涵义(种的丰富度)(种的均匀度)
3.阅读
第21章 群落结构
二、群落结构
1.翻译并解释
⑴.life form 生活型:生物对外界环境综合适应的外在表现形式,相同环境条件具有相似的生活型。⑵.life form spectrum 生活型谱:生长在同一地区的所有植物中各生活型的数量比例(百分数表
示)。
⑶.leaf area index 叶面积指数(LAI):植物叶面积总和与植株所覆盖的土地面积之比值。
⑷.Synusia 层片:是指由属于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组成的群落结构的基本单位。⑸.mosaicism 镶嵌性:二个以上的层片在二维空间中的不均匀分布,使群落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称为镶嵌性,具有这种特征的植物群落叫做镶嵌群落。
⑹.physiognomy 外貌:是认识植物群落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标志,决定于群落的优势生活型和层片结构。
⑺.seasonal aspect 季相:季节性的外貌变化。
⑻.ecotone 群落交错区: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⑼.Edge effect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⑽.guild 同资源种团: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同种团之间的竞争造成生态位分化,使各自均能与其他种共存。
⑾.Keystone species 关键种:对群落具有最重要影响的物种。
⑿.disturbance 干扰: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是指正常的进程被打断或妨碍。
⒀.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 中度干扰理论: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的物种多
样性。
⒁.spatial heterogeneity 空间异质性:空间异质性高,意味着有更加多样的小生境,能允许更多的物
种共存
⒂.metapopulation 集合种群:指的是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
群。
⒃.local population 局域种群:指的是同一个种的,并且以很高的概率相互作用的个体的集合。⒄.corridor 廊道:如果景观具有廊道(corridor)或绿色通道(greenways)的话,集合种群之间的物种移动将会很便利
2.填空
⑴.群落空间结构决定于两个要素,即(群落中各物种的生活型)及(相同生活型的物种所组成的层片),它们可看做群落的结构单元。
⑵.一般层片Synusia比层layer的范围要(窄),一个(层片)只有同一个生活型,一个(层)的植物类型可包含若干生活型的植物。
3.阅读
第21章 群落结构
4.填图
空间结构 结 构 时间结构 营养结构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地上结构 地下结构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根系和土壤生物)群落的结构
最佳叶子大小模型(Krebs, 1985)
三、群落的动态
1.翻译并解释
⑴.dynamics 生物群落的动态:指的是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的发展变化过程。
⑵.fluctuation 波动:在不同年度之间,生物群落常有明显的变动。这种变动也限于群落内部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一般称为波动
⑶.Succeion 演替: 某一地区内一种群落代替另一种群落,向一定方向自然演变的过(植物为主)。⑷.sere 演替系列:从植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止的过程。包含不同演替阶段。⑸.primary succeion 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
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
⑹.secondary succeion 次生演替:是指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芜原(不存在植被,但在土壤或
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上的群落演替。
⑺.hydrorarch succeion 水生演替: 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一般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
湖或池塘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
⑻.xerarch succeion 旱生演替:演替从干旱缺水的基质上开始。如裸露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⑼.monoclimax hypothesis 单元顶级论:该学说由美国的Clements(1916)提出,认为一个地
区的全部演替都将会聚为一个单
一、稳定、成熟的植物群落或顶极群落。这种顶极群落的特征只取决于气候。
⑽.polyclimax hypothesis 多元顶级论:一个区域内可以有多个顶极: 气候、土壤、地形、火及其
组合顶极由英国的A.G.Tansley(1954)提出,这个学说认为: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的演替过程,就可看作是顶极群落。
⑾.climax-pattern hypothesis顶级-格局假说:顶极群落不是截然呈离散状态, 而是构成连续变化的格局。
2.填空
⑴.演替系列的初始阶段取决于(干扰强度)和(范围),但终点反映(气候)和(地形状况)。⑵.原生旱生演替系列以岩石风化开始,经过(地衣植物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植物阶段)、(乔木植物阶段),形成森林。
3.思考
举出一个撂荒地演替的例子
4.阅读
第22章 群落发育
四、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1.翻译并解释
⑴.claification 分类:是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特征属性反映出的相似关系进行分组,使同组中的群
落尽量相似,不同组间的群落尽量相异
⑵.ordination 排序:是把一地区所有调查的群落样地,按其相似度(similarity)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以分析各样地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相互关系
⑶.aociation群丛: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⑷.formation 群系: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⑸.vegetation type 植被型: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
⑹.direct ordination 直接排序:利用环境因素的排序。又称为直接梯度分析(direct gradiant
analysis)或者梯度分析(gradiant analysis)。
⑺.indirect ordination 间接排序:利用植物群落本身属性(如种的出现与否,种的频度、盖度等等),排定群落样地的位序,称为间接排序(indirect ordination),又称间接梯度分析(indirect gradiant analysis)或者组成分析(compositional analysis)。
⑻.gradiant analysis 梯度分析:即以群落生境或其中某一生态因子的变化,排定样地生境的位序。⑼.compositional analysis 组成分析
⑽.Biome 生物群区:大区域或全球性生物群居地,如草地或沙漠,主要以占优势植物和最常见的气候为特征。
2.填空
⑴.从赤道到极地依次出现的地带性生物群落类型有(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冻原)。
⑵.从沿海向内陆依次出现的地带性生物群落类型有(森林、草原、荒漠)。⑶.三向地带性指(纬向地带性、径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⑷.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受前苏联学派的影响较大,以(群丛)(群系)(植被型)为基本分类单位。
3.阅读
第5章 生物群落:生物群系的概念
五、群落调查原理与方法(无)
生态系统生态学
一、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1.翻译并解释
⑴.Ecosystem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共同栖居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
⑵.ecological system 同上。⑶.Biogeocenosis 生物地理群落。
⑷.producer 生产者:主要是能利用太阳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食物)的绿色植物,也包括光合细菌和化能细菌。
⑸.consumer 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属于异养生物,自己不能利用太阳能来生产食物,只能依靠生
产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从中获得能量。主要包括植食(herbivores)、肉食(carnivores)杂食(omnivores)及腐食(detritivores)动物和寄生生物等。
⑹.reducer 还原者:也属异养生物,是小型消费者,主要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其功能是把复杂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而归还到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同时自己也得到了食物和能量。由于还原者的功能是分解作用,所以也称为分解者。
⑺.decomposer 分解者:异养生物,主要是菌类,他们的功绩在于把动植物残体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自然界,从而可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⑻.abiotic environment 非生物环境:由于人类盲目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导致的局部甚至整个生物
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调。
⑼.primary consumers 初级消费者或一级消费者:直接以植物为营养的动物。⑽.secondary consumers 二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或其它动物为食的动物。⑾.third consumers 三级消费者:以第一级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
⑿.food chain 食物链:是指由于营养关系在生物之间形成的一种链索关系,即能量和物质从植物开始,并一级又一级地转移到消费者动物。
⒀.trophic level 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⒁.Food web 食物网:由于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食物为食,而同一种食物又常常为多种消费者取食,于是食物链交错起来,多条食物链相联,形成了食物网。
⒂.biological magnification 生物放大:生态系统中某些营养元素或化合物通过食物链而逐渐富集的过程。
⒃.ecological pyramid 生物金字塔:生态系统的物、能流沿食物链流动穿过各营养级时急剧减少,逐级形成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形,称生物金字塔。
⒄.ecological efficiency 生态效率:是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
部的比值关系。
⒅.Ecological balance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内部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达到一种协调的平衡状态(稳
态),保持成分、结构、功能的相对稳定,称为生态平衡。
⒆.ecological threshold 生态阀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限度。
⒇.ecological crisis 生态危机:由于人类盲目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导致的局部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
和功能的失调。
(21).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2.填空
⑴.生态系统的两大组成成分是指(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
⑵.生态系统的四种基本成分是指(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
⑶.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而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
⑷.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3.阅读
第6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4.填图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翻译并解释
⑴.primary production 初级生产: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阳能,由无
机物合成、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绿色植物的这种生产过程称为初级生产,也称第一性生产。
⑵.secondary production 次级生产: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生产,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
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形成异类生物自身的物质,称为次级生产,亦称第二性生产。
⑶.gro production 初级生产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数量称为初级生产量。⑷.net primary production净初级生产量:从总初级生产量(GP:gro primary production)
中减去植物呼吸所消耗的能量(R:respiration)就是净初级生产量(NP),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GP = NP + R;NP = GP – R ⑸.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净初级生产力
⑹.bioma 生物量:是指某一定时刻单位面积内动物、植物等生物的总数量。
⑺.ecological efficiencies 生态效率:次级生产的生态效率=消费效率*同化效率*生长效率。⑻.decomposition 分解作用:是死有机物质的逐步降解过程。⑼.mineralization 矿化:分解时,无机的元素释放出来,称之为矿化。
⑽.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
灭,而能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例如,太阳光能被地表物体吸收后可以转化为热能;或被绿
色植物吸收后,通过光合作用可以转化为化学能;能量在这两个转化过程中不会消失。
⑾.law of entropy increase 熵增加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除向热能转变这一自发的不可逆过程外,能量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变(作功)的过程中,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有效。即能量在转变过程中,总会有热损耗产生,其中一部分能量转化为无法利用的热能向周围散失。
2.名词解释
⑴.同化效率 ⑵.生态效率 ⑶.林德曼效率 ⑷.生物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⑸.生态金字塔
3.简答题
⑴.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⑵.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功能类群的基本功能 ⑶.简述次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⑷.在常见的三种金字塔中,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可以呈现倒金字塔形,但能量金字塔却无论如何不会呈倒金字塔形。试解释其中的原因。⑸.试比较三类生态金字塔的优缺点。
4.填图
次级生产量的一般过程图解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翻译并解释
⑴biogeochemical cycle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区别于生物小循环:
生态系统内部的直接物质循环;地质大循环:地球水+气+岩圈层间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这两个循环的结合,与此二循环最主要的不同在于物质进入了食物链,有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参与流通与循环。
⑵pool 库:物质在环境或生态系统中的贮存场所,可分为交换库和贮存库,后者容量大、流速慢。
⑶flux rate 流通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流通量。
⑷turnover rate周转率:周转率=流通率/库中营养物质总量。特定流通过程在有关各库间的相对移动量,周转率越大,周转时间就越短。
⑸hydrological cycle 水循环:自然的驱使者;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⑹gaseous cycle 气体型循环:包括N、C、O等的循环,其特点是:贮库为大气和海;循环性能
完善,周期短,扩散性强,具有明显全球性质。
⑺sedimentary cycle 沉积型循环:包括P、S、Ca等的循环,其特点是:贮库为岩石、沉积物和
土壤;循环过程缓,不完全,易出现局部短缺。
⑻lithospheric cycle 同上。⑼greenhouse effect 温室效应:
2.思考
3.阅读
第7章 生态系统中元素的循环途径
4.填图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与物质流的关系比较
四、生物地理学、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分布
1.翻译并解释
⑴.Biome 生物群系:大区域或全球性生物群居地,如草地或沙漠,主要以占优势植物和最常见的气候为特征
⑵.life zone 生命地带:地球表面的生物群落组合可以在热量、降水与湿度3个气候变量的基础上予以限定,这种组合称为生命地带。
⑶.tropical rainforest 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南北的热带界线内,是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人类
生存环境影响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
⑷.monsoon forest 季雨林:不连续地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它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它的特点是在干旱季节部分落叶或全部落叶。
⑸.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常绿阔叶林:又称樟叶林(Laurilignosa)生态系统,处于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⑹.deciduous broad-leave forest 落叶阔叶林:其植物群落为落叶阔叶林,又称夏绿林(summer
green forest)或夏绿木本群落(aestilignosa)。它是温带地区湿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植被。
⑺.graland ecosystem 草原生态系统:是以各种多年生草本占优势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成的功
能综合体,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
⑻.puszta 普斯塔草原:地球上最辽阔的欧亚大陆草原,自欧洲多瑙河下游起,经匈牙利,这里分布的植被称为“普斯塔”草原。
⑼.steppe 干草原:分布在罗马尼亚、前苏联、蒙古,并直达中国境内,有干草原之称。
⑽.prairie 普列里草原:北美大陆草原,分布也极辽阔,北起加拿大南延美国得克萨斯州,这里是普列里草原。
⑾.pampas 盘帕斯草原:南美草原主要分布在阿根廷中部平原,称为盘帕斯草原。
⑿.savanna 萨王纳草原:热带、亚热带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非洲,南美洲和澳洲的半干旱地区。是以高大禾本科植物(常达2-3m)为主,其中常散生一些不高的乔木和灌木,故称稀树草原或者叫萨王纳。
⒀.meadow steppe 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是最湿润的类型,多分布在森林与干草原的中间地带,这
里年降水量为350~420mm,年均温为-2.8~3.1℃。
⒁.tall gra prairie 高草草原:即草甸草原,生产力较高,是优质草场。
⒂.typical steppe 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中的典型类型。分布于比草甸草原更干燥的地区,以
锡林郭勒草原为代表的类型,这里年降水量为218~400mm,年均温为-2.3~4.5℃。
⒃.desert graland 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中最旱的类型。分布在锡林郭勒往西到二连浩特、鄂尔多斯西部一带。生长力较低。
⒄.mountain steppe山地草原生态系统:是指新疆原来是气候非常干旱的荒漠地区,年平均气温多
在-5℃,年降水都在150~500mm,但在山地由于地面海拔升高,气候变为冷湿的条件下形成的草原生态系统。
⒅.alpine meadow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中高寒类型,是在高山和青藏高原寒冷条件下,由
非常耐寒的旱生矮草本植物为优势。
⒆.sandy desert 沙漠:沙质的荒漠为沙漠。⒇.Desertification 荒漠化或沙漠化。
(21).tundra 苔原生态系统:是由极地平原和高山苔原的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所组合成的综合体,主要特征是低温、生物种类贫乏、生长期短、降水量少。
wetland system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湿地是开
放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性的生态系统,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22).(23).(24).(25).(26).marsh 以传统的草本植物为主的湿地。swamp以木本植物为主的湿地。bog富有泥炭的贫养泥炭湿地。
中物质循环速度比陆地的快,可划分为淡水和海洋两类生态系统。water ecosystem 水域生态系统:中有广阔的海洋、江河和湖泊等,占地球广大的面积。水域(27).(28).(29).(30).(31).(32).(33).fresh water ecosystem 淡水生态系统 lentic water 静水 lotic water 流水
marine ecosystem 海洋生态系统 phytoplankton 浮游植物 Zoo-plankton 浮游动物
red tide 赤潮:是海水受到赤潮生物污染而变色的一种现象。这种污染使海洋多呈红色斑块状或条带状,故称赤潮(redtide)。
Landscape 景观:是由一组以相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34).2.论述
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典型生态系统,包括生态系统类型、气候带、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生态系统主要特征、群落结构、代表植物、动物等。
3.阅读
第24章 历史与生物地理学
4.填图
地球生物群区分布基本规律的模式图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城市生态学》期末考试试题行政班级:11电气1班学号:111220101 姓名:张松浩序号:39问答题:1、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按人类的意愿创建的一种典型......
普通生态学课程论文题目及要求任选一个选题,写一篇5000字左右的论文,论文题目自己定。1、近年发生的极端自然灾害(如2011年长江流域极端干旱,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等)原因是什么,从......
基础生态学实验考查练习题姓名:梁加林学号:201103080107班级:11生本1、你所观测到的鱼类对温度、盐度的不同耐受性与该种鱼类的生境和分布有何关系? P35 答:有关系,金鱼是淡水鱼,其......
1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哪几个方面的的特点城市生态系统是在人口大规模集居的城市,以人口、建筑物和构筑物为主体的环境中形成的生态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其特点是:......
动物生态学第一次作业生物123班 张佳婧 1201080301动物生态学中我一直比较感兴趣的是生态环境对动物的影响和动物为适应环境所作出的应对措施这两方面,以往也利用课余时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