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艺术研究报告学生小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诗经艺术研究报告”。
诗经艺术研究报告
一、在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开始争夺权力,社会动荡不安。商业及经济都有所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当时,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和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诞生在这些劳动号子之中。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
《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的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诗经》对中国的文学史、政治、语言、甚至思想上都起著非常深远的影响。
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孔子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学习讽刺方法,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达至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古代,《诗经》还有政治上的作用。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经常用歌诗或奏诗的方法来表达一些不想说或难以言喻的话,类似于现在的外交辞令。
《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启了中国数千年来文学的先河,亦开创了中国多年以现实主义为主的文学作品。
二、诗经在形式上多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富于变化,许多诗常冲破四言的定格,而杂用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如:“伐檀”就是一首杂言诗,但并不拗口,反而觉得错落有致,读起来有自然的节奏,章节的重叠是诗经在形式上的另一特点,在反覆吟唱中,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也传达了诗人的感情和诗的韵味,如:-- “采葛”在反覆叠唱中表达了恋人们深挚的思念,“一日不见如三秋”直到今天还活在人民的语言中。诗经的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特别是作者们根据汉语音韵配合的特点,运用了双声(如“参差”“玄黄”等)、叠韵(如“崔嵬”“窈窕”等)、叠字(如“夭夭”“忡忡”等)的语词来描摹细致曲折的感情和自然景象的特征,因而收到了较大的艺术效果。
略述《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三、雅、颂与国风不同的语言风格 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迭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四、“比”“兴”是诗经对我国诗歌艺术宝库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因此我们把研究重点是放在了“比”和“兴”上。
所谓比,简单说就是比喻。古代诗人们常常把内心的事理或感情,采用一种非赤裸裸,知板地说教,而是借用某种景物表达出来。往往把静的拟成动的,把抽象的拟成具体的,因而有生动性和具体性。
其中最常见的是明喻,如《周南·汝坟》中的“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鲂鱼赬尾,王室如燬。”全诗写一个女子对行役丈夫的怀念,丈夫长期服役不归,妻子十分痛苦。诗人选用清早独自饥饿这一形象,把抽象的相思之苦形象化了,百姓为什么不能合家团圆呢?是由于王政的残酷,实在是把痛苦描述的淋漓尽致。
还有一种暗喻的形式,如《小雅·节南山》中的“尹氏大师,维周之氐;”《大雅·板》中的“价人维藩,大师维垣;”等等,这类形式较多,便不一一记录。
第三种是借喻形式,最出名的莫过于《卫风·氓》中让印象深刻的“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的名句,意思是当初说过和你到老,现在要是这样到老会使我怨恨,淇水滔滔但总有到岸的时候,河流虽宽总有到边。诗人的思想完全用这样的借喻,委婉表现出来。
这里可举例子较多,所以不一一举例。
所谓兴就是起兴、发端,就是先说别的与实现无关的事,再引出要说的事。一般而言,都是出现在诗开头,或一章的开头。或是有触景生情,或是要象征,或烘托气氛等作用。如大家都熟悉的《诗经•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段诗句,就是用这种的手法,先描写雎鸠鸟儿在河洲上关关的叫,用河洲的鸟儿作为开头,引起下文说窈窕淑女是配君子的等等内容。表面两者看起来似乎一点关系都没有,实际却含蓄指出来对淑女的追求,象征求偶的意思。又如《秦风·蒹葭》中的首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在一个深秋凄清的早晨,水边墨绿的芦苇沾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诗人踏着浓霜而来,伫立河边,凝神“伊人”的一方,惆怅不已!一忽儿逆水而上,但因道险路长,不易找到;一忽儿顺水而下,却又仿佛在那水中央。这样描写的自然环境烘托了一种惆怅的气氛。情景自然自然的融为一体了。
《诗经》艺术探究研究报告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给后世带来了很大影响,其中的艺术手法和特色给后人留下了宝贵文学财富。 关键字:《诗经》艺术一、诗经艺术介绍《......
开题报告:《诗经》艺术探究一、课题组概况 课题名称: 课题组成员: 导师:二、引入1.选题理由台湾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在岳麓书院讲坛上说过的一段话——在台湾曾经......
艺术成就《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
诗经艺术赏析导语:《诗经》取材于现实生活,通过描写自然形态的物类事象,取喻于它们的自然属性,抒发由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诗经艺术赏析,欢迎借鉴!《诗......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诗经艺术赏析,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