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分离总结——民法总论[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考分离总结”。
2013-2014年第一学期民法总论教考分离总结
本人于本年度第一学期担任2011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1、2班《民法总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有幸参与了本门课程第一次教考分离。所谓教考分离,就是把教学和考试分开,根据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制定考核大纲,建立一套包括试题库、自动命题、阅卷、评分、考试分析、成绩管理等各种规章制度完备的考核管理系统。
相对于教考合一而言,教考分离有利于教学考核的公平、公正,有利于教学评价的科学、有效,有利于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教考分离会使学生认识到,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平时的努力程度,取决于对所学课程掌握与理解水平的高低。以下是我对本次教考分离的总结:
1.考试成绩及试卷分析:
政行1班最高分96分,最低分50分,平均分73.5分,及格率96.5%,不及格3人。本班高分较多,其中85分-100分又24人,占总人数42%,但不及格也出现在这个班。
政行2班最高分96分,最低分65分,平均分72.4分,及格率100%。但高分较1班少,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均匀。
结合试卷质量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们在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上失分较少,案例分析题上失分较多,说明他们对于识记类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仍有待提高,这与政行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有关,但也为我显示了在将来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重点讲解和培养的方向。
2.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民法总论课程是为政法学院思政、政行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其起着引导学生进入民事法律科学领域及形成民法思维模式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民法的概念,掌握民法的基本原理、熟悉民事法律关系及其三要素的相关概念和制度,成为掌握民法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解决民事法律问题能力的专业初级人才,为全面提升法律素养打下基础。学习本门课程,第一要特别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准确把握民法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则、基本规范、基本制度,达到融会贯通。第二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准确运用民法原理,正确分析民事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法律关系,正确适用法律,妥善地处理民事纠纷。
实行教考分离后,我能够自觉地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求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从学生的角度,能促使其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并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内容,经受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考试检验。从而形成重教重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本门课程后仍有不少同学跟我探讨关于民法的问题,其中不乏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总会引导他们用书本上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解决问题。结合上述情况我认为民法总论这门课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3.题库缺陷:
由于该门课程第一次实施教考分离,市面上的题库软件还不完善,其中考察的知识点有与课程所用教材不符的情况,甚至有很多错题、重复题等。因此作为民商法教学小组的成员,我会尽全力做好完善题库的工作,让我们的教考分离更好地发挥在教学和考试及实践中应有的 作用。
民法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考情分析与命题预测总论部分在考试中约占20%的内容。在去年的考题中,无论是针对专科起点的考生还是本科起点的考生,都大量考到了本章的知识点,并且符......
单选题1.下列行为中,不违反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有()。 A甲将自己废弃不用的汽车置于马路中央的行为 B乙拒绝接受丁遗赠给其一台电脑的行为C丙于下午在自己的房间里唱卡拉OK直到......
教考分离实施办法各教学系(部)、各部门:为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严格考试管理,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学生刻苦认真地......
民法总论精品课程自查报告 一、完善教材体系1、进行民法总论的教学改革,必须完善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包括民法总论课程课堂用书、课外参考书、学习参考资料、法规汇编、教学大......
《民法总论》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事实中,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是()A、李某就出卖自己的旧汽车与张某达成协议B、王某将李某打伤C、小张每天坚持踢一个小时的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