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考试总结_新闻采编工作总结

其他工作总结 时间:2020-02-27 13:57:5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工作总结】

新闻采编考试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闻采编工作总结”。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新闻眼”,是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能力要求:记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判断某个平常的事物或人物是否可能引起受众的兴趣的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即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发展进程做出科学的预见)、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判断能力(判断并辨别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诸多新闻元素哪一个重要的能力)。

新闻:是时间正常发生过程中出现的突变信息,是正常状况的突变。受众差异,新闻的本质表现出多种层次:对于受众,新闻是一篇报道;对于政治家和公共关系人员,新闻是一种话语,掌握新闻就等于掌握话语权,喉舌论,工具论一直影响新闻业。对于媒体自身而言,新闻是产品。

新闻采访:是新闻材料的采集与对采访对象的访问的合称。是一种复杂系统的活动,是一个由许多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每个环节又都有其规范和要求。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表现出的某些信号或迹象。

特点:①不是新闻事实的全部,是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知识新闻事实个别片段在记者头脑中的反映。

②简略,甚至只是一个片段,要素不全,提示新闻在哪里,为记者采访提示方向。

报道生动、形象、立体化、是报道有声有色。

隐性采访:又称为暗访,指记者为完成某些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硬性采访的应用规范

通讯的含义:早期我国的报纸上,通讯原指外埠新闻,使用书信传递,通常称为“某地通信”或“某国通信”,后来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新闻体裁。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体裁,是报刊广播中大量采用的一种文体。

面对面采访: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的采访,又叫直接采访,简称采访。记者通过口头提问,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了解客观情况、收集素材。

视觉采访:是记者通过细心观察捕捉新闻事实、收集新闻材料、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采集方法。

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报道文本的内部构造和组合方式。

消息:是一种传递迅速、文字简明的事实信息,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实时报道。狭义的新闻一词就是指消息。

导语:是消息类新闻体裁特有的概念。指的是新闻消息开头的一部分,紧接着消

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简单明了的笔触直接反映出新闻要点和轮廓,一语定义,给整个新闻稿定下基调,唤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层次和段落层次:就是消息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可以理解意思上的划分)。使记者根据内容给划分的各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帮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件。段落:指消息思想内容在表达时,由于转折、间歇、强调等情况的需要所造成的文字上的分隔和停顿。也可称为自然段。

过渡和照应——是使消息主体前后连贯、气脉畅通的重要手段。

过渡: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句子、词语进行过渡。照应:指消息主体在前后内容上的照顾和呼应。

(1)主体和标题——突出主旨,加深受众印象的有效手段。

(2)主体和导语——导语设下伏笔,主体加以呼应;导语提出悬念,主体加以释疑。

(3)主体和结尾的照应——这样的照应,消息结尾往往是消息主体部分的深化、补充和强调,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首尾圆合、结构和谐。主次和详略

 任何事物要想清楚明白的进行表述,都要详略得当、分清主次,消息写作也是一样。

 哪些部分要详、哪些部分要略,详可泼墨如云,略可惜墨如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主旨鲜明

消息头—报纸刊登消息时,都会有“某某社某年某月某日电”“本社讯”,电视台在播发消息时也都有“本台消息”“据莫某电视台消息”等,这就是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

通讯的含义——早期我国的报纸上,通讯原指外埠新闻,使用书信传递,通常称为“某地通信”或“某国通信”,后来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新闻体裁。取材范围广、体裁的容量大、表现手法活, 所报道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选择的材料要全面系统,要有故事情节;写作时应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力求形象化。小故事——是通讯的基础体裁,有“小通讯”之称。

新闻特写(报纸)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片断,做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既不是消息,也不是通讯,更不同于文学作品。

特稿: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培养政治嗅觉,把握舆论导向---全局在胸,高屋建瓴,胸有成竹.要有受众意识---社会新闻的取材,寻找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话题---社保民生医.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广播群书,采集经验(有经验的记者).时刻准备应战突发事件

记者的素养文笔功夫—使新闻具有新闻能力。知识储备---使新闻富有深度(新闻工作者要具备以下综合知识能力)。心理素质---增加采访机会和采访亮色。与时俱进---使新闻跟上时代的步伐(衡量新时期记者是否合格)

如何进行新闻价值的判断:一把刻度模糊的尺1.对于人和社会的有用性,新闻价值指的是新闻对人和社会的有用性,什么样的新闻是好新闻。

2、具体的实践标准,事实所特有的符合新闻标准且加以传播的特殊素质

3、新闻的交换价值,媒介产品具备的能够进入市场流通的交换价值新闻的价值要素:时新性 重要性 接近性 显著性 新奇趣味性 人情味 辅助性

采访前准备的意义:帮助记者完成独家新闻。帮助记者顺利完成采访工作。帮助记者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关系。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帮助记者节省采访时间。帮助记者打破僵局,打开采访的突破口

隐性采访的应用规范确定程序正当。为了公众利益。平衡职业道德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显性优先,隐显结合。保护记者的个人人生安全。记者的暗访行动要规避法律风险。(如何规避隐性采访时的法律风险?)

①维护国家集体权益的司法注意②维护被采访者权益的司法注意 a.隐私权 b.肖像权 c.未成年人以及妇女的保护

③记者暗访中的几点司法注意a.扮演时候的身份禁忌 b.隐性采访时不得诱导犯法 c.注意搜集和保存证据

新闻语言的要求----新闻语言要准确性极强---其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其中关系等相关内容一定要通过准确的语言交代清楚,电视新闻要通过画面把现象呈现出来,语言解说配合画面内容。新闻语言要简洁凝练、通俗易懂----影响新闻的清晰度的一块绊脚石就是难懂艰涩。如书中172页的图表。新闻语言要逻辑性极强----在短短的一段或1分钟以内的新闻稿件中,往往很注重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要侧重事件过程和场景的再现、展现,生动形象的记录人物的行为和言行。使得新闻富有人情味。阅读—模仿---个性化,可以成为新闻写作的一条捷径

倒金字塔:特点(倒金字塔结构的含义)

1、打破了常规性新闻按事件发展顺序的叙事性写作模式,并非所有事实的罗列,而是依据事实的重要程度进行先后编排(决定段落顺序)。

2、导语里没有按照新闻的六要素原则而是首要要素归纳导语原则(部分要素导语),只讲主要事实(也许只是其中的某个要素而已)。优

点(为什么用这种结构)

1、利于编辑---只要一看到导语就可以知道消息的精华,从后往前进行删减并不影响事实的主题内容。

2、便于阅读---读者往往不能通篇阅读每一篇新闻,对于这样写作结构的新闻稿来说,很容易一目了然消息的主题思想,在任何地方停止阅读,并不影响对整个新闻事实的认识,只不过是多阅读一段文字,会更多了解得更详细罢了。

3、便于写作---对于新记者而言,很容易把握这样的写作方式,不容易出现斯洛混乱。

消息头的作用:A “版权所有”的标志---如“本报讯”,显示消息是由本报独家采集的,本消息具有本报社的版权所有,不得任意修改、转载、抄袭。B 表明消息来源,有利于读者阅读(针对保质而言)---可以是读者判断消息的真实与权威性。C 与新闻单位(发布消息的单位)的声誉紧密相连---迫使新闻单位谨慎发布信息,力求客观、翔实,明确发布单位对某一条消息的责任D 作为消息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使读者和编辑很容易的一眼就能把消息和其他问题区分开 通讯与新闻消息的异同:外表形式——新闻的开头通常都有消息头。表现对象——新闻主要记事,通讯主要写人。表现方法:新闻:概括性强,要求一事一报、简洁明快,以叙述为主。通讯:要求具体性、形象性强,比新闻更详尽、完整地报道人和事,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兼而有之。表达口吻——新闻采用第三人称,通讯除了采用第三人称之外,还可以采用第二人称、第一人称进行表述。结构形式——新闻的基本结构形式为倒金字塔,通讯则通常按照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与逻辑顺序结合等组合结构。篇幅长短——新闻篇幅较短,通讯篇幅较长。采写发稿时间——新闻反映动态,偏重即时;通讯强调发展过程及思想性,偏重及时。特别近年来,出现了很多“非骡非马”的体裁,自成一格。小故事——是通讯的基础体裁,有“小通讯”之称。采写要求:(1)取材范围小:一般一人一事一题,选题范围小,小故事要从小处着眼,谋篇要从小处入手,一般500字左右。(2)人物事件要真——属于新闻范畴,要符合真实性原则。即真人真事。(3)故事情节要奇——有了情节,小故事才有波澜,人物和事件才能立起来。(4)涉及褒贬要慎——题材大多是正面表扬,因此,报道时要有所突出、强调、侧重,有鲜明的倾向性,但不能搞绝对化、偏面性。(5)表现形式要活——题材丰富,所以,采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开头往往是“一天式”:一天凌晨、一天上午、一天深夜等;(6)语言文字要实---质朴是一种美德,不能在小故事里堆砌过多的修饰语、形容词,这样的词越多、级别越高,文章就越乱。具体的应用时——要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华尔街日报体:从某一具体的事例写起,经过过渡进入新闻的主体部分,续写完毕后再回到先前的事例中,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 优点:有利于从小处落笔、向大的方向拓展,引领读者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了解事实 怎么讲故事(如何构思好的故事?)

1、以故事引入主体,再以故事结尾:小故

事(导语)—过渡—新闻主体—回到小故事(结尾)

2、一个故事贯穿新闻,始终类比:人或事只是一个引子,报道中心是由这个人或事而引出来的3、写活故事中的人:特稿提供的是浓缩的信息,必须要有一些具体的情节和动作的描写让读者迅速了解他正在认识的这个人物

4、重视引语的力量—尽量引用人物的原话,尽量写明人物的真实姓名,是《华尔街日报》写作的一条重要准则 解释性报道特点:

1、突出“为何”要素,追根究源,摸清来龙去脉,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更加注重“为什么”“如何”这一问题。背景资料和发生条件上大做文章。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上,给受众带来启示。如《北京的确良府绸为何供不应求》

2、注重纵横联系,把新闻事件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下分析,或者把单一的、孤立的新闻事件与其他事件相比较、相联系,揭示其蕴含的意义(也许单独的、孤立的看,不值得报道,但如果把它和其他事情相比较来看的话,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寻常)

3、大量利用有关背景材料来拨云开雾、指点迷津  解释: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  解释性报道,是一种加有背景,给新闻揭示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

 如—新华社、美联社、法新社---《中国与不丹的边界问题进行官方会谈》的报道

4、夹叙夹议---多借用权威人士之口进行分析阐述,或直接摆出事实进行归纳总结,由受众自己进行结论部分

 在分析的过程中除了叙述之外,也要有所议论

 但尽可能的少用议论,且要注意客观性的问题

1、“识”字为先:既要提供新闻事实,又要提供见识

2、要尽可能向专家请教,先知后写

3、要学会宏观分析

4、要区分客观解释与主观议论的界限

5、解释要恰到好处,融会贯通

6、要尽可能利用背景材料,学会“用昨天说明明天”的方法

采写好特写的5个环节:(1)选材须精当。A、根据体裁与主题的需要,注重人物和事件单个有特别意义、情趣的细节和片断,做形象化的突出处理。

B、注重事情的横断面(不像新闻、通讯强调事情的纵断面),精选事情中的某个重要的横断面,不能将那些意义不大、情趣不浓的次要(或次等)事实拿来“放大”和“再现”。C、在材料的选择上,特写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必须深入挖掘、反复比较。(2)结构须紧凑---与新闻、通讯的结构不同,强调紧凑,不容松散,也没有高低潮之分,要求作者抓住某个事实高潮接高潮地铺陈。(3)篇幅须短小---特写一般针对某单个的细节或片断进行,至于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等式一笔带过,不用过多涉及,篇幅相应短小,一般在500—1000字之间。(4)角度须奇异---特写是要从微观细察,通过一个较为奇特的角度,对准一个有特色的“近景”进行捕捉,受到以小见大、出奇制胜的效果。如:一场球赛,新闻、通讯可

以写其全景、远景等全过程,而特写只是对其中的一个球员的特征、一球之争等一点做重笔描绘。(5)表达须艺术:新闻一般夹叙夹议,描写和抒情视情况而定,可有可无。通讯:以叙述为主,然后议论、抒情、描写兼而有之。新闻特写:则突出描写和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叙述和议论则根据需要穿插一二。

新闻结构的要求

(一)新闻报道结构的基本要求(以一统多,寓一于多,形成各部分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整体)

1、全面反映新闻事实,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2、客观反映事实,保持结构严密性

3、能动反映事实,保持结构的完美性

(二)提供谋篇布局能力的有效途径

1、阅读名篇,分析其中的奥妙,汲取其思想

2、模仿优秀的结构案例

3、在可行的基础上创出特色

新闻采编

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新闻事实的提供者。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写作时,必须弄清每一个事实的来源及其真相,避免失实。交待新闻来源,可以使读者、听众、观众判断新闻的可靠程度,是取得受......

新闻采编实习总结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新闻采编实习总结,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新闻采编实习总结

新闻采编实习总结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你所......

新闻采编人员培训考试热点问答

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考试热点问答1.问:哪些人员需要参加此次新闻采编人员岗位培训?答:新闻单位所有采编人员(含免考人员和未持证人员)必须全员参加岗位培训。2.问:哪些人员需要......

新闻采编人员考试复习材料

新闻采编人员考试复习材料一.基本概念(题型:填空,选择) 1.什么是新闻?答: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本源? 答:事实。 3.新闻的价值?答: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

下载新闻采编考试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采编考试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