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运行经典经验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污水处理装置运行总结”。
污水处理运行————经典经验总结
1、曝气过度很不利于污泥培养的。微生物的量和源水中的碳氢含量有关,碳氢不足很难提高微生物数量,特意提高微生物数量将会使污泥老化,反而不利于出水水质。根据F/M值的大小,可以知道微生物数量是否太低,该值不大于0.25,说明微生物数量不会太低。
2、出水水温不低于10度,微生物活性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污泥龄的准确计算公式:(曝气池的有效容积*污泥浓度)/(排泥量*回流污泥浓度*24),污泥龄是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停留时间,是控制污泥是否老化的重要参数,此参数控制不好很难保证生物系统的正常运转。一般超过30天,污泥就有可能老化了。污泥龄偏低,由此生物活性增强,不利于在二沉池的泥水分离。
3、SV30,大于50%,可能是丝状菌膨胀问题,小于25%,上清液浑浊,夹有细小颗粒,有大量非活性类鞭毛虫(如侧跳虫、滴虫),则可能是污泥龄偏低的原因。
4、若生物系统是低负荷运行(F/M小于0.15),溶解氧控制在1.5ppm就足够,这样可节电。
5、控制低的溶解氧出水,可使微生物在沉降阶段,十分有利于微生物重新进入生物池首端后发生更好的吸附氧化作用。
6、水解酸化段可以将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由此利于后段有机物的降解。也就是说水解段的污染物质不易被微生物所降解。
7、SS明显变大,原因很多,若段时间的变化,可能与负荷过大有关,长期的,周期性的变化,则可能与丝状菌膨胀和污泥老化有关。进水浓度增高,会导致活性污泥活性增强,不利于沉降。出水浑浊而带有跑泥的现象。过于低负荷运行,污泥老化后,微生物自身氧化,解絮。同样会产生跑泥SS高。另外,气温过底、曝气过度、PH变化过大、有毒物质进如生物系统等等,也会产生跑泥。
8、处理生活污水N、P一般应该不会缺才对,处理低浓度污水,容易导致污泥老化,出水夹有多量细小的活性污泥颗粒,此部分会导致出水的COD上升,不太严重的活性污泥随水流出,使COD上升幅度在10-20ppm之间。
9、SV30在生物挂膜法处理中并不是重要的控制参数指标。
10、氧化沟各槽的污泥浓度不一样,而且也没有可比性。
11、印染废水应该是比较难处理的废水,其污染物分解需要很长的生物氧化和接触时间。显色分子对活性污泥来说是有难度的,一般的微生物对显色物质的去除大多数是随泥而排除的。脱色应该在生化处理段前。剩下的不容易去除的部分在通过生物吸附去除。
12、接触氧化法比传统活性污泥要好一点,因为接触氧化法,生物停留时间长,易于难降解的有机物,同时生物膜局部厌氧也有利于去除降解的有机物。
13、回流比是回流污泥量与生化系统进水量的比值,通过控制回流比可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处理效率的作用。
14、含硝基苯、苯胺类物质的处理工艺:调节池--气浮--加酸罐--铁碳池--加碱罐--沉淀--水解酸化池--二沉池-出水。硝基苯、苯胺是属于难降解的污染物质,对此类废水的去除,各个过程都要控制得当。不然出水会很会有压力。
15、PAC+阳离子PAM是比较好的絮凝剂组合。二沉池是通常不加絮凝剂的。脱水机房通常是使用阳性的PAM即可。
16、卡鲁塞尔一体化氧化沟:
优点:能够做到脱氮除磷,处理效果稳定,产泥量小,占地面积小。
缺点:(1)曝气方式的选者,若采用转碟或射流曝气等表面曝气方式,维修方便但效率和能耗远不如微管曝气效率高、能耗低。但若采用微管曝气检修需排水,也是很头疼的大事。表面曝气方式对池深有较大限制,微管曝气方式可以深一些,大大减少占地面积。两种曝气方式的缺点都在池底需增加推流器,保证底部流速,污泥不能在底部沉积。
(2)外回流动耗较大,限制了回流比进而大大制约了脱氮除磷效率。
(3)制控程度不如SBR高,经验性运行为主。
污水处理运行————经典经验总结1、曝气过度很不利于污泥培养的。微生物的量和源水中的碳氢含量有关,碳氢不足和难提高微生物数量,特意提高微生物数量将会使污泥老化,反而不......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污水处理运行工作总结,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邳州市正泰纸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规 章 制 度 及 管 理 措 施 邳州市正泰纸业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一月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一、初沉调节池初沉调节池兼有调节水质、水量......
写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可以先进行大纲的制定,将各个要点和论证材料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
总结是反思和提高自我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行动。总结需要具备可操作性,即可以转化为具体行动和改进措施。掌握一份优秀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