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秦朝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古代史总结”。
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秦汉文明(前221-220年)—封建社会巩固和初步发展
一、时间线索
1、公元前221年(秦朝开始)至公元220年(东汉献帝被迫禅位,曹丕称帝,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属于秦汉时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同期的大国有古罗马和伊朗高原上的古国安息国)
2、公元前221年嬴政以咸阳(陕西境内)为都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4、公元前206年刘邦兵至咸阳附近,秦统治者无力抵抗,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二、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初步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以及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各项制度的基础。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三、基本知识点
(一)政治上:
1、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①中央官制:
皇帝制度(皇帝独裁)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家天下)、皇帝独尊。中国历史上从此有了“皇帝”之称
三公九卿制(中央政府)三公:皇权为中心,大臣由皇帝任命;既配合又牵制。丞相位高权重。
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
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御史大夫,执掌全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物)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行政效率高;充分体现“家天下”特点
奉常,掌管宗庙祭祀,和国家之礼; 廷尉,负责司法;
郎中令,负责皇帝禁卫; 典客,负责外交和内部少数民族事务; 卫尉,负责皇宫守卫; 治粟内史,负责粮食和财政;
太仆,负责皇帝车马; 宗正,负责皇室事务。
少府,负责皇帝财政;
②地方:废分封,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郡县制意义: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秦律》:参照六国律令而制定,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很有影响。
特点:细密、严苛
作用: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3、选拔和考查官吏的制度:岳麓版:
一种是中央委派专职官员进行监督,视察
一种使年终由官员自行汇报当年政绩
殿最制:最”者受奖赏,“殿”者受惩罚。
4、朝议:人民版
朝议制度是由氏族社会时的氏族会议发展而来的。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秦王更号为皇帝,以及实行分封制度还是郡县制度,有关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争议很激烈,最后由皇帝裁断。这种朝议制度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制约作用的大小与皇帝个人的品质有关。朝议制度是指皇帝临朝听政与朝会日期的制度。
(二)经济上:
1、统一货币:秦国圆形方孔钱(半两钱)(下币,法定货币两种另一种黄金为上币)
2、统一度量衡(长短、容积、轻重)
3、统一车轨
4、修驰道,为了加强中央与各地的联系(咸阳向东和东南分别修成两条交通干线)
修直道(咸阳向北直达河套地区一条交通干线)
修五尺道(西南地区开通了有今天四川宜宾直通云南曲靖的道路,地形险阻,道路狭窄)
5、开灵渠,以便补充兵源和军需物资。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给了有力条件。
6、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7、实行土地私有制:当时是先进的土地制度,使地主阶级利用土地剥削人民成为合法。
(三)文化思想上:
1、书同文:开始文字为小篆,后又流行一种更为简易的隶书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李斯建议)
3、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统一度量衡——它对消除各地割据势力,促进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其目的是保证封建王朝的赋税收入。
统一货币——便利了各地的商品交换,避免了经济混乱
统一文字——对推行法令,传播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4、艺术:
①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东汉成都的说唱俑和洛阳的杂技俑,砖瓦,瓦当
③隶书产生与秦朝
④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苟
(四)民族关系
1、匈奴:
秦汉之际,匈奴统一北方草原,形成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①秦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设立了“九原郡”。为防止匈奴南下,将战国时期秦燕赵三国原有的长城修整增补,成就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是伟大的防御工事。②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在岭南设郡(三郡:南海、桂林、象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统一过程中修“灵渠”。
③将西南夷纳入版图中:开辟了五尺道,定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3年“蝗蔽天下”,前235年“天下大旱”,前230年和前228年又都是“大饥”……后来嬴政称自己的功劳为“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嬴政
对自己的称赞主要是基于
A.秦政府有效解决了自然灾害
B.确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威
C.地方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
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D.实行行省制
韩非有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首先实践“圣人执要”这一思想的具体措施是(A),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具体措施是(D)
A.确立皇帝制度B.设置压相C.设置“三公”“九卿”D.确立郡县制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B.反对分封制C.改革中央官制D.建立中央集杈制
一、古代东方1.在东方出现的四大文明区域(四大文明古国)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为代表)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 黄河、长江流域(中国) 2.世界古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
中国古代史文化总结一 天文历法成就1.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2.商朝干支纪日法3.夏商——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4.春秋首次关于哈......
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案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 (古代史部分)教 研 室:音乐系理论教研室 授课教师:张来敏 授课班级:2007级 第一讲 远古和夏商时期的音乐 授课内容:远古时期和夏商......
1殷墟:河南安阳,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未知的最早的都城。横跨安阳洹河南北两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未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
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四、世界古代史(约500-100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1453年拜占廷帝国灭亡) 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一)史前时期的人类(原始社会):1、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