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作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联合办学,彰显办学特色
----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校企一体化办学总结
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办学14年来积极探索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内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校企一体化办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办学指导思想,遵循职教发展规律、通过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办学,有效的促进学生就业,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与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体现,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推动了校企合作办学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运行构架
(一)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背景
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创办于2000年1月,学校开设舞蹈表演、音乐表演两个专业,在校生280多人。《印象·刘三姐》是由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上亿元创作的全球第一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使用演员近700人。从2003年开始,学校与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办学,以桂林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实训基地,实行“教学、实践、就业”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了一条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之路,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表演人才,保证了演员队伍的稳定和演出质量。
(二)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内容及运行机制
1、选择合作项目平台,构筑共同利益点
《印象·刘三姐》演出创作历时5年,由广西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梅帅元策划,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任总导演,67名中外艺术家参与创作,经过109次修改演出方案,集漓江山水、广西少
数民族文化、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世界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精品。
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与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合作项目平台,达到了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构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动力机制,夯实了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良好基础。
2、签订产学合作协议,共同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与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书。校企共同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制订完善了校企双方负责人制度、学生实训实习管理制度、演出实习常规管理及应急预案、人才培养及员工培训制度、教育教学共同评价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保障了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
3、成立合作机构,共同建立管理组织网络
学校与公司建立健全了管理组织网络,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面,实行校企合作组织一体化。其中,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总体协调校企合作中的重大问题,负责人由校长和公司总经理担任,校长同时还兼任公司副总经理和《印象·刘三姐》艺术指导;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内设专业建设指导机构,总体协调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教学培训及兼职教师聘任、实训基地共建、学生实训实习与就业、员工培训等工作,由教学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副校长和公司副总经理担任负责人,教学副校长还同时兼任《印象·刘三姐》舞台总监。学校全体教师、班主任围绕育人目标和《印象·刘三姐》演出项目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4、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实施人才培养一体化
在产学结合教育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我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针对企业的需求,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落实到课程
体系的开发、构建、实施和人才培养上。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使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舞蹈表演专业学制3年,音乐表演专业学制5年,专业课程开设舞蹈基功、毯功、中国民间舞、现代舞、声乐(民族原生态)、乐理、打击乐(中国鼓、爵士鼓)、天琴、二胡、小提琴等,文化基础课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计算机、体育等。在课程设置改革方面,我校一是注重专业核心课与民族艺术特色课结合,使“刘三姐”的民歌,原生态的侗族大歌、民族舞蹈、器乐及广西壮族特有的乐器天琴贯穿到教学中;二是注重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培养结合,学生白天学习专业课文化课,晚上参加《印象·刘三姐》的实训演出,在校三年,共参加演出1600多场,学中做,做中学,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相互提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注重学生基础文化课的教学,培养有素质、有文化、一专多能的专业艺术人才;四是注重学生德育教育,通过“管、教、学”一体化德育管理模式,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规程。多年来,学校坚持“四会”教育,每星期一晨会,每星期五校务会,每星期六主题班会,演出前安全职业教育会,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管理上各班配备两名以上班主任,负责学生学习、生活及各项管理工作。
学校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爱岗、敬业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加大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提高了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及能力,每年由学校出资送2-4名教师到北京舞蹈学院进修,现已送“北京舞蹈学院”进修的教师24人,送“北京戏曲学院”进修的教师2人;每年由北京舞蹈学院选派两名教师到我校任教;每年聘请北
京导演对学生进行了4次专业培训,提高了教师专业技能。教学建立常规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考核,通过对教学进度的检查,对教学汇课的考核,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校在全国、省、市级大赛中屡次获奖:(1)、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甘榕生老师、潘美号老师指导的天琴弹唱《唱天谣》荣获二等奖。
(2)、在广西第四届(2013年)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潘美号老师指导的合唱《蝉歌、情歌、八月歌》获得一等奖。
(3)、在广西第四届(2013年)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甘榕生老师指导的天琴弹唱《唱天谣》获得一等奖。
(4)、在第四届(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新时代刘三姐评选中,熊雨真、黄燕同学获得“新时代刘三姐”称号。
(5)、在2013年桂林市第七届文化艺术节“独唱”比赛中,甘榕生老师指导的小组唱《小河淌水》荣获一等奖。
(6)、在2013年桂林市第七届文化艺术节“独舞”比赛中,由廖金艳老师指导,熊雨真同学表演的独舞《小嫚儿逗趣》、黄燕同学表演的独舞《踏青少女》均荣获一等奖。
(7)、在2013年桂林市第七届文化艺术节“群舞”比赛中,廖金艳老师指导,舞蹈28班表演的舞蹈《俏花旦》获得一等奖。
(8)、在2013年桂林市“助学政策 助我成才”征文比赛中,李雀荣、贾慧、诸葛雯、毛春燕四位同学均荣获二等奖。
二、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所取得的成效
办学多年来,我校的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学校支撑企业发展,企业支持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校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运作机制,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校企双方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学校方面:自创办以来,公司为学校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完善了学校的设施设备,注入办学资金2000多万元确保了学校的各项开支和正常运转;同时,公司还在“双师型”教师培养、师资互聘、提供实训及演艺基地、专业课程建设、学生实习就业、教育教学及评价等方面扶持学校,与学校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使学校从企业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学校近年所获奖项:
(1)、每年均获桂林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2)、获桂林市民办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诚信单位。
(3)、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教育校外示范性实训基地。(4)、在民族文化教育传承上被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自治区文化厅授予 “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称号。
胡庆玲校长获“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民办教师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全市“渗透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称号;获桂林市“职教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学校与企业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印象·刘三姐》的实景演出,加强了专业与文化产业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演出过程对接、实训设备与演出设施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专业教师与企业艺术专家对接、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深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毕业生质量得到广泛认同,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100%。学生就业的方向是留校,各地实景演出基地、艺术团体,报考大专院校,参军等。目前学生主要就业单位有 “印象·刘三姐”、杭州市的“印象·西湖”、武夷山市的“印象·大红袍”、海口市的“大海·印象”、舟山市的“印象·普陀”、登封市的“音乐大典”、泰安市的“封禅大典”、张家界市“新刘海砍樵”、南宁锦宴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等,学生几乎遍布全国所有大型实景演出基地。毕业生担任了各实景演出点的主要角色,有的还担任了演出部门的重要管理人员。用人单位给予学校毕业生很高的评价:“学生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吃苦耐劳”。张艺谋导演也高度评价:“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是全国实景演出基地的‘黄埔军校’。”
部份优秀毕业生情况:
03届毕业生 韦翠柳
留校任教,在“印象刘三姐”担任剧务组副
组长
林
灵
考入北京现代音乐学院
04届毕业生
廖金艳
留校任教,在“印象刘三姐”担任剧务组副
组长
余佳美
考入北京广播学院
07届毕业生
陆秀娟、赵荣华
在登封“音乐大典”中担任主角
戚
剑
担任副总经理
08届毕业生
魏滢湾 取得了全国十佳爵士舞明星教练奖金奖
青岛啤酒2012“炫舞激情”10强啦啦宝贝
09届毕业生
付 扬、汤娇娇 在泰山“封禅大典”中担任主角
10届毕业生
雷怡婷、岑启秋
留校任教,在“印象刘三姐”担任
主角
11届毕业生
杨通英
在“印象·西湖”中担任主角 12届毕业生
黎 丽
在“印象·大红袍”中担任主角
企业方面:为保证《印象·刘三姐》的演出,学校成立以来共为企业培养学生900多名,每年培训农民职业演员近200名。从2003年至今,《印象·刘三姐》已成功演出4000多场次,接待观众近10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10亿元。公司不仅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成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印象·刘三姐》2003年入选文化部编纂的《全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2004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5年获文化部“创新奖”、中国演出家协会“中国十大演出盛事奖”,2008年入选首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2010年入选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评选的《首批全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旅游演出类》。还先后接待了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各友好邦交国家元首及全球五大洲的艺术家观赏演出。2011年5月《印象·刘三姐》商标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的无形资产获得了快速增值,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2、职业教育扶贫富民效果显著
学校与企业在发挥职业教育“教育移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扶贫富民的能力。主要表现在:
(1)学校招生主要面向农村,大多数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学生到校后采取半工半读以工助学形式就读,实行免费上学。公司向学校提供培养学生费用约1500多元/月·元,用于学生的学费、书本费、住宿费、伙食费、练功服装费、校外参观游览费、冬天保暖服装费等。此外,学生白天上课,晚上参加《印象·刘三姐》演出。通过演出每月可获得800~1500多元的实习报酬,减轻了学生的家庭负担。
(2)根据企业的需求,学校每年为《印象·刘三姐》演出培训农民、渔民演员近200名,使他们熟悉和掌握了大型实景演出的技巧,成为新型的农民职业演员。近年来,参加演出的农民职业演员,每月可获得1800~2000多元收入,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现状,提高了他们的文明素质。
3、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不断增强,打造桂林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形成了小学校撑起了一台大型精品演出,支撑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拉动了阳朔经济的良好态势。“印象刘三姐”演绎阳朔的“印象经济”,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成为游客到桂林、阳朔必看的旅游文化经典项目,近两年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达150多万人次,票房收入近1亿多元,成为当地致富产业链和经济增长新引擎。“印象刘三姐”还带动“阳朔东街”、“风雨桥”、“鼓楼”、“刘三姐民俗风情”等文化项目,使阳朔从旅游的集散地,变为各地旅游部门定位旅游线路的目的地,从而带动了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金融保险、邮政通信、宾馆餐饮、房产租赁、农副产品购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整个服务行业的大发展,赐给阳朔1∶5以上的经济拉动效益,为桂林打造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做出了贡献。
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与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培养学生、锻炼教师、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企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反哺学校的良性循环,逐步建立了“企业扶持学校,学校支撑企业,校企无缝对接,互利双赢,持续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逐步使学校更具有特色、有优势、有活力,学校得到稳步的发展。
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 2013年7月20日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唐山海森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水利、电力计算机控制产品、机电仪一体化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秉承“科技兴企,节能报国”的理念,为丰......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你所见过......
2007年校企合作工作总结2007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我校的校企合作办学也有了长足而平稳的发展,学校在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的同时,学校在玉溪的中心城区设立......
校企合作教育在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都已比较成熟的开展,近几年我国有些高校也在进行相关反面的探索,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开展相......
2010年校企合作工作总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探索实践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新机制,这是中等职业学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有效举措。现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