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调研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失地农民就业培训”。
户县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调研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户县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涉农产业日趋繁荣,大量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相继被征用开发,失地农民群体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妥善解决农民失地后的再就业问题,已成为户县就业工作的热点和难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
户县县委、县政府着眼发展,立足民生,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2013年,将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列为年度“十件实事”之一,狠抓落实,通过努力,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户县位于西安市西南部,全县518个行政村,20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0万,其中农业人口48.6万,适龄劳动力33万。2011年以来,配合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全县征用土地面积9800.22亩,主要集中在甘亭、庞光、草堂、五竹和天桥镇。征地涉及71个行政村的5.2万人,其中劳动年龄段内3.58万人,人均失地面积0.188亩。
通过调研发现,户县失地农民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整体失地率较高。据调查,涉及征地的71个行政村5.2万人中,完全失去土地和征地后人均不足0.5亩的失地农民占总数的41%,比如甘亭镇西郊村征地后人均耕地不足0.05亩,草堂镇宋南村征地后人均耕地不足0.19亩。
二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从被征地农民年龄结构看:40-60岁年龄段内2.2万人,占被征地农民人口的42.3%;
61岁及以上为0.91万人,占被征地农民人口的17.6%。从文化程度结构看:初中以下学历(含初中)失地农民1.72万人,占被征地农民人口的48%。
三是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人员较少。目前劳动年龄段内3.58万失地农民中,自谋职业者占总数的17%;外出务工和就近务工者占总数的75%,留守在家或耕种少许土地的占总数的8%。
四是思想情绪不稳,就业动力不足。中国自古即是农耕文化国家,广大农民土地情节较重,一旦失去耕地,感觉无所依靠,思想情绪极易波动。另有少数农民失地后无所事事,坐吃山空,缺乏强劲就业创业动力,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稳定的隐患。
二、工作成效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工作职责明确。户县根据失地农民的技能特点和实际需求,把培训任务量化,把培训工种细化,充分整合培训机构专业师资,印发了《2013年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2013年就业(创业)培训项目计划指标》。3月初在庞光镇举行了“户县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启动仪式”,将培训人员的重心从以往的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向征地拆迁镇的失地农民侧重,重点开展了易于就业的家政服务员、保健按摩师、烹调师、农机驾驶、计算机操作员等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不断加大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到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网络有内容,使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的知晓率不断提高。全年共举办宣传咨询活动8场次,出动宣传车12台次,制
作电视新闻滚动播放,悬挂标语80条,散发宣传资料2万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组织编写了《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创业服务》宣传手册,在征地拆迁村组进行发放,确保被征地村民人手一册,力争达到人人皆知。
三是整合培训力量,灵活培训方式。按照“条件公开、公平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的原则,选择培训设施好、培训能力强、培训质量高的10个培训学校作为定点培训机构,并依据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实施动态管理,推行“三查二访一证”制度;同时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拓宽失地农民培训渠道。一是依托县教育部门设立的技术职业学校,对于年龄较轻的失地农民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二是根据失地农民实际情况,采取定点培训和入村设点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由村组组织培训人员,培训机构落实师资力量,提供教材,发放盐、洗衣粉等生活小用品,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三是依托乡镇政府对失地农民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短期实用培训。
四是规范培训流程,实现工作标准化。建立健全定点培训机构各项管理制度,对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组织、教材、课时、培训方式、学员就业等提出明确要求。培训班开班前要做好培训教学计划和课程课时安排,上报培训方案进行审批;培训中,培训机构要建立学员培训台帐和考勤表,加强对学员的管理;培训结束后,要收集学员考核成绩单、身份证复印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书等。为了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采取听、看、查、议四类方式每月对定点培训机构进行检查,规范培训行为,确保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五是加大政策扶持,确保培训就业。各培训机构加强与职介机构的沟通协作,开展订单培训,失地农民学员完成培训课时后,通过考核获得“两证”,培训机构提供一次免费职介,邀请用工单位参加结班考试,供需见面,扩大就业,努力做到“培训一人,鉴定一人,职介一人,就业一人”。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参照城镇失业人员的有关就业援助政策,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公益性岗位安臵、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支持自主创业、有组织劳务输出等有效手段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六是实施项目带动,实现互利互赢。每期培训班开办,要求各定点机构上好第一堂课,开展意识教育,宣讲征地拆迁各项政策,增强广大群众对于政府的理解,减少对拆迁征地的抵触情绪,全力促进重点项目的建设。同时,我们积极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把扩大就业与实施项目建设相结合,积极联系县内重点项目吸纳失地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七是开展技能鉴定,发挥证书作用。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技能就业和技能成才过程的导向作用。培训机构整理各类资料,鉴定站从国家试题库筛选试题对参训学员考核,合格者发给职业鉴定证书。在考核过程中,严格执行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规定,实行3人考评组,坚持单人单桌,按号入座,叫号操作,记录清晰,公正评分,认真阅卷,给分详实。目前,户县技能鉴定站共组织开展计算机、家政服务、烹饪等工种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鉴定50余场次,考核3000余人。
八是强化监督检查,规范培训行为。为加强对失地农民
就业培训的监督管理和培训指导,户县成立了检查工作小组,不定期地对全县定点培训机构从招生、学员管理、教学管理、档案管理、机构管理、补贴资金申请和使用等6个方面进行检查。同时要求各培训机构在教学场地、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管理制度、教学质量、专业设臵、培训教材、考核方式、培训相关资料和台帐建立等情况以及执行各项培训程序和培训后就业、培训发证、培训补贴、资金使用等方面积极开展自查自纠。使培训机构的管理进一步强化,培训行为进一步规范。全年未发现弄虚作假、违规违纪现象。
三、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走访,虽然目前的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整体进展顺利,受到失地农民一致认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村实际与上级培训要求有一定偏差,工作开展有一定困难。在培训中,户县严格依据西安市人社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市人社发[2012]244号)要求,参加技能提升培训时间不低于120小时有效课时,参加SYB创业意识培训时间不低于150小时有效课时。但目前劳动年龄段内的3.58万失地农民,外出务工和就近务工者占总数75%,留守人员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这就导致出现几个问题:
一是符合培训条件的失地农民大多外出或就近务工,无法保证培训有效课时,而有时间参加培训者又多为已到达退休年龄的老人,不符合培训政策。
二是目前就业培训每期开班人数规定为50人,且每人年度内只能享受一次免费就业培训,即使培训机构下村开班,仍有很多征地拆迁村只能开办一次培训班,甚至有的征
地拆迁小村由于符合条件人员较少,无法正常开班。
(二)培训工种单一,培训资源利用率不高。目前全县定点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工种10余个。由于参加培训的失地农民多为村内留守妇女,就业意愿不强,参加培训仅为获得一技之长,方便照顾家庭,而家政、农家乐、计算机等技能课程是她们的主要需求,因此今年所开设的就业培训班主要集中在家政、农家乐、计算机等5个工种的技能培训,这样虽然满足了失地农民的培训需求,但导致了服务员、保健按摩师、烹调师、养老护理员等培训科目无法开班,浪费了培训资源,降低了培训后的就业率。
(三)培训资金不足,就业培训业务受到制约。失地农民的培训、鉴定、职介服务等费用均由政府支出,由于政府财政较为紧张,每年用于就业培训资金只有200多万,这仅能满足五个征地拆迁镇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费用支出,其他镇许多农村劳动力对就业培训愿望强烈,但受资金制约,培训工作无法全面开展。
四、对策与建议
失地农民问题,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能否解决好,事关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通过调查思考,我们对于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培训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加快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步伐。健全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提高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一是全力保障培训经费。目前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经费主要来源于就业专项资金,仅能保证部分地区人员开展就业培
训,建议一方面积极联系上级部门,争取增加就业资金经费,另一方面设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基金,基金来源可从土地出让金中提留一部分,基金主要用于失地农民技术培训费用的补贴、招收录用失地农民的单位给予配套补助、援助失地农民自主创业补贴和对安排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的奖励等项目。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将人社局的“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局的“阳光工程”培训和教育部门“人人技能”工程培训进行全面融合,合理分配失地农民培训学员,统筹安排教学计划、师资力量、专业设臵和培训教材,避免重复培训,造成资源浪费。三是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在岗培训模式。联系县内吸纳失地农民较多的重点企业,对在岗的失地农民从事的车工、铣工、磨工、镗工等教学设备要求较高的工种依托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四是加大失地农民的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促进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遵章守纪、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既能有效提升失地农民技能水平,实现稳定就业,又能有力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一举两得。
(二)用活用足政策,创优失地农民的就业环境。坚持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一是认真分析研究政策,用活用足国家政策,因地制宜制定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失地农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失地农民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就业,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二是依靠发展经济促就业。一方面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加工企业,通过发展经济为失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失地农民就地消化。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作用,把扩大就业与实施项目建设相结合,积极联系县内重点项目和企业吸纳失地
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这样,既可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题,又可以改善入驻企业与当地群众关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三是依靠强化服务促就业。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依靠就业服务体系联网,职业介绍机构和劳务中介组织,向失地农民不定期地提供本地或外地的就业服务信息,疏通求职农民与招聘企业之间的信息渠道,有效地引导失地农民本地就业、外出务工和劳务输出。
(三)加大人文关怀,帮助失地农民尽快适应新角色。积极实施人文关怀,对失地农民进行精神帮扶,扫除其市民化进程中的心理障碍。首先,政府相关领导应经常深入失地农民群体,了解民生民意,解决他们实际困难,使失地农民切实感受到政府与社会的温暖和关怀,进而能顺利适应角色转化。其次,以社区为依托,开展失地农民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进行角色定位,积极面对新的生活。再次,组织开展各种健康的文化活动,充实他们的业余生活,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最后,不断加大失地农民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宣传失地农民各项扶持政策,宣传失地农民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宣传失地农民丰富的文化生活,最终形成全社会关心失地农民的良好氛围。
2013年11月25日
╳╳乡失地农民培训就业工作情况汇报中共╳╳乡委 ╳╳乡人民政府(2010年7月13日)尊敬的各位领导:根据安排,我就╳╳乡失地农民培训就业情况作汇报,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近......
党员在推进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工作中的先进性定位与思考一.发现问题:1 失业问题及后果表现。农民失地意味着失去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是失地农民问题中最重......
XX镇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我镇两湾作为陵水开发建设的前沿,以打造“两湾两泉后花园,旅游度假风情镇”为目标,不断加大旅游开发、新农村......
关于金塘社区失地农民情况的调查报告近几年来,我县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翻天覆地,这必然需要大量的土地为依托,这是每个城市发展的必然轨迹。那么,我县失去土地的农民现在生活怎......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就业培训调研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