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安置点党建工作总结(精选4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党建扶贫工作总结”。
第1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协议
xxx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协议
甲 方: 镇人民政府 乙 方: 村民委员会 丙 方(搬迁安置户主): 身份证号:
原住房地址: 县 镇 村 社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地区„2015‟2769号)、《甘肃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及《xx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细则》精神,依规定程序,甲方已被确定为 年易地扶贫搬迁户,为规范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甲乙丙三方就搬迁安置等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负责组织丙方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扶持落实丙方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二、丙方安置房采取由甲方集中安置方式建设,房屋面积标准按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的原则建设。
三、丙方符合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自愿搬迁到 安置点,房号,安置房面积为 平方米。
四、丙方须按甲方制定的自筹资金方案,在入住前交纳自
筹资金 元,且十年内房屋不得买卖。
五、丙方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不得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违反本协议。否则将不再享受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政策,并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本协议一经签订,甲乙丙三方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双方未尽事宜,另行协议补充。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份。本协议书自三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章): 乙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委托代理人(签字): 丙方(签字、手印):
协议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第2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协议
湘阴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
协 议 书
甲方: 乡(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户主,身份证号:(以下简称乙方)
家庭住址: 村 组
根据《湖南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意见》(湘发改西开﹝2016﹞39号)文件及《湘阴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村民自愿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国家扶持与村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签订如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与义务
1、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要求,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严格遵循政策法规,规范执行项目管理办法。
2、甲方根据乙方选择 安置的方式(集中安置:统规统建、统规自建、政府保障房),(分散安置:自建新房、购新房、购二手房),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补助标准向乙方发放建(购)房补助资金,金额以建档立卡认定人数为准。
二、乙方责任与义务
1、乙方自愿选择 的方式(集中安置:统规统建、统规自建、政府保障房)、(分散安置:自建新房、购新房、购二手房),从 搬迁到,计划从 年 月开始实施搬迁,年 月完成搬迁。
2、乙方在自愿选址原则的基础上需经相关部门核准后确定安置地点。
3、乙方在房屋建设过程中所需工、料、机产生的费用由乙方自行解决,涉及的税费及其他费用由乙方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缴纳。
4、乙方原有房屋属于分散安置对象的,须在领取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补助费的70%后3个月内自行拆除,属于集中安置对象的须先拆后搬,逾期不予拆除的,由房屋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并扣发余下的30%建房补助款,原有宅基地必须交(乡)镇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不得再建房屋,也不得出售、出租或赠与他人。山林、田土等生产资源仍按原承包方式不变。
5、乙方在项目竣工(购房)后,须及时提供相关资料(新房照片,购房的须提供购房房产证),以便项目验收。
三、其他事项
1、项目实施后,甲方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付款给乙方,乙方不得再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其它诉求或经济补偿。
2、乙方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不得返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所新建的住房(或城镇所购置商品房)十年内不得转让或出售,否则须全额退还该项目补助资金。
3、乙方须按进度计划开工、完工。如因乙方原因影响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进度和验收,将取消分配到户的建房(购房)补助资金。
4、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另行商议解决。
本协议从签字之日起生效,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县扶贫开发办、易地扶贫搬迁部门各执一份。
甲方负责人: 乙方负责人:
(签字盖章)(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第3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规划选址
选址论证报告
项 目 名 称:XX扶贫搬迁安置项目
委
托
方:XXX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有限公司编
制
方:XX规划勘测设计院 编制报告日期:二〇一七年六月
第一章 编制背景
一、背景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地区〔2014〕2174号)和省发改委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湖南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意见的通知》(湘发改西开〔2016〕39号)精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扶贫开发局会同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中国人民银行XX支行研究起草了《XX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意见》。
易地扶贫搬迁是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是在贫困地区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专项扶贫工程,通过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根本改善其生存和发展环境。
二、编制依据
(1)《关于做好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地区〔2014〕2174号);
(2)《关于印发XX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意见的通知》(湘发改西开〔2016〕39号)精神;
(3)《XX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意见》安发改字〔2016〕178号;
(4)《关于下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国开发〔2011〕7号;
(5)《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6)《XX县XX乡总体规划》(2015-2030年);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为确保顺利完成《XX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意见》中农村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特编制本选址论证报告。
(2)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改善XX县XX乡贫困居民的居住环境、生存条件,确保其生命财产安全;能增加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能有效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生活品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
(3)项目的选址符合《XX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意见》中选址交通条件、自然条件以及配套基础设施条件要求。
(4)选址建设项目主体居住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为主,工程技术方案成熟可靠。
(5)建设单位拟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资金来源有保障。分析研究建设项目的选址是必要的。
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
一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XX乡黑泥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 项目单位:XX县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有限公司 项目用地面积:10092.0平方米; 项目性质:选址新建居住用地;
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设有安置小区,配有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电气工程等基础配套设施。
人均扶贫居住面积控制指标为25㎡/人;安置小区搬迁户数30户,人数122人;总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
二、区位现状(1)地点与地理位置
明乡位于XX县东南部,与宁乡县、涟源市交界。总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辖12个村。全境分属湘江和资江两大流域,盛产木材、楠竹,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锰、钨、重晶石、铁、萤石、金等。XX历史文化悠久为三十六铺之一。
(2)区域自然条件
XX乡属亚热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温差大。最冷月均温在 0 摄氏度以上。与县政区 基本相同。全年平均气温 18℃,1 月平均气温 10℃,极端最低气温-4℃(2008 年 12 月 26 日);7 月平均气温 32℃,极端最高气温 40℃(2011 年 8 月 13 日)。平均气温年较 差 20℃。多年平均降雨量 1500mm,无霜期 278
天。
(3)现状地质慨括
拟建场地周边建筑物建设情况良好,场地新开挖建设,基底夯实,无不良地质现象;同时场地地势较高,建筑物远离地下水。
三、交通运输条件
XX乡黑泥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位于镇区外,临近S311线,交通便利。
四、公共设施条件
(1)供水:近期用水依靠高山溪流水引流至高位水池用水;远期接XX乡市政给水管网供水;
(2)排水:选址点远离集镇区;雨污分流,雨水随排水沟自然排出,污水集中收集至化粪池等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
(3)供电:已有村镇农网用电接入,满足基本需求;远期规划增设变压器;
(4)电信:XX乡通讯网络覆盖完全,容量充分,可满足项目要求。
五、土地政策
县国土资源局将安置点建设全面纳入十三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确保安置点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如无法平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用地规模指标,应积极向省国土资源厅争取追加指标。搬迁所涉及的农村宅基地审批由县国土资源局具体承办。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行直接上报、应保尽保,年底由县国土资源局报省国土资源厅统一核销。将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出地,全部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拆旧复垦区。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地的老宅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必须在规定时限完成拆除复垦。县国土资源局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及时跟踪落实国家、省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政策。
第三章 项目选址的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依据《XX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移民搬迁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完成我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现就做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易地扶贫搬迁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实施的重大专项扶贫工程,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扶贫攻坚将发挥重大作用。“十二五”时期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仍有一部分深度贫困群众还生活在深山、石山、高寒、石漠化、地方病多发等地区,就地加快发展,脱贫致富难度大。实施易地搬迁是治本之策,有利于
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居住、交通、通讯、就医、上学等生活环境;有利于搬迁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有利于恢复迁出地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优化贫困地区城镇布局,提升城镇化水平。同时,对于加快推进全县扶贫开发进程,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促进人口、产业、要素、功能等向小城镇、中心村集聚,统筹推进小城镇、中心村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组织方式,完善相关后续扶持政策,强化搬迁成效监督考核,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确保搬迁对象尽快脱贫,从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
二、选址的基本原则
本项目的建设应符合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县XX乡总体规划》建设近期规划的要求。
1、坚持因地制宜,就近安置为主的原则。合理确定搬迁式扶贫对象,宜移则移,宜留则留,做到搬走能致富,留住能脱贫;适度确定搬迁式扶贫规划及安置方式,以就近安置为主,异地安置为辅。
2、坚持群众自愿,政府引导,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尊重
农户意愿,对符合扶贫搬迁条件的农民由其自愿申请,自主选择安置方式,政府主要是用优惠政策措施,靠优化服务环境引导农户,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期分批实施扶贫搬迁。
3、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所需经费以搬迁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集中安置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搬迁户投劳为辅;所需基本生产资料,以迁入地调剂解决为主,搬迁户新改田建园为辅。
4、坚持先开发后搬迁,开发与环境治理结合的原则。发挥迁入地比较优势,围绕特色农业建基地,向产品质量要效益。同时,合理制定迁入区土地的治理方案,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切实加强迁入区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严禁乱开滥垦,破坏环境。
5.坚持四个结合,科学规划。立足资源特点和当地生产生活习惯,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扶贫产业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探索搬迁安置方式。综合考虑水土资源、新型城镇化对人口的承载吸纳能力等因素,科学编制规划,强化规划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引领作用。
三、交通运输要求
选址点应尽可能选择在已有或规划的铁路、公路等交通线附近,以减少交通运输的投资,加快建设和降低运输成本。
站址的选择还应考虑施工时设备材料的运输。特别应考虑大型设备,如:起吊机、大型挖掘机等大型设备的运输方案,以及
建设完成后居民生产生活需求。
四、搬迁对象与安置方式
集中安置主要指对10户及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搬迁对象采取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依托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等方式进行的安置。
——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依托靠近交通要道的中心村,引导本行政村内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搬迁对象就近集中安置。
——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依托新开垦或调整使用的耕地,在周边乡镇或行政村规划建设扶贫移民新村,引导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搬迁对象就近集中安置。
——依托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县城、小城镇或工业园区附近建设集中安置区,安置周边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地区且有一定劳务技能、商贸经营基础的搬迁对象。
——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挖掘当地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或旅游景区,引导周边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地区搬迁对象适度集中居住并发展乡村旅游。
第四章 项目的选址
一、选址原则
项目用地应满足XX乡建设用地要求,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需要。
充分考虑项目用地周边环境,满足公共卫生方面有关要求,既要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区分明确,人车分流科学合理,又要尽量避开污染源和危险场所以及人群聚集场所。
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地貌,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安静,交通便利。
二、交通运输要求
XX乡黑泥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位于镇区外,临近S311线,选址点交通便捷,城镇道路畅通,施工期间及完成后满足生产生活交通需求。
三、项目选址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该项目地址在XX县XX乡黑泥田;拟建场地周边建筑物建设情况良好,场地新开挖建设,基底夯实,无不良地质现象;同时场地地势较高,建筑物远离地下水;总体而言,该地块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同时项目选址建设工程与周边环境融洽,有利于该项目建设。
四、公共设施条件
(1)供水:近期用水依靠高山溪流水引流至高位水池用水;远期接XX乡市政给水管网供水;
(2)排水:选址点远离集镇区;雨污分流,雨水随排水沟自然排出,污水集中收集至化粪池等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
(3)供电:已有村镇农网用电接入,满足基本需求;远期规划增设变压器;
(4)电信:XX乡通讯网络覆盖完全,容量充分,可满足项目要求。
第五章 项目选址符合城市规划的论证
一、本建设项目位于XX县XX县XX乡黑泥田,在上层土地利用规划中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
二、项目安置点水电供给、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较齐全,适宜该项目的建设,与周边环境、用地建设融洽。
三、场址选择唯一性分析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县XX乡总体规划》建设近期规划、以及《XX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意见》的要求,项目建设不仅可以改善XX县XX乡贫困地区迁出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还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美化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结论性意见
考虑本项目建设期间对周边环境、交通、市政基础配套设施等建设需求和影响,建议合理安排工程建设时序,尽量减小施工过程中给周边环境、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六章 附件
XX乡黑泥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区位位置图 XX乡黑泥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现状图
第4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XX镇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重要决策部署和要求,牢牢把握“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根本要求,积聚全镇力量,以更加明确的责任,更加有效的举措,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共涉及5个村13个村民小组,完成搬迁任务227户9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8户649人,同步搬迁户69户259人。分年度规模为2016年111户471人,其中建档立卡77户335人;2017年116户437人,其中建档立卡81户314人。集中安置6个点共217户863人,其中赛云村赛云一组大鱼塘安置26户10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66人)为跨年度安置点,2016年实施16户6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27人),2017年实施10户4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39人);赛云村赛云二组那诺地安置27户6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34人)为跨年度安置点:2016年实施15户4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29人),2017年实施12户2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5人);太和村小寨组古蜡平掌安置40户19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60人)为跨年度安置点:2016年实施35户17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157人),2017年实施5户2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3人);太和村新寨组恩乐地安置56户2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50人)为跨年度安置点,2016年实施45户19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121人),2017年实施11户4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29人);官厅村厄里组拉古普池安置20户7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53人)于2017年实施;官厅村玉能一二组瓦场安置48户18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40人)于2017年实施。分散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户46人,其中新华村3户16人,官厅村5户22人,路思村2户8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项目建设情况。截止2019年12月2日,全镇已全部完成搬迁任务。集中安置点开工6个,已竣工6个,竣工率100%;分散安置户开工10户46人,已竣工10户46人,竣工率100%;分散安置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竣工。全镇搬迁入住227户908人,搬迁入住率达100%;完成旧房拆除227幢,拆除率达100%。
(二)“双点长”落实情况。XX镇6个集中安置点已实行“双点长”制。集中安置点“点长”由一名县级领导及施工企业负责人担任,分散安置点“点长”由镇级领导及施工企业负责人担任,共同做好集中安置点建设、管理、后续脱贫发展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脱贫措施落实情况
1.围绕《XX镇脱贫攻坚产业扶持实施方案》,由政府搭建平台,促成126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与墨江县XX火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产业扶持资金投入29.04万元。
2.2018年,整合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产业扶持资金20万元,结合“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以XX镇烟叶生产技术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烟叶生产为合作纽带,扶持太和村新寨、小寨组搬迁烟农20户,发放产业扶持贷款20万元,实现户均收入51219余元。
3.2018年-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享受扶贫小额信贷政策24户,发放贷款106万元,用于自身产业发展。
4.加强转移就业培训与技术技能培训,有效拓宽搬迁群众的致富路子。充分发挥挂钩单位作用,开展种、养殖技能培训187人次,召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动员会6次,自觉增强发展动力,挪穷窝、改穷业、拔穷根、换新貌,真正实现稳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项目资金投入情况。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关于调整建档立卡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政策的通知》(云发改扶贫〔2018〕422号)的要求以及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细化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政策的通知》(云财农﹝2018﹞158号)文件要求兑付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定期不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和稽查监督,确保资金安全。目前,全镇易地扶贫搬迁总投资XX万元,其中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资金XX万元,农户建房补助XX万元,旧房拆除奖励资金XX万元,同步搬迁户产业扶持资金XX万元,同步搬迁户建房贷款XX万元。
(五)复垦复绿情况。根据《XXX自然资源局及易地扶贫搬迁增减挂钩试点项目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上级下达XX镇复垦面积为200.65亩,需修建25m³水池18个,16m³水窖8个,需改建896.1米生产路1条。目前已完成复垦面积84.30亩,水池水窖建设8个,生产路改建896.1米,其余正在有序推进。
三、取得的成效
全镇共建成集中安置点6个:赛云村赛云一组搬迁安置点、赛云二组搬迁安置点、太和村新寨搬迁安置点、太和村小寨搬迁安置点、官厅村厄里搬迁点和官厅村玉能一、二组搬迁点,完成搬迁任务227户90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8户649人的搬迁任务。
(一)安全住房得到有效保障。从“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来看,从根本上解决了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帮助群众建设经济适用、功能齐全的房屋,让群众住上了安全稳固的房屋,共建成安全住房227间。
(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易地扶贫搬组内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文化活动室、公厕、路灯建设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脏、乱、黑问题,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三)群众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项目建成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加强技术培训,并合理引导劳动力转向发达地区,贫困群众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思想意识、观念得到根本转变,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及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需进一步加快完善。《关于调整建档立卡搬迁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政策的通知》(云发改扶贫〔2018〕422号)和《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公司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细化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政策的通知》(云财农〔2018〕158号)文件,对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来源、标准及使用重新进行明确。根据文件精神我镇重新编制、上报实施方案,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中安置点与分散安置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故目前尚未完全完善。
(二)部分安置点存在私搭乱建情况。一是部分农户因人口较少,安置房建设面积受限,存在粮食无地方堆放的情形,农户私自改变厨房用途,在周围搭建简易小厨房;二是在房檐、庭院、楼顶加盖彩钢瓦、树脂瓦。
(三)痕迹档案管理不够规范。由于政策、对象调整,项目资金投入、项建设内容等已重新变更皮肤过,一户一档、一点一档等资料需要重新完善。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扫尾工作。按照《关于调整建档立卡搬迁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政策的通知》(云发改扶贫〔2018〕422号)、《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公司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细化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政策的通知》(云财农〔2018〕158号)精神,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与分散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格按时间要求完成各项建设。
(二)规范农户房间用途,坚决整改私搭乱建。严格执行“厨卫入户”政策,杜绝农户将厨房和卫生间的用途私自改变,按照房屋规划厨房必须规范入户,严禁改为客房或库房,减少农户再次私搭乱建厨房。上下联动,对已经发现的私搭乱建房屋进行集中力量组织整改,力求“零容忍、严打击、零增长”。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有针对性的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工作,从源头上杜绝私搭乱建现象的发生。
(三)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料。镇级将专门组织人员协助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切实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严格对照“一点一档”21项、“一户一档”19项归档要求完善痕迹资料。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和有意义。以下是小编为......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将时间、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任务,并设定合理的限制。......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避免盲目行动和无效努力。以下......
湘阴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协 议 书甲方: 乡(镇)人民政府 (以下简称甲方)乙方:户主,身份证号: (以下简称乙方)家庭住址: 村 组根据《湖南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意见》(湘发......
xxx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协议甲 方: 镇人民政府 乙 方: 村民委员会 丙 方(搬迁安置户主): 身份证号:原住房地址: 县 镇 村 社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