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党建工作总结(精选4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村第一书记党建总结”。
第1篇: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
心贴心 一家亲
——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之一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中央已经下达了改进工作作风动员令,工作作风怎样改进才能让人民满意?2010年以来的我省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2012年初,省帮扶办对全省驻村任职工作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共发出问卷8万多份,涉及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群众8万多人,在收回的8万多份问卷中,群众对这项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支持率,均在98%以上。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赢得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好口碑,无他,就是因为万名“第一书记”把农村、农民、农业当作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让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他们用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和真心为民的情怀,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干部只要心中装着群众,群众就会认可你、接纳你、赞成你、拥护你、跟你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要想不走过场、取得成效,各级领导干部就要像广大驻村任职第一书记那样,把改进作风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中,把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化、制度化,带着感情、带着任务、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心贴心,一家亲。以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为载体,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为广大群众谋利益、办实事,我们的党风政风民风就会焕然一新。
抓班子 带队伍
——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之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地方的工作能否做好,关键是有没有好的带头人,有没有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我省持续推进选派干部驻村任职第一书记,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是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毋庸讳言,当前,有的地方农村两委班子还存在着软、瘫、散等现象,发展思路不清晰,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带动致富能力较弱,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没有较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基层群众最有实际感受。“第一书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打基础谋长远,就能留下一支迎难而上、为民谋利的工作队,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得到群众拥护,受到群众欢迎。
实践证明,选派干部驻村任职,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成效明显:
起表率提升战斗力。“第一书记”是省委选派的优秀党员干部,在他们身上,有好的领导作风、好的生活作风、好的学风及清廉之风,把这些优良作风带到基层党组织,展现在群众面前,能起到巨大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抓队伍增强凝聚力。村支书思路清、能力强,村里发展就有新气象。把那些头脑灵活思路清晰的明白人、发展经济为民致富的带头人发展为党员,选配到村级组织里,能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谋发展激发创造力。通过党员干部培训、带领群众到先进地区实地考察,积极探讨学习致富之道,常谋发展之策,常为群众着想,能提高两委干部党员的政治素质和致富带富能力,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持续做好“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让更多的“第一书记”成为农村发展的领路人,让更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成熟健全起来,成为团结带领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强核心!
抓发展 帮民富
——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之三
走出机关、沉到基层,接地气、谋发展、长才干……两年多来,全省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引资金、找项目、促增收、聚民心、帮民富,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能力,推动了农村全面发展。
千难万难,没有发展最难。第一书记的楷模沈浩生前曾反思,为何小岗村“一朝跨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进富裕门”,从教训中得出的结论是“最要紧的是凝心聚力求发展”。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农村改革的先行者是这样,对“穷、软、散、乱”的后进村更是如此。
选派第一书记到薄弱村、贫困村任职,是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造福农民群众。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关键一条就是要加快发展。作为“主心骨”、“顶梁柱”,第一书记能否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关乎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盼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发展,是第一书记要尽的第一责任、要抓的第一要务。
穷不生根,富无天生。治穷致富,关键在做。一个领导干部,干不干事、为谁干事、怎么干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吴庄人为啥“现在走路都不一样了”,是因为吴树兰带领他们走上了幸福路,靠发展奠定了底气;庞集村民为何念念不忘好书记周建奎,是因为他让乡亲们的腰包鼓了起来,靠发展甩掉了穷帽子。
建设中原经济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让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村、难点村跟上发展步伐,享受发展成果。近年来,驻村任职工作为河南贫困村、难点村发展装上了新“引擎”、带来了新希望,成为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人脉广、政策熟、能力强的优势,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既解决一些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提高了村集体“造血”功能,实现了下派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良好效应。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是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举措,为我省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坚持不懈做好这项工作,必将使我省农村各项事业焕发新的生机。
谋稳定 促和谐
——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之四
农村兴,基础牢;农村稳,社会安。我省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作风转变了,联系群众紧密了,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促进了农村的全面发展。
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广大农村也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的地方宗族矛盾累积、利益纠葛交错,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妨碍了经济的发展。谋稳定,促和谐,已经成为农村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我省广大驻村任职干部,规范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畅通了群众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察民情、听民意,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疑难问题;开展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了平安祥和、安居乐业的工作生活环境。这几年,驻村任职干部化矛盾、解纠纷,治理软、弱、散,改变瘫、乱、穷,共计协调解决派驻村民事纠纷5万余件,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选派干部驻村任职,成效显著、经验宝贵,值得我们总结与借鉴:
要当好维护农村稳定的“第一防线”。“第一书记不简单,一朝化解十年怨”,这是百姓对第一书记的由衷称赞。要赢得这样的评价,只有不辞辛苦,不畏艰难,扑下来,扎进去,心与群众贴在一块,情与群众融在一起,劲与群众合在一处,才能成为维护农村和谐的“中流砥柱”。
要胸怀公心、公道办事。很多驻村干部,从沈浩到周建奎再到吴树兰,都是秉公心、存公德,心底无私,一心为公。越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越需要办事公平、处事公正,这样才能化解矛盾、打开局面,才能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要摆正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稳定是前提,发展是保障,只有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才能高扬发展之帆;农村越发展,农民越富足,越容易理顺关系,越利于社会稳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为广大农村注入了和谐因子,为农村发展打开了崭新局面,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增才干 转作风
——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之五
广大驻村任职干部在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加深了对农村的了解、增进了与农民的感情,在推动发展的实践中提高了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转变了工作作风。
“到基层锻炼、从一线选拔”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高干部,始终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个基本途径,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
基层实践是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基层任务重、困难多,让年轻干部到改革发展第一线摸爬滚打,融入群众当中,深入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向身边人学习、向实践学习,有利于促进年轻干部尽快成长成才。实践证明,凡是在基层实践中锻炼过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基层实践是锤炼干部的“磨刀石”。越是条件艰苦、困难较多,越能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和作风。驻村任职干部远离城市来到农村,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承担责任、不怕耽误自己,艰苦的驻村任职生活让他们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磨炼了意志。驻村任职三年,是付出和奉献,也是磨砺和收获。
基层实践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基层实践是火热的熔炉、生动的课堂,是干部了解省情社情民情的最佳途径。识别干部队伍中的“千里马”,把其放到基层实践中“遛一遛”,才能更真切地看出谁在大是大非前党性更坚定、在艰苦环境中意志更坚强、在处理问题上能力更突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真正扑下身子,用心想事、用心干事才能真正成事,只有取得让群众满意的成绩,干部才能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
第2篇:新郑选派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
新郑选派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
目标:打造一批示范村 发展一批“五好”村 帮扶一批贫困村 转化一批后进
村 建成一批环境卫生达标村
本报讯(记者 高凯 通讯员 岳振凯)日前,新郑
市包括四大班子领导在内的323名党员干部走马上任村(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
新村镇代湾村第一书记朱郁琦表示:“以前常到村里转,但这一次感觉完全不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村民见面后,朱郁琦说,通过走访,已经掌握了村中的实际情况。接下来,将尽全力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困难。
薛店镇村民李国伟说:“上面派到俺村的第一书记到村后,先去看了危房和雨后的庄稼,这说明他‘懂行’,是来干事的,不是敷衍乡亲们的。”
破解农村发展难题,把农民的事情办好,是近几年新郑工作的重点,先后派出工作组、大学生村官、调解员、治安员等等,造就了一批村容整洁、村情稳定、村民富裕的文明村。现在推出的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到村(社区)任职,是希望这些干部帮助村两委,带动农村跨入富裕、稳定的行列。
据统计,此次,新郑市共抽调全市县处级党员干部53名、科级及郑州市下派挂职锻炼的党员干部共323名。第一书记上任第一天,共走访群众1500人次,征求意见建议87条,化解排除各类问题52个,解决矛盾纠纷31起。
为使第一书记扎实开展工作,新郑市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要求。目标是:力争打造一批示范村、发展一批“五好”村、帮扶一批贫困村、转化一批后进村、建成一批环境卫生达标村。要求是:落实“五个一”制度:每月必须到驻村(社区)“下访”一次。日常处理村中事务以外,每月15日必须到所任职村(社区)参加村(社区)“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并主动参与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帮助处理村(社区)发生的突发事件;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对察民情、听民意、帮民困等情况做好记录,定期汇总、定期上报;建立“一本工作台账”,对调查问题、反映情况、民生实事等进行分门别类,并制定计划、倒排日期、加速推进;每季度给全村(社区)党员干部上一堂党课,并帮助村(社区)“两委”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形成“一篇工作报告”,要围绕村情实际,积极开展调研,客观总结成绩和存在问题,每年至少完成一篇调研报告。发挥社会交往能力,调动一切资源,围绕“十项任务”开展工作,这其中包括:围绕
作用发挥,服务中心大局;围绕生产发展,做强现代农业;围绕民生改善,积极排忧解难;围绕生活宽裕,拓宽致富渠道等。
新郑还采取定期考核与不定期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客观评价驻村(社区)任职干部履职情况。同时,把到村(社区)任职干部履职情况与干部选用优先条件、单位绩效考核评优评差挂钩,以确保选派干部到村(社区)任职活动顺利推进。
另外,该市在当地媒体上开辟 “任职书记在基层”专栏,以及推出 “第一书记的一天”、“一个人和一个村”等系列报道。同时,组织摄影、DV爱好者,深入农村基层、走近第一书记,开展“第一书记情系农村、党员干部心系群众”摄影采风活动等,来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郑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入村(社区)任职的科级以上干部,很多都担当要职,管理要害部门,这一次纷纷推向基层,有助于将大量财力、物力向基层转化,也有助于提升政府在农村群众中间公信度,进一步加强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9月份,“第一书记的工作日程表是:参加一次动员会,组织一次“下访”活动,开展一次调查研究,进行一次卫生整治,开展一次“送温暖”活动,树立一块任职公示栏等。
第3篇:选派驻村工作总结
从2010年10月底选派关山村工作已经八个月的时间。现就这段时间我驻村任职及关山村的新农村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调整心态,熟悉村情,制定规划。
我到关山村驻村任职至今,总体感到调整好了步伐,已经熟悉了关山村的村情村貌。具体概括为:
一是“调整好心态,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选派之前,虽然也在基层,但当我直接到村工作时,感到有点不适应。后经过整理思路,虚心向村干部学习,向老党员学习,在学习他们扎根基层长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的工作热情和纯朴的性格等等之后,我本着边学习边参与的原则,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角色的转换,逐步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方法,适应了环境,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初步理顺了本人与村内干群之间的关系,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应该说目前初步形成了正常的工作关系和议事机制。
二是“通过调查,基本熟悉了村情村貌”。通过村干部介绍,以及入户走访和多方面交流,我对关山村的基本情况、风土人情和突出问题做到了“心中有数”;关山村座落在皋城以西,蓼城南端,地处新312国道以南,与老105国道相邻,距镇中心5.5公里。宁西铁路穿村而过,东西横跨四个村民组,共14.7公里,村内建有铁路客、货两座站台,交通十分便利。因此,村内煤炭经营公司、郢通搬运公司、民发运输公司等民营企业应运而生。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一个中心村(136户),共496户,XX口人,58名共产党员,农民安居乐业,干群关系和谐。村内拥有耕地1900余亩、山林3700亩(其中圆竹600亩、板栗林700亩、用材林2400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空气清新,人杰地灵。村内建有县级示范小学一所。1998年在全县率先建成首个村级电话程控机房一座,联通、移动无线信号塔村前村后遥相耸立,通信相当发达。XX年初在全县第一个在村级开通光纤,并转播有线电视节目38套,村民了解农业信息方便快捷。本村先后荣获省、市“先进党支部”、“五个好村党支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小康村党支部”、“林业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XX年又被列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三是“明确了思路,制定了选派三年的工作规划”。经过调研和与村支两委共同研究,并结合关山村新农村建设的五年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我制定了三年规划和XX年年工作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区分轻重缓急,正在逐步调整和稳步实施。
二、XX年年上半年驻村工作进展情况。
(一)新农村建设情况。
在镇党委、政府等各方面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过八个时间,我的驻村工作进展顺利,村里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态势良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八个月来我驻村具体落实项目和资金情况如下:
1、完成对村部投入15.1万元建设的收尾工作,规范了软件,亮化了环境,并改建成了宣传栏、公开栏等,增加了管理民主的亮点;
2、投入4.9万元对中心村街心花园进行了整修,修好了游步道,建上了小品。并对中心村脏、乱、差现象进行了整治,改善了村容村貌;
3、投入2.4万元在中心村架设了路灯,并已启用;
4、在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我村投入24万元,由县交通局负责对中心村街面实行柏油硬化,并已签好了议项性协议;
5、国家投入和村民集资相结合,基本完成1.3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工程,改善了关山村民进出的交通条件;
6、在县卫生局的扶持5万元的情况下,新建了12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并已启用,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在县农委布署的100口沼气池工程(每口池国家投入800元)已经开工,与之配套的“一池三改”工程也同时进行,农户即将享受到绿色能源带来的实惠。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村支两委各顶工作。
具体侧重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宣传贯彻好“三农”政策,让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及时地贯彻到驻村,让农民充分享受到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二是确定实施好全村发展思路和规划,帮助村民走上生产致富的轨道;三是理顺村两委工作关系,健全工作协商机制,施行村务公开,管理民主,并同时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四是多办实事好事,对农民关注的、关联的、关心的问题,都要积极主动地帮助落实,以实际行动让农民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
三、存在的问题。
选派八个月来,我感到关山村总体进展是顺利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
一是农田基本改造亟待解决。村境内农田参差不齐,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气力清淤,耗费了农户大量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打算应着力进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农户对林木圆竹的加工仅是半成品,在市场中的销售利润不高。林木加工点分散,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和协作组织,存在互相压价,亏损经营的情况;
三是饮水问题。由于90年代村内建有小型钢厂,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极不方便,现村内有自然河流穿村而过,在中心村铺设自来水管道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但目前缺乏项目资金;
四是村内道路需要继续建设。中心村道路与村部东面姚关道之间的2.3公里道路虽有路基,但一到阴雨天,泥泞难行,为部分村民出行带来一定困难,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优势地位,该道路需投资40余万元,依本村村民筹资建设暂无可能。村内8个村民组之间的道路也常年失修,崎岖不平,为农民劳作、生产、生活带来较大阻碍;
五是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加强。中心村聚居村民较多,因此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较多,加之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处堆放、乱倒现象没有彻底改变。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需要设置垃圾箱,安排专人清洁街道;
六是村级卫生室设施不健全。虽然村级卫生室已启用,并有4名医师,但卫生室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在有92%以上的农户,共计1545人加入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下,诊疗设备显地力不从心,应对广大农户的保健就诊还相当吃力;
七是新农村建设的配套资金较高,农民有一定经济压力。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中央和地方在惠农政策和资金上向农村均倾斜较大,农民的积极也非常高涨。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农民需要自筹相当大的资金,比如“沼气池”配套的“一池三改”工程中,国家全力支持利用绿色能源,投入800元/池建设沼气池,应该是非常优惠,但农民需配套投入700元左右,如进行“一池三改”工程,农户需要建猪圈、厕所等,每户农民需配套投入4000多元,给农民带来一定压力。
以上问题,我准备按照三年规划和XX年年工作计划,与村支两委同志共同协力加以解决。
在驻村的时间,我真切地感到,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我基本熟悉了全村情况,驻村工作起了个步,开了局。对我个人而言,也感觉受益匪浅,不仅丰富了基层工作经验,也积累了协调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增强了把握全局工作的能力。我将以满腔热情,脚踏实地地干好以后的工作,使三年的驻村任职工作多出实效,让农民满意,也使自己的人生多一份色彩。
第4篇:选派驻村工作总结
从2012年10月底选派关山村工作已经八个月的时间。现就这段时间我驻村任职及关山村的新农村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调整心态,熟悉村情,制定规划。
我到关山村驻村任职至今,总体感到调整好了步伐,已经熟悉了关山村的村情村貌。具体概括为:
一是“调整好心态,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选派之前,虽然也在基层,但当我直接到村工作时,感到有点不适应。后经过整理思路,虚心向村干部学习,向老党员学习,在学习他们扎根基层长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的工作热情和纯朴的性格等等之后,我本着边学习边参与的原则,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角色的转换,逐步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方法,适应了环境,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初步理顺了本人与村内干群之间的关系,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应该说目前初步形成了正常的工作关系和议事机制。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三是“明确了思路,制定了选派三年的工作规划”。经过调研和与村支两委共同研究,并结合关山村新农村建设的五年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我制定了三年规划和xx年年工作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区分轻重缓急,正在逐步调整和稳步实施。
二、xx年年上半年驻村工作进展情况。
(一)新农村建设情况。
在镇党委、政府等各方面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过八个时间,我的驻村工作进展顺利,村里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态势良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八个月来我驻村具体落实项目和资金情况如下:
1、完成对村部投入15.1万元建设的收尾工作,规范了软件,亮化了环境,并改建成了宣传栏、公开栏等,增加了管理民主的亮点;
2、投入4.9万元对中心村街心花园进行了整修,修好了游步道,建上了小品。并对中心村脏、乱、差现象进行了整治,改善了村容村貌;
3、投入2.4万元在中心村架设了路灯,并已启用;
4、在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我村投入24万元,由县交通局负责对中心村街面实行柏油硬化,并已签好了议项性协议;
5、国家投入和村民集资相结合,基本完成1.3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工程,改善了关山村民进出的交通条件;
6、在县卫生局的扶持5万元的情况下,新建了12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并已启用,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在县农委布署的100口沼气池工程(每口池国家投入800元)已经开工,与之配套的“一池三改”工程也同时进行,农户即将享受到绿色能源带来的实惠。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村支两委各顶工作。
具体侧重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宣传贯彻好“三农”政策,让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及时地贯彻到驻村,让农民充分享受到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二是确定实施好全村发展思路和规划,帮助村民走上生产致富的轨道;三是理顺村两委工作关系,健全工作协商机制,施行村务公开,管理民主,并同时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四是多办实事好事,对农民关注的、关联的、关心的问题,都要积极主动地帮助落实,以实际行动让农民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
三、存在的问题。
选派八个月来,我感到关山村总体进展是顺利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
一是农田基本改造亟待解决。村境内农田参差不齐,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气力清淤,耗费了农户大量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打算应着力进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农户对林木圆竹的加工仅是半成品,在市场中的销售利润不高。林木加工点分散,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和协作组织,存在互相压价,亏损经营的情况;
三是饮水问题。由于90年代村内建有小型钢厂,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极不方便,现村内有自然河流穿村而过,在中心村铺设自来水管道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但目前缺乏项目资金;
小编推荐与 选派驻村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返回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四是村内道路需要继续建设。中心村道路与村部东面姚关道之间的2.3公里道路虽有路基,但一到阴雨天,泥泞难行,为部分村民出行带来一定困难,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优势地位,该道路需投资40余万元,依本村村民筹资建设暂无可能。村内8个村民组之间的道路也常年失修,崎岖不平,为农民劳作、生产、生活带来较大阻碍;
五是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加强。中心村聚居村民较多,因此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较多,加之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处堆放、乱倒现象没有彻底改变。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需要设置垃圾箱,安排专人清洁街道;
六是村级卫生室设施不健全。虽然村级卫生室已启用,并有4名医师,但卫生室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在有92%以上的农户,共计1545人加入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下,诊疗设备显地力不从心,应对广大农户的保健就诊还相当吃力;
七是新农村建设的配套资金较高,农民有一定经济压力。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中央和地方在惠农政策和资金上向农村均倾斜较大,农民的积极也非常高涨。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农民需要自筹相当大的资金,比如“沼气池”配套的“一池三改”工程中,国家全力支持利用绿色能源,投入800元/池建设沼气池,应该是非常优惠,但农民需配套投入700元左右,如进行“一池三改”工程,农户需要建猪圈、厕所等,每户农民需配套投入4000多元,给农民带来一定压力。
以上问题,我准备按照三年规划和xx年年工作计划,与村支两委同志共同协力加以解决。
在驻村的时间,我真切地感到,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我基本熟悉了全村情况,驻村工作起了个步,开了局。对我个人而言,也感觉受益匪浅,不仅丰富了基层工作经验,也积累了协调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增强了把握全局工作的能力。我将以满腔热情,脚踏实地地干好以后的工作,使三年的驻村任职工作多出实效,让农民满意,也使自己的人生多一份色彩。
小编推荐与 选派驻村工作总结 关联的文章:【返回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选派驻村工作总结,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选派驻村工作总结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
从2010年10月底选派关山村工作已经八个月的时间。现就这段时间我驻村任职及关山村的新农村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调整心态,熟悉村情,制定规划。我到关山村驻村任职至今,总体......
从2012年10月底选派关山村工作已经八个月的时间。现就这段时间我驻村任职及关山村的新农村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调整心态,熟悉村情,制定规划。我到关山村驻村任职至今,总体......
心贴心 一家亲——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之一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